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心産區:雲南版納州傣族自治州橄欖壩一帶
氣候類型:典型熱帶氣候
體型高大魁梧,體質健壯,體軀長,形似鴕鳥身。喙如鷹嘴;頸長,胸部發達,羽毛淺薄,頸粗壯且長。頭小呈半梭形。豆冠。冠、耳葉呈紅色。喙粗短呈弧形,黃或褐色。虹彩呈橘紅色。毛色種類較多,以純黑、純白和絳紅三種主色,脛呈黃色或石板色,無脛羽。四趾。皮膚白色。 |
|
中 文 名 西雙版納鬥雞
地理分佈 版納鬥雞是熱帶地區雞種之一,版納鬥雞在西雙版納有悠久的飼養歷史,傣語稱“蓋跺”,屬於玩賞雞種;鬥雞娛樂在當地十分盛行,飼養鬥雞的愛好者較多。目前,主要分佈於景洪市勐罕鎮、勐竜鎮、景洪鎮、嘎灑鎮、勐海縣打洛鎮、勐海鎮,其他壩區傣族村寨也有零星分佈,但生産方式傳統落後。經調查全州約有1萬餘衹。其中勐罕鎮最多近5千衹,由於缺乏選育,加之近年來外面鬥雞的引入,多數品種雜、亂、差,種純、質優的十分之一還不到,版納鬥雞瀕臨絶種。
繁殖方式 卵生。
習 性 鬥雞抗病力強,耐粗放飼養,生長速度快。6月齡公雞體重達1.5—1.7千克,成年公雞體重達2—2.5千克。6月齡母雞體重1—1.2千克,成年母雞體重1.3—1.5千克。
體形特徵 版納鬥雞體型高大,骨骼粗壯結實,胸寬,胸肌發達,整個體軀顯得雄偉。體呈方形,結實緊湊。羽毛稀少,胸肌裸露,由於是熱帶品種,體尺比中原鬥雞小,但與其它地方雞品種比則為大型雞種。鬥雞頭較小,呈半梭形的似老鷹。冠(有的紅三冠,特徵明顯)和耳垂較小,鮮紅色,多為短冠、頸較長,喙短粗呈弓形,顔色有黃、褐、鐵灰幾種。臉部紅色。成年公雞胸、肘、關節、肛門周圍脫毛處均為紅色。虹彩桔紅、金黃色。毛色主要有純白、純黑、絳紅三色,也有灰、黃白花、紅黑花等雜色。純白色鬥雞呈現“三黃”(嘴、腳、皮膚均為黃色);純黑者帶光亮,主翼羽黑中鑲白,副翼羽全黑,喙灰褐色,腳黃色或灰黑、石板色。皮膚白色。無脛羽、趾羽、趾數四,兩腿間距離較寬,顯得威武好鬥。成年公雞體斜長21—22釐米,竜骨長10—11釐米,胸深11—11.5釐米,胸寬8—8.5釐米,趾長11—12釐米。成年母雞18—19釐米,竜骨長8.5—9.8釐米,胸深8.6—9.8.釐米,胸寬6.8—7.8釐米,趾長9—9.7釐米。 |
|
區劃品種名稱西雙版納鬥雞
類別雞
典型圖片
産地及環境西雙版納鬥雞,産區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橄欖壩一帶。産區海拔高度為523米,四周群山環抱,瀾滄江流經壩子中心,氣候炎熱,屬典型的熱帶氣候。盛産水稻、玉米、大豆及多種熱帶作物,動、植物天然飼料資源極其豐富。
地理分佈西雙版納鬥雞分佈于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一帶。
品種特徵西雙版納鬥雞頭小呈半梭形。豆冠,冠、耳葉呈紅色。喙短粗呈弧形,黃或褐色。虹彩呈橘紅色。毛色種類較多,以純黑、純白和絳紅三種為主色,脛呈黃色或石板色,無脛羽。四趾。皮膚白色。
品種性能西雙版納鬥雞成年公雞體重、體斜長、胸寬、胸深、脛長分別為:1780剋,21.4釐米,8.5釐米,11.1釐米,11.9釐米,成年母雞分別為:1120剋,18.3釐米,7.4釐米,9.6釐米,9.5釐米。西雙版納鬥雞開産日齡為180~210天左右。西雙版納鬥雞年産蛋量在100~120個之間。西雙版納鬥雞平均蛋重為40剋,蛋殼白色和淺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