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语言学术语 : 百科书名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类 : 经济 : 软件 > 语义学
目录
1 概述
  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但是各个领域里对语言的意义的研究目的不同:
  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以及共性;
  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一个逻辑系统的解释,着眼点在于真值条件,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
  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语义学研究在于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
  认知科学对语义学的研究在于人脑对语言单位的意义的存储及理解的模式。
  1.1语言学的语义学
   若从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研究来分类,在现代语言学的语义学中,可以分为结构主义的语义学研究和生成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
  结构主义语义学是从20世纪上半叶以美国为主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而来的,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词汇的意义和结构,比如说义素分析,语义场,词义之间的结构关系等等。这样的语义学研究也可以称为词汇语义学,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找出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生成语义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生成语言学内部的一个语义学分支,是介于早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后来的形式语义学之间的一个理论阵营。生成语义学借鉴了结构语义学对义素的分析方法,比照生成音系学的音位区别特征理论,主张语言的最深层的结构是义素,通过句法变化和词汇化的各种手段而得到表层的句子形式。
  形式语义学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出来的一个理论阵营。最初的研究开始于蒙太古以数理逻辑方法对英语的研究,后来经过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摒弃了蒙太古对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学的忽视,强调语义解释和句法结构的统一,从而最终成为生成语言学的语义学分支。
  1.2逻辑学的语义学
   现代的逻辑学,或者说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其目的是设计出来一套形式语言系统,并对其作出语义解释。这样的形式语言系统是一个个抽象的封闭体系,但是可以应用于很多的不同领域,比如说法律、计算机等等领域对逻辑学的应用。
  一个逻辑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词汇部分、句法部分和基于模型论的语义部分。
  所谓的词汇部分就是列举出一个形式系统所使用的所有符号,
  句法部分是这些符号的组合规则,规定什么样的符号序列可以是这个系统的句子,
  语义部分是对合格句子的解释,这样的解释通常是: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的对真值条件推导。
  逻辑学的语义学着眼点在于逻辑系统的语义解释,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系统,不直接涉及自然语言。但是在形式语义学中,很多的语义学概念是从逻辑学的语义学中引申来的。
  1.3计算机科学的语义学
   计算理论中的语义学,其本质和逻辑学的语义学是一样的,都是对一个形式语言系统的解释。比如逻辑编程语言Prolog。在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中,对语义的研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现在比较成功的是对词汇意义的研究,但是对更大语言单位的意义的研究还在发展中。互联网理论中讨论的Web 2.0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语义网络,其目的是以语义为纲领组织网络资源。
  1.4认知科学的语义学
   在认知科学等方面对词汇语义学的研究也很深入,早以超越了传统的结构主义。比如lexical priming研究的是词义是如何在人脑中一网络的形势储存的,一个词汇往往会激活很多相关的词汇。
2 中国语义学研究
  中国有很悠久的语义学研究传统,从最早的《尔雅》、《方言》,到后来的《说文解字》等等都是对词汇和汉字的意义的研究。还有中国的注疏训诂学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到词汇学以及历史词汇学的很多内容。王力先生的巨著《汉语史》中就有词汇意义发展变化的一个专门部分。
  自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引进中国以后,中国的结构主义词汇学有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很多的著作,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符淮清先生的《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还有贾彦德先生的著作《汉语语义学》都是代表性的著作。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生成语言学在中国的兴起,形式语义学也开始有所发展,比如中国香港的潘海华和中国台湾的林若望。在中国大陆,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袁毓林先生,比如他对汉语“都”的研究。
百科辞典
  yuyixue
  语义学
  semantics
    既可以指对自然语言中词语意义的研究,也可以指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前一类研究历来在哲学和语言学两个领域中交叉进行,后一类研究有人称为纯语义学,主要在逻辑学领域中进行,但其中大量概念和方法都已引入自然语言语义研究。当前的发展趋势是两者汇流,相得益彰。
    哲学语义学 这是哲学家对自然语言的语义的研究,围绕着什么是意义这一难题展开。
    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约公元前428~前348)以为既然词语是用来指称事物,为它命名的,词语的意义就是其所指对象。这种原始的观点称为指称论。可是有些词语,例如“当今法国皇帝”,虽然有意义,却没有指称对象,因为当今法国没有皇帝。于是有人退一步说:意义是词语在说话者和听话者头脑中产生的形象或者观念。然而这个说法也有缺点。说词语的意义是形象,太具体,因为同一个词可以唤起不同的形象;说词语的意义是观念,又太笼统,因为观念本身是未知数,靠观念来确定意义不过是用一个未知数代替另一个未知数。
    由于观念论说明不了意义,有些哲学家如D.戴维森便试图另辟途径,确立词语与世界的联系。他们提出, 语句的意义与命题的真假有关。这种观点称为真值论。在真值论基础上发展出真值条件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及各种模式 -理论语义学
    L.维特根斯坦(1889~1951)反对真值论,他认为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他的理论叫做用法论。用法论不象真值论那么狭窄,因为许多语句没有所谓真值,如疑问句、祈使句都无所谓真假,但是任何词语必有一定的用法。可是用法论也有缺陷,困为“用法”的概念不明确。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1~1960)也反对真值论,他从另一个角度来弥补真值论的不足,他认为说话不仅是“言”,而且是“行”,因而话语有双重作用,一是陈述命题,二是起命令、请求、许愿、警告之类的言外作用。真值论研究前一种意义,言语行为论则研究后一种意义。对什么是意义的争论,还在进行。
    历史语义学 语文学家早就关注语义问题,尤其是词义演变问题。中国和西方学者都作过大量而细致的词源和训诂研究。1893年,法国学者M.布雷阿尔第一次使用“语义学”这一名称,1897年出版了第1部专著《语义学探索》。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欧美学者整理、归纳了词义演变的各种现象,分为词义扩展、词义紧缩、词义升值、词义贬值等类别。英国S.乌尔曼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版几部著作,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结构语义学 在结构主义理论影响下,一些语义学者由历时性的研究转向共时性的研究,由研究一个词的语义变化转向研究词与词的语义关系。20~30年代,德国和瑞士的一些语言学家创立了语义场的理论,代表人物是J.特里尔。他们把一种语言中的全部词汇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中各个词项按意义聚合成为若干语义场。每个词的意义都取决于同一场内其他词的意义,例如要确切了解“红”的意义,必须了解“橙”的意义。他们还有另一类颇为流行的方法,那是对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反义、多义、歧义、上义、下义等种种关系的研究。但是结构语义学有个局限性,即只以词或语素为单位,既没有考虑如何对词义内部结构进一步分析,也没有考虑如何把词义组合成词组、句子的意义。
    从40年代起,音系学家把音素分解为更基本的元素,美国人类学家也把各种语言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如“父”、“母”、“弟”、“妹”、“夫”、“妻”等分解为男性、女性、成年、未成年、已婚、未婚等等成分。在他们的影响下,人们也开始采用成分分析法来研究语义。
    生成语法学派语义学
英文解释
  1. n.:  semantics,  branch of linguistics dealing with the meanings of words and sentences
相关词
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理论语言学百科大全语言用语用词百科辞典
包含词
语义学的语义学派语义学者
指称语义学操作语义学代数语义学
构造语义学潜在语义学形式语义学
汉语语义学公理语义学产品语义学
普通语义学词汇语义学手势语义学
生成语义学逻辑语义学境况语义学
哲学语义学结合语义学历史语义学
句法语义学动词语义学成分语义学
计算语义学说明语义学程序语义学
语言语义学动态语义学坐标语义学
语义学引论结构语义学普遍语义学
解释语义学派模型论语义学蒙太格语义学
博弈论语义学真值论语义学理论语义学研究
言语行为语义学真值条件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
文本更新语义学概念表征语义学语义学文学批评
句法学与语义学俄罗斯当代语义学非真值条件语义学
语义学语用学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