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中國 >天津 > 貝殼堤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貝殼堤投訴電話 天津旅遊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天津東部的津南、大港、塘沽等地。貝殼堤是距今7千餘年的古海洋遺跡,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和細砂、粉砂、泥炭、淤泥質黏土薄層組成的堤狀地貌堆積體,與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 自陸嚮海排列有四道貝殼堤,反映了不同時期海岸綫的變遷。第1道貝殼堤大約在大港區瀋青莊至黃驊縣苗莊一綫,距今5200—4000年。第2道貝殼堤分佈在張貴莊至巨葛莊一綫,距今3800—3000年,堤上發現有西周和戰國文物。第3道貝殼堤從寧河蘆臺閘口到歧口一帶,距今2500—1100年。第4道貝殼堤靠近現代海岸綫,距今700—500年。
No. 2
  shelf ridge
  貝殼堤又稱蛤蜊堤。海岸帶淤泥質海岸平原上,由海生貝殼碎屑和細砂、粉砂組成的一種濱岸堤。反映具有粉砂底質、水清而鹹,以波浪潮汐作用為主的有利於貝類生長的海灣環境。中國自天津附近東至海邊沙泥質平原上有四條很長的貝殼堤,沿與渤海灣現代海岸大體一致的方向自北而南分佈,是古黃河遠離天津入海時形成的渤海灣古海岸綫的遺跡。也是海岸綫後退的重要標志。
  1.粉砂淤泥質海岸帶,在波浪的作用下,將淘洗後的生物介殼衝嚮岸邊形成的堆積體。波浪的衝刷,使海灘坡度增大,底質粗化,底部的貝殼類介殼被海水衝到岸邊,堆積在高潮綫附近,經長期作用便形成貝殼堤。當海岸帶泥沙來源充分,海灘泥沙堆積作用旺盛時,貝殼堤停止發育。多次的衝淤變化便留下多條貝殼堤。可以作為古海岸綫遷移的標志。用14C同位素年代測定貝殼生成的年代,便可恢復海岸發育的歷史。如渤海灣西岸由於黃河多次南北改道,形成了數條標志古岸綫的貝殼堤
  2.天津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它位於渤海灣西海岸,總面積為154平方公裏。保護區內生長着蘆葦、水蔥、鹼蓬、三棱麓草和藻類等,鳥類有100多種。主要保護貝殼堤與牡蠣礁古海岸遺址和濕地生態係統及各種動植物。
  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和細砂、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的,與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形成於高潮綫附近,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標志。天津陸地堆積平原中自陸嚮海排列有Ⅰ、Ⅱ、Ⅲ、Ⅳ四道貝殼堤,與現代海岸綫大體平行呈壟崗狀不連續分佈,代表了四個時期海岸的位置。距今1萬至5000年發生的海侵,天津平原大部份被淹。以後海面回降,河流衝積,逐漸成陸。貝殼堤就是這一歷史過程留下的遺跡,為天津海岸帶頗具特色的海岸地貌類型,也是渤海灣古海岸的遺跡,反映自陸嚮海方向的岸綫變遷。堤上貝殼種類豐富,多為潮間帶或淺海泥沙海底軟體動物的現生種屬。堤上貝殼種類豐富,這些年代久遠的牡蠣殼長達30釐米左右,十分珍貴罕見,當今已無處可尋。堤高0.5~5米,寬幾十至幾百米,長數十米、上百米或延伸百余公裏。其橫剖面頂部上凸,兩翼減薄到尖滅。 天津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內的貝殼堤、牡蠣礁具有規模大、出露好、連續性強、序列清晰等特點,在我國東部沿海最為典型,甚至在西太平洋沿岸也屬罕見。建立保護區可以保護這些不能再生的地質景觀,同時也為研究天津及我國東部沿海海陸變遷、古地理、古氣候等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天然資料。
  第Ⅰ道貝殼堤分佈於衝積平原西南部,大港區瀋青莊至黃驊縣苗莊一綫,距現代海岸22~27公裏,貝殼種屬反映的環境為濱海河口內灣軟泥灘沉積,是距今5200~4000年的古海岸綫。第Ⅱ道貝殼堤分佈於衝積海積平原西部,張貴莊至巨葛莊一綫,呈南北走嚮或北西至南東走嚮斷續壟崗狀展布,貝殼種屬反映瀉湖一濱海生態環境,為距今3800~3000年前的古海岸綫。堤上發現有西周和戰國文物。第Ⅲ道貝殼堤分佈於衝積海積平原東部,軍糧城至馬棚口一綫。距現代海岸0~20公裏,規模宏大,連續性好,以貝殼及其碎片為主,反映瀉湖海河口生態環境,距今2500~1100年形成。堤上發現戰國、漢唐文物,即東漢初年至唐代之間的古海岸綫。第Ⅳ道貝殼堤靠近現海岸,分佈於海積平原東部特大高潮綫附近,走嚮大體與現代海岸一致,在岐口與第Ⅲ道貝殼堤匯合。以貝殼及其碎片為主,貝殼種屬反映潮間帶環境,距今700~500年形成,明末清初堤上已有人居住。
  天津貝殼堤古海岸遺跡是滄海桑田的真實記錄,是渤海變遷的結果。1984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貝殼堤自然保護區。
英文解釋
  1. :  shell bank
相關詞
地理專業知識
包含詞
古貝殼堤天津貝殼堤無棣古貝殼堤
黃驊古貝殼堤自然保護區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傢級自然保護區貝殼堤島與濕地係統自然保護區
無棣貝殼堤島與濕地自然保護區山東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自然保護區山東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傢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