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本调四十五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
(2)第四句五字,上一下四。后片次句为五言拗句,第三字必须用仄。
(3)例一据传为南宋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作品。前片说隐居很好,何必出来做宫呢?“猿惊鹤怨”,语出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意即山中猿鹤都抱怨他去做官。“薜萝”出自《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借指隐士的住所。换头囊锥一词,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毛遂的故事。这里是说自己本可象毛遂一样,使锥子从囊中脱颖(锥的尖端)而出,为国出力,却没想到根本不是时候。结处提出,有权奸当道,还是回去吧。这是画龙点晴之笔。词如其人,作者对声势烜赫的当朝太师、卖国贼秦桧胆敢以豺狼斥之,无怪其遭致谗害,贬谪琼崖了。通篇义正词严,正气凛然,用典虽多,却颇贴切,也是一种比头手法,在填词与为人两方面均堪作范式。
例二又是一番风光。作者擅长用诗写小品,词也有这种特色。《昭君怨》写荷雨,这首写月色,但不平铺直叙,而是一放一收,层层深入地写,最后还是意在言外,启发读者自己去想象:现在还不是秋夜月色最美的时候,要看最美的月色,等十五、十六夜里吧!这各写法显得新鲜,活泼,具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学填词也要持学前人又不拘泥于前人的态度。后片首句第七字向用平声,杨词用仄,不可从。又此词末句“看十五十六”,“五”是上声字用作平声字,这在宋人词里是常有的。 |
|
诗人: 冯延巳 Feng Yansi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
|
诗人: 李从周 Li Congzhou
花似匝,
雨点翠娥愁压。
人又不来春且恰,
谁留春一霎。
消尽水沈金鸭,
写尽杏笺红蜡。
可奈薄情如此黠,
寄书浑不答。 |
|
诗人: 冯延巳 Feng Yansi
秋已暮,重叠关山歧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晚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娥愁不语。 |
|
诗人: 冯延巳 Feng Yansi
圣明世,独折一枝丹桂。学著荷衣还可喜,春狂不啻◇。 年少都来有几,自古闲愁无际。满盏劝君休惜醉,愿君千万岁。 |
|
请鉴赏:
|
|
谒金门(风乍起) : 词篇名。五代南唐冯延巳作。写一闺中少妇在池边嬉戏的种种情态,结尾流露出思念行人之情。首二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最为后人传诵。 |
|
谒金门
词牌名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谒金门
秋露坠。滴尽楚兰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
代表作•宋•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後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搵了。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李好古词作鉴赏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子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
|
|
|
谒金门二 | 谒金门三 | 谒金门梅 | 寓谒金门 | 谒金门荼 | 谒金门·春半 | 谒金门惜春 | 谒金门春晚 | 谒金门春情 | 谒金门春恨 | 谒金门花品 | 谒金门春晓 | 谒金门初春 | 谒金门送客 | 谒金门九日 | 谒金门春半 | 谒金门昔游 | 谒金门秋感 | 谒金门秋兴 | 谒金门秋夜 | 谒金门春雪 | 谒金门寄远 | 谒金门重午 | 谒金门杏花 | 谒金门病起 | 谒金门晚春 | 谒金门题扇 | 谒金门暮春 | 谒金门早梅 | 谒金门·花过雨 | 谒金门·双喜鹊 | 谒金门·愁脉脉 | 谒金门·美人浴 | 谒金门怀古居 | 谒金门·山吐月 | 谒金门·风乍起 | 谒金门赠歌妓 | 谒金门风乍起 | 谒金门醉花春 | 谒金门不怕醉 | 谒金门寿梦祥 | 谒金门寿何令 | 谒金门和德远 | 谒金门咏木樨 | 谒金门和昌甫 | 谒金门·示知命弟 | 欲凭鸡卜谒金门 | 谒金门次西麓韵 | 谒金门常山道中 | 谒金门闻莺声作 | 谒金门秋日牡丹 | 谒金门春暮有感 | 花自落寓谒金门 | 谒金门带湖新月 | 谒金门和勿斋韵 | 谒金门和韵赋茶 | 谒金门和刘制几 | 谒金门和赵参谋 | 垂杨碧寓谒金门 | 谒金门春早湖山 | 谒金门怀故居作 | 谒金门次京口赋 | 谒金门和陈提干 | 谒金门送康伯桧 | 谒金门和李士举 | 谒金门戏赠知命 | 谒金门·耽冈迓陆尉 | 谒金门耽冈迓陆尉 | 谒金门和从善二首 | 谒金门东风吹酒面 | 谒金门次韵郑婺源 | 谒金门用赵帐干韵 | 谒金门题建昌城楼 | 谒金门庆彭教任满 | 谒金门宣城鹿鸣宴 | 谒金门温州鹿鸣宴 | 谒金门上秀邸溪亭 | 谒金门枕上闻鹃赋 | 谒金门和自昭木香 | 谒金门老香堂和韵 | 谒金门追和冯延已 | 谒金门李府尹美在 | 谒金门(荼_) | 谒金门(东风吹酒面) | 谒金门(和昌甫) | 谒金门(春早湖山) | 谒金门(次韵郑婺源) | 谒金门(醉花春) | 谒金门(带湖新月) | 谒金门(不怕醉) | 谒金门(病起) | 谒金门(耽冈迓陆尉) | 谒金门(常山道中) | 谒金门(和从善二首) | 谒金门(送客) | 谒金门(用赵帐干韵) | 谒金门(温州鹿鸣宴) | 谒金门(寿何令) | 谒金门(寿梦祥) | 谒金门(九日) | 谒金门(宣城鹿鸣宴) | 谒金门(杏花) | 谒金门 | 谒金门(重午) | 谒金门(送康伯桧) | 谒金门(和陈提干) | 谒金门(春雪) | 谒金门(秋夜) | 谒金门(秋兴) | 谒金门(秋感) | 谒金门(戏赠知命) | 谒金门(昔游) | 谒金门(和李士举) | 谒金门 春半 | 谒金门(晚春) | 谒金门(闻莺声作) | 谒金门(早梅) | 谒金门(秋日牡丹) | 谒金门(和德远) | 谒金门(题扇) | 谒金门(暮春) | 谒金门(咏木樨) | 谒金门(次京口赋) | 谒金门(怀故居作) | 谒金门(梅) | 谒金门(寄远) | 谒金门(追和冯延已) | 谒金门(春暮有感) | 谒金门(春情) | 谒金门(初春) | 谒金门(春晓) | 谒金门(春晚) | 谒金门(春恨) | 谒金门(花品) | 谒金门(李府尹美在) | 谒金门(惜春) | 谒金门(赠歌妓) | 谒金门(老香堂和韵) | 谒金门(和韵赋茶) | 谒金门(和勿斋韵) | 谒金门(和自昭木香) | 谒金门(和刘制几) | 花自落(寓谒金门) | 垂杨碧(寓谒金门) | 谒金门(枕上闻鹃赋) | 谒金门(和赵参谋) | 谒金门(题建昌城楼) | 谒金门(庆彭教任满) | 谒金门(次西麓韵) | 谒金门(二) | 谒金门(三) | 谒金门(风乍起) | 谒金门丁酉冬昌山渡 | 谒金门秋晚蕙花为赋 | 谒金门己巳为内子寿 | 谒金门送徐子宜如新安 | 谒金门为尤郎中延之寿 | 谒金门为韩漕无咎寿 | 谒金门次李圣予月中韵 | 谒金门和巽吾海棠韵 | 谒金门和巽吾重赋海棠 | 谒金门题沅州幽兰铺壁 | 谒金门用李後主韵二首 | 谒金门·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 谒金门(和从周宣教韵祝千岁寿,请呼段、马二生歌之) | 谒金门(次李圣予月中韵) | 谒金门(甲子年同寅伯题于壁) | 谒金门(一) (《花间集》失收此首) | 谒金门(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 谒金门 送徐子宜如新安 | 谒金门(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怀旧隐) | 谒金门风乍起,约巽吾同赋海棠 | 谒金门(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 | 谒金门(题沅州幽兰铺壁) | 谒金门(题吕真人醉桃源像) | 谒金门(和巽吾海棠韵) | 谒金门(和巽吾重赋海棠) | 谒金门(风乍起,约巽吾同赋海棠) | 谒金门(_·上秀邸溪亭) | 谒金门(秋晚□蕙花为赋) | 谒金门(次韵虞万州刚简以谒金门曲为叔母寿) | 谒金门(方斋小集,有琴者,昌甫作词,和韵) | 谒金门(大叶庄怀张元孺作) | 谒金门(用李後主韵二首) | 谒金门(己巳为内子寿) | 谒金门(为尤郎中延之寿) | 谒金门(为韩漕无咎寿) | 谒金门(一雨扫烦暑,自漉玉友,醉余因次韵赵长卿) | 谒金门(赏梅即席和洪内翰韵) | 谒金门(丁酉冬昌山渡) | 谒金门(陪苏子重诸友饮东山) | 谒金门(送林子长同年起官宣城) | 谒金门一花间集失收此首 | 谒金门风乍起约巽吾同赋海棠 | 谒金门和廊之五月雪楼小集韵 | 谒金门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怀旧隐 | 谒金门道山亭饯张椿老赴行在 | 谒金门赏梅即席和洪内翰韵 | 谒金门陪苏子重诸友饮东山 | 谒金门题吕真人醉桃源像 | | | 更多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