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 : 財經 : 財會 : 證券 : 跑跑卡丁車 : 中國 >新疆 >新疆對外經濟貿易 > 貿易順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貿易逆差”的對稱。一國出口額大於其進口額的差數。一般來說,一國對外貿易如長期有順差,其外匯儲備就愈多,對外支付能力就強,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
No. 2
  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佈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係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係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俗稱 “ 入超 ”,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3 .貿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於平衡。縱觀世界各國 ( 地區 ) 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並不多。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餘,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No. 3
  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佈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係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係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的定義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裏(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麽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淨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淨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着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製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促使中國貿易順差迅猛增長的原因
  一是經濟全球化為這一結果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當今各國的經濟比以往聯繫得更加緊密,商品和服務越來越更自由地在國與國之間流動,這必然為推動剛剛加入世貿體係的我國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二是我們的供給能力比較強。近三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國內投資的較快增長,以及國際分工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我國的生産能力已經是大大增強,而且形成了較強的産業鏈,更重要的是,形成這一生産能力的,正是國際上短缺的或者是不願意經營的加工貿易,目前占我國出口比重已達60%,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三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産的商品需求比較大。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製,勞動密集型仍是我國目前生産的基本特徵,而與我國貿易量最大的歐盟、美國、日本等都是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結構為特徵,與我國經濟有着較強的互補性,同時這三個地區和國傢經濟總量占世界大約75%左右,自然决定了國際市場對我國生産的商品和服務需求也比較大。 四是我國生産成本比較低,决定了我國産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根據國際組織數據測算,目前我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僅相當於發達國傢的2%-3%,亞洲四小竜的5%-6%,亞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快,由於經濟增長比較快,相應來說盤子就比較大,本來貿易順差可能沒有這麽多,但是由於世界經濟總量很大,相應也放大了貿易順差的量。 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未來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前言
  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佈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係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介紹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係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的定義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裏(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麽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淨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淨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着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製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促使中國貿易順差迅猛增長的原因
  一是經濟全球化為這一結果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當今各國的經濟比以往聯繫得更加緊密,商品和服務越來越更自由地在國與國之間流動,這必然為推動剛剛加入世貿體係的我國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二是我們的供給能力比較強。近三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國內投資的較快增長,以及國際分工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我國的生産能力已經是大大增強,而且形成了較強的産業鏈,更重要的是,形成這一生産能力的,正是國際上短缺的或者是不願意經營的加工貿易,目前占我國出口比重已達60%,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三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産的商品需求比較大。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製,勞動密集型仍是我國目前生産的基本特徵,而與我國貿易量最大的歐盟、美國、日本等都是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結構為特徵,與我國經濟有着較強的互補性,同時這三個地區和國傢經濟總量占世界大約75%左右,自然决定了國際市場對我國生産的商品和服務需求也比較大。
  四是我國生産成本比較低,决定了我國産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根據國際組織數據測算,目前我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僅相當於發達國傢的2%-3%,亞洲四小竜的5%-6%,亞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快,由於經濟增長比較快,相應來說盤子就比較大,本來貿易順差可能沒有這麽多,但是由於世界經濟總量很大,相應也放大了貿易順差的量。 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未來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我國貿易差額的發展概況
  原本經濟落後的國傢,采取了符合其國情的經濟發展方針策略,隨着經濟發展,其對外貿易往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逆差後轉為順差。日本、韓國等國傢都曾如此。我國也不例外:上個世紀80年代,進出口貿易1年平衡,兩年順差,其餘7年逆差。合計為42.9億美元逆差。而從1990年起,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除1993年外,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纍计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纍计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18.8億美元,創歷史記錄。近年以來,有關部門多次提出平衡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但2006年上半年順差仍達到615億美元,超過2005年同期水平。
我國貿易順差劇增的主要原因
  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連續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傢,並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據國傢統計局統計,2000-2004年,外資企業在我國大陸加工貿易總順差中所占比重分別為63.6%、67.9%、70.1%、74.1%和77.8%,同期,外資企業在進出口總順差中所占比重依次為56.7%、62.2%、61.8%、73.6%和76.7%。正是在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順差持續增加的推動下,2004年我國大陸的加工貿易順差達1063億美元,2005年攀升到1424.5億美元;2006年上半年外資企業在我國大陸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更達58.47%;
  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的生産和銷售大幅度增加,替代了進口,如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嚮國會提交的對華貿易報告就指出:2003年美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340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對中國出口僅290億美元;
  美國等發達國傢在大量地從我國進口勞力密集型産品的同時,嚴格限製其具有先進技術的産品嚮我國出口,人為地擴大了貿易差額;
  2005年順差突然擴大主要是由於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口(主要是設備進口)增速(17%)放慢,與出口增速(28%)拉開缺口;
  外商投資企業偽報進出口額以轉移資金。有學者運用比較法(即比較貿易夥伴貿易統計數據估算轉移定價規模)對進出口偽報的研究結果認為,“僅2001年一年,中國大陸通過進出口偽報方式進行的變相資本流動,就高達662.27億美元,相當於當年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3.0%。當然上述估算忽略了轉口貿易、加工貿易的影響而並不十分精確,但足以說明進出口偽報規模之大已不可忽視。”“2002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漸興起,進出口偽報的目的,日益從資本外逃轉嚮資本內流,方式也從過去的高報進口低報出口,轉嚮高報出口低報進口。”這樣的變化虛擴了我國大陸外貿順差。渣打銀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提出:“由於進出口企業虛報數據等原因,中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遠沒有官方公佈的1020億美元那麽多,估計實際上衹有350億美元,其餘的670億美元實際上是貿易中隱藏的非貿易資金流入。”
會計百科
    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佈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係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1.貿易順差(FavorableBalance0fTrade)。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出超”.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係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貿易逆差(UnfavorableBalance0fTrade)。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俗稱“入超”,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3.貿易平衡(BalanceofTrade)。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於平衡。縱觀世界各國(地區)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並不多。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餘,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經濟百科
  貿易順差(出超)與貿易逆差(入超):一個國傢在一定時期內的商品進出口,如果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叫貿易順差(又稱出超);反之,如果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叫貿易逆差(入超);如果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當,叫貿易平衡。貿易順差反映一國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逆差反映一國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於不利地位。
英文解釋
  1. :  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unfavorable trade balance,  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favorable balance,  favorable trade balance
  2. n.:  favorable balance; trade surplus,  Trade surplus
包含詞
貿易順差逆差中國經濟新憂:貿易順差或爆天量和新漲價因素
持續貿易順差背景下的中國貨幣政策選擇貿易順差(出超)與貿易逆差(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