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 pinus sylvestris(loud.) mayr
中文名 西伯利亚红松
拉丁科名 pinaceae
中文科名 松科
保护级别 3级
分布 新疆(阿尔泰山)
现状
渐危种。西伯利亚红松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分布面积十分狭小,加之球果成熟时不开裂,种于较重,无翅,不易传播,易受鸟类、鼠类为害,林下天然更新不良,幼苗极少,急待采取保护措施。
常绿大乔木,高达35m,胸径1.8m。针叶5针1束。球果较小,成熟时种鳞不张开,种子不落。中国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为本种世界分布的最南端,生于海拔160-2300m处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或湿润肥沃的中山带山坡。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海拔下限(米) 1600
海拔上限(米) 23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m,胸径1.8m;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小枝黄色,密被柔毛。针叶五针一束,粗硬,微弯曲,长7一10厘米,宽1.5一2毫米,腹面两侧有3一5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具1个维管束和3个中生树脂道;叶鞘早落;鳞叶不下延。球果直立,圆锥状卵圆形,长5一8厘米,直径3一3.5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种鳞弯曲,斜方状圆形,上部厚,下部较薄,鳞盾紫褐色,密被平伏的长柔毛,边缘微内曲,鳞脐顶生,黄褐色;种子不脱落,倒卵圆形,黄褐色,长约1厘米,直径5-6毫米,无翅。
特性
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区内的气候条件与西伯利亚冷杉的生长地相似,它喜生于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下部或中山带上部阴坡下部,由于海拔下降,大气湿度降低,湿润的亚高山带下部或中山带上部阴坡,在中山带中、下部,由于海拔下降,大气湿度降低,逐渐被较耐干旱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所代替。本种较耐阴,除在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个别地段有小片纯林外,通常与西伯利亚落叶松混交,或散生于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林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适生于中山带湿润、肥沃、深厚的砂壤或粘壤土的坡地;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则生长不良,尖削度大,往往形成比较低矮、扭曲、稀疏的高山矮曲林。花期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保护价值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面积狭小,是西伯利亚红松自然分布区的最南端,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及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材质较好,能保持山地水土,是比较重要的种质资源。
保护措施
目前已在阿尔泰山西北部卡纳斯湖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应加强保护,并促进天然更新。
栽培要点
冬季贮藏种子,春季在高山区播种。待苗高30---50厘米时,于春季冰雪融化后造林。
分布
中国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为本种世界分布的最南端,生于海拔160-2300m处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或湿润肥沃的中山带山坡。前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西伯利亚松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1.8米;树冠塔形,树皮淡褐色,枝较密,平展;叶五针一束,微弯,较粗硬,疏生细锯齿;花期在5月;球果圆锥状卵形,翌年10月成熟。
[生态]
适生于气候冷湿的山地或草灰化土地带,很耐寒,不耐干旱。
[分布]
产于大兴安岭西北及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河谷地带。沈阳有栽培。
[栽培]
播种繁殖,幼树稍耐庇荫。
[用途]
庭园观赏和造园用。
西伯利亚红松苗盆栽技术
在需要大规模栽种西伯利亚红松苗盆时,如林场复原、育林、建松籽林场、红松园、绿化城镇、改造被破坏和污染土地、建林场等。为能提供大规模数量的树苗,俄科院西分院森林研究所分所研制了一种工艺,在聚乙烯集装箱内,用泥炭和土混合物作为培养基,能将封闭根部的集装箱系列。集装箱的尺寸则与栽培的目的和型号而异,完全的栽培工艺则包含着许多特别之处和新发明,都属专利范围,培养基的有机无机成分则属保密。应用此种根部封闭的雪松集装箱的优点在于:提高创建森林文化产品的效率,和对各种不利因素的稳定性等(病虫害和各类杂草等);较大规模减少了维护费用。 |
|
西伯利亚红松介绍
西伯利亚红松 (Pinus sibirica (Loud.)Mayr)
科属:
松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小枝黄色,密被柔毛。针叶五针一束,粗硬,微弯曲,长7-10厘米,宽1.5-2毫米,腹面两侧有3-5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具1个维管束和3个中生树脂道;叶鞘早落;鳞叶不下延。球果直立,圆锥状卵圆形,长5-8厘米,直径3-3.5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种鳞弯曲,斜方状圆形,上部厚,下部较薄,鳞质紫褐色,密被平伏的长柔毛,边缘微内曲,鳞脐顶生,黄褐色;种子不脱落,倒卵圆形,黄褐色,长约1厘米,直径5-6毫米,无翅。
分布与习性:
西伯利亚红松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布尔津河上游及其支流卡纳斯河和霍姆河流域,在哈巴河上游的白哈巴河流域也有少量分布,生于海拔1600-2300米之间的中山带中、上部或亚高山带下部,苏联和蒙古也有分布。西伯利亚红松分布区内的气候条件与西伯利亚冷杉的生长地相似,它喜生于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下部或中山带上部阴坡,在中山带中、下部,由于海拔下降,大气湿度降低,逐渐被较耐干旱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sibiricaledeb.所代替。本种较耐阴,除在寒冷、湿润的亚高山带阴坡、半阴坡个别地段有小片纯林外,通常与西件利亚落叶松混交,或散生于西伯利亚云杉PiceaobovataLedeb.林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适合生于中山带湿润、肥沃、深厚的砂壤或粘壤土的坡地;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则生长不良,尖削度大,往往形成比较低矮,扭曲、稀疏的高山矮曲林,花期5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繁殖与栽培:
冬季贮藏种子,春季在高山区播种。待苗高30-50厘米时,于春季冰雪融化后造林。
应用:
渐危种。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面积狭小,是西伯利亚红松自然分布区的最南端,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及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材质较好,能保持山地水土,是比较重要的种质资源。
图片: |
|
- : Siberian ced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