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可见,诺斯底主义的学派可大致上分为波斯学派及叙利亚/埃及学派。前者有着较重的二元论趋向,反映受着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强烈影响;而叙利亚/埃及学派就是倾向一元论。后期的诺斯底主义,如清洁派、鲍格米勒派及迦坡加德派却有着包含以上两种元素。
里基诺斯书是范伦提纳所写,主张人复活不是实在形体。《多马福音》收集了114段耶稣说的话。《腓力福音》讨论圣礼,包括施洗、婚事等。《约翰旁经》详细叙述宇宙起源。
波斯诺斯底主义 波斯学派是诺斯底主义的古老形式,他们是个别的宗教,而非基督教或犹太教的分支。
(1) 曼底安主义只有少数仍然存在于伊拉克及伊朗的胡齐斯坦省,他的名字的“曼底安”(Mandā d-Heyyi)大约解释为“生命的知识”。虽然它的来源已经无从稽考,曼底安主义者是以施洗约翰为信仰的主要对象,并且中心信仰亦着重浸礼。除了部份与基督教吻合外,他们不相信摩西、耶稣或穆罕默德。他们的信仰及修行与那些信仰对象所提倡的并不相同,因而必须分清。大量曼底安经典的原稿依然存在,就如《Genzā Rabbā》相信是早于2世纪的手抄本;另外亦有《Qolastā》(即祈祷圣典)及《施洗约翰记》。
(2) 摩尼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信仰遗产,由先知摩尼所创立而却接近消灭。大部份有关于摩尼教的著作均已失去,只要是发现一本原稿著作亦可帮助发掘更多资料,现时放置在德国科隆的《Codex Manichaicus Coloniensis》主要包含摩尼教先知的生平资料及他的教训与主张。除了与基督教的联系外,找不到摩尼教与任何基督教宗派有任何的关联。
叙利亚/埃及诺斯底主义 叙利亚/埃及学派是从柏拉图主义引伸发展出来,描述创造是一连串由独一个体的流出过程,最终形成物质世界。他们倾向认为物质是邪恶的,而非另一股等同的力量。事实上,邪恶与善良在这学派是一相对的观念:前者是与独一个体分离的极端。大部份此学派的著作都是与基督教有关的,都是在拿戈玛第经集中发现的:
(1) 赛特著作,以亚当及夏娃的第三子命名,传说是灵知的拥有者及传播者。著作包括有:
《约翰密传》
《亚当启示录》
《掌权者的本质》
《雷:完美的思想》
《三形的普洛特诺尼亚》
《埃及人福音》
《唆斯特利阿努》
《阿罗基耐》
《塞特三柱》
(2) 多马著作是按圣多马的学派所命名,详细可参考多马派教会。就此学派的著作包括:
《珍珠之歌》
《珍珠之歌》(Hymn of the Pearl)发现于《多马行传》之中,“珍珠之歌”是现代译者所取的名字,它原来的名字是“使徒犹大•多马在印度国土之歌。”文中以蛇象征这个世界的统治 者或恶的原则;以海象征代表物质世界或黑暗世界,是神明沈入其中的所在;而埃及则被象征为物质的世界,诺斯底主义把埃及当作“这个世界”,也就是物质世 界、无知识界、邪恶宗教的象征。“珍珠”在诺斯底主义的象征中,是代表著有超自然意义上的“灵魂”的永恒的隐喻。这里的珍珠,它的本质上是“遗失了”的珍 珠,它被包围在野兽的壳里或隐藏在深处。当灵魂被称为珍珠时,表示表示它的来源及它是很珍贵的,但是也是与它现在的无价值来作对比,以它的闪亮与它所陷入 的黑暗来对照。若珍珠所代表的就是灵魂,珍珠是“遗失的”,那么找回珍珠就是天上所关注的,取回珍珠也就成了圣子的使命。在王子出现前,它堕落到黑暗的能 量之中,而王子为了它就承担下降与流放的命运。
《多马福音》
《争战者多马书》
(3) 华伦提奴著作是主教及诺斯底师傅华伦提奴的著作,他在赛特传统外发展了一部复杂的宇宙观。他的著作包括(有*者为残篇):
《The Divine Word Present in the Infant》(Fragment A) *
《On the Three Natures》(Fragment B) *
《Adam's Faculty of Speech》(Fragment C) *
《To Agathopous: Jesus' Digestive System》(Fragment D) *
《Annihilation of the Realm of Death》(Fragment F) *
《On Friends: The Source of Common Wisdom》(Fragment G) *
《Epistle on Attachments》(Fragment H) *
《Summer Harvest》*
《真理的福音》*
《托密勒的诺斯底神话》
《使徒保罗祷文》
《Ptolemy's Epistle to Flora》
《论复活》
《腓力福音》
(4)巴西利得著作是以巴西利得来命名,只有从反对者的声音中,如爱任纽的《反异端》及亚历山大的革力免的著作得知其内容:
《反异端》及亚历山大的革力免的著作得知其内容:
《The Octet of Subsistent Entities》(Fragment A)
《The Uniqueness of the World》(Fragment B)
《Election Naturally Entails Faith and Virtue》(Fragment C)
《The State of Virtue》(Fragment D)
《The Elect Transcend the World》(Fragment E)
《转世》(Fragment F)
《Human Suffering and the Goodness of Providence》(Fragment G)
《Forgivable Sins》(Fragment H)
后期的诺斯底主义 除了以上的诺斯底主义学派外,亦有不同的教派出现,按时序表列如下:
(1) 赛门•马革斯及马吉安均有着诺斯底主义的倾向,但他们为人熟悉的思想却不是诺斯底主义的,他们都分别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教派。有人因而称呼他们为“伪诺斯底主义者”或“原始诺斯底主义者”,其中赛门的学生米南德就属于这一类。
(2) 塞林则是一个1世纪末至2世纪教派的领袖。他相信这个世界是由一个较低级的创造者所掌管,并认为会有一个庆典、牺牲和宰杀祭物等方式所组成基督的王国。
(3) 俄斐特派是一群崇拜创世记中记载的铜蛇的教派,奉它为授与知识的象征。
(4) 该隐派是崇拜该隐、以扫、可拉以及所多玛而得名的教派。对于此教派只有少许资料,但可以推测得他们是以放纵情欲及不道德的行为作为救赎的方式。
(5) 迦坡加德派
(6) Borborites
(7) 鲍格米勒教派
(8)清洁派(或译迦他利派,另称为阿尔比根派或阿尔比派)是模仿诺斯底主义,于12世纪盛行西欧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