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話 > 賀蘭山
目錄
hè lán shān hè lán shān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山,南北長220千米,東西寬20—40千米,海拔2000—3000米,主峰3556米,是中國內外流域分界山脈之一
山名 Yamana
  山名。一稱 阿拉善山 。在 寧夏回族自治區 西北邊境和 內蒙古自治區 接界處。 唐 盧汝弼 《和李秀纔邊庭四時怨》:“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 賀蘭山 。” 宋 嶽飛 《滿江紅》詞:“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 賀蘭山 缺。”亦省作“ 賀蘭 ”。 宋 文瑩 《續湘山野錄》:“ 嗣宗 也因寫二詩於驛壁,有‘踏碎 賀蘭 石,埽清西海塵’……之句。” 金 折元禮 《望海潮·從軍舟中作》詞:“六郡少年,三 明 老將, 賀蘭 烽火新收。” 明 李夢陽 《鬍馬來再贈陳子》詩:“沿邊十城九城 閉 , 賀蘭 之山安在哉?”
賀蘭山(脈)
  概況
  Ho-lan Mountains
  Ho-lan亦作Helan。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山嶺。南北長220公裏,東西寬20∼40公裏。南段山勢緩坦,三關口以北的北段山勢較高,海拔2,000∼3,000公尺。主峰亦稱賀蘭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東西不對稱,西側坡度和緩,東側以斷層臨銀川平原。賀蘭山為強烈地震帶,1739年銀川附近發生8級地震,1561年在中寧、1709年在中衛都發生過7.5級地震。賀蘭山北段煤藏豐富,新建有賀蘭山煤炭工業基地。包蘭鐵路有支綫由平羅伸至賀蘭山的汝箕溝。
  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此說疑有誤,唐代韋蟾有詩云:“賀蘭山下果園成”,蒙古人十三世紀纔崛起,說源於蒙語衹是通用說法)。
  賀蘭山脈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墶位於銀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寧夏境內的最高峰。賀蘭山脈為近南北走嚮,綿延200多公裏,寬約30公裏,是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地理界綫。山體東側巍峨壯觀,峰巒重疊,崖𠔌險峻。嚮東俯瞰黃河河套和鄂爾多斯高原。山體西側地勢和緩,沒入阿拉善高原。
  賀蘭山植被垂直帶變化明顯,有高山灌叢草甸、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青海雲杉林、油鬆林、山地草原等多種類型。其中分佈於海拔2400~3100米的陰坡的青海雲杉純林帶鬱閉度大,更新良好,是賀蘭山區最重要的林帶。植物有青海雲杉、山楊、白樺、油鬆、蒙古扁桃等665種。動物有馬鹿、獐、盤羊、金錢豹、青羊、石貂、藍馬雞等180餘種。1988年國務院公佈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傢級保護區,面積6.1萬公頃。
  賀蘭山自然資源豐富。山前衝積平原上草場遼闊,是寧夏灘羊的重要産區,所産灘羊二毛皮古稱“千金裘”,毛色細潤,捲麯如雲。山區富含優質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礦區。另外還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礦産,其中小滾鐘口生産的粘板岩質地細潤,清雅瑩柔,用它雕成的賀蘭石硯是寧夏“五寶”之一。
  賀蘭山是溫帶荒漠與溫帶荒漠草原的分界綫,又是西北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水嶺。高聳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對保護富庶的銀川平原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賀蘭山山間有數個東西嚮山𠔌,著名者有賀蘭口、蘇峪口、三關口、拜寺口,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帶西夏名勝古跡豐富多彩,有西夏陵園、滾鐘口、拜寺口雙塔等名勝古跡和獨特的沙湖風景區。賀蘭山東南端為青銅峽,峽𠔌在藍天和黃河映襯下呈現出青銅色。相傳大禹治水時,劈開賀蘭山,引黃河水北流。現建有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賀蘭山西側有內蒙重鎮巴彥浩特,蒙古語為“富饒的城”。
  銀川市境內賀蘭山東麓,分佈着極為豐富的岩畫遺存。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賀蘭山岩畫被大量發現並公佈於世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1991年和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岩畫委員會在亞洲召開的兩次年會,都選擇在銀川舉行。1996年,賀蘭山岩畫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國際岩畫委員會將賀蘭山岩畫列入非正式世界遺産名錄。
  歷史見證
  賀蘭山明長城遺址。明朝時,來自賀蘭山西側、北側的韃靼在賀蘭山地區開始了和明朝的較量,導致明朝政府在寧夏北部大規模修築長城,並在寧夏建立了總鎮、衛、千戶所、屯堡等一套完整而嚴密的軍事防禦係統。賀蘭山上的明長城見證了韃靼和明朝軍隊持續180多年的軍事紛爭。攝影/田國斌
  中國的各個大山中,沒有一座像賀蘭山那樣幾乎一直處於承領戰爭的狀態中。
  當中原地區進入信史時期後,賀蘭山一帶仍然是遊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族群,在水草豐茂的賀蘭山地區,過着屬於他們的生活。公元前272年,秦軍徹底擊潰了雄霸寧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義渠戎後,一些戰敗的部落紛紛北逃,史學家蒙文通在他的《周秦少數民族研究》一書中認為這些人北上“以後為匈奴,居河套南北”。其中的一些人就逃到了賀蘭山,從此,賀蘭山就進入了一個由匈奴人占據的時期,這裏一度成為匈奴與秦抗衡的基地。
  公元前127年,漢朝著名戰將衛青、李息率軍北上抗擊匈奴,第一次將中原漢族政權的軍事力量延伸到賀蘭山地區。21年後,漢武帝分全國為13刺史部,下轄郡縣,其中在賀蘭山東麓設立了屬於北地郡管轄的廉縣(今寧夏平羅縣暖泉農場一帶),這是漢族政權在賀蘭山地區設立的第一個縣級行政建製,也標志着賀蘭山開始走進漢朝政權的統治範圍。唐朝時,統治賀蘭山一帶的少數民族先後是突厥、吐蕃和回紇。公元646年,唐太宗下令軍隊出擊突厥頡利可汗下屬的鐵勒人薛延陀,占據河西走廊一帶的回紇人乘機和唐朝軍隊聯合進攻薛延陀,聯軍進駐到賀蘭山一帶,這是繼漢朝後,中原政權的武裝力量700多年後再次進入到賀蘭山
  11世紀初到13世紀前半葉的200多年的時間裏,發生在賀蘭山的戰役基本在党項人和契丹之間進行。西夏時期,賀蘭山就是西夏王朝的一個大兵庫。由党項人建立的西夏其實並不叫“西夏國”, 首領元昊建國以後,他們對外稱為大夏國,對內叫“大白高國”。“大”是歷代王朝自尊的專稱,藉以表示國傢政權之神聖和至高無上之尊貴;“白高”,是因為党項族最早居住在黃河上遊,黃河上遊處水色並不黃,自古就有“白河”之稱,党項人自古也有尚白的傳統,為了表示他們對這個地區的留戀和崇拜,因此用國名來傳頌。“大白高國”的意思,就是祖先居住在白河上遊地區的民族建立的國傢。在大白高國建立前兩年的公元1036年,党項人就擁有50多萬兵力,駐守在賀蘭山一帶的有5萬人,將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佈置在這裏,足見賀蘭山的重要。
  西夏後期,賀蘭山成了大白高國抵禦來自北方蒙古族鐵騎的一個屏障,一支支隱藏在賀蘭山深處的西夏騎兵,成了保衛帝國首都的精銳力量。公元1205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帶領蒙古軍隊進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賀蘭山西邊的軍事防綫,後來,成吉思汗先後5次發動對西夏的戰爭,其中有4次將攻略目標指嚮賀蘭山,直接攻打駐防賀蘭山的西夏軍隊,賀蘭山成了蒙古、党項兩個民族多次交鋒的見證。1227年8月,蒙古軍隊徹底攻占了中興府,從此,賀蘭山進入了蒙古族的統治範圍。
  明朝建立後,國土邊防綫大大收縮,寧夏是明廷的九邊重鎮,賀蘭山成了明朝政府在西北地區和蒙古殘餘勢力中的瓦剌、韃靼之間的界山。整個明朝,也是瓦剌、韃靼常常突破賀蘭山和明朝軍隊徵戰的時期,尤其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親自帶兵徵討瓦剌,卻被瓦剌人俘虜。1455年,瓦剌首領在賀蘭山北邊的屬地被部下殺死,通過賀蘭山騷擾明朝長達87年的瓦剌部落軍事實力開始衰退;另一支來自賀蘭山西側、北側的韃靼開始了在賀蘭山地區和明朝的較量。
  清朝時,蒙古額魯特、和碩特等部開始在賀蘭山西邊屯牧,也結束了這裏長期的軍事局面,直到解放。隨着清朝疆域面積的擴大,賀蘭山東邊也不再有大的戰事,一個相對寧靜的賀蘭山出現在了中國近現代史中。
  煤山賀蘭:“會燃燒的黑石頭”
  公元1272年,馬可•波羅穿越西夏舊地,他發現賀蘭山北部有一種黑色的“會燃燒的石頭”,這就是賀蘭山的煤。
  20世紀50年代初,國傢先後派出勘探隊深入賀蘭山地區普查找煤,發現賀蘭山藴藏着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田有9層煤,礦區面積40餘平方公裏,貯量約15億噸。汝箕溝的“太西煤”(因位於我國“煤都”太原以西而得名),以其“低灰、低硫、低磷”和“高發熱量、高比電阻、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塊煤回收率、高化學活性”的“三低六高”特性而被譽為世界“煤中之王”。“一五”期間,國傢把賀蘭山北部列為全國新開發的10個煤炭礦區之一,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傢在寧夏投資興建的第一個煤炭工業基地。1965年,國傢煤炭部在大武口成立了賀蘭山煤炭工業公司,來自陝西、山西、甘肅、黑竜江、吉林、遼寧等10多個省市的2萬多名幹部職工,離別了家乡,奔赴賀蘭山參加煤炭工業基地建設。
  賀蘭山的煤炭保證國傢建設需要的外運,還為當地的一些大型工業企業提供了動力,這些骨幹企業改變了石嘴山乃至寧夏的工業佈局和産業結構。千百年來依靠農業成就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上,一場工業革命的風暴席捲而來,寧夏工業的發展路徑圖上,石嘴山“因煤設市”,成為寧夏工業的先驅和搖籃,曾一度引領寧夏工業的發展方向。
  2007年12月20日,寧夏北部賀蘭山區大峰礦羊齒采區傳來一聲沉悶的巨響,這次爆破使該礦區由井下開採改為露天開採,能多采1440萬噸太西煤。賀蘭山區煤炭藴藏量大,內蒙古和寧夏均建有許多大中型煤礦。所産的太西煤以煤質優良、燃燒無煙而遠銷海外。
  牧山賀蘭:中國駝鄉和灘羊之鄉
  或濃或淡的雲霧變換着形狀升騰起來,逐漸形成一大片雲海,讓本就獨特秀麗的賀蘭山更具魅力。
  賀蘭山的林草資源為許多動物提供了食物來源,成就了一座牧山,也成就了山兩側的“中國駱駝之鄉”和“中國灘羊之鄉”。
  分佈在賀蘭山西邊的阿拉善雙峰駱駝,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生理機能和抗逆性,在各個歷史時期扮演着人類穿越沙漠的工具這一角色,同時,阿拉善駱駝的駝毛有着極高的經濟價值,曾被當年穿越阿拉善沙漠的馬可•波羅稱贊為世界上最好的駝毛。這種價值被西方人認識後,他們特意在黃河邊的磴口、臨河、石嘴山一帶設立了洋行,專門收購駝毛。阿拉善駝毛被穿越賀蘭山送到這些洋行,水運到包頭,再采取陸路方式運到天津,然後出海運往西方,製成毛綫、毛呢後,返銷到中國。僅1941年前後的定遠營在樹貴的一個小分點,一年就收購駝毛5000公斤。抗日戰爭期間,蔣經國到西北地區考察後,在一次西北的宴席上稱贊“西北之皮毛,實為西北之精華”。
  2002年,阿拉善駱駝被國傢農業部列入國傢級78種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目前,阿拉善駱駝總數占全國駱駝總數的三分之二,阿拉善仍然保持着“中國駝鄉”的榮譽。長期的生活和勞動實踐中,阿拉善牧民不分男女老少,都練就了一套高超的夏騎馬、鼕乘駱駝的騎術。放牧中,牧民們三五成群,挑選自己強健的駱駝相互賽跑,以展示駱駝素質為樂趣;每逢婚宴、敖包盛會、寺廟經會等重要集會,散居大漠的牧民相逢驅駝疾馳,自發的賽駝成為深居大漠牧民群衆的一大樂趣,形成了悠揚駝鈴聲中獨特的駱駝文化。
  賀蘭山東麓的寧夏平原上,那些在青草間成長的羊群有着自己的名字:灘羊。寧夏五寶中的“白寶”就是指灘羊皮做成的坎肩、馬褂、背心等。尤其是黃河東岸的????池縣灘羊,這些按當地人所說的“吃着甘草、喝着礦泉水”長大的灘羊,給????池縣贏得了“中國灘羊之鄉”的美譽。《寧夏風物志》中記載,灘羊是蒙古羊的一個品種,後來遷移到賀蘭山東麓的寧夏平原上,品種的優異,再加上有豐足的牧草和多種草藥作為“主食”,使寧夏的灘羊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優良品種。古人有“肥馬輕裘”之說,寧夏人經過長期的摸索,將1個月左右的灘羊羔皮製成二毛皮,薄如同厚紙,柔軟的外觀中帶有堅韌的質地,再采用民間工藝將二毛皮製成男女鼕裝,一件皮衣衹有2-3斤重,倒提起來,能看見潔白的毛穗順次下垂,猶如梨花紛紛飄落。精製的皮衣如果養護得當,10年左右也毛不生絮、束不結氈。
  陵山賀蘭:亞洲腹地的“金字塔”群
  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攝影還遠未形成氣候、航空攝影更是鳳毛麟角,一位叫烏爾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的德國飛行員,揣着剛剛問世不久的捲簾式萊卡小相機來到了中國。他的職業是駕駛飛機從包頭經過銀川飛往蘭州。卡斯特以自己特有的熱情、才華和膽識,背倚藍天,俯瞰大地,給當時的中國留下一段可見的歷史,做了一件中國人想做在當時卻做不了的事,不僅為開拓中德兩國人民的航空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還用相機和文字見證了中國航空歷史。他就是利用跟隨飛機飛行的機會,拍下了幾幅他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的照片,那是一連串高大的土築建築物,它們按照某種神秘的順序排列着。照片後來被收進他1938年在德國出版的一本名叫《中國飛行》的書中。卡斯特當時從空中拍攝的照片,就是20世紀後期被人們逐漸認識並被稱為“東方的金字塔”的西夏王陵。
  從開國帝王元昊將自己的爺爺李繼遷埋葬在賀蘭山東麓開始,西夏大白高國的歷代君王都非常看重賀蘭山東麓背聽鬆濤、俯瞰黃河的風水之地,將自己的陵墓修建在這裏,經過190多年的持續修建,形成了賀蘭山下壯觀的帝王陵墓群。千百年來,世態變遷,那些收留昔日帝王身軀的西夏王陵,如今已成一堆堆土塚,坐落在賀蘭山下,與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鞏縣的宋陵並稱中國三大帝王古陵。那些看起來很普通的幾十個土堆零零星星地散居在一片約50平方公裏的開闊地上,置身於宏偉高大的賀蘭山大背景前,看起來那麽瘦弱和寂然,它們仿佛在靜靜聆聽古老帝國的脈動,也聆聽着賀蘭山這片曾經的古戰場上的鼓角聲和震撼人心的悲壯吶喊聲。
  位於賀蘭山腹地的藏傳佛教寺廟南寺號稱是阿拉善第一大寺。1716至1746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賀蘭山弘法,1756年倉央嘉措的心傳弟子阿旺多爾濟遵師傅遺願,修建了南寺,寺中供奉着六世達賴的靈塔。攝影/聶全聲
  賀蘭山是寧夏灘羊的重要産區,所産灘羊二毛皮古稱“千金裘”,毛色細潤,捲麯如雲。在賀蘭山東部,隔河的????池縣,遍地灘羊以及千年間形成的對灘羊的開發體係與文化傳承,使這裏有着“中國灘羊之鄉”的美稱。
  ????山賀蘭:鹹的味道,白的顔色
  自動裝卸機在吉蘭泰????場堆積如山的存????區作業。賀蘭山西邊的????場是我國著名的池????生産區,自漢代開始開發,清代時,這裏已經成為全國13個大????場之一。吉蘭泰????場是目前中國湖????行業機械化程度最高、生産能力最大的企業。攝影/聶全聲
  賀蘭山西側就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池????生産區,漢代開始開發,西夏時,那裏的????成為西夏王朝和宋、遼交換帝國所需的銅鐵、絲綢、糧食的重要戰略物資。清代,這裏已經成為清朝13個大????場之一,所産的????一度曾遠銷到陝、甘、晉、寧等地。
  大小58個????湖分佈在賀蘭山西邊的沙漠中,儲藏量為11400萬噸的吉蘭泰????場是這些????湖中面積最大的。由於????湖處於賀蘭山北端的烏蘭布和沙漠、西邊的騰格裏沙漠和西北邊的巴丹吉林沙漠三面包圍中,距離蒙語意為“紅色的公牛”的烏蘭布和沙漠最近,所以有着“紅色公牛背上的白色騎士”之稱。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每年就需要800萬噸以上的食????,加上工業用????,中國年産????量必須達到2000萬噸以上才能保證整個國傢的用????需求,而這800萬噸的1/10和2000萬噸的1/25就來自賀蘭山西側的吉蘭泰????場。
  吉蘭泰????場和賀蘭山西側的察汗布魯剋????池、雅布賴????池、和屯????池等8處????池一起合稱為阿拉善????場。這些分佈在賀蘭山下的????場中,吉蘭泰????場、通湖????池的????如雪一般潔白,被稱為“白????”;察汗布魯剋????池顔色微青,所産的????為“青????”;和屯????池和昭化????池的????色青微紅,叫“紅????”;梧桐海????池因為所産的????顔色發黑而被稱為“黑????”這些色澤不同的????,構成了中國????池中獨具自己特色的“????色博物館”。
  遙想當年,每逢運????季節,成千上萬峰駱駝從蒙古草原上雲集而來,人喊駝叫,一片繁忙,裝載啓程的駱駝一鏈接一鏈,橫越過賀蘭山,那該是怎樣的一幅畫面?水運沒被禁止前,吉蘭泰????場的????大多運往包頭、陝西北部和山西大部分地區,改成陸路運輸後,大多運往寧夏、甘肅隴東地區、山西中部和河南地區;察汗布魯剋????池的銷售區域和吉蘭泰????場的改陸路後的方向大致相當,有時將銷售區域延伸到湖北省一帶;和屯????池的銷售區域則主要集中在寧夏境內,也有不少遠銷到陝西和河南一帶;雅布賴????池的????大致銷往甘肅的河西走廊一帶、蘭州、陝西漢中和甘肅隴東地區。這樣,在賀蘭山西側就形成了中國????業中唯一的一條大規模運????駝道。運輸駝隊大多是每年的10月開始起場,從阿拉善的各個角落集聚到賀蘭山下的各個????場,組成七八峰到十幾峰數量不等的駝隊,一個駝工管理一鏈駱駝,三四個駝工就組成了一個駝運組,每個駱駝都挂着駝鈴,叮咚作響的駝鈴就這樣響在了賀蘭山兩側。一直響到第二年2月左右的收場時,整個寒冷孤寂的賀蘭山就這樣豐富了自己的鼕天,漫天的雪花飛揚起時,白皚皚的賀蘭山兩側,黃色的駝群緩緩走過賀蘭山的視野,也走過了中國西北地區????業的記憶。
  1965年3月,中國輕工業部部長和????務局局長分別收到了來自吉蘭泰????場的擴建報告,內容是將吉蘭泰????場擴建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大型湖????場,很快,這兩份報告被匯總上報到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了這個報告。於是,輕工業部和????業局遵照國務院的指示,分別從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四大海????區和其他産????區調集????工和技術人員,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傢機械化????場建設。賀蘭山下開始了10年之久的艱苦創業,這是中國工業在“史無前例”時代中排除幹擾進行現代工業建設的一個特例,1975年11月1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輕工業局、計委、輕工部第一設計院等有關部門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一致通過:設計能力年産70萬噸成品????的中國第一傢機械化湖????場竣工。1979年7月1日,吉蘭泰????場由寧夏移交給內蒙古自治區,從此,這個和寧夏有着歷史淵源的大型????場,逐漸淡出了寧夏的視野,如今吉蘭泰????場機械化的水平一直躍居國內最高水平,吉蘭泰????化集團是目前中國湖????行業機械化程度最高、生産能力最大的企業。
賀蘭山岩畫分佈特點
  賀蘭山岩畫賀蘭山岩畫分佈在寧夏賀蘭山東麓三市九縣(區),共27個地點。其中銀川市境內的賀蘭山東麓共有12個岩畫點,從北到南計有大西峰溝、小西峰溝、白虎溝、插旗口、賀蘭口、蘇峪口、回回溝、拜寺口、水吉口、滾鐘口、紅旗溝、柳渠口。
  賀蘭山岩畫一般分佈在溝口內外山體上和溝口外洪積扇荒漠草原上。銀川境內賀蘭山岩畫的分佈,有着明顯的地貌特徵。在蘇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溝,岩畫多分佈在溝口內外的山體上,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畫分佈。而蘇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體岩畫數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幾乎沒有岩畫分佈。
  在溝口內外山體上的岩畫,多集中在距離溝𠔌山根以上約10米的範圍內,並呈片狀分佈。最高處的岩畫不超過50米,其上則很少有岩畫發現;溝口內的岩畫,縱深分佈在500米的範圍內,數量以溝口為多,越深入溝𠔌,兩側山體上的岩畫越稀少。在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畫,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特點,多磨刻在可以移動的獨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從溝口到洪積扇,岩畫的空間佈局明顯地呈現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狀分佈特徵。
  在嶽飛的《滿江紅》中,就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詞句。
藝術傢-賀蘭山
  賀蘭山賀蘭山(本名:賀戈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係講師,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傢,西安美術學院國畫係客座教師。1975年9月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祖籍山東嶧縣。1998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中國畫專業。後任職於鎮江市中國畫院。200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國畫係,師從周京新教授,獲美術學碩士學位。
  1997年 江蘇省第四屆體育美術作品展銀奬,全國第四屆體育美術作品展
  1997年 當代中國工筆畫大展“優秀作品奬”
  1998年 南京藝術學院98屆畢業生創作優秀奬,南京藝術學院收藏
  1998年 江蘇省首屆美術節中國畫大展銅奬
  2001年 “新江蘇畫派 七彩世紀中國畫大展”銅奬
  2001年 黃賓虹奬 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新秀作品展“黃賓虹 金華奬”
  2001年 “學院前後—八人中國畫作品展” 南京
  2001年、2002年 陳之佛奬學金
  2002年 “5.23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江蘇展區銅奬
  2002年 2002年全國中國畫展
  2003年 王嘉廉奬學金
  2003年 “國際孔子文化杯書畫大賽”金奬
  2004年 “現代 都市水墨畫展”銅奬
  2004年 全國“聖地杯”書畫大賽優秀奬
  2004年 全國藝術院校青年教師優秀國畫作品大展提名奬 浙江
  2004年 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上海展、江蘇展
  2005年 “自然風 江浙滬新銳畫傢邀請展” 上海
  2005年 “翰墨精神 青年國畫傢邀請展” 上海
  2005年 “視覺驚豔——2005上海青年美術大展”瀋柔堅藝術基金奬 上海
  2005年 “學院前後(貳回展)—優秀青年國畫傢作品展” 南京
  2005年 江蘇省美術館個展
  2005年 第六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 南京
  2005年 黎昌第三屆青年國畫年展銅奬 北京
  2006年 “新銳上海2006—優秀青年藝術傢邀請展”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006年“文人主義——實力派青年國畫傢提名展” 上海太陽虹畫廊
  2006年 第四屆全國法製宣傳中國畫大展二等奬
  2007年 “殊途——70水墨優秀藝術傢邀請展” 揚州
  2007年 首屆中國美術教師藝術作品年度奬入圍奬 瀋陽
  2007年 “聚焦70後——水墨狀態展” 上海99創意中心
  2007年 “兩京之間——中國水墨大展” 南京愛濤藝術中心
  2007年 “2007 中國百傢金陵畫展(中國畫)”金奬(合作)
  2007年 “水墨精神—學院派畫傢水墨邀請展” 南京
  2007年 “2007相約長白山 當代中國畫名傢作品邀請展” 吉林省長春遠東藝術館
  2007年 第一回“中國書道” “中國水墨”中國畫學術提名展
  2008年 2007年度“上海市優秀文藝人才奬”(政府奬)
  2008年4月 “數風流人物——2170中國畫展” 江蘇省美術館
  2008年5月 “學院 在綫—中國‘生於70年代’水墨畫傢2008’提名展”
  2008年9月 被評為“中國畫壇7020傑”
  2008年9月 獲“江蘇省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美術作品展”創作奬(最高奬)
  2008年10月 “意象江南——當代新銳藝術傢水墨作品展” 杭州個人畫集及專集
  2003年 《賀蘭山畫集》 四川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年 《藝術陣綫》專集 北京中國書道雜志社
  2007年 《21世紀有影響力畫傢個案研究——賀蘭山》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2007年 《中國書道——水墨平臺》專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年 《共和之光——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晚十一時》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百科大全
  Helan Shan
  賀蘭山
  Helan Shan
  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界山,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地理界綫。西北阿拉善高原,東為銀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山脊是中國溫帶荒漠與溫帶荒漠草原及內外流域的分界綫,又為寧夏引黃灌區的天然屏障,對保護銀川平原的生態環境具有一定作用。
  賀蘭山呈北北東走嚮,延伸200余公裏,東西寬約20~60公裏,形成於1億多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喜馬拉雅運動時繼續升高,為土層很薄的石質山地。中段為山脈主體,山勢巍峨雄偉,峰巒重疊、崖𠔌險峻,山脊海拔多在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3556米。據海拔2901米高山氣象站資料,年均溫-0.9℃,比平原低7.7℃,年降水量430毫米,比平原多217毫米。寧夏境內的賀蘭山地有林木1.9萬公頃,其中喬木林1.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1%,木材蓄積量143萬立方米,主要分佈於山脈中段。賀蘭山植被垂直帶變化明顯,其東坡垂直分帶為:①海拔約3000米以上陽坡和3100米以上陰坡為高山灌叢草甸,主要樹種為高山柳、箭葉錦雞兒等。②2400~3000米陽坡是以山楊、青海雲杉等為主的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及中生灌叢帶。③2400~3100米陰坡為青海雲杉純林帶,鬱閉度大,更新良好,是賀蘭山最重要的林帶。④2200~2400米陰坡為油鬆、雲杉混交林帶。⑤2000~2200米陰坡為油鬆林帶;以上林帶還雜有杜鬆、白樺等樹種。⑥1800~2000米陰坡和2000~2400米陽坡為灰榆疏林帶,並有蒙古扁桃等灌木。⑦1500~1800米陰坡和1500~2000米陽坡為山地草原及旱生灌叢帶。⑧1500米以下為山麓荒漠草原。主要土壤類型為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灰鈣土等。山中有高等植物665,野生動物180餘種,包括馬鹿、獐、盤羊、金錢豹、兔猻、黑鸛、青羊、石貂、藍馬雞等珍貴動物。賀蘭山自然保護區1988年已劃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區境面積6.1萬公頃。賀蘭山在中石炭世一早二疊世及侏羅世前期,海陸不斷交替,形成大量煤層,有煉焦用煤、優質無煙煤等,已建成石嘴山等10座現代化礦井(見石嘴山市)。此外,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等礦藏。東麓小滾鐘口一帶所産的粘板岩,質地細密,清雅瑩潤,用它雕刻的賀蘭石硯為寧夏名産。
  賀蘭山林區
  (汪一鳴 藍慧珠)
英文解釋
  1. n.:  the Helan Mountains
相關詞
旅遊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景點銀川市西夏中國歷史地形地貌
地理景區寧夏自然自然保護區甘肅隆鼕氣溫變換結果
風景區避暑勝地考古岩畫黑石峁
包含詞
賀蘭山脈賀蘭山房賀蘭山缺
賀蘭山岩群賀蘭山岩畫賀蘭山岩鷚
賀蘭山丁香賀蘭山南芥賀蘭山隧道
賀蘭山北寺賀蘭山之戰磁縣賀蘭山
賀蘭山棘豆賀蘭山南寺賀蘭山社區
賀蘭山玄參賀蘭山蒿草賀蘭山女蒿
賀蘭山繁縷賀蘭山廣宗寺賀蘭山風景區
賀蘭山紅尾鴝賀蘭山滾鐘口賀蘭山紫蘑菇
賀蘭山農牧場賀蘭山岩黃耆賀蘭山延鬍索
賀蘭山蠅子草賀蘭山孩兒參賀蘭山蘭色石硯
賀蘭山西路街道賀蘭山原始森林寧夏賀蘭山賓館
賀蘭山上幾株鬆賀蘭山下陣如雲仰秣如上賀蘭山
賀蘭山自然保護區賀蘭山國傢狩獵場賀蘭山—珠穆朗瑪峰波峰帶
祁呂賀蘭山字型構造體係賀蘭山國傢自然保護區賀蘭山原始森林旅遊區
賀蘭山小滾鐘口清真寺賀蘭山農牧生態旅遊區賀蘭山珠穆朗瑪峰波峰帶
賀蘭山國傢森林公園賀蘭山北武當壽佛寺內蒙古賀蘭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寧夏賀蘭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銀川賀蘭山林管局工藝美術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