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陝西 >西安 > 西安半坡遺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西安半坡遺址聯繫方式地址:西安市東郊約六公裏的半坡村。
  郵編:710000西安半坡遺址投訴電話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西安半坡遺址景區榮譽保護遺址單位西安半坡遺址門票價格半坡博物館18元;半坡氏族村25元
  西安半坡遺址節慶活動清明節黃帝陵祭祖黃陵縣每年4月宣讀祭文、供奉祭品、鳴竹炮、植鬆柏、拜謁黃帝廟。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西安每年9月傳統文化展覽和歌舞、民俗、民間鑼鼓表演等
  中國華山國際攀岩比賽華山每年9月攀岩
  西安城墻國際馬拉鬆友誼賽西安古城墻每年11月第1個周日男、女組5公裏、10公裏賽,半程馬拉鬆賽。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西安隔年11月百米長捲題辭、著名書畫傢筆會、參觀碑林及文房四寶展銷等。
  西安半坡遺址開放時間8:30——17:00西安半坡遺址最佳旅遊時間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
  除了較寒冷的鼕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西安半坡遺址特別提醒公交車
  西安公交車中,以數字1、2、6打頭的車是普通公交車,上車1元;以5、7打頭的是中巴,前三站5角,以後每四站加5角。市內有610旅遊專綫車,以火車站為起點,經過北新街、革命公園、鐘樓、鼓樓、廣濟街、朱雀門、小雁塔、南稍門、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王宮等地,票價在1-2元之間,且都在景點正門下車,大大方便了遊人。
  去兵馬俑,華清池一綫,可在火車站乘306/307路,價格便宜,速度較快,車次多,最好別上那些一日幾遊的車,會拉你到一些人造景點和購物點,不僅時間太受限製,而且斬客厲害。去華山可在汽車東站乘中巴,單程20元(依維柯),車程1.5小時。
  出租車
  西安市出租車車色為緑色,收費低廉。桑塔納起步價6元,3公裏後為1.6元/公裏;其他車型起步費均為6元,3公裏後1.4元/公裏。市區有乘車點標識。西安半坡遺址美食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着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梆梆面、柿面糊塌、涼皮、炒粉魚、鍋盔、千層油酥餅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傢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傢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陝西太子樓御膳館有限公司、西關牛羊肉泡饃館、春發生泡饃館等也久有盛名。
  首創“西安餃子宴”的是西安餐飲行業中唯一的國傢二級企業——西安解放路餃子館,此外,天津餃子館、德發長餃子館、永新餃子館等幾傢餐館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嚐小吃除可在南稍門、東新街的夜市外,還可以去鼓樓後的小吃街。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記適可而止,不要吃壞肚子。
  西安半坡遺址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幹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西安半坡遺址購物西安作為中國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經濟發展迅猛。市內有很多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及超市,主要集中在西大街的百勝、世紀金花、南大街的中大國際、海大天地,東大街、解放路等地,這裏的商品種類很全,但是一般在晚上八、九點鐘就停止營業了。在西安還有許多文物商店,如位於碑林博物館旁邊的書院門仿古一條街、西安南郊朱雀路中段的西安古玩市場、以及雁塔路中段5號的文寶齋,都可以買到兵馬俑復製品、唐三彩等仿古工藝品,以及剪紙、布藝等民間手工藝品。
  除此之外,在個體小商店、街頭攤點購物時,經過精挑細選之後,您盡可以討價還價。在一番口舌之後,買到了比標價便宜很多的商品,也是購物的樂趣之一。西安半坡遺址交通從鼓樓乘105路公交車,或從火車站乘11路公交車可到。
  西安半坡遺址玩法參觀、遊覽、
  西安半坡遺址即半坡遺址博物館,位於西安市東郊約六公裏的半坡村,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係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有6000年的歷史。
  遺址分為居住、製陶、墓葬三個區,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半坡人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器和石器。該館現有陳列室三個,遺址大廳一個。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係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現,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從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後發掘5次,延續近4年時間,揭露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共發現房屋遺跡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
  1958年在遺址上建成半坡遺址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除建造文物展室外,還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區蓋起保護大廳。半坡遺址中的房屋、地窖、竈坑、男女分葬的集體墓地、各種生産及生活用品等遺跡遺物,嚮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係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先民生産與生活情況。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有着重要的科學價值。該館於1958年4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迄今已接待中外遊客2000多萬人次。
  半坡遺址
  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産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常使許多觀衆留戀忘返。
  半坡遺址分為居住、製陶、墓葬三個區,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半坡人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製和石器。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産力,製陶、紡織、飼養傢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該館現有陳列室三個,遺址大廳一個。在這裏,您既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樸,也能尋覓到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
No. 2
  陝西地處黃河中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意,創造了多姿多彩的史前文化,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四十多年來,文物考古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調查和發掘,在陝西境內發現上千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數萬件文物。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係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現,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半坡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遺址。1953年發現,1954~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5次規模較大的科學發掘,發掘面積達1萬平方米。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1958年建成了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從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後發掘5次,延續近4年時間,揭露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共發現房屋遺跡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
  1958年在遺址上建成半坡遺址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除建造文物展室外,還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村落居住區蓋起保護大廳。 半坡遺址中的房屋、地窖、竈坑、男女分葬的集體墓地、各種生産及生活用品等遺跡遺物,嚮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係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先民生産與生活情況。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有着重要的科學價值。該館於1958年4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迄今已接待中外遊客2000多萬人次。
  半 坡 遺 址
  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産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常使許多觀衆流連忘返。
  半坡遺址分為居住、製陶、墓葬三個區,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半坡人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製和石器。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産力,製陶、紡織、飼養傢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該館現有陳列室三個,遺址大廳一個。在這裏,您既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樸,也能尋覓到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
  半坡母係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館陳列的有機延伸。它以積極保護遺址為前提,依據考古發掘資料,將珍貴的遺産從地下搬到地上,立體地再現人類母係氏族社會。它豐富博物館的內涵,弘揚華夏悠久文化歷史,薈萃了黃河流域史前藝術、風俗人情、民居田園的生活。它發揮了文物的優勢,集科研、考古、教學、旅遊、娛樂於一體,被中外遊客譽為“華夏第一村”。
  1996年半坡博物館被確定為全國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1997年西安市政府將半坡博物館評定為“西安旅遊十大景”之一,半坡遺址為國務院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半坡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陳列展覽面積約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三部分。
  出土文物陳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組成,兩個陳列室陳列的是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品。可分為石器類、骨器類和陶器類。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薑寨遺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産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包括石斧、石鏟、石刀、颳削器、敲砸器、箭頭、磨盤、紡綸、骨錐、骨刀、骨針、魚鈎、魚叉、陶鉢、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此外還有陶哨、人頭、鳥頭、獸頭等藝術品和一些裝飾品,在半坡遺址出土的二十二種刻劃符號也展示在陳列室中。
  從半坡遺址中看到的大量絢麗多彩的陶器,表明這一時期的文化為彩陶文化。其繪畫作品有的豐富生動,有的神秘難測,有的則圖案化,多繪在盆、鉢、罐、細頸壺上,繪畫作品多繪在小口器肩,腹和口部,直口器多繪在外壁或口緣外側,大口器多繪於器內壁。多見黑彩,還有少量紅彩。繪畫圖案古樸、簡練,可分三大類:一類為象生性圖案,如張口作吞食狀的魚、悠閑的鹿、搜索食物的蛙等動物紋,還有植物紋。這些象生圖案同史前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形態生動的動植物紋樣是農耕和漁獵生活的反映。第二類為幾何圖案,有三角形,方格紋、編織紋等,這類圖案多在鉢、罐、盆、壺類器皿外璧上部,許多鉢類器口緣外側繪黑色寬帶紋,部分大口淺腹器皿的彩陶圖案多繪在內壁上,小口器的圖案則繪在口唇和肩腹部,這些部位多是容易看得見的地方,多數圖案清晰,筆畫疏朗,這些幾何圖案中,三角紋是由魚紋圖案變化而來,波折紋則是山或水的寫意。 彩陶文化首次是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的,因此半坡遺址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
  遺址大廳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築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為墻露出地面的一半蓋上了屋頂,這種房屋既低矮又潮濕。到了原始社會晚期,纔在地面砌墻,並用木柱支撐屋頂,這種直立的墻體及帶有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後來我國傳統房屋建築的基本模式,這在當時可算是了不起的舉。從遺址中還可以看到一條長300多米、深約5米、寬約6米的大鴻溝;這是護衛村落、不受外來部落的侵犯,防止野獸突然襲擊的防禦工事。遺址中還能見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着甕罐,甕罐上邊蓋着陶盆,陶盆中間鑽有一小孔,人死後屍骨放在甕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讓死者的靈魂進出方便。遺址中還有儲藏物品的地窖 和公共倉庫等。這些使用過的窖穴、陶窯、墓葬等先民遺跡,生動而具體地展現了我們祖先開拓史前文明的艱難足跡。
  輔助陳列有第三、第四兩個展室,主要舉辦一些與史前學相關的專題性展覽。這些融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展覽受到了中外遊客的廣泛稱贊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