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 : 傳媒 : 物理學類 : 地質 : 生物學 : 法學 : 能源 > 視頻
目錄
No. 1
视频
视频
  指0~10兆赫範圍內的頻率。用以生成或轉換成圖像。在電視技術中,又稱為電視信號頻率,所占頻寬為0~6兆赫。廣泛應用於電視、攝錄像、雷達、計算機監示器中。
No. 2
视频
  英文名稱:video
視頻相關概論 Introduction to video-related
  視頻(英文的video,又翻譯為視訊)泛指將一係列的靜態影像以電信號方式加以捕捉,紀錄,處理,儲存,傳送,與重現的各種技術。
  連續的圖像變化每秒超過24楨(frame)畫面以上時,根據視覺暫留原理,人眼無法辨別單幅的靜態畫面,看上去是平滑連續的視覺效果,這樣連續的畫面叫做視頻
  視頻也指新興的交流、溝通工具,是基於互聯網的一中設備及軟件,用戶可通過視頻看到對方的儀容、聽到對方的聲音。是可視電話的雛形。
  視頻技術最早是為了電視係統而發展,但是現在已經更加發展為各種不同的格式以利消費者將視頻記錄下來。網絡技術的發達也促使視頻的紀錄片段以串流媒體的形式存在於因特網之上並可被電腦接收與播放。
  視頻與電影屬於不同的技術,後者是利用照相術將動態的影像捕捉為一係列的靜態照片。
  video (源自於拉丁語的“我看見”) 通常指涉各種動態影像的儲存格式,例如: 數位視頻格式,包括 dvd, quicktime,與 mpeg-4; 以及類比的錄像帶, 包括 vhs 與 betamax。視頻可以被記錄下來並經由不同的物理媒介傳送:在視頻被拍攝或以無綫電傳送時為電氣訊號,而記錄在磁帶上時則為磁性訊號。視頻畫質實際上隨著拍攝與擷取的方式以及儲存方式而變化。例如數位電視(dtv)是最近被發展出來的格式,具有比之前的標準更高的畫質,正在成為各國的電視廣播新標準。在英國,澳洲,新西蘭,video一詞通常非正式的指涉錄影機與錄像帶。其意義可由文章前後文來判斷。
視頻串流特性 Video streaming features
  畫面更新率
  frame rate中文常譯為“畫面更新率”或“幀率”,是指視頻格式每秒鐘播放的靜態畫面數量。典型的畫面更新率由早期的每秒6或8張(frame per second,簡稱fps),至現今的每秒120張不等。pal (歐洲,亞洲,澳洲等地的電視廣播格式) 與 secam (法國,俄國,部分非洲等地的電視廣播格式) 規定其更新率為25fps,而ntsc (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的電視廣播格式) 則規定其更新率為29.97 fps。電影膠捲則是以稍慢的24fps在拍攝,這使得各國電視廣播在播映電影時需要一些復雜的轉換手續(參考telecine轉換)。要達成最基本的視覺暫留效果大約需要10fps的速度。
  交錯掃瞄與循序掃瞄
  視頻可能以交錯掃瞄或循序掃瞄來傳送。交錯掃瞄是早年廣播技術不發達,帶寬甚低時用來改善畫質的方法。(其技術細節請參見其主條目)。ntsc,pal 與 secam 皆為交錯掃瞄格式。在視頻分辨率的簡寫當中經常以i來代表交錯掃瞄。例如pal格式的分辨率經常被寫為576i50,其中576 代表垂直掃瞄綫數量,i代表交錯掃瞄,50代表每秒50個field(一半的畫面掃瞄綫)。
  在循序掃瞄係統當中,每次畫面更新時都會刷新所有的掃瞄綫。此法較消耗帶寬但是畫面的閃爍與扭麯則可以減少。
  為了將原本為交錯掃瞄的視頻格式(如dvd或類比電視廣播)轉換為循序掃瞄顯示設備(如lcd電視,電漿電視等)可以接受的格式,許多顯示設備或播放設備都具備有去交錯的程序。但是由於交錯信號本身特性的限製,去交錯並無法達到與原本就是循序掃瞄的畫面同等的品質。
  視頻分辨率
  各種電視規格分辨率比較視頻的畫面大小稱為“分辨率”。數位視頻以像素為度量單位,而類比視頻以水平掃瞄綫數量為度量單位。標清電視頻號分辨率為720/704/640x480i60(ntsc)或768/720x576i50(pal/secam)。新的高清電視(hdtv)分辨率可達1920x1080p60,即每條水平掃瞄綫有1920個像素,每個畫面有1080條掃瞄綫,以每秒鐘60張畫面的速度播放。
  3d視頻的分辨率以voxel (volume picture element,中文譯為“體素”)來表示。例如一個512×512×512體素的分辨率,用於簡單的3d視頻,可以被包括部分pda在內的電腦設備播放。
  長寬比例
  傳統電視(緑)與常見的電影畫面長寬比例之比較長寬比(aspect ratio)是用來描述視頻畫面與畫面元素的比例。傳統的電視螢幕長寬比為4:3(1.33:1)。hdtv的長寬比為16:9(1.78:1)。而35mm膠捲底片的長寬比約為1.37:1。
  雖然電腦螢幕上的像素大多為正方形,但是數字視頻的像素通常並非如此。例如使用於pal及ntsc訊號的數位保存格式ccir 601,以及其相對應的非等方寬螢幕格式。因此以720x480像素記錄的ntsc規格dv影像可能因為是比較“瘦”的像素格式而在放映時成為長寬比4:3的畫面,或反之由於像素格式較“胖”而變成16:9的畫面。
  色彩空間與像素資料量
  u-v色盤範例,其中y值=0.5色彩空間(color space)或色彩模型(color model name)規定了視頻當中色彩的描述方式。例如ntsc電視使用了yiq模型,而pal使用了yuv模型,secam使用了ydbdr模型。
  在數位視頻當中,像素資料量(bits per pixel,簡寫為bpp)代表了每個像素當中可以顯示多少種不同顔色的能力。由於帶寬有限,所以設計者經常藉由色度抽樣之類的技術來降低bpp的需求量。(例如 4:4:4, 4:2:2, 4:2:0)。
  視頻品質
  視頻品質(或譯為“畫質”,“影像質素”)可以利用客觀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來量化,或藉由專傢的觀察來進行主觀視頻品質的評量。
  ●對一套視頻處理係統(例如壓縮算法或傳輸係統),典型的主觀畫質評量通常包含下列幾個步驟:
  ●選擇一組未處理的視頻片段(稱為src)作為比較基準。
  ●選擇處理或傳輸係統的設定值(稱為hrc) 。
  ●訂定如何將處理過的視頻呈現給評估者並且收集其評價的科學方法。
  ●邀請足夠數量的評估者,通常不少於15人 。
  ●實施評量。
  ●計算每個評估者給予每組不同hrc所打的分數(通常取平均值) 。
  在itu-t建議書 bt.500當中描述了許多種進行主觀畫質評量的方法。其中一種標準化的作法是dsis(double stimulus impairment scale)。在dsis評量中,評估者會先觀看一段未處理過的視頻片段,再觀看處理過的視頻片段。最後再針對處理過的視頻片段做出評價,從“與原始影像分不出差異”到“與原始影像相比嚴重劣化”。
  視頻壓縮技術(僅適用數位訊號)
  自從數位信號係統被廣泛使用以來,人們發展出許多方法來壓縮視頻串流。由於視頻資料包含了空間的與時間的冗餘性,所以使得未壓縮的視頻串流以傳送效率的觀點來說是相當糟糕的。
  總體而言,空間冗餘性可以藉由“衹記錄單幀畫面的一部份與另一部份的差異性”來減低;這種技巧被稱為幀內壓縮(intraframe compression)。並且與圖像壓縮密切相關。而時間冗餘性則可藉由“衹記錄兩幀不同畫面間的差異性”來減低;這種技巧被稱為幀間壓縮(interframe compression),包括運動補償以及其他技術。目前最常用的視頻壓縮技術為dvd與衛星直播電視所采用的mpeg-2,以及因特網傳輸常用的mpeg-4。
  位元傳輸率 (僅適用於數位訊號)
  位元傳輸率 (又譯為位元速率或比特率或碼率)是一種表現視頻串流中所含有的資訊量的方法。其數量單位為bit/s(每秒間所傳送的位元數量,又寫為bps)或者mbit/s(每秒間所傳送的百萬位元數量,又寫為mbps)。較高的位元傳輸率將可容納更高的視頻品質。例如dvd格式的視頻(典型位元傳輸率為5mbps)的畫質高於vcd格式的視頻(典型位元傳輸率為1mbps)。hdtv格式擁有更高的(約20mbps)位元傳輸率,也因此比dvd有更高的畫質。
  可變位元速率(variable bit rate,簡寫為vbr)是一種追求視頻品質提升並同時降低位元傳輸率的手段。采用vbr編碼的視頻在大動態或復雜的畫面時段會自動以較高的速率來記錄影像,而在靜止或簡單的畫面時段則降低速率。這樣可以在保證畫面品質恆定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傳輸率。但對於傳送帶寬固定,需要即時傳送並且沒有暫存手段的視頻串流來說,固定位元速率(constant bit rate,cbr)比vbr更為適合。視頻會議係統即為一例。
  立體視頻
  “立體視頻”(stereoscopic video)是針對人的左右兩眼送出略微不同的視頻以營造立體物的感覺。由於兩組視頻畫面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直接觀看時會覺得模糊不清或顔色不正確,必須藉由遮色片或特製眼鏡才能呈現其效果。此方面的技術仍在繼續進化中,預料2006年末hd dvd與blu-ray disc兩方都會出現含有立體視頻的影片。參見stereoscopy與3-d film。
流行視頻格式 Popular video formats
  mpeg/mpg/dat
  mpeg也是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的縮寫。這類格式包括了 mpeg-1, mpeg-2 和 mpeg-4在內的多種視頻格式。mpeg-1相信是大傢接觸得最多的了,因為目前其正在被廣泛地應用在 vcd 的製作和一些視頻片段下載的網絡應用上面,大部分的 vcd 都是用 mpeg1 格式壓縮的 ( 刻錄軟件自動將mpeg1轉為 .dat格式 ) ,使用 mpeg-1 的壓縮算法,可以把一部 120 分鐘長的電影壓縮到 1.2 gb 左右大小。mpeg-2 則是應用在 dvd 的製作,同時在一些 hdtv(高清晰電視廣播)和一些高要求視頻編輯、處理上面也有相當多的應用。使用 mpeg-2 的壓縮算法壓縮一部 120 分鐘長的電影可以壓縮到 5-8 gb 的大小(mpeg2的圖像質量mpeg-1 與其無法比擬的)。
  avi
  avi,音頻視頻交錯(audio video interleaved)的英文縮寫。avi這個由微軟公司發表的視頻格式在視頻領域已經存在好幾個年頭了。avi格式調用方便、圖像質量好,但缺點就是文件體積過於龐大。
  ra/rm/ram
  rm,real networks公司所製定的音頻/視頻壓縮規範real media中的一種,real player能做的就是利用internet資源對這些符合real media技術規範的音頻/視頻進行實況轉播。在real media規範中主要包括三類文件:realaudio、real video和real flash (real networks公司與macromedia公司合作推出的新一代高壓縮比動畫格式)。real video (ra、ram)格式由一開始就是定位就是在視頻流應用方面的,也可以說是視頻流技術的始創者。它可以在用 56k modem 撥號上網的條件實現不間斷的視頻播放,可是其圖像質量比vcd差些,如果您看過那些rm壓縮的影碟就可以明顯對比出來了。
  mov
  使用過mac機的朋友應該多少接觸過quicktime。quicktime原本是apple公司用於mac計算機上的一種圖像視頻處理軟件。quick-time提供了兩種標準圖像和數字視頻格式 , 即可以支持靜態的pic和jpg圖像格式,動態的基於indeo壓縮法的mov和基於mpeg壓縮法的mpg視頻格式。
  asf
  asf (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高級流格式)。asf 是 microsoft 為了和現在的 real player 競爭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可以直接在網上觀看視頻節目的文件壓縮格式。asf使用了 mpeg4 的壓縮算法,壓縮率和圖像的質量都很不錯。因為 asf 是以一個可以在網上即時觀賞的視頻“流”格式存在的,所以它的圖像質量比 vcd 差一點點並不出奇,但比同是視頻“流”格式的 ram 格式要好。
  wmv
  一種獨立於編碼方式的在internet上實時傳播多媒體的技術標準,microsoft公司希望用其取代quicktime之類的技術標準以及wav、avi之類的文件擴展名。wmv的主要優點在於:可擴充的媒體類型、本地或網絡回放、可伸縮的媒體類型、流的優先級化、多語言支持、擴展性等。
  n avi
  如果你發現原來的播放軟件突然打不開此類格式的avi文件,那你就要考慮是不是碰到了n avi。n avi是 new avi 的縮寫,是一個名為 shadow realm 的地下組織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視頻格式。它是由microsoft asf 壓縮算法的修改而來的(並不是想象中的 avi),視頻格式追求的無非是壓縮率和圖像質量,所以 navi 為了追求這個目標,改善了原始的 asf 格式的一些不足,讓 navi 可以擁有更高的幀率。可以這樣說,navi 是一種去掉視頻流特性的改良型 asf 格式。
  divx
  這是由mpeg-4衍生出的另一種視頻編碼(壓縮)標準,也即通常所說的dvdrip格式,它采用了mpeg4的壓縮算法同時又綜合了mpeg-4與mp3各方面的技術,說白了就是使用divx壓縮技術對dvd盤片的視頻圖像進行高質量壓縮,同時用mp3或ac3對音頻進行壓縮,然後再將視頻與音頻合成並加上相應的外挂字幕文件而形成的視頻格式。其畫質直逼dvd並且體積衹有dvd的數分之一。這種編碼對機器的要求也不高,所以divx視頻編碼技術可以說是一種對dvd造成威脅最大的新生視頻壓縮格式,號稱dvd殺手或dvd終結者。
  rmvb
  這是一種由rm視頻格式升級延伸出的新視頻格式,它的先進之處在於rmvb視頻格式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種平均壓縮采樣的方式,在保證平均壓縮比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比特率資源,就是說靜止和動作場面少的畫面場景采用較低的編碼速率,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帶寬空間,而這些帶寬會在出現快速運動的畫面場景時被利用。這樣在保證了靜止畫面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地提高了運動圖像的畫面質量,從而圖像質量和文件大小之間就達到了微妙的平衡。另外,相對於dvdrip格式,rmvb視頻也是有着較明顯的優勢,一部大小為700mb左右的dvd影片,如果將其轉錄成同樣視聽品質的rmvb格式,其個頭最多也就400mb左右。不僅如此,這種視頻格式還具有內置字幕和無需外挂插件支持等獨特優點。要想播放這種視頻格式,可以使用realone player2.0或realplayer8.0加realvideo9.0以上版本的解碼器形式進行播放。
瞭解視頻編碼 Understanding video encoding
  在使用豪傑視頻通的“轉為mpeg4”功能時,有一項“視頻設置”欄目,您可能對上面羅列出的各種視頻編碼不是太明白,以下是其中部分編碼的簡略說明,相信對您選擇合適的編碼進行轉換有所幫助。
  常見的視頻編碼:
  1、microsoft rle
   一種8位的編碼方式,衹能支持到256色。壓縮動畫或者是計算機合成的圖像等具有大面積色塊的素材可以使用它來編碼,是一種無損壓縮方案。
  2、microsoft video 1
  用於對模擬視頻進行壓縮,是一種有損壓縮方案,最高僅達到256色,它的品質就可想而知,一般還是不要使用它來編碼avi。
  3、microsoft h.261和h.263 video codec
  用於視頻會議的codec,其中h.261適用於isdn、ddn綫路,h.263適用於局域網,不過一般機器上這種codec是用來播放的,不能用於編碼。
  4、intel indeo video r3.2
  所有的windows版本都能用indeo video 3.2播放avi編碼。它壓縮率比cinepak大,但需要回放的計算機要比cinepak的快。
  5、intel indeo video 4和5
  常見的有4.5和5.10兩種,質量比cinepak和r3.2要好,可以適應不同帶寬的網絡,但必須有相應的解碼插件才能順利地將下載作品進行播放。適合於裝了intel公司mmx以上cpu的機器,回放效果優秀。如果一定要用avi的話,推薦使用5.10,在效果幾乎一樣的情況下,它有更快的編碼速度和更高的壓縮比。
  6、intel iyuv codec
  使用該方法所得圖像質量極好,因為此方式是將普通的rgb色彩模式變為更加緊湊的yuv色彩模式。如果你想將avi壓縮成mpeg-1的話,用它得到的效果比較理想,衹是它的生成的文件太大了。
  7、microsoft mpeg-4 video codec
  常見的有1.0、2.0、3.0三種版本,當然是基於mpeg-4技術的,其中3.0並不能用於avi的編碼,衹能用於生成支持“視頻流”技術的asf文件。
  8、divx- mpeg-4 low-motion/fast-motion
  實際與microsoft mpeg-4 video code是相當的東西,衹是low-motion采用的固定碼率,fast-motion采用的是動態碼率,後者壓縮成的avi幾乎衹是前者的一半大,但質量要差一些。low-motion適用於轉換dvd以保證較好的畫質,fast-motion用於轉換vcd以體現mpeg-4短小精悍的優勢。
  9 、divx 3.11/4.12/5.0
  實際上就是divx,原來divx是為了打破microsoft的asf規格而開發的,現在開發組搖身一變成了divxnetworks公司,所以不斷推出新的版本,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編碼程序中加入了1-pass和2-pass的設置,2-pass相當於兩次編碼,以最大限度地在網絡帶寬與視覺效果中取得平衡。
視頻格式轉換
  目前經常見的視頻格式無非就是兩大類:
  1、影像格式(video) ;
  2、流媒體格式(stream video) 。
  在影像格式中還可以根據出處劃分為三大種:
   1、avi格式:這是由微軟(microsoft)提出,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視頻格式 ;
  2、mov格式:這是由蘋果(apple)公司提出的一種視頻格式 ;
  3、mpeg/mpg/dat:這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與iec(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ittee)聯合開發的一種編碼視頻格式。mpeg是運動圖像壓縮算法的國際標準,現已被幾乎所有的計算機平臺共同支持。
  在流媒體格式中同樣還可以劃分為三種:
  1、rm格式:這是由real networks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流式視頻文件格式。
  2、mov格式:mov也可以作為一種流文件格式。quicktime能夠通過internet提供實時的數字化信息流、工作流與文件回放功能,為了適應這一網絡多媒體應用,quicktime為多種流行的瀏覽器軟件提供了相應的quicktime viewer插件(plug-in),能夠在瀏覽器中實現多媒體數據的實時回放。
  3、asf格式:這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流媒體格式,是一個在internet上實時傳播多媒體的技術標準。
  如果要詳細瞭解各種視頻格式的信息,可以參看一下相關的資料,本文就不詳細解釋了。
  瞭解了現在主要的幾種視頻格式,再說起視頻格式轉化的問題就簡單多了,其實就是以上幾種視頻格式的相互轉化而已。
  比較常見的視頻格式轉化有:
  dat->mpeg1
  avi->mpeg1
  dvd->mpeg4
  dvd->mpeg2
  mpeg->rm
  mpeg->asf
  mpeg1->mpeg2
  mpeg4->mpeg2
  mpeg1->mpeg4
  mpeg->mov
  以上列舉的視頻格式轉化都是比較常見的,當然了,說到底,是有這方面的實際應用需求纔會出現這方面的視頻轉化需要。
  比如說,要把一部vcd(也就是mpeg1編碼的視頻文件)製作成可以在綫觀看的影片,最大的瓶頸就在於文件尺寸的改變,並且要能夠適應網絡的特點,這樣原始的格式就不能滿足需要,必須要轉化成互聯網視頻播放規範的流媒體格式纔可以,比如說是rm或者asf,這就是需要,所以針對影像格式轉化為流媒體格式的軟件也就應用而生了,還有現在非常流行的mpeg4視頻壓縮技術,它能夠把一張dvd壓縮到一張cd上去,並且視頻效果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至少在普通用戶看來也是非常不錯的,而文件體積則大大減小了,這就要求有能夠把dvd轉化成mpeg4文件的軟件出現,但是如果有人想要把rm轉化成mpeg1(vcd),就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了,因為這樣並不能給視頻效果帶來太大的提升,反而文件尺寸大了許多,所以很少能夠看到這樣的轉化軟件,其他的也類似,所以,在視頻轉化領域,可以參照以下兩個原則:
  1 有明確的應用方向:就是說一種視頻格式轉化成另一種視頻格式,必須要有明確的應用方向,即目標格式能夠有很廣泛的應用價值,而不是說為了轉化而轉化,比如上文所說的vcd->rm,它的應用方向就是網絡播放,因為現在在綫電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和網絡的應用方向。
  2 能夠提升播放價值: 就是說一種視頻格式轉化成另一種視頻格式除了有明確的應用方向外,還要考慮轉化是不是有價值,如果說轉化後的文件播放效果沒有明顯提升,但是文件尺寸卻大了一倍,我想這樣虧本的買賣是沒有人會去做的,rm轉化成vcd就沒有實際的意義,原因如前文所述,而dvd轉化成mpeg4價值就很大,不說轉化後的播放效果,單說成本就降低了不少。
  說到這裏,基本上已經簡單介紹完了視頻轉化的內容,剩下再說的就是一些相關的轉化工具了,我不想在這裏多說什麽,因為本身工具的使用就是一個仁者見仁,知者見智的事情,不過目前我所見到的基本上都是國外的一些工具,對於e文不是很好的用戶來說,確實是一件頭疼的事情,不過現在國內著名的多媒體軟件開發商豪傑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全面地視頻格式轉化工具軟件《豪傑視頻通2.0》,它的最大特點在於:
  1、支持現在主流的視頻格式文件之間的相互轉化,也就是說衹要裝了視頻通就可以完成大多數的視頻轉化工作了,不用裝一大堆不同的視頻轉化軟件了。
  2、設置簡單,能夠讓普通用戶也能夠迅速上手。
  我覺得就這兩點就足以吸引許多有轉化需求的用戶來試試了。好了,就說到這裏吧,我想通過這篇文章,大傢就會在以後的視頻轉化工作中有的放矢,作出適合自己的視頻文件了。
  fast-motion 和 low-motion 的區別 :
  現在在視頻編碼領域,mpeg4格式可以說是大行其道,正是因為mpeg4具有壓縮率高,但是畫面和聲音質量卻沒有太大的損失,普通的需要兩張cd的一部電影,通過mpeg4的編碼,衹需要一張cd就可以容納,並且整體質量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所以通過mpeg4編碼的電影受到了多媒體業界的推崇,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編碼技術的先進,美國規定這種技術禁止出口,所以在世面上很少見到這種編碼格式的電影,見到的這種電影,衹能說是通過非正常手段和途徑進來的,嚴格的說,其實和盜版是一樣的。
  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來獲得mpeg4編碼格式的電影了嗎?非也,衹要你安裝了divx codec就安裝了mpeg4編碼器,就可以通過一些視頻編碼軟件通過調用mpeg4編碼器來製作自己的mpeg4電影,通過豪傑公司的視頻通2.0就可以完成這個工作,在mpeg4編碼中,主要有兩項選項進行編碼的選擇,當然這也是最常見和最常用的,就是fast-motion 和 low-。
  它們的完全寫法是divx :-) mpeg-4 low-motion和divx :-) mpeg-4 fast-motion,至於為什麽要起這樣的名字我看衹有去問他們的開發者了,這兩個編碼形式有什麽區別嗎?是不是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個編碼速度快一些,一個慢一些呢?好的,這也正是本文要說明的,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以後大傢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製作自己的mpeg4電影了。
  要知道這兩個編碼形式的具體區別,首先就要知道divx mpeg4的來歷,它實際上就是從microsoft 的 microsoft mpeg4 v3改變而來的,如果不信的話,大傢可以拿實際轉化一個文件來看一下,可以看看是不是microsoft mpeg4 v3,divx :-) mpeg-4 low-motion和divx :-) mpeg-4 fast-motion生成的文件大小有什麽區別,你會發現microsoft mpeg4 v3和divx :-) mpeg-4 low-motion生成的文件大小是一樣的,這就說明microsoft mpeg4 v3和divx :-) mpeg-4 low-motion其實是一回事,衹是名字變了一下而已,但是divx :-) mpeg-4 fast-motion生成的文件就明顯比以上兩種編碼形式生成的文件要小一半,為什麽會這樣呢,是不是說divx :-) mpeg-4 fast-motion就要比microsoft mpeg4 v3和divx :-) mpeg-4 low-motion好呢?實際上這不是簡單的用好與不好來衡量的東西,咱們一步一步來說。
  要把一部dvd轉化成一部mpeg4影片並且要放到cd上,在轉化之前,就會考慮轉化後的文件是要放到一張cd上還是兩張cd上,一般的方法是考慮通過調節碼率進而控製文件大小來實現,那麽這樣的話,在編碼過程中碼率就不能夠調節,是固定的,也就是用固定碼率(crb)來實現的,比如說碼率設置為1000k,那麽在整個編碼過程中,就一直保持1000k的碼率來進行編碼,這就是divx :-) mpeg-4 low-motion,比如說vcd就是1150k的碼率來實現的。
  而divx :-) mpeg-4 fast-motion就不一樣了,它是通過動態碼率(vrb)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在整個編碼過程中,這個碼率是變化的,即使選擇了碼率為1000k,但是在從頭到尾的編碼過程中也不全是按照這個碼率來進行的,衹是在一些特殊的動態鏡頭裏纔是(具體是什麽這篇文章就不說了),一般來說是保持在610k的碼率上,和svcd一樣,這就是為什麽svcd是一張cd就能容納的原因,也就是為什麽divx :-) mpeg-4 low-motion生成的文件要比divx :-) mpeg-4 fast-motion生成的文件效果要好的原因。
  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大傢對divx :-) mpeg-4 low-motion和divx :-) mpeg-4 fast-motion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了吧,簡單的說就是前者是通過固定碼率來進行編碼的,而後者則是通過動態碼率來進行編碼的,前者生成的文件效果好一些,但是文件尺寸大一些,後者則相反。
  知道了兩者之間的區別,看來是divx :-) mpeg-4 low-motion要比divx :-) mpeg-4 fast-motion好一些了,其實不然,那要看具體的應用方向了,比如說要應用到網絡上,那麽使用divx :-) mpeg-4 fast-motion就好一些,文件尺寸小一半,衹是犧牲了一些畫面質量,不過還說的過去,還有如果要把vcd轉化成mpeg4文件,那麽用divx :-) mpeg-4 low-motion就不合適了,文件大小基本沒有變,但是視頻質量卻沒有什麽根本的變化,但是如果要把dvd轉化成mpeg4文件,那麽用divx :-) mpeg-4 low-motion就最合適不過了,文件尺寸大大減小,而視頻質量比dvd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要刻在cd上的話,有兩張cd就可以了,並且碼率還是設置成1200k的效果,太合算了。
全部視頻格式 All video formats
  【視頻顯示標準】
  新型態數位視頻:
  atsc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通行於北美
  dvb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通行於歐洲,東南亞,非洲,南美洲
  isdb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通行於日本
  類比視頻:
  mac (歐洲 - 已淘汰)
  muse (日本的類比hdtv)
  ntsc (北美洲,部分南中美洲,日本,臺灣)
  pal (歐洲,亞洲,澳洲)
  palplus (歐洲) ,此為pal延伸標準
  pal-m (巴西),此為pal的變形
  secam (法國,前蘇聯,中非)
  【視頻端子標準】
  av端子 (1組rca或bnc)
  色差端子 (3組rca或bnc)
  d端子 (日本工業規格所製訂的整合型色差端子)
  s端子 (s代表separated video, 1組mini-din端子)
  scart (通用於歐洲)
  dvi (電腦螢幕使用之數位視頻端子). hdcp為選項
  hdmi (新型數位傢電使用之數位影音端子). hdcp為強製功能
  rf端子 (rf為radio frequency之簡寫,通常為同軸電纜,有以下各種形式)
  bnc (bayonet niell-concelman connector)
  c端子 (concelman connector)
  gr端子 (general radio connector)
  f端子 (常用於美國住宅電視配綫)
  iec 169-2 (最常見於英國)
  n端子 (niell connector)
  tnc端子 (threaded niell-concelman connector)
  uhf端子 (如pl-259/so-239)
  sdi與hd-sdi(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vga端子 (db-9/15針腳,電腦螢幕標準端子之一)
  【類比磁帶格式 (參見類比電視)】
  amex
  vera (bbc實驗性實作,1958年)
  u-matic (sony)
  betamax (sony)
  betacam
  betacam sp
  2" quadruplex videotape (ampex)
  1" type c videotape (ampex and sony)
  vcr, vcr-lp, svr
  vhs (jvc)
  s-vhs (jvc)
  vhs-c (jvc)
  video 2000 (飛利浦公司)
  video8
  video hi8
  【數位磁帶格式 (參見數位視頻)】
  d1 (sony)
  d2 (sony)
  d3
  d4
  d5 hd
  digital betacam (sony)
  betacam imx (sony)
  hdv
  prohd (jvc)
  d-vhs (jvc)
  dv
  minidv
  micromv
  digital8 (sony)
  【光盤儲存格式】
  dvd
  鐳射影碟 (laserdisc, mca與飛利浦公司)
  blu-ray disc (sony)
  增強型通用光盤 (evd, 中國政府推動的格式)
  hd dvd (日立與東芝)
  【數位編碼格式】
  ccir 601 (itu-t)
  m-jpeg (iso)
  mpeg-1 (iso)
  mpeg-2 (itu-t + iso)
  mpeg-4 (iso)
  h.261 (itu-t)
  h.263 (itu-t)
  h.264/mpeg-4 avc (itu-t + iso)
  vc-1 (smpte)
  ogg-theora
視頻串流特性
  畫面更新率
  Frame rate中文常譯為“畫面更新率”或“幀率”,是指視頻格式每秒鐘播放的靜態畫面數量。典型的畫面更新率由早期的每秒6或8張(frame per second,簡稱fps),至現今的每秒120張不等。PAL (歐洲,亞洲,澳洲等地的電視廣播格式) 與 SECAM (法國,俄國,部分非洲等地的電視廣播格式) 規定其更新率為25fps,而NTSC (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的電視廣播格式) 則規定其更新率為29.97 fps。電影膠捲則是以稍慢的24fps在拍攝,這使得各國電視廣播在播映電影時需要一些復雜的轉換手續(參考Telecine轉換)。要達成最基本的視覺暫留效果大約需要10fps的速度。
  交錯掃瞄與循序掃瞄
  視頻可能以交錯掃瞄或循序掃瞄來傳送。交錯掃瞄是早年廣播技術不發達,帶寬甚低時用來改善畫質的方法。(其技術細節請參見其主條目)。NTSC,PAL 與 SECAM 皆為交錯掃瞄格式。在視頻分辨率的簡寫當中經常以i來代表交錯掃瞄。例如PAL格式的分辨率經常被寫為576i50,其中576 代表垂直掃瞄綫數量,i代表交錯掃瞄,50代表每秒50個field(一半的畫面掃瞄綫)。
  在循序掃瞄係統當中,每次畫面更新時都會刷新所有的掃瞄綫。此法較消耗帶寬但是畫面的閃爍與扭麯則可以減少。
  為了將原本為交錯掃瞄的視頻格式(如DVD或類比電視廣播)轉換為循序掃瞄顯示設備(如LCD電視,電漿電視等)可以接受的格式,許多顯示設備或播放設備都具備有去交錯的程序。但是由於交錯信號本身特性的限製,去交錯並無法達到與原本就是循序掃瞄的畫面同等的品質。
  視頻分辨率
  各種電視規格分辨率比較視頻的畫面大小稱為“分辨率”。數位視頻以像素為度量單位,而類比視頻以水平掃瞄綫數量為度量單位。標清電視頻號分辨率為720/704/640x480i60(NTSC)或768/720x576i50(PAL/SECAM)。新的高清電視(HDTV)分辨率可達1920x1080p60,即每條水平掃瞄綫有1920個像素,每個畫面有1080條掃瞄綫,以每秒鐘60張畫面的速度播放。
  3D視頻的分辨率以voxel (volume picture element,中文譯為“體素”)來表示。例如一個512×512×512體素的分辨率,用於簡單的3D視頻,可以被包括部分PDA在內的電腦設備播放。
  長寬比例
  傳統電視(緑)與常見的電影畫面長寬比例之比較長寬比(Aspect ratio)是用來描述視頻畫面與畫面元素的比例。傳統的電視螢幕長寬比為4:3(1.33:1)。HDTV的長寬比為16:9(1.78:1)。而35mm膠捲底片的長寬比約為1.37:1。
  雖然電腦螢幕上的像素大多為正方形,但是數字視頻的像素通常並非如此。例如使用於PAL及NTSC訊號的數位保存格式CCIR 601,以及其相對應的非等方寬螢幕格式。因此以720x480像素記錄的NTSC規格DV影像可能因為是比較“瘦”的像素格式而在放映時成為長寬比4:3的畫面,或反之由於像素格式較“胖”而變成16:9的畫面。
  色彩空間與像素資料量
  U-V色盤範例,其中Y值=0.5色彩空間(Color Space)或色彩模型(Color model name)規定了視頻當中色彩的描述方式。例如NTSC電視使用了YIQ模型,而PAL使用了YUV模型,SECAM使用了YDbDr模型。
  在數位視頻當中,像素資料量(bits per pixel,簡寫為bpp)代表了每個像素當中可以顯示多少種不同顔色的能力。由於帶寬有限,所以設計者經常藉由色度抽樣之類的技術來降低bpp的需求量。(例如 4:4:4, 4:2:2, 4:2:0)。
  視頻品質
  視頻品質(或譯為“畫質”,“影像質素”)可以利用客觀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來量化,或藉由專傢的觀察來進行主觀視頻品質的評量。
  ●對一套視頻處理係統(例如壓縮算法或傳輸係統),典型的主觀畫質評量通常包含下列幾個步驟:
  ●選擇一組未處理的視頻片段(稱為SRC)作為比較基準。
  ●選擇處理或傳輸係統的設定值(稱為HRC) 。
  ●訂定如何將處理過的視頻呈現給評估者並且收集其評價的科學方法。
  ●邀請足夠數量的評估者,通常不少於15人 。
  ●實施評量。
  ●計算每個評估者給予每組不同HRC所打的分數(通常取平均值) 。
  在ITU-T建議書 BT.500當中描述了許多種進行主觀畫質評量的方法。其中一種標準化的作法是DSIS(Double Stimulus Impairment Scale)。在DSIS評量中,評估者會先觀看一段未處理過的視頻片段,再觀看處理過的視頻片段。最後再針對處理過的視頻片段做出評價,從“與原始影像分不出差異”到“與原始影像相比嚴重劣化”。
  視頻壓縮技術(僅適用數位訊號)
  自從數位信號係統被廣泛使用以來,人們發展出許多方法來壓縮視頻串流。由於視頻資料包含了空間的與時間的冗餘性,所以使得未壓縮的視頻串流以傳送效率的觀點來說是相當糟糕的。
  總體而言,空間冗餘性可以藉由“衹記錄單幀畫面的一部份與另一部份的差異性”來減低;這種技巧被稱為幀內壓縮(intraframe compression)。並且與圖像壓縮密切相關。而時間冗餘性則可藉由“衹記錄兩幀不同畫面間的差異性”來減低;這種技巧被稱為幀間壓縮(interframe compression),包括運動補償以及其他技術。目前最常用的視頻壓縮技術為DVD與衛星直播電視所采用的MPEG-2,以及因特網傳輸常用的MPEG-4。
  位元傳輸率 (僅適用於數位訊號)
  位元傳輸率 (又譯為位元速率或比特率或碼率)是一種表現視頻串流中所含有的資訊量的方法。其數量單位為bit/s(每秒間所傳送的位元數量,又寫為bps)或者Mbit/s(每秒間所傳送的百萬位元數量,又寫為Mbps)。較高的位元傳輸率將可容納更高的視頻品質。例如DVD格式的視頻(典型位元傳輸率為5Mbps)的畫質高於VCD格式的視頻(典型位元傳輸率為1Mbps)。HDTV格式擁有更高的(約20Mbps)位元傳輸率,也因此比DVD有更高的畫質。
  可變位元速率(Variable bit rate,簡寫為VBR)是一種追求視頻品質提升並同時降低位元傳輸率的手段。采用VBR編碼的視頻在大動態或復雜的畫面時段會自動以較高的速率來記錄影像,而在靜止或簡單的畫面時段則降低速率。這樣可以在保證畫面品質恆定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傳輸率。但對於傳送帶寬固定,需要即時傳送並且沒有暫存手段的視頻串流來說,固定位元速率(Constant bit rate,CBR)比VBR更為適合。視頻會議係統即為一例。
  立體視頻
  “立體視頻”(Stereoscopic video)是針對人的左右兩眼送出略微不同的視頻以營造立體物的感覺。由於兩組視頻畫面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直接觀看時會覺得模糊不清或顔色不正確,必須藉由遮色片或特製眼鏡才能呈現其效果。此方面的技術仍在繼續進化中,預料2006年末HD DVD與Blu-ray Disc兩方都會出現含有立體視頻的影片。參見Stereoscopy與3-D film。
流行視頻格式 Popular video formats
  MPEG/MPG/DAT
  MPEG也是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的縮寫。這類格式包括了 MPEG-1, MPEG-2 和 MPEG-4在內的多種視頻格式。MPEG-1相信是大傢接觸得最多的了,因為目前其正在被廣泛地應用在 VCD 的製作和一些視頻片段下載的網絡應用上面,大部分的 VCD 都是用 MPEG1 格式壓縮的 ( 刻錄軟件自動將MPEG1轉為 .DAT格式 ) ,使用 MPEG-1 的壓縮算法,可以把一部 120 分鐘長的電影壓縮到 1.2 GB 左右大小。MPEG-2 則是應用在 DVD 的製作,同時在一些 HDTV(高清晰電視廣播)和一些高要求視頻編輯、處理上面也有相當多的應用。使用 MPEG-2 的壓縮算法壓縮一部 120 分鐘長的電影可以壓縮到 5-8 GB 的大小(MPEG2的圖像質量MPEG-1 與其無法比擬的)。
  AVI
  AVI,音頻視頻交錯(Audio Video Interleaved)的英文縮寫。AVI這個由微軟公司發表的視頻格式在視頻領域已經存在好幾個年頭了。AVI格式調用方便、圖像質量好,但缺點就是文件體積過於龐大。
  RA/RM/RAM
  RM,Real Networks公司所製定的音頻/視頻壓縮規範Real Media中的一種,Real Player能做的就是利用Internet資源對這些符合Real Media技術規範的音頻/視頻進行實況轉播。在Real Media規範中主要包括三類文件:RealAudio、Real Video和Real Flash (Real Networks公司與Macromedia公司合作推出的新一代高壓縮比動畫格式)。REAL VIDEO (RA、RAM)格式由一開始就是定位就是在視頻流應用方面的,也可以說是視頻流技術的始創者。它可以在用 56K MODEM 撥號上網的條件實現不間斷的視頻播放,可是其圖像質量比VCD差些,如果您看過那些RM壓縮的影碟就可以明顯對比出來了。
  MOV
  使用過Mac機的朋友應該多少接觸過QuickTime。QuickTime原本是Apple公司用於Mac計算機上的一種圖像視頻處理軟件。Quick-Time提供了兩種標準圖像和數字視頻格式 , 即可以支持靜態的PIC和JPG圖像格式,動態的基於Indeo壓縮法的MOV和基於MPEG壓縮法的MPG視頻格式。
  ASF
  ASF (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高級流格式)。ASF 是 MICROSOFT 為了和現在的 Real player 競爭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可以直接在網上觀看視頻節目的文件壓縮格式。ASF使用了 MPEG4 的壓縮算法,壓縮率和圖像的質量都很不錯。因為 ASF 是以一個可以在網上即時觀賞的視頻“流”格式存在的,所以它的圖像質量比 VCD 差一點點並不出奇,但比同是視頻“流”格式的 RAM 格式要好。
  WMV
  一種獨立於編碼方式的在Internet上實時傳播多媒體的技術標準,Microsoft公司希望用其取代QuickTime之類的技術標準以及WAV、AVI之類的文件擴展名。WMV的主要優點在於:可擴充的媒體類型、本地或網絡回放、可伸縮的媒體類型、流的優先級化、多語言支持、擴展性等。
  n AVI
  如果你發現原來的播放軟件突然打不開此類格式的AVI文件,那你就要考慮是不是碰到了n AVI。n AVI是 New AVI 的縮寫,是一個名為 Shadow Realm 的地下組織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視頻格式。它是由Microsoft ASF 壓縮算法的修改而來的(並不是想象中的 AVI),視頻格式追求的無非是壓縮率和圖像質量,所以 NAVI 為了追求這個目標,改善了原始的 ASF 格式的一些不足,讓 NAVI 可以擁有更高的幀率。可以這樣說,NAVI 是一種去掉視頻流特性的改良型 ASF 格式。
  DivX
  這是由MPEG-4衍生出的另一種視頻編碼(壓縮)標準,也即通常所說的DVDrip格式,它采用了MPEG4的壓縮算法同時又綜合了MPEG-4與MP3各方面的技術,說白了就是使用DivX壓縮技術對DVD盤片的視頻圖像進行高質量壓縮,同時用MP3或AC3對音頻進行壓縮,然後再將視頻與音頻合成並加上相應的外挂字幕文件而形成的視頻格式。其畫質直逼DVD並且體積衹有DVD的數分之一。這種編碼對機器的要求也不高,所以DivX視頻編碼技術可以說是一種對DVD造成威脅最大的新生視頻壓縮格式,號稱DVD殺手或DVD終結者。
  RMVB
  這是一種由RM視頻格式升級延伸出的新視頻格式,它的先進之處在於RMVB視頻格式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種平均壓縮采樣的方式,在保證平均壓縮比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比特率資源,就是說靜止和動作場面少的畫面場景采用較低的編碼速率,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帶寬空間,而這些帶寬會在出現快速運動的畫面場景時被利用。這樣在保證了靜止畫面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地提高了運動圖像的畫面質量,從而圖像質量和文件大小之間就達到了微妙的平衡。另外,相對於DVDrip格式,RMVB視頻也是有着較明顯的優勢,一部大小為700MB左右的DVD影片,如果將其轉錄成同樣視聽品質的RMVB格式,其個頭最多也就400MB左右。不僅如此,這種視頻格式還具有內置字幕和無需外挂插件支持等獨特優點。要想播放這種視頻格式,可以使用RealOne Player2.0或RealPlayer8.0加RealVideo9.0以上版本的解碼器形式進行播放。
  FLV
  FLV就是隨着Flash MX的推出發展而來的新的視頻格式,其全稱為Flash video。是在sorenson 公司的壓縮算法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
  由於它形成的文件極小、加載速度極快,使得網絡觀看視頻文件成為可能,它的出現有效地解决了視頻文件導入Flash後,使導出的SWF文件體積龐大,不能在網絡上很好的使用等缺點。目前各在綫視頻網站均采用此視頻格式。如新浪播客、56、優酷、土豆、酷6、youtube等,無一例外。
  MP4
  手機常用視頻
  3GP
  手機常用視頻
  AMV
  一種mp4專用的視頻格式
視頻建站係統 Video Station system
  Zoomla!逐浪CMS
   官方網站:http://www.zoomla.cn/
  技術論壇:http://bbs.zooml.cn
  Zoomla!逐浪CMS(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認證號:2008SR18741)采用微軟最新的dotNET2.0技術平臺構架,基於MSSQL2005(兼容MSSQL2000)技術,是目前華中地區(江西、浙江、安徽、河南、河北、西安、湖北、湖南、福建)唯一自主網站管理係統開發廠商。
  Zoomla!逐浪CMS的開發團隊都是由具有10年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組成,並形成了包括算法、前臺、WEB標準、SEO、UI等多個小組,矩陣式的開發,為打造大型的CMS平臺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逐浪CMS的原創的節點模型開發思路,使其超越了傳的CMS係統的局限--即用戶無法進行二次開發,使網站運營者進入[思維死角],為構建大型門戶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基礎。
  Zoomla!逐浪CMS獨有六大原創技術:獨有的自定義模型與節點功能功能、聯合華夏互聯與華夏營銷網打造從網站開發到運營推廣再到策劃營銷一體的解决方案、獨創的文名作為標題生成格式為符合百度等大型搜索引擎收錄提供了友好的支持、完全支持W3C標準為中國網站的標準之路鋪墊基礎、獨創的項目管理係統(zoomla! projects)為傳統B2B服務提供了一體化的流程管理、中國首個完全兼容IE8的CMS管理係統。逐浪CMS包括版本:免費版、個人版、企業版、教育版、政府版、高級訂製版。普通用戶均可通過www.zoomla.cn官方網站下載免費使用。
  2009年元月1日,作為國內領先的CMS廠商,逐浪軟件團隊推出了其重要版本-逐浪CMS2.X係列,首次融入了SNS,使企業、社區、商城的開放式計算更加方便、便捷,在行業引起重要的影響,並率先提出了企業網站“雲”式生存的軟件開發理念和開放式ID的共融觀點,將SNS、商城、網店、招聘、黃頁、客戶管理、文獻管理、企業建站等功能有效共融於其中,推動行業的成長。
  【攝像頭】的原理介紹: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攝像頭都是數字攝像頭,它將攝像單元和視頻捕捉單元集成在一起,通過微機上的USB接口,可以實現即插即用,非常適合筆記本電腦和品牌機用戶。例如一些帶有拍攝功能的産品。還有一些有閃盤功能的攝像頭産品,在接入電腦後還可以當作32MB的閃盤使用,真正一盤兩用。大傢都知道,視頻大概含義是“視頻,錄象,影頻,音頻”,但是現在你如果跟人傢說“視頻”這個字眼的,大多數稍微接觸過電腦的都會想到“視頻聊天”所以“視頻”的淺意識是視頻聊天的意思。
  攝像頭基本的功能還是視頻傳輸,那麽它是依靠增養的原理來實現的呢?所謂視頻傳輸就是將圖片一張張傳到屏幕,由於傳輸速度很快,所以可以讓大傢看到連續動態的畫面,就像放電影一樣。一般當畫面的傳輸數量達到每秒24幀時,畫面就有了連續性。在進行這種圖片的傳輸時,必須將圖片進行壓縮,一般壓縮方式有如H.261、JPEG、MPEG等,否則傳輸所需的帶寬會變得很大。大傢用RealPlayer不知是否留意,當播放電影的時候,在播放器的下方會有一個傳輸速度250kbps、400kbps、1000kbps…畫面的質量越高,這個速度也就越大。而攝像頭進行視頻傳輸也是這個原理,如果將攝像頭的分辨率調到640×480,捕捉到的圖片每張大小約為50kb左右,每秒30幀,那麽攝像頭傳輸視頻所需的速度為50×30/s=1500kbps=1.5Mbps。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一般用於網絡視頻聊天時的分辨率為320×240甚至更低,傳輸的幀數為每秒24幀。換言之,此時視頻傳輸速率將不到300kbps,人們就可以進行較為流暢的視頻傳輸聊天。如果采用更高的壓縮視頻方式,如MPEG-1等等,可以將傳輸速率降低到200kbps不到。這個就是一般視頻聊天時,攝像頭所需的網絡傳輸速度。
英文解釋
  1. :  video,  video frequency
  2. n.:  video frequencies
法文解釋
  1. n.  vidéo, fréquence vidéo
近義詞
影像, 電視, 鏡像, 映像
相關詞
技術數字電視多媒體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音頻文件格式壓縮
視頻編碼thingspast汽車籃球能源手機3gpp3g
converterlinux健身健美馬來西亞貨幣格式存儲家庭影院物理
標準製式電視數碼百科分類電腦播放quicktime
更多結果...
包含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