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西瓦古猿
目錄
No. 1
  拉丁文學名sivapithecusa
  體長 1米
  體重 40-120公斤
  食性 植食
  時代 第三紀(中新世)
  分佈 中國 印度
  分類 靈長目 靈長目科
  一些生活於中新世的較為粗壯的似人似猿的高等靈長類(化石),它是美國古生物學家g.e.皮爾格林在印度北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西瓦立剋山區發現的。屬名的詞頭“siva”是印度三神之一大自在天神的名字。
  後來,這類古猿又在歐、亞、非3洲的許多國傢和地區被發現。令人感興趣的是,幾乎所有的西瓦古猿化石都是與臘瑪古猿化石一起發現的。所得的標本大多為上、下頜骨和牙齒,以及少量肢骨。但在中國雲南祿豐縣石灰壩煤窯古猿化石産地曾於1978年鼕發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頭骨(見圖)。另外在巴基斯坦的波特瓦高原也挖到了一個帶部分頜骨的面骨;在土耳其的西那帕發現一個帶有部分下面部的頜骨;和在匈牙利發現一塊額骨破片。
  因為西瓦古猿化石與臘瑪古猿共存,所以它們的地理分佈、生態環境和地質時代都是一致的。
  西瓦古猿類最初被訂的學名也很繁多,後來經過歸併,目前常用的有西瓦古猿印度種 (sivapithecus indicus) 西瓦古猿密提種 (s.meteai),西瓦古猿雲南種(s.yunanensis)等。
  西瓦古猿相當粗壯,具有較多象猩猩的性質。在頭骨上,顱頂前部有強烈突起的“v”字形顳脊,於顱頂中部匯合後延續為矢狀脊,眶上脊也象臘瑪古猿那樣是弱和分離的,眉間區很寬和凹陷;沒有眶上溝;面部短寬,自上而下呈凹弧形,上頜前部翹起;顴弓嚮外張開;上犬齒有明顯的齒槽軛,兩側犬齒呈“八”字形張開;犬齒窩很深;上頜齒弓接近“u”字形。下頜骨較深和粗壯;聯合部內面底部有厚實而很後凸的下橫圓枕,即猿板;下頜體很厚,尤其是在巴基斯坦的標本中,下頜齒弓近似“u”字形。在牙齒形態上,和臘瑪古猿一樣,上內側門齒的唇舌徑特別大;上外側門齒特別小;下門齒的尺寸幾乎相等;上、下犬齒都是高大而尖銳的,大大地突出於齒列平面;與臘瑪古猿不同,下第三前臼齒的齒冠輪廓呈扇形,一般都是單齒尖的,臼齒咬合面釉質較厚,有復雜的皺紋。
  西瓦古猿的分類和係統地位也是隨着科學的發展在變化着的。1915年皮爾格林曾經在他的人猿進化譜係圖中把西瓦古猿放在嚮人進化主幹的爪哇猿人的下方,認為它可能是人類的祖先。但是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中,西瓦古猿總是被學者們看作為現代大猿類的祖先。到了70年代後半期,有些學者根據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共生的事實,又特別是根據它們之間在形態上的相似性,認為它們可能分別代表同一個種的雌性和雄性的標本。持這種看法的學者,又依據西瓦古猿化石在形態上顯示出較多的似猩猩的性質,因此認為西瓦古猿(包括臘瑪古猿)是現代猩猩的祖先。
  1977年,d.皮爾比姆等根據巴基斯坦發現的新材料和其他標本對比,認為西瓦古猿和臘瑪古猿等都具有臼齒巨大和釉質厚的特點,而這兩種性質正是南方古猿的牙齒特性。因此他們認為西瓦古猿和臘瑪古猿一樣都可能演變為南方古猿。但近年來,皮爾比姆改變了看法,把西瓦古猿和臘瑪古猿放到嚮猩猩方向發展的主幹上去了。
  e.l.西蒙斯(1981)則強調祿豐的西瓦古猿頭骨具有寬的眶間隔和方形的眼眶等特點很不同於猩猩,而相似於南方古猿,並認為祿豐的西瓦古猿下頜骨可能是臘瑪古猿的雄性。暗示西瓦古猿有嚮南方古猿演變的可能性。
  目前,在國內對西瓦古猿的分類和係統地位大多數學者傾嚮於它是猩猩的祖先,而不管它與臘瑪古猿是同一類型的雌雄個體,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類型。
包含詞
西瓦古猿屬祿豐西瓦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