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西天寺聯繫方式地址:紹興諸暨市草塔鎮大山下村
電話:0575-7713203
郵編:311800西天寺投訴電話紹興市旅遊投訴電話:0575-512074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西天寺位於草塔鎮大山下村一座海拔888米的大山腰上。與著名五泄風景區相毗鄰,距市區17公裏。因寺院大雄寶殿及其主要建築物坐東朝西,故稱“西天寺”。如今的西天寺已以秀麗的景色和三大係列建築群落結緣東南亞,享譽海內外。各界要人、諸山長老、文人雅士、騷人墨客每每到此隨喜,前來參觀的善男信女和百姓,更是盛況空前。
每當朝日初露之際,寺院內大雄寶殿、觀音殿、臥佛殿、西方三寶爐塔、長壽亭、天庭亭及天下第一西方橋、天下第一十方亭等等建築仿佛組成了一個仙境,佛光普照,令人神往。
面對如此勝景,誰能想到,這座被當地古時百姓稱為和尚岩的西天寺,在“文化大革命”中已被毀壞到了可以說是蕩然無存的地步呢!又有誰能想到主持西天寺重建,歷時十多年,越過無數難關,歷盡千辛萬苦的是一名體弱多病的農村青年婦女呢!她就是現西天寺寺務主持慧球居士,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玉佛寺主持真祥大和尚的得意弟子。1987年初,她從“和尚岩”洞殿老人手裏接管過來後,帶着300元資金,扛着一把鋤頭,手拎着一盞油燈,在一片荒墟野嶺中,開始了重建“西天寺”的創業之路。她和慧水居士為重建西天寺,拋棄了原先優越的工作環境和溫馨的家庭,不惜青春,互相支持,帶領上山幫助重建寺院的人們,用手挖肩挑的原始方法,自籌資金,重建人間樂園“西天寺”。他們烈日戴笠、雨天撐傘,無論寒暑,終日輾轉在工地上。他們的虔誠之心,得到了上級各級政府、統戰、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得到了十方善男信女和社會各界人士、海內外同胞、僑胞的贊揚和慷慨解囊、無私援助,同時也得到了國內佛教界高僧的幫助和指導。歷經15個春夏秋鼕,戰勝重重睏難,使西天寺重建初具規模。
從重建寺院至今,已歷經七次開光,與佛結緣。兩位居士,身雖在空門,但心係民衆,又决非化外之人。他們對天下大事瞭然於心。見人間醜惡,則義憤填膺;見洪澇災害,則求神祈天;見孤寡貧寒,則援之以臂;人有疑難,則排憂解難。在批判“法輪功”邪教組織時期,召開二次以“正義之舉、除惡反邪、去偽護正”法會活動,告誡十方善男信女們用慈悲之心,感化冥頑、拯救執迷者。1998年,國傢遭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寺院召開了“佛光普照,普渡衆生,支援災區”法會,動員十方善男信女捐款捐物到災區。自1996年以來,西天寺有4年被諸暨市宗教事務管理局評為“年度五好寺院”。2002年寺務副主持慧水居士代表諸暨市佛教界參加了浙江省佛協第五次代表大會。去年7月,中央電視臺七臺專門派記者到西天寺實地拍攝了寺院的人文景觀,並於8月下旬在中央電視臺七臺農村欄目中進行了專題報道。9月,中國著名金字書法傢、北京趙之中老先生,到西天寺考察指導工作,並嚮該寺贈送了價值昂貴、中國第一部用金粉抄錄的“金鋼經”經書一本。
如今,西天寺重建的更大的宏願正在實施之中,除了一批與寺相關連的各種建築外,還準備籌建敬老健身院、養老院、孤兒育纔院、慈善醫院等慈善機構及西天寺特色的大花園等,通過若幹年的不懈創建,我們相信:宏偉的“東南第一禪寺”,將屹立在世人面前。 |
|
位於今齊都鎮西關三村。寺內正殿九間,磚木結構,紅磚緑瓦飛檐鬥梢。正面供高達丈餘的銅鑄釋迦牟尼坐像,旁立佛傢衆菩薩塑像,兩側序十八羅漢塑像,前殿供彌勒佛像,兩廡為執事房,另有僧捨院落多重。院內鐘樓,懸一口高約2米的鐵鐘,每當破曉,沉重渾厚的鐘聲,響徹雲霄遠達方圓十餘裏外,臨淄八大景詩中所謂“西寺樓頭聽曉鐘”之句,就是指此。
寺內鐘樓旁有高兩丈餘的贔屓馱竜頭碑兩憧,記述該寺的興建經過。大殿以東院落內,有東西並列的圓形塔六座,俗稱棒棰塔,為該寺以往主持名僧骨灰葬地。另在寺南約1500米處有塔群,矗立石塔六座。六塔東西排列,除兩座較小外,餘四座塔基徑長約丈餘,高約三丈有餘,係純石結構的八棱七級石塔,雕刻剔透玲瓏,人物鳥獸惟妙惟肖。
該寺為南北朝十六國後趙皇帝石虎(?—386年)所建,當初名為興國寺,北魏時又在寺後修建身高5.6米的大石佛。至宋代初年經過修建,更名為廣化寺。元代惠帝至正年間被毀,明代初年在廣化寺舊址重新建寺,稱西寺,又名西天寺。明神宗萬歷年間重修。清康熙年間,利用該寺東隅臨街院落,創設稷門書院。是為臨淄最早的一處縣級書院。清光緒三十二年,改設城裏第一初、高等小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利用西天寺廟宇房捨,設桑蠶職業學校。1930年改稱縣立第二小學。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全部毀於戰火。廟宇碑塔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現僅存大石佛、一對漢白石獅和阿育王石級(徑)幢等遺物。
1985年,以西天寺舊址為基礎,以大石佛為中心,建起了臨淄石刻藝術陳列館。
西天寺,位於福建省德化縣潯中鎮祖厝村。根據地方族譜地名和歷代寺僧名錄的考查,宋代已有該寺。明代以前稱為西天寺,住有寺僧,後因寺産入官,僧徒他去,遂易名為西天室。寺宇以崇祀觀音著稱。歷代均有修葺。今寺係清代重修,懸山式木質結構,主體建築為25.5米,長19.9米,面積為505.46平方米。寺內存有清代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進士李道泰及子、孫、住僧捐鑄的鐵鐘一口;有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牌匾和明代天順間(公元1453—1464年)貢生曾觀生、曾乃生,清代乾隆丁醜科進士曾西元,乾隆壬戌科進士曾重登以及曾清揚等的題刻木板楹聯7對;還有西天淨土歷代祖師古檀木牌;清代雕塑的地藏王佛一尊和清光緒八年永春徐光棟捐獻的銅香爐1個。
“文化大革命”期間,西天寺曾破壞。1979年以來,當地族民先後進行整修。
德化西天寺的十八學士山茶花:在武俠小說《天竜八部》中,金庸曾藉段譽之口這樣繪聲繪色地描述:“大理有一種名種茶花,叫作‘十八學士’,那是天下的極品,一株上共開十八朵花,朵朵顔色不同,紅的就是全紅,紫的便是全紫,决無半分混雜。而且十八朵花形狀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處,開時齊開,謝時齊謝。”
可在泉州德化縣西天寺,這種十分罕見的十八學士山茶花卻有兩株。其中最大的那株茶樹高3米許,距今已有220年樹齡。據德化縣林業局江麗梅介紹,它的奇特之處是能在同一植株上開出嬌豔多色的花朵,深紅、桃紅、粉紅、雪白、乳白。紅中夾白、白中夾紅的山茶花集於一樹,在陽光照耀下,紅白相映,妙趣橫生。
據當地縣志記載,德化這兩株十八學士山茶花是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壬戌科進士曾重登(德化人),在任雲南麯靖府平彝縣正堂期間,千裏迢迢帶回德化西山寺種植的名貴山茶花。據林業專傢介紹,原産雲南的十八學士山茶花其花朵多為紅色或深紅色同一種顔色,像德化這樣同株能結出異色花的十八學士,在全國也不多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