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 : 軍事 : 影視歌麯 > 諾曼底登陸
目錄
盟軍的準備
  PICTURE 自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後(巴巴羅薩作戰),蘇聯紅軍便一直單獨地在廣大的歐洲大陸上與德軍作戰,斯大林就嚮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納粹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響應衹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迪耶普戰役)。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决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盟軍立即開始製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麽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千米的海岸綫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决。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千米,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綫,不利於登陸後嚮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公裏。幾經權衡比較,盟軍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製定具體計劃,以君主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衹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為此,盟軍的空襲由轟炸德國的工業區轉變成轟炸德國的交通綫(後期根據德國的記載,由於盟軍對德的轟炸,使修建大西洋堡壘的進度一再變慢,甚至有些修建大西洋堡壘的工人被迫去修建鐵路)在D日前夕 這些轟炸機又轟炸了海灘的防禦設施,衹是由於探路人的失誤使這些轟炸沒起到什麽作用。1943年8月,英美魁北剋會議批準“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認為突擊正面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km,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决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復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衹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km,縱深100km。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嚮康恩河至聖羅一綫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占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占布勒塔尼,嚮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欺騙
  戰略欺騙,使得德軍統帥部判斷錯誤,不僅保障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還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對整個戰役具有重大影響。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幹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偽裝部隊及船衹的集結等一係列措施,,還讓巴頓將軍在英國進行戰前演說,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裏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以為盟軍將在諾曼底東北方的加萊海灘登陸,甚至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仍認為是牽製性的佯攻,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綫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底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同時,還找到一個和蒙哥馬利長得極像的叫詹姆斯的人在北非冒充蒙哥馬利,使得隆美爾以為蒙哥馬利一直在北非。
  演習及防備
  逼真的戰前訓練,由於登陸作戰是一種極為復雜的作戰樣式,盟軍在登陸前對參戰部隊的組織和行動進行了反復多次近似實戰的模擬演練,以使部隊盡快掌握相關的作戰技能,提高了部隊戰鬥力。戰後參戰人員對戰前訓練及訓練基地給予了高度評價。
  盟軍的進攻計劃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公裏,縱深100公裏。計劃首先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登陸部隊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包括寶劍海灘,猶他海灘等】,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嚮康恩河至聖羅一綫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占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占布勒塔尼,嚮塞納-馬恩省河推進,直取巴黎。
  英軍戰區(第二軍團)
  •第6空降師空投到登陸地區的左翼地區,奪取附近的橋梁,以防止德軍的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持。
  •第3步兵師及第27裝甲旅進攻寶劍海灘。
  •第50步兵師第8裝甲旅登陸黃金灘頭。
  •加拿大第3步兵師及加拿大第2裝甲旅登陸朱諾海灘。
  美軍戰區(第一軍團)
  •第1步兵師及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遊騎兵部隊負責進攻奧剋角。
  •第4步兵師及第90步兵師在猶他海灘登陸。
  •第101空降師在猶他海灘後方空降,支持登陸部隊,和82空降師一起阻擋德軍援軍的增援。
  •第82空降師負責攻擊小鎮聖-梅爾-艾格裏斯。
  海軍的參與
  海軍編為兩個特種混合艦隊:
  1、西部艦隊,主要由美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它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2、東部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它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裏諾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黃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寶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黃金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持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持。
德軍的準備工作
  1944年5月,德軍在東綫蘇聯戰場有179個師和5個旅,約占德軍總兵力的65%。在西綫的法國、比利時、荷蘭,衹有歸西綫總司令陸軍元帥竜德施泰特指揮的59個師,其中33個海防師,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纔60個師,約76萬人。西綫司令部所屬的58個師,編為兩個集團軍群,共四個集團軍。B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共39個師是西綫德軍的主力。下轄第15集團軍,司令是薩爾穆特上將,駐加萊,擁有包括14個海防師,4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在內共23個師;第7集團軍,司令是多爾曼上將,駐布列塔尼半島,擁有包括8個海防師,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在內共14個師。G集團軍群,由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指揮,駐守法國盧瓦河以西地區,共有19個師。下轄第1集團軍,司令為謝瓦萊裏中將,駐比利時,共10個師;第19集團軍,司令為鬆德施泰因中將,駐法國南部,共9個師。
  西綫德軍裝甲部隊總共有10個裝甲師和3個重型坦剋營,其中6個裝甲師是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而且德軍統帥部認為坦剋不適宜於在海灘使用,所以部署在海灘附近地區的裝甲部隊僅有駐卡昂的第21裝甲師,衹有127輛四號坦剋和40輛III型自行坦剋突擊炮。
  海軍兵力為驅逐艦5艘,潛艇52艘,遠洋掃雷艦16艘,巡邏艦116艘,掃雷艇309艘,魚雷艇34艘,炮艇42艘,總共纔561艘中小軍艦,實力非常弱小。
  空軍為第3航空隊,作戰飛機約450架,其中戰鬥機160架。與盟軍作戰飛機數目相比,處於1∶30的絶對劣勢。在諾曼底地區守軍為第7集團軍所屬的6個師又3個團,其中3個海防師,戰鬥力較弱;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戰鬥力稍強;3個團是2個獨立步兵團和1個傘兵團,總兵力約9萬人。防禦工事也比較薄弱,衹構築了若幹鋼筋混凝土的獨立支撐點,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戰工事,縱深也衹設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礙物。1944年3月德軍部署在法國的裝甲部隊衹有一個滿員的裝甲師,即第21裝甲師。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斷諾曼底將是盟軍的登陸地點,要求加派兵力,隆美爾根據這一指示,將原駐聖洛的第352步兵師調到諾曼底,正是這個新調來的精銳師給在"奧馬哈"灘頭的美軍帶來滅頂之災。
  德國為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
  1942年7月20日,希特勒下令從挪威北部至西班牙海岸構築由1.5萬個堅固支撐點組成的防綫,也就是所謂的大西洋壁壘,希特勒要求在1943年5月1日之前完成,實際上直到1944年5月,除加萊地區外,在960公裏廣阔海岸綫上,衹修築了少數相距遙遠的零星支撐點,在塞納-馬恩省河以東地區完成了68%,塞納-馬恩省河以西地區僅完成了18%。海岸 炮兵方面,德軍部署在法國西部沿海地區的大口徑火炮主要有:格裏角地區有4門280毫米和3門381毫米岸炮、維梅納地區有3門305毫米岸炮、桑卡特西部地區有3門406毫米岸炮。而由於盟軍情報機關的卓越努力,使德軍最高統帥部認為挪威將是盟軍優先奪取的地區,反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挪威沿海修建了350座可部署88毫米到381毫米火炮的炮臺。此外,德國還有一項優先建設的工程是海峽群島設防工程,至1944年共建成11座配備38門210毫米至305毫米火炮的炮臺,這一工程在戰略上毫無意義,衹是浪費了大量寶貴的人力物力。
  因此被德國宣傳部門大肆渲染的大西洋壁壘,實際衹是徒有虛名而已。倒是隆美爾元帥就任B集團軍群司令後,非常重視對沿海地區的防禦建設,親自率領特派代表團實地視察了從丹麥、荷蘭、法國的沿海防禦情況,並特別要求前沿防禦要前推至海中,從高潮綫開始,在深海中布設水雷,在淺海中設置障礙物,這些斜插入海的木樁被盟軍稱為"隆美爾蘆筍",海灘上則是鋸齒狀的混凝土角錐、坦剋陷阱,其間還布設大量地雷,在能俯視海灘的製高點構築隱蔽火力點,海灘後面的開闊地區,則布設了大量防機降的木樁,佈置這些爆炸物和障礙物,工程浩大,直到盟軍發起登陸時,僅僅完成了一部分,即使這樣也給盟軍登陸造成了不小損失。
空降
  艾森豪威爾在視察101空降師官兵在諾曼底登陸中,盟軍空降兵的任務是在登陸灘頭兩側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淺近縱深空降,阻止敵預備隊的增援,並從側後攻擊德軍海岸防禦陣地,配合海上登陸。由於在最初的1~2天裏,盟軍衹登陸6~8個步兵師,衹有在建立起可供裝甲師展開的大登陸場後,纔將裝甲師投入作戰。如果在裝甲部隊上陸前德軍突破了登陸部隊的防綫,將會給登陸帶來滅頂之災。所以空降兵的行動在登陸初期對於登陸勝利是至關重要的。
  英國第1空降師是最早投入戰鬥行動(湯加行動)的部隊。早在午夜00:16,他們就被空投到登陸地區的左翼地區,他們的目標是奪取佩加索斯橋(Pegasus Bridge)附近的橋梁,以防止德軍的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持。傘兵們迅速占領了這些橋梁並成功地控製了他們直到那天稍後的登陸的突擊隊員趕來。此行動的目標還包括奪取在梅爾維勒的地堡。雖然地堡沒有被摧毀,但是在戰鬥過後,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餘全部傷亡。
  相比之下,美軍第82和 第101空降師就沒那麽幸運了。由於沒有經驗的領航員和地面情況復雜,再加上敵軍炮火的攔截,部隊被散落在各處。有些傘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內陸中那些被德軍故意淹沒的低窪地區,很多人由於裝備沉重,而被淹死在僅及膝深的水中。在24小時後,101師衹集合起約3000人。但是,從整體戰略上來看,盟軍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傘兵們被投放在整個諾曼底,使德軍陷入一片混亂。傘兵們各自為戰,分散了德軍的兵力,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並且他們使德軍指揮官大大高估了傘兵的人數,調動了更多不必要的軍力,從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海灘登陸場的壓力。很多人在D日後的很多天仍在敵後獨自戰鬥。82師在6日早上占領了聖-梅爾-艾格裏斯,這個小鎮也就成了整個法國第一個被解放的城鎮。
  儘管盟軍的空降存在不少問題,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功,說明艾森豪威爾的觀點是正確的。盟軍的空降,在登陸的最初時間裏奪取了至關重要的交通樞紐、橋梁、海灘通路,摧毀了德軍的炮兵陣地,破壞了德軍防禦的穩定性,牽製了德軍的預備隊,使德軍處於被動局面。為登陸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登陸作戰
  寶劍海灘
  寶劍海灘(Sword Beach)緊鄰奧恩河口(Orne)的兀斯特罕港(Ouistreham),是「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 五個搶灘地中,最東邊的一個海灘,而法國北部的航運中心康城(Caen),便位於海灘南邊9英裏處。從寶劍灘東邊登陸的英軍部隊在搶灘後,很快地便擊潰德軍輕裝步兵的火力,並於午後與先前空降內陸的傘兵部隊會合。但從寶劍灘西邊登陸的英軍,則遭到德軍第21師坦剋部隊的頑強抵抗,無法順利與從朱諾海灘(Juno Beach)登陸的加拿大部隊會師。雙方一直激戰至黃昏後,盟軍纔成功擊退德軍的裝甲部隊。當天登陸的29,000名英軍中,傷亡人數僅有630人。
  朱諾海灘
  以庫賽葉栩美(Courseulles-sur-Mer)港為中心嚮兩側伸展的朱諾海灘(Juno Beach)登陸區,寬約6英裏,德軍的輕裝步兵便部署於海灘沙丘後方的村落中,這樣的地形優勢對必須穿越沙丘進攻的盟軍部隊而言,是極大的威脅。登陸作戰一開始便極為慘烈,有三分之一的盟軍登陸艇慘遭德軍的水雷和障礙物摧毀。加拿大的攻擊部隊雖然很輕易地越過沙灘,卻在沙丘前遭到德軍火力無情的攻擊,使得首波進攻部隊的傷亡率高達50%。接近中午時分,加拿大部隊纔占領了沿岸的城鎮,嚮內陸挺進,並與來自黃金海灘的英軍會師。參與裘諾登陸戰的官兵共21,400名,傷亡人數則為1,200人。
  黃金海灘
  黃金海灘(Gold Beach)是整個登陸行動的中心點,登陸的時間則比猶他和奧馬哈海灘的登陸行動晚了一個小時。由於漲潮和海相不佳的緣故,盟軍無法徹底清除海域中布雷和障礙物,這也使得想迅速搶上灘頭的英軍陷入苦戰。德軍在濱海小城利維拉(La Riviere)和阿梅爾(Le Hamel)部署重兵防守,還在離海岸500公尺的內陸設置了四門155公釐的重炮,直接瞄準海岸。英軍在皇傢海軍艾傑剋斯號(HMS Ajax)的強力炮火轟擊下,終於摧毀這四門重炮,壓製了德軍的防衛火力。在入夜之前,已有25,000名盟軍順利登陸,並迫使防守的納粹部隊往內陸撤退6英裏。英軍僅有400名官兵傷亡。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是諾曼底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盟軍在奧馬哈灘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開始那一段經典的戰爭場面就取材自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全長6.4公裏,海岸多為30幾米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難攻。這裏的登陸作戰任務由美軍第九軍承擔。盟軍由於情報有誤,認為這裏的德軍守備部隊衹有一個團的兵力,還多是後備役人員,沒有裝甲車輛,戰鬥力很差。而實際上隆美爾在3月將德軍精銳的352步兵師全部調往諾曼底,而352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駐守在奧馬哈灘頭。可惜直到登陸部隊出發後盟軍情報機關纔找到352師的下落。
  登陸當天天氣狀況極端惡劣,盟軍在登陸前就因風浪過大損失了10艘登陸艇和300餘名官兵。在登陸艇上的官兵多為暈船和濕冷所苦,還沒到達作戰地點就基本精疲力盡了。登陸作戰開始後也非常不順,海灘西段預備的32輛水陸坦剋中有27輛剛一下海就因風浪過大而沉沒,幸存的5輛坦剋中還有2輛很快被德軍炮火炸毀。由於潮汐影響和秩序混亂,登陸的美軍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點,大批士兵擠在灘頭任憑德軍炮火攻擊。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裏美軍沒有一名士兵在西段衝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占領了9米寬的一段海灘,登陸行動幾乎完全失敗。
  然而美國海軍為奧馬哈海灘帶來了轉機。由於海灘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絡傳來,海軍指揮官意識到奧馬哈海灘上的形勢可以已經極為嚴峻,於是17艘驅逐艦不顧觸雷、擱淺和被155mm海岸炮炸翻的危險前進至距海灘僅730米處,在近距離為登陸美軍進行火力支援。而美軍的敢死隊此時也爬上了霍剋海角,結果發現所謂155mm海岸炮居然是電綫桿偽裝的。沒了後顧之憂的海軍肆無忌憚地嚮德軍據點傾瀉炮彈,先前被堵在海灘上的美軍也在精銳部隊第一師的帶領下開始衝鋒。中午時分登陸部隊第二梯隊提前登陸。而在空軍的指引下,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也開始對岸射擊,德軍的防禦至此基本崩潰。
  天黑時美軍正式登陸成功,第五軍軍部上岸並開設了指揮所。軍長羅傑少將上陸後立刻發電報給布萊德利:“感謝上帝締造了美國海軍。”
  猶他海灘
  猶他海灘(Utah Beach)位於卡倫坦(Carentan)灣的西側,是一處寬約3英裏、被覆着低矮沙丘的沙灘。盟軍實際登陸的地點,雖然比預定地往東偏了一英裏,不過還好德軍在登陸點部署的兵力並不多。攻擊行動展開後,僅僅三小時內,盟軍部隊就跨越了灘頭,掌控了沿海的公路;當天中午之前,登陸部隊便與五小時前空降於敵後的空降部隊碰頭;而到了當天午夜,盟軍不但已成功達成此次登陸預訂的作戰目標,更嚮內陸推進了四英裏。在所有登陸作戰中,猶他灘登陸是傷亡人數最少的一場戰役,23,000名官兵中,僅有197名傷亡人員。
德軍反應
  在D-DAY組織反擊衹有第21裝甲師,可是師長不在指揮崗位,參謀長無權調動集結部隊,他衹好將手上僅有的24輛四號坦剋派去攻擊卡昂以東的英軍。因為倉促出動,準備不足,加上沒有步兵伴隨支持,被英軍輕而易舉擊退。當天下午,師長費希丁格趕回師部,集結所屬部隊嚮朱諾海灘和劍海灘之間的盧剋鎮發動攻擊,當時盟軍在這兩海灘之間尚有數千米的空隙,德軍的這一反擊正打在盟軍的要害,將會給盟軍帶來不小睏難。正當第21裝甲師在行進間,盟軍的500架運輸機正從頭頂飛過,為英軍第6空降師運送後續部隊和補給,而費希丁格誤認為盟軍空降傘兵正是要前後夾擊己部,驚慌失措不戰自亂,放棄反擊匆忙後撤。除此之外德軍在D日就再沒什麽反擊了。
  6月6日,也就是被隆美爾預言為决定性的二十四小時,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就這樣平靜地渡過了。
  6月7日,希特勒將西綫裝甲集群的5個裝甲師的指揮權交給隆美爾,隆美爾决心憑藉這支精銳部隊大舉反擊,但面對嚴峻局勢,他不得不把反擊的第一個目標定為先阻止盟軍將五個登陸灘頭連成完整的大登陸場,其次再確保卡昂和瑟堡。可惜這支裝甲部隊從100~200公裏外趕來,一路上在盟軍猛烈空襲下,根本無法成建製投入作戰,即使零星部隊到達海灘,也在盟軍軍艦炮火的轟擊下傷亡慘重,再沒了往日的威風。就這樣6月7日整個白天在盟軍海空軍絶對優勢火力下,德軍無力發動决定性的大規模反擊。
登陸之後
  在盟軍登陸後,在七天裏共登陸士兵32.6萬,物資10.4萬噸,並繼續嚮歐洲大陸運送更多的人員、物資、裝備和補給。
時間表
  •6月5日/6日 - 美國第82空降師(底特律行動)和第101空降師(芝加哥行動)以及英國第6空降師(湯加行動)空降
  •6月6日 - D日搶灘登陸(霸王行動或大君主行動)
  •6月25日至29日 - 埃普索姆行動,進攻卡昂西部,被德軍擊退
  •7月7日 - 占領卡昂
  •7月17日 - 加拿大皇傢空軍噴火式戰鬥機掃射擊中隆美爾的汽車,令他受重傷
  •7月18日至20日 - 古德伍德行動開始
  •8月3日至9日 - 總計行動,一個俘獲德軍裝甲部隊的陷阱,開始
  •8月16日 - 竜騎兵行動,一個登陸法國裏維埃拉的美法聯軍行動,開始
  •8月25日 - 盟軍攻占巴黎
影響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着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 ,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利的攻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後。以便美軍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推薦書籍:《兄弟連》《諾曼底登陸
  2004年6月6日,美國總統布什,英國首相布萊爾,法國總統希拉剋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了紀念諾曼底登陸勝利60周年慶祝儀式。
  諾曼底戰役題材影視
  《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香港譯為《碧血長天》),一部由理查德·伯頓、肖恩·康納利和約翰·韋恩等主演的美國電影,1962年出品。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the Private Ryan,香港譯為《雷霆救兵》,臺灣譯為《搶救雷恩大兵》),一部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湯姆·漢剋斯主演的美國電影,1998年出品。
  《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香港譯為《雷霆傘兵》,臺灣譯為《諾曼底大空降》),一部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剋斯監製,HBO製作的美國電視劇,2001年出品。
  《超級女特工》(Femmes de l'ombre, Les【法語】,Female Agents【英語】),一部由蘇菲·瑪索,瑪麗·吉蓮等主演的法國電影,2009年出品。
  艾森豪威爾在諾曼底登陸後說:“毫無疑問,諾曼底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睏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衹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相關詞
美國阿帕奇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戰爭戰役歷史
人物二戰阿拉曼戰役西西裏登陸阿登戰役魯爾戰役荷蘭戰役法萊斯戰役
兄弟連英國海軍
包含詞
諾曼底登陸日諾曼底登陸戰役近距離作戰V:諾曼底登陸
近距離作戰諾曼底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