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
目錄
No. 1
  男女訂立婚約。也作定婚。
dìng hūn dìng hūn
  訂立婚約
No. 3
  訂婚照
No. 4
  男女訂立婚約。 清 吳桭臣 《寧古塔紀略》:“訂婚時,父牽子同媒往拜婦之父母,次日,女之父亦同媒答拜。” 清 譚嗣同 《湖南不纏足會嫁娶章程》:“訂婚之時,以媒妁婚書為憑,或略仿古禮奠雁之意,隨意備禮物數色。” 高一涵 《漫談鬍適》三:“他與 江鼕秀 女士的婚姻,是按照封建家庭的慣例,完全是自小由他的母親訂婚的, 鬍適 與他從來沒有見過面。”
婚約的違反
  在法律上,已經訂定了婚約, 但是單方面未經對方同意而不願去履行契約,即構成「婚約違反」,其後果是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
  損害賠償責任分成下列兩種:
  1,財産上的損害賠償。亦即可以請求金錢損害賠償。
  2,精神上的損害賠償。如慰問金, 其金額的衡量是依雙方當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教育程度、以及所遭遇的痛苦情況而定。
婚約的解除
  婚約解除不同於失約違反。婚約違反是單方面違反, 而婚約解除則可分為單方解除與雙方解除兩種。
  1,雙方解除:是雙方同意解除婚約,有無要求損害賠償,互相言明後就涇渭分明。
  2,單方解除:則必須根據法律所特別規定的原因,如對方與別人訂婚、或者再與別人結婚,即可單方解除婚約。另外,是某方受到「禁治産宣告」,即個人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或與別人通姦發生性關係,此情況則可讓另一方考慮進行單方解除。合法的單方解除婚約就不算違反婚約, 無須負法律損害賠償責任。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準備若幹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傢行完傢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傢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製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傢祭:出發前往女方傢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傢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傢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傢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傢。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準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麽要準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傢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傢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嚮女方傢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纔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嚮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係。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製,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衆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册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併,衹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傢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傢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傢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傢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傢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瞭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纔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傢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傢長和舅舅到男傢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傢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傢,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捨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傢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挂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傢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傢,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嚮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𠔌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傢門、查傢。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傢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幹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傢。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竜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傢,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傢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嶽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傢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訂婚的由來
  文章轉自:LadyTalk小溪網-完美婚禮構想,彙聚諸位新娘MM的建議
  訂婚的由來
  我國自古崇尚禮儀,傳統婚俗以周禮為依規,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禮。
  納采:古時婚儀之主,預取女時,以雁為見面禮,使媒人致意於女父,今稱〝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卜吉兆,今稱〝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則進媒人緻薄禮相告,今稱〝小定〞。
  納徵:此儀節主要是送定金、囍餅及多種飾物、祭品,作為正式下聘訂盟之禮物。今稱〝大定〞。
  請期:俗稱「送日頭」,是由男方委請擇日師擇定吉日良時,請媒人徵求女傢意見,故又稱〝乞日〞。
  親迎:婚期確定,新郎乘墨車,迎親隊伍一路爆竹鑼鼓喧天,喜氣洋溢赴女傢迎取新娘,拜堂完婚。
  由上可見,“六禮”中得前面五禮都是屬於訂婚得範疇。此婚禮流程在我國延續了2000餘年。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思想的解放,自由戀愛代替了父母包辦,訂婚儀式已經可有可無,不再是結婚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今天的訂婚儀式可能叫做“雙方傢長的正式會晤”更貼切一些。
英文解釋
  1. n.:  engagement,  espousal,  precontract,  affianced to,  be engaged to,  be engage oneself to,  get engaged,  hatches, (catches,)matches and dispatehes,  be promised to,  troth plight,  be engaged; be betrothed to be married,  agreement to marry,  plight,  make a promise to marry sb
  2. v.:  be engaged,  affiance,  engage
法文解釋
  1. v.  se fiancer
近義詞
將某人許配給, 許婚
相關詞
人物歷史人物名人婚姻詞語電子八字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