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目录 黎巴嫩首都。人口约150万(1987年)。始建于公元前15世纪,曾为罗马帝国和伊斯兰教文化中心。现为中东地区商业和金融中心。以纺织、服装、制革等轻工业为主。重要交通枢纽,铁路和海上交通发达,有贝鲁特 国际机场。市内建筑多呈白色。 贝鲁特 (英文:Beirut;阿拉伯语:بيروت;法语:Beyrouth)是黎巴嫩的首都,位于海旁,是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贝鲁特 现有180万人口,若包括外围的大都会地区,则高达210万人。贝鲁特 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商业、银行及财经中心,有不少跨国企业的中东总部都设于贝鲁特 。贝鲁特 正在申办冬季亚运会和2009年举办的法语国家运动会 。
历史
贝鲁特 古名为Beroth(意即“水井之城”),由腓尼基人所建立。最早有关贝鲁特 的历史文献记载确切的年代为公元前15世纪左右,此时已经有刻上楔形文字的黏土板提及这座城市。最古老的殖民是在河中因日益增加的淤积的一个岛上。城市在上古被称为Berytus,这个名字在1934年被贝鲁特 美国大学艺术和科学系出版的考古学学报采用。
在公元前140年,贝鲁特 市被戴奥多特斯与安条克七世之间的塞琉古帝国王位争夺中摧毁。贝鲁特 很快在希腊文化计划中有条理地重建,并改名Laodicea in Canaan,以纪念塞琉西王朝的一位王后。现在的贝鲁特 城建筑在旧城之上,在1991年黎巴嫩内战结束之前,只有少数对贝鲁特 的考古学能够完成。现在大量位于市中心的古老遗址开放予考古学的研究。
公元前一世纪中期,Berytus(贝鲁特 古名)的硬币印上命运女神Tyche的头像。硬币背面则是城市的标志:一只海豚纠缠船锚。而这个标志则在15世纪的威尼斯被印刷业者Aldus Manutius所占去。
在罗马的大希律王统治下,贝鲁特 开始变得富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贝鲁特 及整个黎巴嫩交给了法国人。但在法国的管理期间,政府过于偏袒基督徒社区,以致贝鲁特 造成了宗教关系紧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被赋予了独立,而贝鲁特 亦成为了首都。贝鲁特 一直维持着它作为阿拉伯世界的文明都市,重要商业中心以及旅游中心的地位,直至黎巴嫩在1975年爆发了内战为止。在这场战争之间,这个城市分裂为由大部分穆斯林控制的西部和基督徒掌握的东部。而先前成为很多商业及文化活动焦点的市中心,亦顿时变成一个无人地带。而很多住在这个城市的主要原居民亦纷纷逃亡至其他国家。至战争结束后,黎巴嫩的人民已经着手重建贝鲁特 ,而这座城市亦恢复它作为中东旅游、文化中心和主要都市的地位,以及商业、时装和媒体的中心。
地理
贝鲁特 的海滨长廊贝鲁特 背靠贝鲁特 山,位于凸出在地中海的狭窄滨海平原的支脉上。
宗教
贝鲁特 是地中海沿岸最多样化的城市,这里的宗教有基督教(马龙派、希腊正教、亚美尼亚正教、亚美尼亚天主教、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和穆斯林(逊尼派、什叶派)以及少数德鲁兹派。贝鲁特 大多数犹太教信徒自1975年战争爆发以后起,都永久地移居美国,现在主要居住在布鲁克林、纽约。贝鲁特 在黎巴嫩内战中分成几个部分,主要是穆斯林西贝鲁特 和基督教派的东贝鲁特 。现任贝鲁特 的总主教是苏法伊尔。
学院和大学
在贝鲁特 有21所大学,包括贝鲁特 美国大学、黎巴嫩美国大学(原为中东第一所女子学院)、圣约瑟夫大学、Hagazian大学、黎巴嫩大学、美国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和贝鲁特 阿拉伯大学。
交通运输
该城有贝鲁特 -拉菲克·哈里里国际机场。
旅游
在战争之前,贝鲁特 是很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有“中东的巴黎”之美誉,有多家国际大酒店和繁荣的夜生活。在最近几年里,这个城市开始重建旅游业,在毁坏的城市中心开始建设主要建筑物和恢复工作,并建了一个新的散步道。在城市的其余部分还保守时,已经可以穿着西式服饰,包括短裤和短裙了,但在宗教性建筑里仍然是不允许的。
除了城市本身外,附近还有一些考古场所,包括 Baalbek 和Byblos,据说是世界是最古老的连续有人居住的城市。在Faraya Mzaar Kfardebian这样的胜地,可以在山上进行冬季滑雪。 贝鲁特
黎巴嫩首都,位于地中海边狭长的平原上,背依连绵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又是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既是中近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连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贝鲁特 以它那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贝鲁特 最初的名称叫阿什特里特,其意为爱和美的女神,后来改称为贝鲁特 。“贝鲁特 ”在古叙利亚语、腓尼基语和希伯莱语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这是因为该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当时为了解决饮用和灌溉农田用水问题,人们在沿城墙边缘地带挖掘了许多水井,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称这个地方为“贝鲁特 ”,最后终于取代了“阿什特里特”这个名字。直到今天,在贝鲁特 市内仍可以看见一些古井的遗迹。
贝鲁特 被人们称为西亚、中东的“旅游中心”。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站在海滨公路上眺望地中海的景色,那茫茫无际的大海篮得像一块宝石,随着起伏的波涛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贝鲁特 是一座文化古城,不但以它秀丽的景色、温和的气候与别致的建筑,而且以它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各国的游客。在贝鲁特 国家博物馆内,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有世界上最先发明字母文字的腓尼基人的象形文字,还有很多雕像、宝玉等。全国有4所大学,在贝鲁特 就有3所,其中最著名的是1886年创办的美国大学,它是美国在国外最大的教育机构。阿拉伯国家的很多高级官员都毕业于这所学校。此外还有美术学院、国立音乐学院等许多专科院校。贝鲁特 为世界许多地方输送了医生、教授、工程师和实业家。在贝鲁特 市内,有罗马时代的城墙、庙宇、澡堂的残迹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修建的清真寺。贝鲁特 东80多公里的巴勒贝克,是腓尼基时代建立的古城,有著名的希腊和罗马时代的遗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勒贝克神庙,这是世界上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神庙建于公元前2000年,是腓尼基人为祭祀太阳神巴勒而修建的。城北30多公里处的比布鲁,现名朱拜勒,有古腓尼基人的城堡遗迹。城南40多公里的赛达港有十字军修筑的坚固城堡。在贝鲁特 以北山区离卡勒卜河不远的山崖上,不同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刻满了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拉丁字和阿拉伯字等近20种文字。这是古时胜利了的军事统帅在这里记下的光辉战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留言崖”。这里最早留下记载的是公元前13世纪埃及法老拉姆仁斯二世战胜赫梯人的一段碑文。石崖上留下最后记载的是阿拉伯人自己刻下的,上面写着“1946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法国士兵离开了黎巴嫩领土”。
海面上,洁白的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小巧玲珑的游艇来往行驶着。回首仰望黎巴嫩山,得到的又是一种高峻秀美的感觉。
黎巴嫩山高达3000多米,山顶上白雪皑皑,而山脚下却是果树成林,一片翠绿,与地中海交相辉映,真是五彩缤纷,令人神往。汽车可以沿着宽阔的盘山公路,从山脚一直开到山顶,山坡间建有许多式样新颖的别墅、旅馆和饭店,掩映在苍郁的林木丛中。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可以观赏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山上人们在开心地滑雪,山下海滨浴场上彩伞簇立,人头攒动,男男女女游客或是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或是裸露着身子躺在沙滩上进行日光浴。黎巴嫩出版的一本旅游册上曾这样风趣地写道:“到贝鲁特 来吧!一天之内您既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下海游泳。”由于同一地区内山上山下气温差别甚大,才出现这样一种离奇的场面。
贝鲁特 还以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著称于世,它是现代阿拉伯文明复兴的摇篮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已定居在这里。到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占领了这块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殖民当局把这个地方变为统治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中心。黎巴嫩共和国于1943年独立后,贝鲁特 成为首都。今天,在贝鲁特 的国家博物馆里,人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物。
贝鲁特 市内保存有罗马时期的城墙、庙宇、水池的遗址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在贝鲁特 以北30多公里的比勃洛斯,仍能看到腓尼基人的一个村庄和罗马时期的城堡、庙宇、房屋、商店、剧场的遗迹。在众多的古迹中,最吸引游客的是贝鲁特 东北80多公里处称为巴勒贝克的神庙,这是世界上著名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修建了这座庙,供奉日光之神巴勒,而“贝克”意为“城”,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巴勒贝克。后来罗马帝国时期,又动用两万多奴隶,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原庙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好几座规模宏伟的新庙宇。庙宇四周的城墙高大而坚实,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的。进入城墙,走上石阶,便是祭祀神的大庙。
由于历经沧桑,遭受了多次地震和战争的破坏,庙宇已经残破不堪,祭神大庙已破损,断裂的石梁和石柱倒卧地上。但从这些石梁和石柱上,仍能清晰地看到雕刻精细的各种图案。
神庙的现状虽然如此,但在其他任何地方,即使在意大利的罗马城里也找不到比这里保存得更好的罗马时代的神庙了。
如今的贝鲁特 ,城市人口达150多万,市区面积比原来大大扩展。在那些白墙红瓦的古老房屋中间,现代化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马路上车水马龙,街面繁华异常。由于地理位置好,交通设施优越,使贝鲁特 在黎巴嫩独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一跃而成为中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兴旺发达的商业、金融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盘龙中的贝鲁特
风系下位主神,本体是第一只噬神鼠,后代贝贝则是第二只噬神鼠.地狱位面幽蓝府府主. Beilute
贝鲁特
Bayrut
黎巴嫩首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中海东岸最大港市。人口约 150万(1983)。位于海岸中部一个三角形小半岛上,傍圣乔治湾,背靠黎巴嫩山,港口可容大型海轮。长期为西亚中部地区的西方门户。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1℃,年较差小,冬季多雨。始建于公元前15世纪,是腓尼基的一个重要港口。公元前140年被大火焚毁。公元前64年,罗马人侵占并重建,改造港口,发展贸易。公元502年和551年城市大部分又遭地震和海啸破坏,同时受到外来侵略,直到17世纪,海港才恢复生机。1860年成为黎巴嫩地区行政中心,并为西亚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过境贸易与金融业在中东居突出地位。黎巴嫩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通往海湾国家国际公路的起迄点。贝鲁特 机场是中东有名的国际航空港。铁路和海上交通发达,港口可同时停靠20多艘船只,年货物吞吐量400万吨。城市交通便利,有环绕和贯穿城市的通衢。经济居国内主导地位,工业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印刷为主。商业、旅游业兴旺,兼有传统的阿拉伯市场和现代化商业等服务行业。城市风貌融古代与近代、阿拉伯与欧洲格调于一体。市内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错分布。城北有腓尼基人城堡遗址。
贝鲁特 海滨“白沙滩”
(瞿宁淑)
n.: Beirut, Bayrût n. Beyrouth (地名) 黎巴嫩 巴勒斯坦 中东 大屠杀 埃塞俄比亚 飞机 事故 空难 运动会 地中海地区 年贝鲁特 地中海运动会
贝鲁特省 贝鲁特线 突袭贝鲁特 贝鲁特事件 贝鲁特变奏 贝鲁特大屠杀 贝鲁特国际机场 贝鲁特美国大学 卡诺恩·席尔贝鲁特 贝鲁特阿拉伯大学 波莱斯瓦夫·贝鲁特 1959年贝鲁特 地中海运动会 贝鲁特.b 贝鲁特,B. 年贝鲁特 地中海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