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货币政策目标
目录
No. 1
  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综上所述,由于各目标间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银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政策目标。
No. 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将其影响导入一国经济的实际领域,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货币政策的目标,又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ultimate objective of monetary policy)。
  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综上所述,由于各目标间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银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政策目标。
百科辞典
    huobi zhengce mubiao
    货币政策目标
    goals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预定要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明确效果。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良好而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有赖于中央银行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的实施效应最终要体现宏观经济指标的良性变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都与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关。现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是:稳定物价,维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证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 通货膨胀是各国普遍遇到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率是否可以控制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始终是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问题。根据60年代以来主要西方国家的经验,年通货膨胀率如能控制在5%以下,即可视为达到了稳定物价的目标。各国中央银行一般都以稳定币值及汇率作为自己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 指凡有能力自愿工作者,都能在合理的条件下及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并不是指社会劳动力100%就业。除季节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劳动力可能因市场需求与经济结构的转变而暂时失业,同时还存在着由于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形成的自愿失业。问题在于如何把失业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认为,失业率在4~5%以下,即为充分就业。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的是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造成失业率上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也是社会和政府所关心的经济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国币值的稳定,归根结底依赖于经济的增长。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经济目标。
    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外汇收支相抵,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在开放型的社会经济中,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密切相关。顺差时,货币供应量呈增加趋势;逆差时,货币供应量将减少。因此,中央银行必须尽可能地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上述各种目标往往不能同时兼顾。最明显的是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如何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中作出适当的选择,是各国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
     (徐燕)
    
包含词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