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投訴電話銀川市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寧夏省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是國傢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唯一建在民族自治區的民族高等院校,座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西夏區。是一所集文、理、工、經、管、藝術多學科的綜合性民族高校,以上各學科均具備學士學位授予權。
校園占地面積近1000畝,建築面積26多萬平方米。現有全日製在校學生6000餘人,教職工78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0餘人。有中國語言文學係、法律係、電子與信息工程係、信息與計算科學係、經濟管理係、外國語言文學係、文化旅遊管理係、音樂舞蹈係、設計藝術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生命科學係、化學工程係、材料科學係、預科部和社科部。設有漢語言文學、法學、歷史學、旅遊管理、英語、財務管理、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電子商務、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學、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繪畫、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29個本科專業和10餘個專科專業及民族預科,面嚮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山東、河南、河北、湖南、山西、江蘇、安徽、內蒙古、四川、重慶、黑竜江、吉林、遼寧、湖北、江西、廣東、雲南、福建、浙江、北京、廣西、貴州、海南等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學院設有金融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所、西北伊斯蘭民族文學研究所、電子技術研究所、生態研究所、社會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其中專職研究所3個,分別為社會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新技術應用研究所、生態模型及應用研究所。學院有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國傢民委重點學科。承擔了包括國傢“863”計劃在內的一批國傢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建有計算中心、電教中心、語音中心和分析測試中心、數學建模、過程控製、PLC、網絡技術、EDA、金融工程、會計模擬等30多個實驗室,其中電工電子實驗室、物理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通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基礎實驗室合格評估,生態係統建模及應用重點開放實驗室與粉體材料和特種陶瓷重點開放實驗室為國傢民委重點實驗室。新建的圖書館面積達2.4萬平方米,設有電子出版物、多媒體等現代化閱覽室,全館實現電腦輔助自動化管理。計算機校園網與Internet、中國教育信息網實現連接。2000年學院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合格評估,並在當年被授予“全國緑化400佳”的榮譽稱號。學院成立了大學生創新教育實踐中心,建有一流的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田徑運動場和體育館。
為適應發展,迎接挑戰,1997年以來,學院堅持以人為本,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進專業結構、課程體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更新人才培養模式,註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逐步探索出符合民族高等教育規律,適合民族學生特點的辦學模式。學院擺脫狹窄的“專業教育”培養模式,實行學分製、主輔修製、雙學位製,通過目標管理、水平考試等措施,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改革奬學金制度,分別設立優秀學生奬學金和單項奬,還設有社會奬學金、助學金以及勤工助學基地和崗位。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學院“名師工程”,通過院內選拔培養、院外引進、兼職聘任等多種形式加快重點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幹的培養;為吸引“名師”,學院還製定了引進兩院院士、特聘教師、優秀學科帶頭人、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特殊政策和措施,誠招天下英才。
跨入新世紀,面對新形式、新任務,學院將不斷總結經驗,繼續探索和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有效地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民族教育的新體製、新機製,繼續探索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強抓歷史機遇,深化教學改革,加快學院發展,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規模適度、特色突出、具有較高的學術聲望與教育質量、學風校風特點鮮明、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綜合性民族大學。
學院自建院以來,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國傢民委、寧夏區黨委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懷。2003年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傢民委主任李德洙、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政府主席馬啓智等領導來我院視察。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為我院題詞。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等先後來我院視察並題詞。泰國國會主席萬諾以及以色列、馬來西亞等國的專傢學者先後參觀訪問了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