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看
1,文字起源很早。儘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東西 ,但它究竟屬於什麽時代 ,怎麽去認識 ,還有待深入研究。因此 ,今日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有係統的記錄漢語的文字是甲骨文。從甲骨文發展到銅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有所謂六國古文 :秦早期的籀文、貨幣上的文字、陶器上的文字等等。到了秦始皇時代 ,簡易了秦的籀文 ,成為小篆。再發展成隸書、草書、行書、真書 (即楷書、正書 )。
從書寫方式上看
漢字的發展有形變和勢變。形變即字形有了改變 ;勢變即書寫的筆畫有了變化。形變如金文跟六國古文相差很遠
,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變化。篆書是圓筆居多 ,小篆已有點變化 ,隸書變化很大 ,把圓筆改成方筆。“大”、“日” ,字形由圓的變成方塊。這種發展一方面由繁復趨於約易 ,簡單化 ,如由大篆、籀文到小篆 ;另一方面又可看到由單體變為合體 ,加上不同偏旁則成為形聲字。書寫上由繁復趨於約易 ,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義嚮表音方向發展。最早先有圖畫代表形象 ,作為文字把圖畫簡化而成為象形字。還有指事 ,《說文》舉“上”、“下”為例 ,因為無物可象 ,所以有指事。又有會意 ,會意一般是合體的 ,如“相” ,是由兩個獨體合成的會意。此法還是有時而窮的 ,遂嚮表音方向發展 因此有了形聲。又有轉註、假藉 ,合前幾種為六書。轉註 ,《說文·敘》講“建類一首 ,..考老是也”。前人有各種不同的理解。比較準確的是劉臺拱的講法 :“從一義生數字謂之轉註 ,以一字攝數義謂之假藉 ;隨音立字 ,謂之轉註 ,依音記字謂之假藉。 ”戴震、段玉裁講轉註是互訓
,非也 ,互訓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假藉以不造字立字 ,同音假藉 ,拿一個字代表兩個不同的語詞。轉註是表音的
,假藉更是表音的 ,因此說是形以表義嚮表音方向發展。文字使用上 ,一字多形
(或體 ,一個字的不同寫法 )慢慢趨嚮固定。從歷史上看 ,有古字今字之別。
聲韻的演變。首先應理解聲、韻是一個係統 (system ) ,不是雜亂無章的。一種語言裏聲母、韻母各分多少類是有數的 ;聲韻的結合是有規律的 ,是係統的。比如 :現代漢語普‘..一定跟 iy (或有 iy介音的韻 )相拼 ,不跟 AO相拼。聲韻的演變就是在這一係統內部有些發展改變。演變或者由簡而繁 ,比如古代的“端透定”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知徹澄”和“照穿床”。或者由繁而簡 比如“藍”是來母 而“監”是見母 ,古代有復輔音聲母 通話語音
kl2。為什麽說古代有復輔音 ?這樣的事例不是個別的。比如 :“恕”從如聲。一個字也可以有兩個讀音 ,比如“率” shuài、lǜ,最早為兩個輔音 ,在一定條件下 ,發展為有的保留了前面的輔音 (如“監” ),有的保留了後輔音 (如“藍” )。除諧聲外 ,從漢藏語同源詞比較也可看出古有復輔音。人們不同意這種說法。閩、方音有不同。因政治、經濟、時代有不同。
從漢語語音的聲韻係統發展來看
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p eriod):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現代。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 (proto-Chinese)、後期 (archaic Chinese)。時
代前後亦有伸縮 ,這是一個發展趨勢。,商代為上古前期 明、文化各方面交錯的關係,方音由分歧而逐漸融合,趨於一不要籠統。,都應在歷史上劃分不同的階段元、清是近代方音自古有之,而漢語是有一個最早的母語的,方言不過是其不同,周秦即為上古後期 ;若周秦以上為上古 ,現在為現代。研究任,則漢代也可說是上古的後期。魏晉南北朝為中古 ,唐、宋為近古分支而已。有些美國學者認為閩語跟早期漢語不是一回事
,有自己的原始閩語的母語。粵、吳、北方話都是由一種早期漢語演變來的。因為一種語言不能
單從語音來比較 ,還要看它的語法、詞彙。閩語也是音節語言 ,沒有很多的形態 (p hono log2
ical)變化 ,語法結構跟其他漢語方言基本一致 ,聲調也可以對應。詞彙上的證據就更多了 ,不過有些詞彙北方話沒有。這裏面有不同民族往來時互相影響的問題 ,吸收一些別的民族語言的詞彙。語言發展也是不平衡的 ,有的快一些 ,有的慢一些。方言的發展是交錯的 ,有的趨於一致。一致也是相對的 ,不是絶對的。北方話一般無入聲 ,但山西話還有入聲 ,聲調也不同 ,有的有五個、六個聲調。
總之 ,關於聲韻演變要建立兩個觀念 :一個是古今時代的不同 ,一個是方音的不同。
語義的發展
文字的意義有本義 ,有變義。本義指從早期文字形體上所反映出來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詞義。變義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發展變化。變化又是多方面的,轉義、比喻義、藉義都是對本義而言的變義。研究語義 ,不能孤立地看。第一 ,要看這個詞在最早的文獻裏是怎麽講的 (the first appearance),有的不能單從字形來看。第二 ,要根
據這個字 (詞)處於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來定 ,不是僅僅單憑古老的字書 (訓詁書 )來看的 ,訓詁書講的不一定是這個字的全面的意思 ,或是在某個句子中的意思。例如《爾雅·釋詁》第一條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亻叔、落、權、輿 ,始也。 ”這些字是不是都當開始講?其實開始衹是核心 (kernel)的意思 ,事實上用處不一樣 ,所指的方面也不一樣 ,要把語詞放到具體的句子中來看它是什麽意思纔行。就語言的總體來說 ,形音義三者是聯繫在一起的 ,要研究語言 ,就不能偏於一隅 ,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聯繫起來觀察分析 (古今 ,形音義 ),所謂“觀其會通”、“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就是要聯繫起來觀察分析。同時也要瞭解歷史的發展 ,所謂“探本求源”、“明其原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