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赣南医学院联系方式 校址:江西省赣州市医学院路1号.
电话: 0797 — 8269692 , 8269691
传真: 0797 — 8269600
赣南医学院投诉电话 赣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797--8220603
江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791—626996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赣南医学院坐落在江西南部、京九铁路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 - —赣州市内,现为江西省唯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西医本科院校。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为名誉院长。
赣南医学院创办于 1941 年,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被国家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中高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 2 万余人,校友遍布海内外。
赣南医学院现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和信息工程等 6 个学院,以及军事体育教学研究部、医学技能教学研究部,基层教学、研究单位设有近 60 个教研室、 3 个研究室、 5 个大型综合性实验室。下设有临床医学、眼耳鼻喉科学、麻醉学、护理学、影像医学等 10 个系,全校(不含附属单位)现有教职工近 700 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 2 人,高校骨干教师 12 人,正副教授 180 余人,讲师 350 余人。
赣南医学院办学以本科为主、本专并举。本科现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预防医学(五年制)、公共管理学(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运动人体科学(四年制)、英语(四年制)、应用心理学(四年制)、药学(四年制)等 9 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开设了创伤外科、眼耳鼻喉、超声诊断、影像诊断、妇产科、病理诊断、医学心理学等专业方向,公共管理学开设了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医药营销、医事法学、医疗保险等专业方向;专科和高职设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 15 个专业,面向全国 20 多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 9000 余人;同时还开办了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港澳台与海外留学生资格,从 2005 年起招收了外国留学生。
从2000年开始学校起步研究生教育工作,与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10 余人,培养和正在培养硕士研究生 15 人;联合举办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 3 期,培养学生 160 余人。
赣南医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实行了微机化管理和联机检索,在科技、期刊图书方面设有万方、维普等 4 个数据库,现有各类图书 50 余万册,中外文期刊 2000 余种;建立了完整的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和病原生物学标本室,保持了形态学教学优势;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 3500 万元,装备了现代电子音像水平的外语语音教学设施、临床手术闭路电视传播系统、远程教育传播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学中心、校园网、 cai 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现有附属医院 3 所,非直接领导的附属医院 2 所。
赣南医学院坚持科研工作同教学相结合的方针,先后组建了高等教育、医学遗传学、皮肤病理学等 3 个研究室,建有药理学、眼科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医学生理学和病原生物学等省级重点学科。“十五 ” 期间,陆续承担了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省科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科研项目近 100 项、校级课题 400 余项,有 10 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出版学术专著 5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1100 余篇,其中诸多论文被 sci 等收录。
赣南医学院编辑出版《赣南医学院学报》,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国际连续出版物统一刊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同时编辑出版校党委机关报《赣南医学院报》,编入国内连续出版物统一刊号,公开发行。
赣南医学院坚持依法治校,综合治理,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树立“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各方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1985 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省、地、市三级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单位; 1989 ~ 2003 年连续 8 届荣获 “ 江西省文明单位 ” 称号; 1993 年荣获全国、全省城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赣南医学院为发展中的医学院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决心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始终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发展主题,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深化改革、创建特色,夯实基础、提高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专业面广、特色鲜明的医学院校而努力奋斗! |
|
赣南医学院为江西省唯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西医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西南部、京九铁路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内。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为名誉院长。
赣南医学院创办于1941年,先后经历了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江西省赣州护士助产学校、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等时期;1958年8月建立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59年5月改名为赣南医学院,1962年8月恢复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4月升格为赣南医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7年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良成绩。2001年和2006年分别与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开始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中高级医疗卫生技术等人才2万余人,校友遍布海内外。
赣南医学院占地面积759821.99平方米,其中新校区占地679403平方米,老校区占地80418.99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30695.49平方米,其中老校区教学行政用房40782.74平方米,新校区89912.7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5亿元;图书馆藏书180万册。
赣南医学院现有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人文社会科学、信息工程、康复、国际教育、护理学等16个学院和军事体育、医学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等3个教学研究部,院部下设临床医学、眼耳鼻喉科学、麻醉学等8个系;65个教研室,4个研究室(中心),4个综合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7所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和一批实践教学基地。
赣南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87人,其中校本部696人,专任教师480人;教授66人、副教授9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近3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0人,获省青年科学家提名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3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0人。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0人,涵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现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41人,毕业7人。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院士和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
赣南医学院现有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16个。涵盖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目前开办有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康复治疗学、英语等本科专业和4个相关的专科专业,并获相应的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临床医学、麻醉学)、省级特色专业3个(临床医学、麻醉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外科学)、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重点学科5个(药理学、生理学、眼科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省级优质课程8门(生理学、外科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眼科学、超声诊断学、人体解剖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赣州市医学领先专业4个(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眼科、骨科)、赣州市医学领先专业建设对象4个(神经外科、麻醉科、心脏介入学、超声诊断学)。全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5096人,专科生1090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3604人,外国留学生215人。
赣南医学院为教学型高等医学院校,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近3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近300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近5年来,获各级科研、教学成果奖46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62篇,编写著作(教材)107部,新发现3个人芽囊原虫基因被GenBank收录;注重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形成了“双弧形截囊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研究”、“经腹海尔氏附加胃底固定抗反流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绕颈圈数”和“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等一批标志性新技术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并在赣南、闽西、粤北等地医院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术刊物《赣南医学院学报》,协办《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和《求实》等杂志。
赣南医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2005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选派骨干教师赴美、英、澳等国深造和研修,百余人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美、日、澳、港等国家和地区知名院士、博士生导师到校讲学。学校与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院、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日本中医学院等进行了广泛合作与学术交流。举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新技术推广学习班,与澳大利亚合作完成了“中澳白内障防盲项目”,主办了一批如赣粤闽浙现代神经科学研讨会、李嘉诚扶贫医疗培训班等服务基层、辐射周边的项目。学校为江西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江西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理论和临床基地,并在江西省率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直接服务基层医疗单位,为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赣南医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适应基层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秉承“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科学求是”的办学精神和“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建校以来,为江西及周边地区,特别是赣南老区输送了大批扎根基层、救死扶伤、深受群众信赖的医药卫生和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李红勇 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林邦 |
|
江西理工大学 | 赣南师范学院 | 赣州 | 医院 | 医疗卫生 | 江西 | 附属医院 | |
|
|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 | 赣南医学院一附院 |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 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 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赣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