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四川 >南充 >南充市區 > 西華師範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西華師範大學聯繫方式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育英路44號。
  郵編:637002 西華師範大學投訴電話 南充市旅遊投訴電話:0817-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西華師範大學是四川省重點建設的師範大學,坐落在嘉陵江中遊的絲綢之城、川東北經濟文化中心——南充市。學校創建於1946年,先後歷經川北農工學院、川北大學、四川師範學院、南充師範專科學校、南充師範學院、四川師範學院、西華師範大學等幾個發展時期,是四川省師範院校中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大學。
  
   六十年來,學校立足四川,面嚮西部,始終秉承“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訓,遵循“教學立校、科研強校、特色名校”的方針,堅持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教師教育為主體和優勢,以科學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為先導,為基礎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積極發展非師範教育,註重多學科協調發展,現已成為四川省教師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川東北地區辦學規模最大的、學科門類最齊全的高等學府,四川省中學骨幹教師培養的重要基地、四川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六十年來,西華師大人始終堅持和發揚負重自強,鑄魂勵教的辦學特色,促進學校各項事業飛速發展。學校現有校園面積2476畝,建築面積90.34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30.9萬册,報刊7740種。全校在職教職工1721人,專任教師1176人,其中正副高級職稱399人,教師專業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47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6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17人,國傢百千萬人才工程(1、2層面)入選者1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傢6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20人。現有全日製本專科學生和碩士生、外國留學生共20857人。
  
  學校現有20個教學院(係)、28個研究所、3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8個全日製本科專業、4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門省級重點課程、15門省級精品課程、11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是全國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培養單位。同時獲準開展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歷申請授予碩士學位和舉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以及對外招收留學生、進修生的工作。在2002年—2004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我校林學專業排名全國第五。學校積極加強對外交流,與西南地區高師本科院校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與全國60多所師範院校建立了校際協作關係,先後與北美中國教育交流協會及美國、加拿大、日本、新西蘭等國傢和地區的高等院校開展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了互派專傢講學、教師進修和互派留學生的交流活動。
  
  近三年,學校獲得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課題215項;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科研論文3972篇,出版學術專著(譯)、教材111部;獲省政府奬30餘項,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奬30餘項,國傢教學成果二等奬1項。科學研究形成了珍稀動物研究、中國隱翅蟲科分類研究、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社會政治發展、丘陵地區特色經濟、巴蜀文化、中國古代文學、三國文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外女子教育史、理論物理、物理化學等主要特色科研方向。
  
  六十年來,學校為國傢培養了10餘萬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畢業生以基礎知識紮實、專業技能過硬、工作敬業求實而著稱,深受用人單位的贊譽和歡迎。除四川省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重慶等近30個省市區的不少用人單位紛紛來校遴選畢業生,畢業生一次性在校簽約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光明日報》曾以“各方爭搶四川師範學院畢業生”和“蜀地有纔可用遠——四川師範學院畢業生緣何持續走俏”,《中國教育報》以“聲聞九州,教迄四海——四川師範學院跨越式發展紀實”為題分別對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作了報道。學校被社會譽為“讀書的好地方,選纔的好去處”。2005年12月,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育纔造士,國之根本”。目前,西華師範大學正弘揚“從嚴治校、嚴謹治學、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校園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千方百計促進學校的改革、穩定和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為實現從教學型師範大學嚮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的發展目標而奮鬥。
學校簡介
  中文全稱:西華師範大學
  中文簡稱: 西華 西華師大
  英文全名: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英文縮寫:CWNU
  西華師範大學創建於1946年,是一所以師範教育為特色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坐落在嘉陵江中遊的絲綢之城、川東北經濟文化中心——四川省南充市。建校60餘年來,學校植根三國文化之沃土,汲取嘉陵江水之靈韻,秉承負重自強、鑄魂勵教的師大精神,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展,譜寫了以教書育人、創新發展為主旋律的華美篇章。
  學校分兩個校區辦學,校園占地面積2476畝,建築面積91.9萬平方米,建有綜合性體育館、網球場、遊泳池、多功能學生活動中心等各類現代化教學服務設施。學校圖書館藏書325萬册,建有電子教育科研網、文獻檢索中心。學校固定資産總值13億餘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67億元。
  現任領導:
  楊樹政 黨委書記
  陳寧 校長 黨委副書記
  聶應德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王安平 黨委副書記
  劉玉平 副校長
  彭正鬆 副校長
  李健 副校長
歷史沿革
  1.1946年5月,一部分抗戰期間的東北大學的川籍教師在四川省三臺縣原東北大學(抗戰時期)校址上建立私立川北農工學院。設農藝、農經、化學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數理、農田水利七個係。
  2.1949年12月,地址由三臺縣遷至南充市,更名為私立川北大學。設文商學院、理工學院和農工學院,增設中文、哲史二個係
  3.1950年7月,更名為公立川北大學。
  4.1950年9月,更名為川北大學,增設水利、土木、化工、電機、采礦五個一年製專修科。
  5.1952年10月,更名為四川師範學院。接受四川大學師範專科(本科調往西南師院),設中文、歷史、化學、數學、物理五個係及相應的專業。
  6.1956年8月,四川師範學院分校搬遷,學院本科專業遷往成都(1985年更名為四川師範大學),專科留在南充,更名為南充師範專科學校。增設生物係及相應的專業。
  7.1958年11月,恢復本科辦學,更名為南充師範學院。同時增設外語、地理、物理、政治四係共計九係及相應的專業。
  8.1989年1月9日,校名恢復為四川師範學院。
  9.2003年4月16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西華師範大學。現有在校全日製本專科學生、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30000餘人。
辦學定位
  六十餘年的發展歷程逐漸凝練出“從嚴治校、嚴謹治學、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校園精神和“鑄魂勵教、陶冶化育”的辦學理念,在培育人才的過程中發揮了強大的凝聚功能和同化功能。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立足四川、面嚮西部、輻射全國的具有鮮明教師教育特色的教學型師範大學.目前,全校上下正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科門類
  學校現有22個二級學院,52個本科專業(運動訓練為教育部批準的單招專業)、3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4個學科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自1979年即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是“文革”後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目前有3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體育碩士、高師碩士四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科學、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學4個本科專業為國傢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學、歷史學、化學、音樂學、體育教育、生物技術、教育技術、思想政治教育等13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11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5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有14門省級重點課程,34門省級精品課程。學校現有省級重點學科9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部省共建基礎實驗室4個,部省共建優勢特色學科實驗室1個,省級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動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中心、資源與環境信息係統實驗教學中心),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有29個校級研究機構。實習實訓基地近300個。在2002-2004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學校林學排名全國第5位,環境科學與工程排名第30位,生物科學排名第31位,均居參評碩士單位第一。經過60餘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師範專業與非師範專業相協調、結構合理、特色優勢明顯的學科專業佈局和層次完備的人才培養體係。學校教師近三屆獲得國傢級、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奬39項,其中國傢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奬2項。學校被評為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册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國傢首批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等。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2056人,專任教師1511人,其中教授155人,副教授434人,博士156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219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2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人,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成員2人,教育部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傢留學基金委通訊評審專傢1人,國傢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委員1人,全國本科高校教學水平評估工作專傢2人,全國體育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傢體育總局高層次學術技術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2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傢7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整體辦學實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著名教授
  伍非百 著名墨學家 (川北大學時期)
  湯炳正 著名楚辭學家(西山書院,川北大學和前四川師範學院時期)
  李炳英 研究孟學的著名學者
  周虛白 古代文學著名學者(南充師範學院時期)
  蒙文通 著名的史學家,上古史專傢(西山書院時期)
  豐子愷 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西山書院時期)
  屈守元 著名中國古代文學學者(川北大學前四川師範學院時期)
  傅平驤 著名中國古代文學學者(前四川師範學院和南充師範學院時期)
  鄭臨川 古代詩詞學專傢(前四川師範學院和南充師範學院時期)
  李耀仙 我國知名學者,中國哲學史專傢(南充師範學院時期,後四川師範學院時期,今西華師範大學時期)
  牟傢寬 對中國古代文學頗多建樹(前四川師範學院和南充師範學院時期)
  鬍錦矗 世界著名的大熊貓研究專傢,中國大熊貓研究研第一人、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南充師範學院,後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時期)
  鄭發科 生物學著名專傢,領先開創並一直從事中國隱翅蟲科的分類研究,取得了領先的、國際性的係列學術成果。(南充師範學院,後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時期)
  竜顯昭 知名的秦漢史、宗教史、巴蜀史研究專傢(後四川師範學院 西華師範大學時期)
  佘正鬆 邊塞詩研究專傢 (南充師範學院,後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時期)
  趙義山 著名明清散麯學專傢(南充師範學院,後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時期)
  馮文全 教育學專傢 (後四川師院 今西華師大時期)
  湯澤生 生物學著名專傢(南充師範學院,後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時期)
  蘇智先 生物學著名專傢,博士生導師,綿陽師範學院書記,我國植物生殖生態學和剋隆植物能量生態學的奠基人。主編全國統編教材《生態學概論》。(今西華師範大學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省重點實驗室,“西南野生動植物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科研實力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形成了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中國古代文學、政治學、有機化學、理論物理、高等教育學等主要特色和優勢學科。2006年以來,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科研項目58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5000餘篇,其中SCI收錄456篇,SSCI收錄6篇,EI收錄410篇,ISTP收錄29篇,CSSCI收錄816篇;出版學術專(譯)著、教材116部;獲國傢、省政府奬28項。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授予鬍錦矗教授的瀕危動物研究團隊“自然保護貢獻奬”最高榮譽稱號;2007年趙義山教授所著《明清散麯史》入選《國傢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第二批優秀成果,獲四川省第13次(2009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2008年孫旭平教授的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校有《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華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兩種公開出版刊物;有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2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交流合作
  學校積極加強對外交流,與全國地方師範大學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與全國60餘所師範院校建立了校際協作關係。先後與華美教育交流協會、北美中國教育交流協會、美國伊薩卡大學、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美國戈申學院、美國布魯富頓大學、泰國邦如諾大學以及法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等地區和高等院校開展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了互派專傢講學、教師進修和互派留學生的交流活動。
育人質量
  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倡導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已連續成功舉辦20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有各類學生社團75個。2002年以來,學校在參加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得各種奬勵350餘項。2002年以來,學校在參加全國、省、市級比賽中獲得各種奬勵350餘項。學校被評為四川省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先進單位、四川省五一勞動奬狀、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四川省十佳團組織、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六十餘年來,學校始終以為國傢富強、民族振興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己任,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16萬人,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建校60餘年來,為國傢和社會培養了15餘萬名合格人才,畢業生以基礎知識紮實、專業技能過硬、工作敬業求實而著稱,深受用人單位的贊譽和歡迎,近幾年來畢業生一次性在校簽約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學校已連續6次被評為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學校被社會譽為“讀書的好地方,選纔的好去處”。
傑出校友代表
  人民公僕:
  慄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昌黨委書記、烏魯木齊原市委書記
  侯雄飛 政治教育 78級 四川省委宣傳部 常務副部長 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
  王平 四川省林業廳 廳長
  蔡競 歷史教育 78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副主任
  三郎木滾 政史教育 75 四川省人民政府民政廳 副廳長
  劉欣 生物教育 80 四川省商務廳 副廳長
  蔣顯倫 英語教育 83 級 四川省體育局 副局長
  唐林 重慶市委 市政府 臺灣工作辦公室 主任
  尹華川 重慶市信息産業局 副局長
  蔣仁富 漢文教育 79 中共眉山市委 書記
  蒲波 中共巴中市委副書記 市長
  陳貴華 中共阿壩州委常委 副書記
  餘儀 中共廣安市委副書記
  王懷林 中共甘孜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毛紹君 簡陽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
  蔣維君 廣安市委常委 副市長
  王承先 中共阿壩州委常委 紀委書記
  陳友學 中共綿陽市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市政協副主席
  姚義賢 政治教育 77 巴中市委常委 秘書長
  廖世孔 綿陽市人大常委會 原主任
  熊清明 四川省達州市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羅國榮 樂山市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樂山師範學院副院長
  雷定伯 樂山市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勤 佐 阿壩州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易林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傢忠 中共萬源市委常委、副書記
  張效民 民進深圳市委主委 深圳市政協 副主席
  程立洲 南充市政協 副主席
  蔡清順 綿陽市政協 副主席
  袁繼林 廣安市政協 副主席
  廖乾修 樂山市政協 副主席
  蔣項東 簡陽市政協 副主席
  康大壽 南充市政協 副主席 民進南充市委 主委
  馮慶煜 南充市政協 副主席 民革南充市委主委
  張國軒 江西省人民檢察院 副檢察長、教授
  任光華 新疆自治區經貿委 副主任(正廳級)
  張 軍 新疆烏蘇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楊 文 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 副秘書長
  盧 平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政府 專員
  劉新民 新疆吐魯番地區人民政府 副專員
  王建中 新疆伊犁哈薩剋州人民政府 副州長
  柴鳳蘭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 副州長
  ......
  科教領域
  孫衛國 化學教育 74西華大學 校長、教授、博導
  馮文廣 物理教育 74 成都理工大學 黨委書記、教授
  蘇智先 生物教育 78 綿陽師範學院 黨委書記 教授 博導
  彭傢理 內江師範學院 原黨委書記 教授
  張剋蒂 歷史教育 96 西昌學院 黨委書記、教授
  李萬斌 漢文教育 78 四川文理學院 黨委書記 教授
  鬍碧玉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院長 教授
  王允昌 政治教育 72 成都紡織專科學校 黨委書記 教授
  尹析明 物理教育 成都紡織專科學校 校長
  熊高仲 政治教育 78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原黨委書記 院長 教授
  何奕昆 生物教育 78 首都師範大學 副校長 教授 博導
  萬德光 生物教育 56 成都中醫藥大學 副校長、教授
  任正隆 生物教育 73 四川農業大學 副校長、教授、博導
  祁曉玲 政治教育 77 四川師範大學 副校長、教授
  蘇全生 生物教育 77 成都體育學院 副校長、教授
  薑希 樂山師範學院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教授
  任學鋒 樂山師範學院 副院長 教授
  李潤 廣東茂名學院 副院長 教授
  黃啓國 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 常務副主席
  薑榮中 化學教育 77 美國國傢能源部 首席科學家、研究員
  孫 林 生物教育 77 美國麻省總醫院 主任研究員
  鄧初夏 生物教育 77 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員 美籍華人科學家
  譚開燮 化學教育 62 美國半導體技術公司 高級工程師
  任劍濤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
  張 雄 歷史教育 80 北京大學歷史係 教授
  彭宣維 英語教育 83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教授 博導
  王躍飛 數學教育 77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魏輔文 生物教育 80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副所長、研究員
  彭斯遠 漢文教育 62 重慶師範大學西部兒童文學研究所 所長、教授
  葉學良 政治教育 75 瀘州醫學院人文社科院 院長、教授
  祝尚書 漢文教育 82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教授、博導
  侯太平 化學教育 80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博導
  楊 光 生物教育 86 南京師大遺傳資源研究所 所長、教授
  黃海德 歷史教育 79 四川省社科院哲學研究所 副所長、研究員
  楊正清 物理教育 66 國防科工委駐香港辦事處 主任※
  舒大剛 歷史教育 78 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 所長、教授
  李常明 化學教育 78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院長
  劉 捷 英語教育 82 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院長、教授
  劉國輝 英語教育 82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 副院長、教授
  謝志剛 數學教育 77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副院長、教授
  吳 毅 生物教育 77 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院長、教授
  杜 勇 中國古代史 88 天津師範大學科研處 處長、教授
  徐希平 漢文教育 78 西南民族大學 文學院 院長 教授
  ......
  其他領域
  藍洪華 物理教育 64 湘火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裁
  李興虎 生物教育 75 成都泰鑫瑪柯建材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曉峰 漢語教育 79 重慶市廣電集團 董事長
  周強林 政治教育 79 西藏藥業有限公司 總裁
  荊甲川 政治教育 79 德陽東方電機廠(股份有限公司) 黨委副書記、副廠長
  何 農 漢文教育 77 成都巨輻集團 董事長
  張 農 數學教育 79 四川星宇集團 總裁
  趙建國 思想政治教育 85 新疆喀什飛竜集團 董事長
  熊強國 計算機教育 93 明星實業公司總經理 總經理
  漆涼銘 物理教育 86 協亨投資有限公司 董事長
  劉德康 漢文教育 80 深圳市思博置業顧問有限公司 董事長
  .........
師大校歌
  雲飛揚
  作詞:竜顯昭 佘正鬆 作麯:王佑貴
  巴山高,
  嘉陵長,
  鐘靈毓秀出棟梁.
  衆學子,
  來四方,
  進德修業當自強.
  滋雨露,
  沐朝陽,
  滿圓桃李播春光.
  天遼闊,
  鷹高翔,
  西華師大---雲飛揚!
  時代重任永不忘,傳承文明振傢邦,
  時代重任永不忘,傳承文明振傢邦,振傢邦!
  校歌下載網址:http://txs.eol.cn/article_page.php?articleid=12982
校園風光
  耀邦樓緑樹掩映的老區校園新區迎曦湖新區學生宿舍浩然亭教學樓
  新區鳥瞰
  迎曦湖涼亭小憩
院係及專業設置
  1.教育學院
  教育學(師範)
  小學教育(師範)
  心理學(師範)
  學前教育(師範)
  教育技術學(師範)
  2.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師範)
  對外漢語(師範)
  漢語言文學(公關與文秘方向)
  3.政治與行政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政治與行政學
  行政管理
  4.歷史文化學院
  歷史學(師範)
  5.外國語學院
  英語(師範)
  英語(商務)
  日語
  6.商學院
  工商管理類
  經濟學類
  會計學
  7.數學與信息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
  信息與計算科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係統
  8.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物理學(師範)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應用電子技術教育
  9.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師範)
  科學教育(師範)
  環境工程
  應用化學
  10.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師範)
  園林
  環境科學
  生物技術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
  11.國土資源學院
  地理科學(師範)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地理信息係統
  12.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
  軟件工程
  通信工程
  13.管理學院
  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工作
  旅遊管理
  14.法學院
  法學
  15.新聞傳播學院
  新聞學
  播音與主持藝術
  16.音樂學院
  音樂學(師範)
  舞蹈學
  17.美術學院
  美術學(師範)
  藝術設計
  18.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師範)
  社會體育
  運動訓練
  19.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工程測量技術
  物業管理
  房地産經營與估價
  數學教育
  語文教育
  英語教育
  等.......
  20.繼續教育學院 參見學院網頁
  21.國際教育學院 參見學院網頁
校園風光
  美麗校園浩然亭 新區迎曦湖 耀邦樓緑樹掩映的老區校園新區學生宿舍
  新區鳥瞰
  涼亭小憩迎曦湖
相關詞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作傢證券書畫學生無機化學中國化工學會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四川南充師範教育學教育學院高等院校教授
哲學四川省女子教育
包含詞
西華師範大學圖書館西華師範大學實驗中心西華師範大學國土資源學院
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西華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西華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西華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西華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華師範大學商務協會西華師範大學讀書社
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西華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西華師範大學大風文學社
西華師範大學法學院西華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西華師範大學商學院
9.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西華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西華師範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西華師範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西華師範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西華師範大學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西華師範大學環保志願者協會西華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成都校區
西華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西華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