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安徽 >黄山市 >黟县 > 西递
目录
No. 1
  西递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
  邮编:245000 西递投诉电话 黄山市旅游投诉电话:0559-2517464
  安徽省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西递景区荣誉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西递门票价格 55元(含导游) 西递节庆活动 西递村“大夫第”,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西递开放时间 8:00~16:00 西递最佳旅游时间 一年四季。 西递特别提醒 1.安全:黄山山路陡峭险峻,登山宜穿胶、布鞋。雷雨天不宜登山,更不要用手扶铁索或在树下避雨。黄山多石阶磴道,且有多处险段,登山时身体宜前俯,下山尤需缓步。途中边走边看,即分散注意力,又易失足,故游人应铭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大景不放过,小景不流连”的游览原则。高血压、心脏病者,除随身携带必备的救急药品外,还不宜单人游山,更不宜身临险境。老、幼者应有亲人陪同。
  2.着装:登山宜轻装简从。出发前可将多带的行李物品寄存在山下各宾馆、旅社的小件寄存处。登山以穿布鞋、胶底鞋、旅游鞋为宜,切忌穿高跟皮鞋、塑料凉鞋。黄山的气温比平原低10度左右,同时太阳辐射较强,请备恰当的遮阳衣帽。黄山风大,夏季时有雷雨。不宜打伞。游黄山时如果要留宿山顶,在旺季会很难找到有空床的旅馆,游客过多时连租大衣都困难。这时雨衣便显得很重要了,挡风性能虽比不上棉衣,但比一般毛衣、夹克强的多。另外,黄山地区雨水充沛,夏季十天里会有七八天有降水,黄山的几座山峰上因为风大路陡,是不允许打伞的,因而雨衣也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3.消费:山上东西很贵,稀饭3元一碗,一碗青菜汤则要10元,北海宾馆的自助晚餐90元/人。食品价格随地域的远近而大大不同。在北海一瓶开水只要5元,西海要10元,而在光明顶则要20元钱才能买一小杯所谓的咖啡或牛奶。所以建议你自备一些轻便食品上山,上山后如再要补充“弹药”,宜在北海等地。
  4.民风:黄山山民招揽生意很有耐心,在往屯溪的车上即可见到,他(她)可能跟你走十里地,谈两个小时,若你无意坐车、购物、投宿应当坚决回绝。黄山除了门票和缆车外,基本上什么都可以还价,但也不要随意还价,避免个别不良商贩强卖商品。
  5.冬游黄山须知:①高山风大,寒冷,以着羽绒衣戴风雪帽为好。②冬季雨雪多,路滑,宜穿旅游鞋,如套上草鞋更好,同时别忘了带手杖与手套。③如体力不支,可至云谷寺坐缆车登山,既舒适又安全。④夜宿以云谷山庄和桃源宾馆为好:前者有冷暖空调,24小时有热水沐浴;后者有暖气开放,室内温暖如春。⑤晚餐可适量饮酒,以御寒气,尤以在北海、玉屏楼等高山宾馆住者更宜。
  6.黄山医疗:北海宾馆,玉屏楼等地均有门诊部;下山有困难者,山上备有担架,会把病员送到山下黄山宾馆后面的黄山疗养院门诊部就诊。
  西递美食 腌齑炖豆腐、石鸡、野兔等。 西递住宿 黄山市(屯溪): 三星级宾馆标准间价钱多在200多元/间。普通旅馆一般几十元/人,不过数量很少。
  汤口: 整个小镇就好象一个大旅馆,到处都是住宿和饭店,各种档次的住宿都有,普通4人间有浴室的为20元/人,2人间要80-100元/间。小镇不大你可以到处走走看看,选择你最感觉满意的地方住下。
  黄山山上: 山上宾馆不多,价格也比山下高很多,每到旺季常常出现满房的情况,必须提前预订,否则只好租大衣和睡袋打地铺了。一般三星级标房,要价600-800元,一般标准间也要在300元以上。大多数宾馆都有四至八人的上下铺房间,价格在80-120左右。在淡季价格也会下来不少,如果价格谈得好可以拿到280元/4人,带独立卫生间。
  露营须知:如果要露营可在北海宾馆门口,另外在天海地势较为开阔处也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在黄山防火期,在大多数地方是禁止露营的。而且露营还是在夏天进行比较好,冬天会非常冷的。 西递购物 石墨茶、腊八豆腐等。 西递交通 西递座落于黄山麓,距黄山市54公里。从屯溪出发到西递,不必到黟县县城即可下车,有指示牌前往西递,有小公交、三轮车可乘坐;黄山往西递,7:30、13:00均有车,1个半小时左右。 西递玩法 渡假、旅游、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距屯溪约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
   西递原名西川,西递村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0余年,后因徽州府于村3华里古驿道处设“铺递补所”而改称今名,村中保存完好的124幢明清民居,大多为三间与四合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马头墙、小青瓦,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都是国内罕见,被游客、学者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庄”“古民居建筑的宝库”。
   西递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54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是以宗教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胡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西递村四面环山,东西约长800米,有三条溪流从村北、村东流经全村后在村南会源桥处汇聚。西递村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形成船形的船体,村落四周的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整个村庄。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西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用黟县本地产的青石铺就。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富有韵律感。宽约3米的正街、横路街、前边溪街、后边溪街等四条街道,构成了村落的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条保存完好的古巷弄辐射全村。住宅大多临水而建,有精雕细刻的八字大门楼,高耸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形状各异的石雕漏窗及街头巷尾的石凳、水井、石板桥,这些建筑和物件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西递民居外表简朴,墙面出于防盗安全的需要,基本是用封闭的外墙围护,对外窗户很少,多以黟县青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门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上部镶嵌门罩,多用砖石雕刻,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材,寓意深刻,极为精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房间的梁、枋、斗横、雀替、隔扇和凭空窗上的雕刻,雕工细腻,异常精美。建筑上多用木雕、石雕、砖雕,这是明清徽派民居建筑的又一典型的特征。
  村内现存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祠堂3幢,道路、水系均维持原状,正街、横路街和40多条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都得以保留,使得西递堪称徽州古村落中的典范。
  西递不论在建筑布局、营造技术还是装饰工艺上的成就都是极其巨大的,被人们誉为代表着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它们还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的产物。2000年11月30日,西递作为我国最典型的古村落类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
  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牌坊,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个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来,而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出众,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敬爱堂:位于前边溪东岸,是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典型徽派砖木结构建筑,也是西递村现存最大的祠堂。敬爱堂门前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步入中门为祭祠大厅,大厅分上下庭,中间有大型天井。敬爱堂是祀拜祖先、教育后代、凝聚宗族和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于1992年重新修复,现被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追慕堂:位于大路街上方,建于清乾隆甲寅年(公元1794年),用以追思慕念胡氏先祖,使后人勿忘当年的李胡渊源。追慕堂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风格独特,极为精美壮观。
  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幢清朝时期典型的徽派庭院式的私家宅院。斋内的砖、木、石三雕都基本保持原样,正厅堂前摆放有西递古村落全景大沙盘,形象地再现了古村落的整个布局和山形地貌。
  瑞玉庭:位于横路街口,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徽商住宅。从上而下整体看来似“商”字形状,当人从下穿过时就与其组成了完整的“商”字,寓含着“人人皆经商”之意,这是徽派民居厅堂里的一个独例。
  桃李园:位于横路街中部,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是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宅,也是西递唯一的住宅、书馆相配的建筑。后进厅堂两侧有12块雕花木板,上面依次镶有书法漆雕《醉翁亭记》全文是出自康熙年间古黟书法家黄元治之手,十分珍贵。
  西园、东园:西园在中横路街上,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有260年历史,是清道光年间四品官胡文照的私宅。庭院分前、中、后三进,以低墙相隔,院内有花草树木、鱼池假山、匾额漏窗,用的是典型的徽派造园手法。东园与西园相对应,是一组多单元的古老住宅,风格古朴,不事华丽。
  膺福堂:是西递官职最高的清二品官胡尚熷的私邸。“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三进三楼结构。膺福堂是典型的徽派四合院,屋内的隔扇门皆雕成莲花状,精制典雅,天井四周的雀替木雕呈倒爬狮,尽显官商府第的气派。
  仁堂:位于大夫第后弄的前边溪畔,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村中徽商泰斗,有“江南六富”之一美誉的胡贯三晚年的居所。仁堂古朴而典雅,房屋是五间二楼结构。惇仁堂后来还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递创办黟县第一所“崇德女子学堂”的大家闺秀黄杏仙的故居。
  尚德堂:位于前边溪上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是目前西递古村落里尚有的最古老的明代民居建筑。
  走马楼:位于村头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在此凭栏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八面来风,令人心旷神怡。
  绣楼:位于村大路街与横路街交汇处的大夫第边,传说原胡家小姐曾在此楼上抛绣球择婿,因而又被称为“小姐绣楼”,绣楼占地仅6平方米,但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十分玲珑典雅。
  桃源洞:在西递村西南8公里的石墨岭南麓。这里山崖陡峭,河水湍急,古人在崖壁上凿通一洞,洞深3米,一条石板栈道穿洞而过,是古代府县往来之要塞。1956年,黟渔公路施工,将洞口炸开,如今遗址可见。
  寻阳台:位于黟渔公路旁,距西递7公里。这里崖壁陡峻,崖下有一深潭,潭边有一巨石,名浔阳台,又名钓鱼台。如今石台上刻的“钓鱼台”三个字仍清晰可见。
西递介绍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它始建于北宋 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 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地理位置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目前,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 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历史概况
  村落占地16公顷,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198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示范窗口,1999年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以悠久文明的历史,独具一格的民居特点,拱秀壮丽的山水风光,敦厚朴实的乡土民情,迎接着大批中外游客,并成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写生基地。中外学者专家纷纷慕名而来留下一篇篇华文和赞美诗:“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历史悠久、古朴典雅、风光秀丽的西递村,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手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李瑞环、朱镕基等先后来西递视察,中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留下了一篇篇华文,一首首赞诗:“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多。这里保留有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村头有一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2000年,西递村被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景点简介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景观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 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西递村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个,参观人员在村旅游公司,购买参观券后,由导游引导依次参观,已开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过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有人参观时辅助做些讲解并推销其旅游商品。
  从开放的民居看,房屋的主人对这种管理形式都非常满意,屋内收拾得非常干净,屋内家具、用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古朴典雅,许多家具都是明清时保留下来的,很多民居中还摆设着红木家具。
  在许多未列入参观范围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向房主打声招呼,房主也会欢迎进去参观的。村中有些住户也开展各种旅游服务项目,如餐饮、木雕、盆景展览等,
  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据说它的保留是因为一位军属老大妈的保护,“文革”时,当有人要这座牌坊同其它牌坊一起砸掉时,是她出面保护,又因为她的儿子在部队当团长,才没有人敢动手。
西递牌楼
  西递走马楼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当来到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桃李园和西园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堂名系今人给取的,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
  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桃李园”。桃李园亦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系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熟蒙馆。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
  出桃李园,就步入西园,与西园相邻,与东园通连的“三畏堂”,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
  天井和绣楼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
门票价格
  80元
交通指南
  西递距宏村约19公里,与宏村同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可乘坐公交车到黟县(2元),再转一倘公交(2元)到西递,或包车去(约40元)。
近义词
西递镇
包含词
西递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