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角蜥
目錄
No. 1
  jiǎo xī
  phrynosoma coronatum blainvile
  別名冠狀角蜥,英文名horned toad,horned lizard
  分佈於美國、北達加拿大。
  體長最短的不到7.5釐米,最長的達12.5釐米餘。頭部具劍形棘刺,狀似蟾蜍。身體扁平,呈卵圓形,身體兩側有尖形襯邊鱗片。原産北美洲西部。
  棲居於沙漠或半沙漠地區。常常將整個身體埋在沙中,僅頭露在外面,或是改變體色以求隱蔽。防禦機製包括迅速吞咽空氣使身體膨脹,還有個別體形健壯的角蜥,當受到嚴重驚擾時,將眼礆閉合,令其腫大,並發出一聲怪叫、從眼裏嚮外噴射一股血液。主要以螞蟻為食, 卵生。
  常為玩賞動物,但圈養後不易久活。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2而予保護。
No. 2
  jiǎo xī
  角蜥Phrynosoma coronatum Blainvile
  別名冠狀角蜥,英文名Horned toad,Horned lizard
  外形特徵:角蜥的身體很象蟾蜍,所以也叫角蟾,但它實際是一種蜥蜴,與鬣蜥的親緣關係較為接近。它的體長大約為7.5-12.5釐米,因為它渾身被甲,長滿了刺狀的鱗片,在頭部的背面兩眼上方還有8個放射狀排列的尖棘,體表也被有粗糙的鱗棘,所以得名角蜥。它的體形扁平,軀幹呈橢圓形。頭部較短而端圓,寬度和高度幾乎相等。頸部粗短。四肢也較短。尾巴不算太長,柄寬而端尖,不象其他蜥蜴那樣容易脫落以逃避敵害。頭部為紅褐色,下部為黃色,略綴褐色的斑點。身體的背面為暗沙色或皮黃色,喉部的兩側各有一個與背部斑點同色的大斑點,棘的顔色均為褐色。雖然它的長相十分兇惡,全身的短棘也仿佛很銳利,但其實這些都是它的一種偽裝,主要用於防禦,並沒有攻擊作用。
  分佈範圍:角蜥僅分佈於美國西南部加裏福尼亞州、得剋薩斯州和墨西哥的沙漠中,主要棲息在平原乾燥沙地上。它的身體可以嚮前爬行,體棘能夠如同鋤頭一樣挖掘沙土,堆壘在背部,然後潛入沙中,僅露出頭部休息,或伺機捕食昆蟲。它的鼻孔內有膜,可以防止沙土灌入鼻腔。它是一種變溫動物,白天陽光灼照的時候,需要在沙土下躲避曝曬,夜間天氣較涼,它也要藏身於沙地中保持體溫。衹有在溫度適宜的時候纔出來活動、覓食。
  角蜥的三大法寶:角蜥還因為擁有三件防禦敵害的法寶,所以能夠在沙漠地區自如地生活。它的第一件法寶是具有很好的保護色,還具有“擬態”的本領。擬態就是動物利用形態、斑紋、顔色等跟另外一種動物、植物或周圍自然界的物體相似,藉以保護自身,免受侵害。由於角蜥的體色與沙漠環境的色調一模一樣,身體上的棘刺看上去也很象植物的枯棘,使那些兇猛的大型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很難發現,因而遭到敵害的襲擊機會就大大地減少了。 如果敵害來臨,它就立即左右晃動身體,迅速地鑽進沙土,開始是斜着頭部嚮下鑽,然後搖動着尾巴,使全身都鑽進去。不久,它又會將頭部露出來,察看一下外面的動靜。如果敵害已經走遠,就再從沙土中爬出來。這種本領不僅可以幫助它對付敵害,還能夠迷惑獵物,使它們衹要呆在一處不動,就可以“坐等食物上門”,將那些喪失警惕的獵物大口吞食。
  角蜥的食物主要是螞蟻及其他昆蟲。它很少飲水,並且很耐幹渴,主要在食物中獲取水份,或飲露水等。它頭部後方的刺粗大銳利,身體和尾巴上也布滿了刺,這些刺不僅僅能夠自衛,還有一種奇妙的功用:如果它往水裏浸一下,水就會進入小刺之間的凹陷處,再從那裏的縫隙進入皮膚上的小孔,然後流嚮頭部。在它的嘴角旁有收集水分的小囊,水就儲藏在那裏。如果遇到天旱缺水,它衹要輕輕地動一下頜部,水滴會從小囊裏冒出來。
  角蜥的第二件法寶是全身長有許多鱗片,這些又尖又硬的鱗片,每個都象一把鋒利的匕首,是它們重要的防禦武器。當兇猛的響尾蛇嚮角蜥衝過來,咬住它的頭部,企圖一口將其吞下肚裏的時候。卻常常被角蜥脖子上的匕首狀鱗片牢牢地刺穿了喉部。此刻,響尾蛇就會感到一陣極度疼痛,但這時想要吐出嘴裏的角蜥又不可能了,因為鱗片刺穿的方向與它想要吐出的方向正好相反。最後,這條響尾蛇衹能由於流血過多而死去。
  角蜥第三個自衛的法寶非常奇特,常常要到十分危急、關係到生死存亡的時候纔會施展出來。因為一些猛獸十分狡猾,它們似乎知道角蜥身上的匕首狀鱗片的厲害,常常先不用嘴巴咬,而是企圖用腳爪撕踏它,把它弄死後再吃掉。遇到這種情況,角蜥就開始大量吸氣,使自己的身軀迅速膨大,然後眼角邊的竇破裂,突然從眼睛裏噴出一股殷紅的鮮血來,射程為1—2米,敵害則肯定會被這迎面噴來的鮮血嚇得驚慌失措,角蜥就可以趁機逃之夭夭了。
  角蜥的這第三個自衛方式的發現頗費周折,因為它平時是很少使用這個方法來避敵的。角蜥看上去性情比較溫順,所以在産地常有人進行人工馴養,成為當地人喜愛的一種寵物。然而,有人卻傳說他們曾見過這種動物會從眼睛裏噴射出長長的血流,並且說如果人被這種“神怪武器”擊中,就會死亡。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不過是天方夜譚的迷信說法。
  為了證實關於角蜥眼睛中能噴血的說法,很多科學家都開始對它進行實驗。一些科學家認為角蜥的確可以從眼中噴射出一股鮮紅色的液體,很象血液,其目的顯然意味着防禦,但能夠“噴血”的角蜥僅占實驗數量的百分之五。就是說,衹有極少數的角蜥纔有這個本領。也有的科學家對角蜥的此種行為以及這種行為與性別、季節、溫度或其他因素的相關關係進行了研究,但並沒有取得進一步的結果。
  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他們馴養的一隻黃色獵犬經常能使角蜥的眼睛噴血,而且僅對這衹警犬的恐嚇作出這種反應,無論是白天或是夜晚,也無論天氣冷熱。而人對角蜥進行各種恐嚇實驗均不能使其噴血。因此,他們認為角蜥“噴血”的行為可以稱為是一種特殊的“抗犬防禦”,並且準備計劃進一步以狐狸、郊狼等角蜥在自然界中的各種天敵進行試驗。
  後來,又有一些生理學家對角蜥的噴血現象進行了實驗。經過一番認真細緻的研究,已經查明:角蜥噴出的的確是鮮血。它在噴血之前,有一束閉孔肌會壓迫主血管,使腦血管的血壓升高。這個壓力對那些眼睛瞬膜裏的嬌嫩血管來說是非常之高,足以導致使血管破裂,使鮮血噴出。當然,如果對人類來說,這種現象就太可怕了,因為血管破裂就將意味着腦溢血,會有生命危險。但角蜥頭部血管中的局部高血壓,不僅不會對它的生命構成威脅,反而可以用這種“危險的遊戲”來嚇跑敵害,從而拯救自己的生命。
  常為玩賞動物,但圈養後不易久活。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2而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