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时称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是我国近代创办最早的工科大学之一。1905年迁校于唐山,先后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国立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1972年学校内迁峨眉改称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的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学校。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扩建总校并迁入成都市,在峨眉校区设立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2003年,峨眉分校更名为峨眉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峨眉山景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24余万平方米。是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园林式单位",乐山市、峨眉山市"文明单位",素有"花园学府"之美誉。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现有在校学生近7000人。设有旅游学院、药学院、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以及基础课部、外语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教学机构,开办有旅游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制药工程、中药学、铁道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铁道与隧道工程、工程造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机械、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技术、铁道运输、交通运输、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电子商务、法学、文秘,翻译等20多个本专科专业。
十几年来,峨眉校区在西南交通大学的领导下,秉承"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提高质量、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改善条件、办出特色"的"二十字"发展总方针,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发展之路,明确了"通过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与成都校区互补的学科和专业;通过适应性调整,对原有的传统学科和专业进行改造,在专业方向和人才特色上形成与成都校区的互补"的"两条线"发展思路,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应用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积极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以其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同时,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以及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的几年中,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将按照"二十字"发展总方针和"两条线"发展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重点本科教育,努力加强传统专业改造,初步建成具有峨眉校区特色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形成一定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建立起峨眉校区的科研体系,形成较强的科研能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2007年11月18日-23日教育部的高校教育评估中,西南交通大学取得了18a,1b的优异成绩,其中峨眉校区给专家组所留下的是浓烈的学习气氛和人文气息,在整个评估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峨眉校区历年的本科招生形式当之无愧地成为四川省2本中的佼佼者,其中重点本科的药学院,以及很受欢迎的计算机,土木,交运等专业都很受考生的青睐,而且连续数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好. |
|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mei)是西南交通大学“一校两地三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峨眉山风景区内,占地1033.7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教职工75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7000余人,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良好的教学与生活设施享有"花园学府"的美誉,是学习、深造的理想之地,也是教育部所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地处双遗产风景区的高等院校。学校1896年山海关建校,1964年国务院决定,学校由唐山内迁四川峨眉。1971年,学校正式峨眉建校,由唐山铁道学院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后学校由于发展需要,迁往四川成都,峨眉原址建立西南交大峨眉分校,2003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至此,“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形成。
校区设有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系、财会系以及基础课部、外语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教学机构,开办有铁道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铁道与隧道工程、工程造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机械、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技术、铁道运输、交通运输、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电子商务、法学、文秘、翻译、会计等20多个本科专业。校区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8项,建有铁路综合实践基地、汽车实验室、EDA实验室、模拟变电所、铁路行车模拟实验室、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一批先进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建有设施一流的大学生会堂及英语调频电台等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图书馆和校园网,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校区通过科技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时间基地;目前,校区正集中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已建成的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建设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运输等6个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
峨眉校区秉承交大"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竭诚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环境,培养了一批素质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近年来,峨眉校区学生在“国家数学建模竞赛”中,曾先后获国家一、二等奖19项,四川一等奖14项;在2007年“第八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广茂达杯'大赛”中获二等奖,在“第二届全国三维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SE最佳应用奖”;在“全国Solid Edged第二届设计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四川省有5名进入全国前100,其中峨眉校区2名,分获四川省第一名和单科成绩第一名;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峨眉校区代表队荣获四川省金、银奖;峨眉校区学生累计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刘巍同学被微软公司授予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专家称号……;校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目前与英国、法国、美国、比利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大学开展多项大学生本科生交流合作项目和培养计划等,为学生留学创造了良机。此外,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被选送为免试研究生。
历年来,峨眉校区毕业生,在学校“双严”的传统要求下,以“基础厚、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的特点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展望未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将按照"提高质量、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改善条件、办出特色"的"二十字"发展总方针和"两条线"的发展思路,即“一、通过适应性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类型、特色上与成都两校区形成互补;二、通过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发展与成都两校区互补的学科和专业,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开创与学校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校区办学质量不断上升,办学结构更加优化,办学规模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条件更加优良,办学环境更加优美,校区更加和谐,实现峨眉校区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
|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是一所培养铁路建设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的以工为主,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高等学府之一。她的前身,是北洋铁路总局在“工业救国”和“铁路强国利民”的思想影响下兴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4月,首届学生毕业。同年9月30日,八国联军侵占山海关,校舍被占,学校被迫停办。1905年5月,在唐山恢复建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1906年春,应开滦矿务局请求,增设矿科,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1907年,学校归邮电部直辖,后归交通部,称唐山铁路学校。1914年,奉交通部令,校名改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之后,学校随校址迁徙和建制的改变,校名多次变更。1921年7月,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北平铁道管理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之后,学校先后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南迁湖南,是年12月复课于湘潭,并改由教育部领导。1938年11月,长沙危急,全校师生又途经桂林,柳州,于1939年1月经过千里跋涉到达贵州平越(今福泉县),3月复课。1942年1月,经教育部改定,校名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4年入川,在四川壁山县丁家坳复课。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迁回唐山原址,改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的洪流席卷全国,唐山解放。是年9月,军委,铁道部决定将唐山工学院,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交通大学。1950年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部分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由于唐山校址发展受到影响,1964年,国家决定学校内迁,确定在峨眉建校。
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72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9月,迁校四川后的第一批新生(工农兵学员)入学,此时学校设有机械、铁道、桥隧、电机、运输共5个系以及基础课部。百年老校的“天府时代”揭开了新的一页。
在这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办学,条件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但凭着长期形成的刻苦钻研学风和严谨求实传统,学校依然不断取得新的重要的办学成就:有了自己第一位中科院院士;第一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产生,第一批可以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
至学校重心迁往成都之前,在铁道部、四川省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整体规模和实力都有了巨大发展,全校已经拥有桥梁及地下铁道、铁道及道路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工程力学、运输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机械工程等16个系以及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等共20个教学单位。
峨眉办学时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意义的过渡阶段,它为学校“天府时代”的正式确立以及以后“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从教学、科研、师资、设备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方面都准备了条件,奠定了新的更大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1984年5月,在四川省和铁道部的努力下,经国务院批准,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省府成都市扩建总校。1986年8月2日,成都总校建设工作正式奠基开工;1988年3月30日,成都总校正式挂牌办公;1989年9月1日,学校重心正式转移成都,原峨眉校址改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2004年,随着学校犀浦新校区的正式启用,“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新格局正式形成,峨眉校址被正式确定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
|
校区设有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系、财会系以及基础课部、外语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教学机构,开办有铁道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铁道与隧道工程、工程造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机械、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技术、铁道运输、交通运输、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电子商务、法学、文秘、翻译、会计等20多个本科专业。
土木工程系
“百年交大,百年土木”。在交大一百一十年办学历史中,土木工程系秉承传统,严谨治学,励精图治,现已发展为有 6 个教学科研单位, 2 个实训基地,教职工 66 人,实验设备 500 多万元,图书资料近 5000 册。开设“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工程造价”、“铁道工程”、“道路工程”、“工程检测与结构评估”、“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应用” 9 个专业方向,各类学生近 2000 人,学生社团 6 个。毕业生就业率高, 05 年达 100% 。
土木工程系教学科研实力逐年增强。近年来,完成科研项目 32 项,科研经费 450 万元,发表论文 150 余篇,其中 4 篇被 EI 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 14 部,获校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都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系作学术报告。
机械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是我校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全系共有在校学生近1000人,教师50余人。开办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铁道车辆、汽车工程、工业设计等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有机械基础实验室、工程机械实验室、机械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数控中心、CAD中心、金工实习工厂等实验实践基地,还在眉山车辆厂、资阳内燃机车厂、昆明机车厂等企业建设有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机械工程系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以“严谨治学、开拓创新”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架构专业技能、计算机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方案已初见成效。活跃的思维、鲜明的见解、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特色。我系学生因综合素质高、有干劲、肯吃苦,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历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签约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承百年老校优良传统,创今日交大美好未来”。目前,机械工程系全体师生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秉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树立“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工作理念,励精图治,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为实现机械工程系的跨越式发展,为创造峨眉校区美好的未来和明天而努力奋斗。
电气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著名电机专家杜庆萱教授、著名电磁理论专家任朗教授等于1949年创立,时称电机系,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 。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扩建总校并迁入成都市,在峨眉校区设立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保留了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当时以专科教育为主,包括铁道电气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工程等专业;1998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划分为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并于该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9年成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将电气工程系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划出,电气工程系保留铁道电气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2003年,峨眉分校更名为峨眉校区,成立峨眉校区电气工程系至今。(现在开设专业铁道电气化、电力机车、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系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学科和电子信息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一贯继承和发扬交大百年 “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优良传统和“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在总校和峨眉校区党政的领导下,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调整结构、改善条件、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教学管理,全系教教职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科研各项工作。
电气工程系现有教职工41人,教授、副教授11人,博士、硕士(含在读)21人。设有铁道电气化、电力机车、电子设计自动化3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力机车、电子信息及电工基础4个教研室和电工电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实验中心。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
电气工程系始终坚持发挥学科优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的适应能力,突出特色办学和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成绩斐然,多次获省、学校教学成果奖,建设校精品课程1门,校区精品课程4门,校区优秀课程4门。近年来编写各种课程教材、讲义十余本,其中《电路分析》、《电测试技术》已正式出版。2006年我系又有4门教材列入校区教材建设立项项目。各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校区教改立项建设项目4项。在师资培养方面,我系一向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等一系列手段,我系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电气工程系在保证使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并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师资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验,连续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西南通交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校区教学成果奖2项。设有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EDA实验室、DSP实验室、交/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室等一批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项目,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现在正在实施的“323”实验室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先后建成了电力电子实验室、交直流传动实验室、微机保护实验室、改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交流电机实验台等,目前正在筹建电气化铁道装备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并争取建成学校的亮点工程。
电气工程系近年的科研工作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我系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电网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继电器》、《铁合金》、《铁道建筑》、《铁道建筑技术》、《机车电传动》等核心期刊(或统计源)及《现代电子技术》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5篇,其中18篇发表于核心期刊,17篇发表于公开期刊,另有2篇进入了EI检索。共计有八项校基金项目,其中二项为总校基金支持,六项为校区基金支持。通过校基金的支持,锻炼了我系的科研队伍,并使我系先后取得了一项国家863项目(磁悬浮交通供电系统优化配置),二项横向项目(机车用电量自动计量系统第一期、矿用机车电机实验台研制),总折合科研经费达57万余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使科研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也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系科研的各项工作,努力开拓产、学、研的道路,我系积极与与乐山电机工程学会联系,成立了峨眉校区电机工程学会,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参与乐山市的各项科技活动,在2005年9月举办的乐山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我系提交的论文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十多项,在整个学会及各现场单位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6年4月,由我系承办的乐山市科协第二届学术大会(电力分会场)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厅成功举行,在乐山地区起到良好的影响。
十多年来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个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所)及地方各电力、电子、计算机应用等部门,这些毕业生都工作在教学、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以“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刻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同时,自2002级以来,连续3年均有同学入选参加中法“4+4”保送留学生的法方面试,并且连续两年峨眉校区唯一的中法“4+4”保送留学生都是我系同学。200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周巧红同学成为峨眉校区第一位中法“4+4”保送留学生,2003级电气茅以升班刘杰同学成为继周巧红之后电气工程系又一位中法“4+4”保送留学生。
电气工程系始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由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校团委、电气工程系主办、电气工程系承办的“电气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为全校同学营造了一个重科学、重实践的学术气氛,给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是以我校电子、电气和计算机爱好者为基础创建的大学生社团组织,由电气工程系指导活动和工作,受校学生会监督。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小红帽”青年志愿者义务家电维修服务队经常到峨眉山市开展活动,义务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用电器,受到社区居民的一到好评。近年来,电子科技协会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提高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协会先后被评为“西南交通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川省乐山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社团”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示范性学生社团”锦旗。另外,“峨眉—交大公交车共建”、“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是同学们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桥梁;“电气之夜”晚会是同学们挥洒青春激情的舞台;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奉献活动是同学们向母校表述自己感情的独特方式。这些,处处都有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身影,处处都体现着电气人和谐、幸福的氛围。
交通运输系
交通运输系成立于1995年,原名运输与经济管理系,2001年改为现名。包括铁道运输与外贸运输两个专业方向。设有教研室3个,实训基地2个。全部教职工24人。专兼职教师23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攻读硕士学位2人。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700余人。
在1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尤其是非交通运输专业划归外系以来的6年中,交通运输系系继承和发扬学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本着“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精神,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教研、科研、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多年不懈努力,交通运输系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和谐、严谨”的优良系风,教师珍惜自身教学声誉,学生以勤奋上进为荣,成为我系“小而不弱,强而不息”的核心动力。
交通运输系有自主开发建成铁路行车模拟实训基地和经消化吸收、综合引进的外贸运输实训基地。其中,铁路行车模拟实训基地建设成果被四川科委鉴定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并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该实训基地为主体内容的实训基地建设成果在2005年分别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方面,交通运输系已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区精品课程4门,校区优秀课程6门。目前,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校区项目4项,发表教研论文近1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篇。我系注重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抓起,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们在教学管理中逐渐探索形成的“5化、6有、6注重”教学管理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交通运输系历时未久,在科研方面原有基础薄弱,但近年来我系实现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三大检索论文收录长期为零的突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加,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已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课题10余项;在《铁道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国铁道科学》、《系统管理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10篇。
学生就业方面,交运系铁道运输专业方向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近3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为了能招聘到我系铁道运输专业的毕业生,而与学生提前1年签订“3+1”培养协议,我系历届毕业生以“上手快、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外贸运输专业方向从2003年开始招生,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81.5%。同时,学生英语四级和六级通过率逐年提高,交运系2004级外贸运输专业英语一次性通过率高达65.63%,目前已达到92.19%,英语六级通过率已达到51.56%。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现开设专业:通信工程、铁道信号、测控技术与仪器控制、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近年来,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稳步上升,实训基地不断扩充和完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和开放性实验教学全面展开,在2006年以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科研上,IT人才综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获校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总校一等奖,网络实训基础建设获得校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总校三等奖。
计算机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IT合格人才而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理念,而努力。
人文社科系
人文社科系成立于2001年9月,承担着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现有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共有学生237人。设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与法律、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5个教研室。全系共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7人,占26%,讲师11人,讲师以上职称占总数67%,硕士以上学历21人,占总人数的78%。他们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孜孜不倦,力求于精,为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扎实推进的教学工作
人文社科系自成立以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研究,全面促进全系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上新台阶。通过努力,全系各项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系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3篇,出版教材10部,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区教学改革项目8项,校区级精品课程3门,优秀课程6门,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峨眉校区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并有4名教师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以上的奖励。
二、硕果累累的科研工作
人文社科系本着“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宗旨,按照“巩固基础、扩大影响、形成特色”科研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围绕科研工作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核心期刊79篇,出版《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等学术专著3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3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研究项目2项,校级科研基金项目12项;获得乐山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社科优秀奖2项,四川省社科联“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项,乐山市法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并有2人评为了峨眉校区“科研先进个人”。
三、朝气蓬勃的学生工作
(一)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加强学生党、团支部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建设相融合,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工程建设。
外国语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深厚的综合素养和熟练的翻译技能的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多、更迫切,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学校毗邻世界双遗产峨眉山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依托办学历史悠久的理工科专业,于2006年成立了外国语系。
外国语系自创建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外国语系按照“教学是立系之本,科研是强系之路”的理念,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和引进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求真务实的师资队伍。外国语系有近40位教职工,其中教授、副教授占26.4%,外籍教师占17.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达91.2%,先后有44%的教师被派往美国、英国、泰国等国家学习、交流,进修学位。主要负责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和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英语、日语、法语的教学。
近年来,我系教师主持省级、校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建设精品课2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
外国语系机构健全,设施完善。现设有大学英语第一、第二、第三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以及旅游翻译研究中心、林肯国际教育中心等二级部门。本系与泰国、加拿大等国开展了合作办学,并与国内多家知名翻译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外国语系还下设外语协会、翻译协会、英语调频台等学生社团,指导我校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目前,学校已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数字化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音频台、英语调频台、外语音像库等语言实验设施,能提供外语培训、磁带复制、网上答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专业四级、八级、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考务等服务。
2006年,首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入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外事、教育、旅游、商贸等部门从事口译、笔译、业务洽谈、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英语翻译人才。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外语学子已经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校一道独特风景线。
财会系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财会系在原西南交通大学旅游学院基础上,适应学校学科调整战略的需要,于 2008 年7月正式成立,是我校最年轻和朝气蓬勃的院系。
财会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名,讲师15名,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财会会系 系现有会计学一个本科专业,目前设有会计、企业管理、旅游3个教研室及管理咨询培训中心、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财会系重视系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办好现在学科的基础上,正积极进行新的学科建设。
财会会系术氛围浓厚,在过去7年中,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3项,教师发表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财会系国际交流活跃,我系已与泰国易三仓大学等国外名校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与法国昂热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大学有经常性的人员往来。 |
|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4日第3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有着培养铁路人才一百余年深厚积淀,他们“立足自身特点,面向铁路发展”,办学主体专业围绕铁路需求设置,推进了学校发展。
围绕铁路需求 整合专业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对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加以整合,并新开出铁道运输、铁道车辆、铁道电气、铁道工程造价等“姓铁”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四年前,交通运输专业就一个“大交通”,而今为铁道运输、外贸运输;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改开铁道电气化、电力机车,直接为铁路服务。
前年春季,他们将定位不十分明确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转变为有明确针对性而又为铁道人才市场所急需的铁道信号专业,采取自我报名的办法,在通信工程专业二年级中调整了80名学生学铁道信号。这批铁道信号专业人才,被一抢而空,今年已招90多人,现已成为“期货”。
育才“两挂钩” 提高针对性
一是同铁路用人单位挂钩。一为组建人才培养顾问团,邀请10余家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定期请到学校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基地建设等。二为学校下到用人单位广泛听取意见。即学校拿出方案,不定期地到用人单位听取意见。实践证明,这样的办学形式不仅利于使人才培养具有岗位针对性,实现其从学习到就业的自然过渡,利于把现场使用的新技术设备、新管理方法、新作业手段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而且从中获得设立新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
二是同课题研究挂钩。作为教育部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单位之一的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跨入新世纪以来,先后参与国家级教改课题两项,主持省部级教改课题14项;编写反映本校应用技术教育特色的教材40余种;完成60多项课程建设工作,其中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1项、省级精品课程两项。这些以培养新型“铁字号”人才为重要目标的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其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之中,大大提高了面向铁路教学的可操作性,推进了教学向深度发展。
建立实训基地 强化实践教学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行车模拟实训基地、变电所实训基地等。这些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成为革新、提升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新平台,在应用技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过去培养铁路调度员,对铁路单线、复线,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调度集中、调度监督等,只能嘴上谈、纸上画、板上写。如今在列车调度仿真系统,可以充分模拟各类运输技术设备的运动状态和不同列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过程,供学生在不同生产层次实现不同级别、不同难度的运输指挥训练,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后掌握调度业务的时间差。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培养智能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受到铁路有关单位普遍欢迎,自2001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8%以上。 |
|
党委书记: 王顺洪 校长、党委副书记: 蔺安林
党委常务副书记: 晏启鹏 常务副校长: 张秀峰
党委副书记: 曾俐 吴柏青 刘彦奎 副校长: 吴柏青
校长助理: 丁伟 |
|
1.峨眉—九里两校区交通车 (每天上、下午对开,节假日增开)
票价:25元/人(一般需提前购票)。
购票点:四号桥(时间:8:00—11:30,14:30—17:30)
定票电话:5198171
2.峨眉山市客运中心及火车站
地点:乘坐市区——火车站公交直达 , 票价:1元/人
主要有通向省内各地如成都、绵阳、雅安、自贡、内江、眉山、南充、重庆等地的长途汽车,提供到达乐山、夹江、沙湾等的专线车,提供重庆、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一带的长途汽车。
3报国寺旅游客运中心
地点 :校前区右转50米
主要 有发往成都、绵阳、雅安以及重庆等地的长途汽车,以及乐山大佛、峨眉山金顶旅游专线。另外,报国寺旅游客运中心出售往三峡的客轮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