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1881—1950),女,滿族,夫姓趙,本名洪文國,遼寧省岫岩縣哨子河鄉紅旗溝人,抗日英雄趙侗之母,人稱“趙老太”,無黨無派。抗日戰爭時期她屢挫屢戰,參與組織創建了遼南“少年鐵血軍”、河北“國民抗日軍”、河南“太行山光復軍”以及“晉察冀遊擊縱隊”,被譽為“遊擊隊之母”“民族之母”,民間稱之為“雙槍老太婆”,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解放戰爭後期,趙洪文國組織“中國國民反共救國軍”,成立“晉熱遼邊區第二綏靖總指揮部”,以“總統府留守”自任,策劃“反徵糧”暴動,打出“趕走共産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遊擊區,阻止國民黨軍隊起義,率部分國民黨軍隊和民衆組織與解放軍對峙,一九五O年被捕。時年七十歲。
趙老太太,十四歲目睹了日本侵犯東三省,二十三歲親歷日俄戰爭,因而她自幼對侵略者懷有仇恨心裏。於是,在傢業興旺後,一九二九年開始籌辦小學,試圖讓家乡孩子摘掉文盲的帽子,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氣節的人,以實現富國強民的理想,免受外夷欺凌。
一九三二年春,“九一八”事變後,趙侗由北平回故鄉組織抗日義勇軍。此時趙老太太雖年近花甲,但愛國激情不減,不僅變賣傢産充作抗日經費,還帶領全家為義勇軍服務,將自己的傢成為抗日軍的指揮所和交通站。同時恢復戰亂解散的趙傢堡子小學,在三子趙侗的幫助下,堅持教授國語的教材,抵製日本奴化教育,教育少年兒童熱愛祖國,决不去做亡國奴,使趙傢堡子小學的師生成為抗日的先鋒。不久苗可秀於家乡本溪安排好親人後,亦來到趙老太太傢中,與趙侗共同參加鄧鐵梅組織抗日武裝。
一九三三年白君實、劉壯飛等來到趙傢,在趙老太太和二兒子趙連俊的幫助下於,組建抗日“別動隊”,趙侗、趙偉離開鄧部,正式成立“別動隊”。翌年苗可秀離開鄧部返回趙傢,根據抗日形勢的需要,共同協商將“別動隊”改組,於同年二月成立“少年鐵血軍”。趙老太太,負責購買保存槍支彈藥,安排鐵血軍的重要軍事會議,收集日偽情報等等。很快的隊伍發展到基本部隊五百名,其中大學生占十分之二,師中學生占十分之五,小學生占十分之二,農民占十分之一。因此被當地百姓稱為學生軍,“用黑鐵赤血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收復東北,振興中國。”
一九三四年二月,日軍得知趙傢為少年鐵血軍中樞,將趙傢十六間房屋全部焚燒,三十年積纍的傢産毀於一旦,但趙老太太並未屈服,同年三月赴大孤山等地購買印刷機,在自己籌辦的趙傢堡子小學組織學生印刷抗日宣傳品,然後與兒媳王全一等,潛入鳳城、岫岩、莊河、孤山等縣城,以少年鐵血軍的名義張貼散發,一時民氣大作,日偽甚為惶恐。
一九三四年八月,日寇再次突襲趙傢堡子,將趙老太太一傢六口抓進監牢,株連的趙氏傢族和鄉親三百多人。趙老太太面對日寇的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兩個月後,敵人無奈,報請關東軍司令部擬秘密執行死刑。臨刑前趙老太太在鐵血軍的配合下機智假釋出獄,並解救出株連鄉親。隨後找老太太攜年邁丈夫及年幼子女潛往北平,在東北救國會的幫助下,籌集軍火,聯絡抗日義士,支援少年鐵血軍。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鐵血軍由遼南一隅,漸次發展到遼東、熱河各地,隊伍發展到十一個方面軍一萬一千勇士。趙侗以鐵血軍領導人為班底,成立了中國第一民衆抗日自救政府“遼南臨時政府”,公選鐵血軍總司令趙侗兼任政府總裁。概略計算,遼南少年鐵血軍各路連年大小戰役三百餘次,殺敵在四千餘,俘日偽軍警二千餘名。
一九三六年五月,為壯大鐵血軍,增強抗敵力量,趙老太太的幫助赴北平的趙侗爭取關內各界愛國團體和人士支援,籌集武器、彈藥,由海道運往東北。然而,由於日寇封鎖進入東北水陸交通,加之當時全民抗戰尚未開始,籌集軍火的計劃多次受挫。
一九三七年一月,趙老太太與趙侗和戰友得知日寇準備進犯熱河,侵占河北,决定在北平組織武裝起義,抗擊日寇。義舉得到杜月笙、史笙賡、瀋鴻烈、馬占山、張學良諸位先生的熱心捐助,以及東北救亡總會的支持。隨後從東北調來的優秀軍事幹部彙聚趙老太太北平寓所,分佈到晉察冀各地進行秘密活動,考察地形,調查民槍,聯絡平西民團,發展群衆基礎。初步計劃起義部隊由河北嚮熱河推進,殺回家乡與少年鐵血軍會師。趙老太太開始了緊張的購買運輸軍火,招募運送遊擊隊員等等準備工作。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日,趙老太太與趙侗和戰友二十四人在北平臨時寓所焚香發誓,而後分兩路於深夜出城,在城郊西南白羊城起義,組織建立“華北國民抗日軍”。打響了華北民衆抗日的第一槍,攻破北平第二模範監獄,解救包括著名共産黨領導人在內的千餘名犯人,在全國首次擊落日機一架,激起國內外震動。隊伍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基本部隊有九個支隊,外圍六個支隊的遊擊隊伍,分別駐防在平郊、靈源、懷淶、熱河等地,總共計二萬五千人左右。八路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書信邀請,將國民抗日軍收編為第八路集團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侗任司令。但趙侗始終未加入共産黨,也未加入國民黨,一九三八年九月脫離隊伍南下重慶。後來共産黨說趙侗是叛變,意圖拉走部隊而未得逞;國民黨方面則說趙侗是奉國府之命南下述職。一般人認為,趙是青年黨員,但據很多與趙侗共過事的共産黨員的回憶,趙侗是國社黨員。如在《楊成武回憶錄》中記載:“高鵬同志和趙侗相處多年了,對趙侗深為瞭解。高鵬同志說,趙侗是國社黨黨員……”
一九三七年九月,趙老太太南下武漢,一面宣傳抗戰,爭取後方各界給予軍火支援,一面率領東北青年和兩個女兒去河南太行山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籌建抗日光復軍,當時太行山百姓響應者上萬之衆。經過整編後,趙老太太派遣光復軍先遣隊北上,準備打通敵後通道,與河北國民抗日軍和東北少年鐵血軍聯絡,形成貫穿南北的敵後遊擊戰綫。
“保衛大武漢”非常時期,趙老太太發表《對於目前局勢的幾點意見》,奔走呼號全民抗戰,身體力行收復國土,引起國內外重視。國際著名記者斯諾、愛潑斯坦以及反戰同盟成員緑川英子等多次采訪趙洪文國,合影留念並多次發表文章,嚮國際反法西斯陣營宣傳趙老太太,專門介紹其抗戰事跡。其中愛波斯坦在一九九一年出版的《人民之戰中》再次披露了趙洪文國為遊擊隊購買運輸軍火和趙侗將軍在河北組建抗日遊擊隊的歷史。
一九三八年九月間,趙老太太應邀去廣州、香港、南洋各地,從事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受到著名愛國實業傢陳嘉庚等南亞華僑的熱烈歡迎,為抗日募集巨額經費和大批物資。在香港與宋慶齡、何香凝的婦女界名流組織火炬遊行,宣傳抗戰,激發了海外華僑的抗日愛國熱情,其場面壯觀感人。
國民政府為表彰趙老太太為創建抗日遊擊隊做出的貢獻,尊她為:“遊擊隊之母”。一些報刊撰文說,蔣介石與腰插雙槍的趙老太太合影留念,並且結拜為兄妹。蔣夫人宋美齡在三八年婦女節發表文章,稱趙老太太為“全國婦女之楷模”“民族的母親”,把她比作孟母、嶽母。宋慶齡、何香凝、宋靄齡、朱光珍、史良等婦女界名流也紛紛題詞贊趙老太太為:“女中模範。”“母教救國。”“求中華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趙老太太頑強抗敵的精神做領導先鋒。”
馮玉祥將軍與趙老太太成為摯友,贊她是“女中豪傑”,“句句英雄話,愧死男兒漢。”愛國人士陶行知先生和著名作傢謝冰心女士共同編著了《趙老太太》一書,並寫詩贊道:“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說起趙老太,誰個不崇拜?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著名作傢茅盾在贈送趙老太太的條幅上抒發感慨:“是新中國賢母的典型,亦是新中國新女性的良師,耽於享樂的後生對之應當愧死。”著名法學家黃右昌先生在《題贈趙母》中有這樣的詩句:“氣概黃河三萬裏,名開青史五千年,聞風可使懦夫立,抗建相期猛着鞭。”國際知名記者和國際評論傢宋慶齡的好友金仲華說:“聽斯諾先生談趙老太的故事,北平劫獄西山報信,一個老婦人衝破了敵人重重警戒綫,一個中學生正領導遊擊隊,我以為是個神話,見了趙老太南來,遊星島日報,登六層樓臺健步如飛,我相信了這個現實,趙老太和趙侗,象徵着我們持久抗戰中一個遊擊的新階段,願中國的母親都學趙母,願中國的男兒都學趙侗。我們祝願趙母直到抗戰的最後勝利。”
一九三八年九月下旬,趙侗由北平取道天津,乘船南下到香港與趙老太太會面。翌年一月,蔣介石邀請趙老太太和趙侗到戰時首府重慶,一時間重慶市萬人空巷,歡迎場面空前熱烈。在重慶,趙侗及其母親受到極高的待遇,趙侗被譽為“當代嶽飛”,國民政府授予少將軍銜。著名劇作傢的吳祖光以趙侗和戰友苗可秀舉義抗日為題材的處女作《鳳凰城》,由此而轟動大後方。趙氏一傢奮勇抗戰的紀錄片開始拍攝。
一九三九年三月,趙老太太亦謝絶了國府贈送的汽車洋房,同時也謝絶了一些社會名流奉勸趙侗將軍和戰友們留在後方休養生息或出國深造。趙氏母子二人與東北抗戰的老戰友再次招募選拔東北愛國知識青年,組織晉察冀遊擊縱隊。趙侗被國府任總司令,少將軍銜,再度率領幹部隊伍二百人分兩批由重慶赴黃河再度北上,計劃與河北、遼南抗日軍舊部會合,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
一九三九年九月,國府軍政兩部的部長何應欽和張治中以及婦女指導委員會的指導長宋美齡聯合聘請趙老太太為全國義務兵役宣傳指導員。先應川北的南充、達縣等十幾個縣的約請,前往宣傳抗日,開始了歷時兩年,奔波百餘市縣的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當地群衆在趙老太太一傢抗戰七年的英勇事跡影響下,掀起自願報名參軍抗日的熱潮。
1939年6月29日,趙侗奉命率200人組成“抗日挺進隊”北返河北抗日根據地。1939年12月,趙侗率部北進途中,於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處的陳莊,突遭偷襲壯烈犧牲,時年僅二十八歲(趙侗將軍,1939年12月 北上抗日途經河北省靈壽縣境內時,趙侗及所部被八路軍賀竜和聶榮臻部伏擊。同時犧牲的還有趙侗的妹妹——年僅20歲的趙理智!),國府追授中將軍銜,這衹是當時敵後抗日戰場諸多“摩擦”中的一件事而已。同時犧牲的還有趙老太太的三女兒趙理智,年僅二十歲,她曾在抗日戰場上死裏逃生,被譽為少年巾幗英雄,轟動武漢三鎮。
趙老太太在極度悲傷之際,依然奔波四川百餘市縣,為徹底杜絶強行徵兵,抓壯丁等的惡習,嚮國府爭取應徵抗日青年的榮譽和待遇,呼籲國府註重優撫抗日軍烈屬,掀起了自下而上的優撫軍烈屬愛國運動。又將子女和僥幸生還的戰友送往軍事院校培訓,為重新組織東北和華北抗日舊部繼續抗戰做準備。
一九四三年三月,趙老太太與東北同鄉國民黨中將王達,嚮國府申請批準挑選部分智勇雙全、熟悉遊擊戰術的得力幹部,深入湖北武漢一代的敵人心髒,使敵人腹背受敵,牽製業已攻到貴州獨山,進而圍困四川的日寇主力部隊。趙老太太再次將自己的子女送往敵後戰場。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抗戰勝利的前一天,趙老太太的丈夫客死異鄉。爾後,趙老太太主動辭去國府軍政兩部和婦女指導委員會等職務,解甲歸田,前往北平。在北平她不顧年邁病弱,四處尋找抗日軍烈屬,然後上下求助,奔波千裏,獨自一人冒數九嚴鼕,歷時多月,帶領抗日軍烈屬返回東北。回東北後,趙老太太棄武從商,在丹東和瀋陽籌辦加工廠,試圖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抗日軍烈屬生活出路。無奈內戰驟起,和平建傢園希望破滅,趙老太太返北平隱居。
一九四九年四月,趙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蔣介石委托,組織冀熱遼邊區遊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四子趙連中任總司令,駐足重慶,以“總統府留守”自任。策劃“反徵糧” 暴動,提出“趕走共産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遊擊區,抵抗進川的解放軍,阻止國民黨十六兵團起義,槍殺解放軍談判代表,圍攻占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一九五O年二月趙老太太被捕,拒不投降,認為解放軍“挑燈撥火,誘惑忠良。”周恩來曾為之說情,免其死罪,但西南軍區軍法處仍判處死刑,時年已七十歲。抗日戰爭幸存的四子趙連中亦被處决,時年二十五歲,他的妻子和孩子由毛澤東親筆批示予以釋放。
趙老太太和趙侗將軍一傢,由組建的少年鐵血軍開始,毀傢紓難,由北退南,屢挫屢戰,前仆後繼,歷經十三年的血與火,直至抗戰勝利,趙氏傢族為國捐軀三十餘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