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中国培养铁道建设技术人才的多科性理工科大学。校址在成都。创建于1896年,初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一度停办,后迁唐山,称唐山路矿学堂◇校名几经变更。1971年迁往成都,次年由唐山铁道学院改现名。设有铁道及道路工程、桥梁及地下工程、机械工程等系。 |
|
西南交通大学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电话:86-28-87600114
邮编: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投诉电话 成都市旅游投诉电话:028-96927
四川省旅游投诉电话:028—8665730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铁道部、四川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始建于 1896年, 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医、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始终秉承“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二十余万名英才,并取得了斐然的办学业绩,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建设,特别是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学校建有研究生院,建立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共拥有55个博士、1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本科专业。设有20个院和3个系,拥有各类学生6万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000余名,教授、副教授10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校兼职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教育科研并举,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9个研究所和42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建有我国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近百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并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和国家cad网成都培训中心。学校年科研经费逾亿元。2000年学校研制成功世界首台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并得到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九五”以来,学校有25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420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成果斐然,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优秀评价,累计获得国家优秀博士论文奖5篇,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30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 先后有近70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学校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著名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校办产业连续9年荣获四川省高校产业评比一等奖。
西南交通大学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创造性地实行“大德育”思路、“一体两翼”并进的新的思想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17年保持在95%左右。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为中心,以 振兴升位 为主线,以出人才、出成果、创效益、建小康为目标,以形成鲜明特色为突破,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奋力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
|
学校全称:西南交通大学
学校简称:西南交大
英文名称: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英文简称:SWJTU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铁道部和四川省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工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拥有西部高校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以及西南地区唯一“优秀”等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设有研究生院。学校致力于国家工程领域,立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是中法“4+4”项目高校之一.4+4”项目高校是中国4所高校和法国5所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启动和持续实施一直得到中法两国教育部、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法国艾菲尔奖学金委员会的全力支持,并作为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典范项目得到多方赞誉。参加“4+4”合作项目的四所中方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五所法方高校是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巴黎中央理工大学、马赛中央理工大学和里尔中央理工大学。
总校坐落于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设有九里(实景:http://swjtu.6dxy.com/)、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学校占地共5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由此形成两地三校区的格局。
新校区占地3000余亩,河流环绕,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宁静舒适。除部分研究生外,其他学生都已顺利迁往新校区学习。
校庆日:5月15日。
校歌:1934年已出现,1947年5月15日,即51周年校庆时,学校修订并正式公布。歌词为:“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在熔,灿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至大同。”歌词作者是“五四”运动期间曾任该校国文及历史教员的吴稚晖先生。
校训:1930年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947年5月15日,该校建校51周年,唐山复校42周年校庆之际,学院重新确定原交通大学之校训为唐山工学院之院训。院训曰:“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
|
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其时,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是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山海关铁路学堂为俄军强占,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
1905年,在唐山筹备恢复建校时,学堂仍按山海关铁路学堂旧制设立铁路工程科,学堂名称以唐山铁路学堂命名。1906年3月27日,确定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但因为校址已在唐山,后称“唐山路矿学堂”。1906年8月初,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报纸刊登招生广告,开始招生。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成立中华民国。1913年9月,遵照国民政府教育部和交通部的指示,该校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20年12月12日,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才”为由,拟订统一教育办法,将交通部所属之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设立上海学校和唐山学校。12月14日,国务会议通过叶恭绰的提案。后来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09)并入称为京校。
提案通过后,为了统一学科,沪校的土木科调归唐校,沪校的管理科调归京校;唐校新设的机械科和京校的电气工程班调归沪校。 学校改组调整工作于1921年6月完成。7月1日交通大学正式成立。9月10日。京唐沪三校同日举行开学典礼。
1922年6月20日,交通总长高洪恩以“交通大学组织未善”,提交国务会议议决,将交通大学改组为两所独立的学校。沪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校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京校撤消,并入交通部唐山大学,称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3年唐山大学本部划出部分专业给北京分校,同时北京分校独立,改称北京交通大学。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随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北伐战争迅猛发展。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国民政府委派孙鸿哲为接收委员,接受唐山交通大学。6 月 29 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公布《交通大学组织纲要》。根据纲要,唐山交通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改称第三交通大学;上海的南洋大学,因早已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内,改称第一交通大学。
1930年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该校受战乱影响,唐山交大校园落入日寇魔掌。当年10月,决议组织上海,南昌两办事处,在赣复校上课。后又迁往湘潭复课。此后在茅以升院长的带领下,历迁湘乡杨家滩、贵州平越(今福泉)、重庆璧山丁家坳、甘肃天水,终于1946年8月23日,唐院复员大队一行,终于回到阔别九年,魂牵梦萦的唐山校园。
1946年8月14日,教育部复文唐山工程学院:经行政院审核,原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更名为国立唐山工程学院,隶属教育部。
1949年7月8日,军委铁道部决定: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7月13日,中国交通大学正式成立,由该校校友茅以升任校长。唐振绪担任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
1950年8月,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64年,为支援大三线建设,国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89年学校校部正式搬迁至成都,从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个校区.
2000年2月12日,西南交通大学由铁道部正式划归教育部。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郫县犀浦镇建成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在11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曾历经18次迁址、18次更名而矢志办学、弦歌不辍;备尝八国联军侵略、抗日战争颠沛流离、唐山大地震之苦而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全校师生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
本节内容根据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西南交通大学校名、校址、校长一览表》整理得到。
一、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时期,1896年5至1900年9月,校址山海关。
1,吴调卿,总办,任期为1896年夏。
2,罗仙桥,监督,任期为1897年10月至1898年秋。
3,胡叔博,监督,任期为1898年秋至1898年冬。
4,蓝轶符,监督,任期为1899年春至1900年9月。
二、唐山铁路学堂时期,1905年5月至1906年3月,校址唐山。
5,梁如浩,总办,1902年5月至1905年7月。
6,周长龄,总办,1905年7月至1906年9月。
三、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时期,1906年3月至1908年1月,校址唐山。
7,方伯梁,监督,任期为1905年7月至1908年6月。
四、唐山路矿学堂时期,1908年1月至1912年7月,校址唐山。
8,罗融,坐办,1908年1月至1908年6月。
9,熊崇志,监督,1908年6月至1912年7月。
五、唐山铁路学校时期,1912年7月至1913年9月,校址唐山。
10,赵士北,校长,1912年7月至1916年8月。
六、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时期,1913年9月至1921年7月,校址唐山。
11,骆通,校长,1916年8月至1917年7月。
12,章宗元,校长,1917年7月至1920年6月。
13,刘式训,校长,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
七、交通大学唐山分校时期,1921年7月至1922年7月,校址唐山。
14,叶恭绰,交通大学总校校长,1921年5月至1922年5月。
15,罗忠忱,1921年7月上任,1922年7月离任。茅以升为唐校副主任。
16,陆梦雄,交通大学总校长,1922年5月至6月。
17,关赓麟,校长,1922年6月至1922年7月。
八、交通部唐山大学时期,1922年7月至1928年2月,校址唐山。
18,俞文鼎,校长,1922年7月至1923年1月。
19,刘式训,校长,1923年2月至1924年11月。
20,孙鸿哲,校长,1924年11月至1926年1月。
21,茅以升,校长,1926年1月至1926年6月。
22,胡仁源,校长,1926年3月至1926年6月。
23,常荫槐,校长,1926年6月至1927年9月。
九、唐山交通大学时期,1928年2月至1928年6月,校址唐山。
24,程崇,校长,1927年9月至1928年5月。
十、第二交通大学时期,1928年6月至1928年9月,校址唐山。
25,王伯群,校长,1928年7月至1928年冬。
26,孙鸿哲,副校长,1928年6月至1928年9月。
十一、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时期,1928年9月至1931年8月,校址唐山。
27,孙科,总校校长,1928年11月至1930年10月。
28,孙鸿哲,院长,1928年9月至1929年5月。
29,郑华,院长,1929年2月至1929年9月。
30,黎照寰,总校副校长,1929年6月至1930年10月。
31,黎照寰,总校校长,1930年10月至1944年冬。
32,李垕身,院长,1929年9月至1930年5月。
33,李书田,院长,1930年5月至1932年7月。
十二、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时期,1931年8月至1942年1月,学校唐山、湘潭、湘乡、平越四地搬迁。
34,孙鸿哲,院长,1932年8月至1937年10月。
35,茅以升,代院长,1938年2月至1938年5月。
36,茅以升,院长,1938年5月至1942年4月。
十三、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时期,1942年1月至1946年8月,校址平越壁山。
37,胡博渊,校长,1942年4月至1943年8月。
38,罗忠忱,校长,1943年8月至1945年6月。
39,顾宜孙,校长,1945年6月至1946年8月。
十四、国立唐山工学院时期,1946年8月1949年7月,校址唐山。
40,顾宜孙,院长,1946年8月至1949年3月。
41,唐振绪,代行院务,1949年1月至1949年3月。
42,唐振绪,院长,1949年3月至1949年7月。
十五、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时期,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校址唐山。
43,茅以升,总校校长,1949年10月至1950年8月。
44,金士宣,总校副校长,1949年11月至1950年8月。
45,唐振绪,主任委员,1949年7月至1950年9月。
十六、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时期,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校址唐山。
46,茅以升,总校校长,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
47,金士宣,总校副校长,1950年8月至1952年5月。
48,顾稀,代院长,1950年9月至1951年7月。
49,顾稀,院长,1951年7月至1957年10月。
十七、唐山铁道学院时期,1952年5月至1972年3月,校址唐山。
50,白铁岩,代院长,1956年8月至1957年6月。
51,钱应麟,院长,1957年10月至1959年12月。
52,顾稀,院长,1959年12月至1966年2月。
53,杜景云,院长,1966年2月至1973年1月。
十八、西南交通大学时期,1972年3月至1988年3月,校址峨眉。1988年3月至今,校址成都。
54,杜景云,革委会主任,1973年1月至1973年11月。
55,戈平,主持校务,1973年11月至1978年3月。
56,沈正光,主持校务,1978年3月至1978年8月。
57,刘圣化,校长,1978年8月至1982年1月。
58,阎涛,校长,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
59,王润霖,校长,1983年10月至1985年10月。
60,沈大元,校长,1985年10月至1993年6月。
61,孙翔,校长,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
62,胡正民,校长,1995年5月至1997年12月。
63,周本宽,校长,1997年12月至2007年2月。
64,陈春阳,校长,2007年2月至今。
现任领导
校长 陈春阳
党委书记 顾利亚
党委副书记 李万青 王顺洪 朱健梅 何云庵
副校长 蒋葛夫 黄 庆 濮德璋 蔺安林 陈志坚 范平志 |
|
学校总占地面积5600亩,产权建筑面积1511689平方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5101.12万元;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2065平方米,阅览座位5254个。截至2007年7月,馆藏纸本文献2532839册,中外文电子文献4311765册(折合)。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470人。其中,本科生2777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共7995人,外国留学生345人。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级各类实验室(中心)共74个,200余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拥有28门国家级、57门省级精品课程,11个四川省特色品牌专业;42种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国家级优秀教材一、二等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18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拥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中坚力量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3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393人,副教授53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7人,“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共4个。另外还聘请了 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该校兼职教授。这支队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图书馆
学校形成了健全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学校拥有72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含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设有19个院(系)和一个异地校区 ——峨眉校区。峨眉校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该校办学所在地,学校迁成都后成为一个校区。该校区主要为地方经济培养急需的本科层次人才。近年来,峨眉校区得到快速发展,生源情况良好,培养的人才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
学校拥有国家最高科研机构之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建设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已于2008年挂牌,投资7亿元,首期由铁道部投资3.5亿人民币作为京沪高速铁路关键技术支持;国家要求京沪高速铁路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 ,以及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筹)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成都中心和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2008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全国榜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
附:学校各级重点实验室及研发机构
重点实验室级别重点实验室级别备注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国家最高科研平台
★西部高校唯一国家实验室
★全国高校拥有的9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高校唯一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工程领域五个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筹)★全国土木工程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第二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线路结构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实验室(5个)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实验室道路及铁道工程实验室 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交通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CAD工程中心(成都)这2个实验室界定相对模糊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成都)正参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成都)建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6个)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工程环境控制实验室(19个)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电磁场与磁波技术实验室网络通信技术实验室地理信息工程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数字化城市交通综合实验室人工器官表面工程实验室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实验室信息安全与国家计算网格实验室物料搬运机械实验室交通安全工程技术实验室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实验室强度与振动实验室新型驱动技术实验室现代焊接技术实验室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高温高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
|
院系一览
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载运工具信息工程系近期并入)、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原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力学与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所、体育工作部、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工程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数学学院
专业设置
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营销、经贸、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公共管理、传播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绘画、音乐表演、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英语、日语、德语、法语、建筑学、城市规划、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消防工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制药工程、中药学等。
附:学校国家级教学平台及重点学科专业
教学平台或学科专业级别教学平台或学科专业名录备注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0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机械设计及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岩土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工科教学基地(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特色专业(7个)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国家精品课程(28门)暂略
省级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交通工程
工程力学 地质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54个)
1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总共二级省重点学科54个
13个的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8个四川省二级重点学科包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凝聚态物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力学实验中心
电气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中心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材料实验中心 |
|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英才辈出,桃李满园。培育了以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近二十万优秀人才。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2006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我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的智慧与心血。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有力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加大了服务西部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力度。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 72个重点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8个一级、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3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校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百年老校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
西南交通大学目前院士名单
工程院:沈志云 钱清泉 葛昌纯 沈昌祥
科学院:梁文灏 刘宝君 经福谦 沈志云 周锡元 |
|
【院士校友】(部分)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林同炎林同骅茅以升中央研究院院士刘大中林同炎林同骅竺可桢茅以升钱崇澍吴稚晖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张维严东生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士黄匡源林炳贤中国科学院院士(38人)竺可桢钱崇澍陈能宽茅以升张维严恺周惠久李俨高济宇曹建猷朱物华徐僖严东生余国琮何杰陈新民孙训方徐祖耀刘宝珺林同炎邱竹贤汪菊潜王鸿祯张伯声袁见齐庄育智邹世昌经福谦刘仙洲徐采栋张沛霖沈志云方俊林同骅刘恢先魏寿昆吴自良周锡元中国工程院院士(20名)沈志云佘俊南张维严恺王梦恕钱清泉顾夏声严东生彭一刚李圭白施仲衡薛禹群王三一龙驭球梁文灏葛昌纯谭靖夷林秉南陈清如沈昌祥【民族精英 】(部分)詹天佑何杰庄俊周厚坤竺可桢周长龄李光前梁如浩胡博渊革命领导赵士北杨杏佛茅以升赵祖康钱崇澍陈能宽张维严恺周惠久科学巨匠李俨高济宇曹建猷朱物华徐僖严东生余国琮陈新民孙训方教育宗师徐祖耀刘宝珺林同炎汪菊潜王鸿祯张伯声袁见齐庄育智邹世昌政界精英经福谦刘仙洲徐采栋张沛霖沈志云方俊林同骅刘恢先魏寿昆社会典范吴自良余俊南王梦恕钱清泉林秉南陈清如黄万里关赓麟林炳贤姜书阁张春铭章守华刘嘉禾王国钧王遵明潘承孝蔡长年罗忠忱姚明初孙竹生肖瑾王公衡林达美沈奏廷王竹亭何乃民金士宣刘峻峰谭真汪禧成应尚才邵福旿石衡任朗吴钰李书田邱竹贤伍镜湖茅以新顾宜孙金允文罗河王抵唐振绪张万久刘钟华胡惠泉钱冬生刘基唐高渠清王道年周晨光邵厚坤周宏业陈嘉珍靳蕃童寯郑孝燮姚桐斌张克忠叶开沅唐立民戴天民赵祖武李士豪许协庆谢玉铭李圭白彭一刚施仲衡薛禹群王三一龙驭球顾夏声梁文灏葛昌纯谭靖夷胡刚复方伯梁章宗元孙鸿哲刘大中吴伯桢张馥葵尧茂书杨裕球力一徐文炯朱颖卓李温平羊枣秦同洛田桂英张连贵孙翔胡春农华凤翔桂林栖李中襄郭树德宋金升杨杞珂黄匡源刘文华蒋崇璟武可久金国生蔡延松卢秀珍吴雕卿巩德顺马麟何华武凤懋润黎锦炯贝祖贻赵吉彬刘式训胡仁源常荫槐候家源李国伟曾涌泉冯寅钱应麟华南圭邓华周锡元阮廷现黎贵安张辛泰郭日修刘继曾吴稚晖武湖景李特石大华史善新李长进王振侯陈克济施嘉干王银彪卢春房吕季方刘宗耀侯振铤柯尊平周锡元刘志军彭开宙钮小明王宪魁谢庆生李国瑞孟凤朝沈昌祥
西南交通大学历史资料汇集
http://tieba.baidu.com/f?kz=180093858
★★★今西南交通大学名人★★★
http://post.baidu.com/f?kz=168498174 |
|
http://www.swjtu.edu.cn/ |
|
http://www.college360.cn/school/xnjtdx/ |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zMDI5Njg=.html |
|
【九里校区地址】
地址:四川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邮编:610031
【峨眉校区地址】
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交通大学
邮编:614202
【犀浦校区地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
邮编:611756 |
|
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ao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任务是:沟通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而交大海外校友因其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虽身居海外,却仍然魂系母校,积极关心母校,从学术上,财力上,社交等方面鼎力支持母校发展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海外校友超过5000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并且都成立了当地校友会,定期举行校友活动。由于历史上作为一个完整的交通大学1959年事实上已经"亡校",上海和西安两校理论和严格法律上都为1959年新建的大学(也可以包括新竹交大),目前并不存在一所名字为“交通大学”的学校。
在美国,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动也最活跃,在纽约,华盛顿,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顿,中西部,纽芬兰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会,每5年举行交大校友大团聚活动。2000年第7次全球交大校友年会已经圆满结束。据当时《世界日报》报导,来自台湾的老校友蒋光照,在会议结束前,宣布"全球交大校友联谊会"成立。首任会长为汪道涵;副会长8位包括五校现任校长谢绳武、谈振辉、周本宽、张俊彦、王文生及美洲校友会总会会长李天和、台湾交大校友会长郭南宏、香港交大校友会长陈明敏;秘书长蒋光照。
香港校友会也十分活跃,同母校联系密切,支持甚大。每年4月8日校庆,海外校友不远万里,纷纷返校,参加毕业周年大联欢并捐款捐物,讲学指导,以表达海外赤子的心意和期望。留学日本的校友均是80年代以后出国深造的,大都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或在大公司任职,于1998年汇集l00多位校友成立了留日校友会。
交大百年,天下一家…… |
|
Xinan Jiaotong Daxue
西南交通大学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以土木工程为主的理工科综合大学。校址在四川成都,分校在四川峨眉。创建于1896年,初创时称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最早创办的铁路高等院校。1905年改在直隶(今河北省)唐山建校,称唐山路矿学堂,设铁路工程、机械、矿业3科。以后随建制的改变,先后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1931年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设土木、矿冶两系。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南迁至贵州平越(现福泉县),定名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设土木、矿冶、管理3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唐山,改称国立唐山工学院,设土木、建筑、采矿、冶金4系及矿冶专修科。1949年,唐山工学院与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合并成中国交通大学,设工学院于唐山;管理学院于北京,工学院增设机械、电机、化工3个系。1950年改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部分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又增设材料系,并开办6个专修科和创立铁道技术研究所(后迁北京,成为今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设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机械和铁道电气运输4个系。1956年再增设铁路运输系,本科学制改为五年,并开始招收研究生。1971年学校内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定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4年设总校于四川成都,分校于峨眉。
西南交通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的、理科、文科、管理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有14个系,25个专业;学生5000余人,研究生约500人,其中土木工程系现有学生1592人,研究生141人。土建类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和专业有两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和专业有4个。学校自1975年以来,共获国家级和部、委、省、市级科研成果奖72项,其中国家级奖15项;部委省市级奖57项。
学校还设有结构工程、电气化自动化、应用力学、轮轨关系4个研究所和25个研究室,以及51个实验室,装备有较先进的各种试验设备和仪器。此外,还设有两个实习工厂以及电子计算中心、电化教育中心等。
(胡正民) |
|
人物 | 学者 | 院士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人文学院 | 理学院 |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 科技学院 | 名师 | 更多结果... |
|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西南交通大学附中 | 西南交通大学论坛 | 西南交通大学讲师 | 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 西南交通大学后勤集团 |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产业集团 |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 |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 |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 |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理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中川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郫县校区 | 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公大楼 | 西南交通大学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 | 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 |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实验教学大纲汇编 | 化学与环境保护实验(西南交通大学323实验室工程系列教材) | 西南交通大学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 | 西南交通大学拓普科技开发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信息工程系 | 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山大学生旅行社 | 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南京项目部 | 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杭州分公司 | 教育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老校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