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土樓賞土樓投訴電話竜岩市旅遊投訴電話:0597-233664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美國衛星發現土樓”之說,為永定人所津津樂道:六十年代初,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衛星照片中發現福建西部崇山峻嶺間,有類似核反應堆的東西,引起白宮一陣恐慌。後來,美國情報人員親赴土樓探訪,解開疑團。從此,已經存在千百年的客傢土樓,揚名天下。它的方圓世界,它的神奇、古樸、壯觀、美麗,震撼人心,博得了“神秘的東方古城堡”、“中國古建築奇葩”等種種贊譽。神奇的民居然而,土樓究竟有何神奇或神秘呢?走進土樓,一層層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就會找到新的發現,發現土樓的奧秘。一奇,安全防衛功能良好。歷史上,客傢先民舉族南遷,不遠千裏來到異鄉,選擇一種有利於維護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傢族製、凝聚族人同心同德共禦外侮之歸屬感的居住形式至關重要;加上為了防禦土著遺民、先住居民和匪盜、軍旅的襲擊與騷擾,而發明了聚族而居、防衛禦敵的客傢土樓建築。因此,客傢土樓便有了一些防禦“工事”,外部厚實土墻高聳、渾然一體,內部防盜、防火、防水及生活設施配套,形同城堡,易守難攻。清同治年間,有土樓遭兩個多月槍擊炮轟,仍安然無恙,逼退敵軍,就是例證。大多數土樓,一、二層對外均不開窗,以防來犯之敵爬窗入室;三層以上開窗也考慮防衛因素决定窗臺大小、高低。土墻四周設有了望臺和槍眼,槍眼外小、內大,形似喇叭,這樣不但利於觀察射擊,能縮小目標保護自己,而且居高臨下使敵人很難逼近樓墻攻擊。“五實樓”的土墻“工事”更為先進,二、三層的走馬式回廊均沿外墻佈置,四周相通,為防來犯之敵施用雲梯攻堅,特在外墻不同高度配置衆多槍眼,藉此不但可以一覽無遺監視樓外動靜,而且能依托堅厚的土墻、方便的環廊開展機動靈活的保衛戰。封閉的土樓,除了大門,極少開設側門。為守住這個全樓生死攸關的“咽喉要道”,土樓人傢用幾寸厚的實心硬木板拼作門板,外釘鐵皮防火燒斧砍;內有原木作橫閂頂住門,以防門外撞擊,門閂兩端插孔埋在厚實墻體內,十分牢固;門框通常用條石砌築。門頂設水槽,有竹筒與二樓的水箱相通,以防火攻。在大門頂層開窗並構成一個寬闊的封欄間,遇敵進犯想從正面大門強行突破時,便從封欄間嚮下投擲磚石、傾倒衝泡石灰的開水,拒敵靠近樓門;還在頂層屋角沿外墻築磚木結構的“炮臺”,平時可觀賞樓外場景和田園風光,戰時可作了望臺抗擊外犯。土樓之內,分割成一個個“居住單元”,每一單元就是一個獨立的居住空間;單元之間,有的開邊門相通,有的完全隔斷,須經樓內庭院入口;各單元樓層間設梯方便上下。如此設計,是緣於大門萬一失守,各單元便可立即轉入各自為戰以待援兵。由此,即使匪盜大規模來襲,土樓也固若金湯。一座座普普通通的土樓,實際上又是一個個堅固森嚴的壁壘,平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和深遂的內涵。二奇,槍炮轟不倒,地震震不倒,水浸浸不倒。客傢土樓,大小石塊纍砌打牢地基;生土摻入紅糖水、石灰夯築厚土墻,增加土墻的堅硬程度;墻體從底層往上逐漸減薄,並在土墻內埋入竹木片,就象現代水泥墻裏配置鋼筋一樣,增加墻身的整體性,形成整體彈性和嚮心力,而比其它民居來得堅固牢靠。相傳,一九三一年,有國民黨軍隊進攻蘇區紅色赤衛隊駐地“裕興樓”,圍攻三日不下,炮彈射穿土墻爆炸處僅留一個臉盆大小的“疤”,“裕興樓”巋然不動。永定歷史上發生過七次強烈地震,卻從未發生土樓坍塌事故;“環極樓”經歷一九一八年大地震,外墻裂開尺許,震後自動復原,至今衹留下一條丈餘裂縫。任憑風雨侵襲,地下水浸,夯築在生土臺基或石腳上的土樓,日久年深,仍安然無恙。三奇,樓中有樓,裏低外高,與門窗、天井科學組合,而通風採光好。土樓墻厚,酷暑可擋熱浪進入,寒鼕可阻寒風襲擊,使樓內形成隔熱保溫、鼕暖夏涼的小氣候。四奇,以生土為原料,興原於地,毀歸於地,不污染環境,具有保護環境之效。土墻的夯築技術和木構架技術,能消除樓內噪音的聚焦效應,産生奇妙的物理性能。土墻能發揮其含蓄作用,自動調節樓內的幹濕度,適宜人的生活。站在土樓面前,回望現代建築坍塌事故的不斷發生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難免有一絲今不如昔的惋惜,不能不更加感嘆土樓的神奇、工藝的精妙,正所謂“土樓不土洋樓羞,古城真古今風流,奇跡奇觀奇天下,仙山仙水仙人樓。”精神的傢園“吱嘎”一聲,推開土樓的大門,走進土樓,如同翻開一本書,解讀它藴含的深厚文化和凝結的藝術智慧。 永定客傢土樓既繼承了中原古代民居生土建築藝術,又基於特定的生存環境在建築用材、技法、佈局、結構、形製、審美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發展,成為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民居建築藝術的典範,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客傢的人文歷史,展示了客傢人堅韌不拔、開拓進取、愛國愛鄉、團结互助、崇文重教的精神。 永定客傢土樓不僅選址講究,而且結構奇巧。它與建築學、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民俗學、倫理學、美術學等有着密切關係。每座土樓,中軸綫分明,廳堂、大門、主樓都建在中軸綫上,橫屋、附屬建築對稱分佈左右兩側;樓樓有廳堂,以祖堂為核心組織院落,以院落為中心進行群體組合;內通廊式平面,四通八達,這些都體現了客傢人敬祖睦宗、團结互助的傳統美德,也體現了永定客傢土樓建築藝術的精緻性和審美價值。 土樓內外,楹聯題刻,俯仰之間,處處可見。有永久固定的,也有歲歲更新的。門聯,竈室聯,客廳聯,膳廳聯,寢室聯,書房聯;竪柱上梁貼紅聯,新樓落成嵌樓名撰聯,男女新婚賀喜聯,壽星誕辰贈壽聯,老人去世送輓聯,各式各樣,意味深長,對仗工整。據說,土樓中約計十萬對楹聯和壁畫。客傢人秉承的中原傳統文化,以及他們的社會觀、道德觀、文化觀、傢族民係意識等客傢精神,莫不在這些土樓楹聯題刻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這是土樓文化的一大寶庫,是客傢先民富有文化素養遺風的流傳,是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美德的繼承和延伸。 雕梁畫棟的廳堂,衆多典雅、精美的雕刻,顯示了客傢人的文明水平和藝術修養。歲時節慶、婚喪喜慶、民間文藝、倫理道德、宗法觀念、宗教信仰、穿着飲食等等,處處展示了客傢的古樸民風。或建於樓內、或設於樓側的學堂,則是客傢人崇文重教傳統風尚的最好見證。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藝術殿堂。每一座土樓,又如同一個“大傢族,小社會”。土樓內,居住在同一屋頂下的幾十戶幾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緣同傢族,過着共門戶、共廳堂、共樓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這種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傢人的傳統傢族倫理和傢族的親和力。而且,樓內的客傢人,住着層數相同、開間面積相等、無明顯朝嚮差別、更無貴賤等級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傢人融洽和睦的傢風和平等團结的傳統。 各種功能、生活設施的一應俱全,樓內整體風格與樓外景觀的協調,卻充分說明了永定客傢土樓所貫穿的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 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永定客傢土樓是客傢文化的象徵和縮影! 永定客傢土樓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是客傢人適意安居的精神傢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