嚙齒目 > 褐傢鼠
目錄
學名
  rattus norvegicus
簡介
  別名大傢鼠、溝鼠,俗稱大耗子,屬嚙齒目鼠科。分佈於全國各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該鼠的存在。是廣大農村和城鎮的最主要害鼠,數量多,為害大,是貯藏期蘋果為害較大的害鼠之一。
形態特徵
  褐傢鼠是傢棲鼠中較大的一種,體長150~250毫米,體重220~280剋,尾明顯短於體長,被毛稀疏,環狀鱗片清晰可見。耳短而厚,嚮前翻不到眼睛。後足較粗大,長於33毫米。雌鼠乳頭6對。該鼠毛色有變,與其年齡、棲息環境有一定的關係,通常幼年鼠較成年鼠顔色深,棕色調不明顯。多數體背毛色多呈棕褐色或灰褐色,毛基深灰色,毛尖深棕色。頭部和背中央毛色較深,並雜有部分全黑色長毛。體側毛顔色略淺,腹毛灰白色,與體側毛色有明顯的分界。
生活習性
  褐傢鼠棲息場所廣泛,為傢、野兩棲鼠種。以室內為主,占80.3%,室外和近村農田分別為14.3%和5.4%。室內主要在屋角、墻根、廚房、倉庫、地下道、垃圾堆等雜亂無章的隱蔽處營穴。室外則在柴草垛、亂石堆、墻根、陰溝邊、田埂、墳頭等處打洞穴居。其洞穴分佈為:墻根占67.7%,陰溝占8%,柴草垛占7.1%,田埂占5.4%,其他占11.7%。
  褐傢鼠具有遷移習性,在室內食物缺乏,或密度過大時,遷移到農田建造臨時洞穴活動為害,但數量不大。同時,遷移與氣候、季節、作物生長情況的變化等有密切關係,並以此在室內與農田之間進行往返遷移。
  褐傢鼠屬晝夜活動型,以夜間活動為主。在不同季節,褐傢鼠一天內的活動高峰相近,即16~20時與黎明前。褐傢鼠行動敏捷,嗅覺與觸覺都很靈敏,但視力差。記憶力強,警惕性高,多沿墻根、壁角行走,行動小心謹慎,對環境的改變十分敏感,遇見異物即起疑心,遇到幹擾立即隱蔽。褐傢鼠在一年中的活動受氣候和食物的影響,一般在春、秋季出洞較頻繁,盛夏和嚴鼕相對偏少,但無鼕眠現象。在蘋果貯藏庫,褐傢鼠以傍晚和黎明活動較多,機警狡猾,多走熟路,沿墻根、小塑料袋縫隙亂跑,對小包裝塑料袋和塑料大帳破壞很大。
  褐傢鼠繁殖力強,一年可産6~8胎。孕期3周左右,每胎産仔7~10衹,多達15衹。其繁殖期從1月下旬開始,到12月上旬結束,歷時320天,12月中旬到1月中旬為滯育期。幼鼠産下後3個月左右即達到性成熟,壽命2年左右。褐傢鼠食性廣而雜,凡是人類所用食物,它都可以取食。嗜食肉類物品及含水分較多的蘋果等果品,糧食類食品中喜食小麥、大米等。據測定成年褐傢鼠平均日食量為10.33剋,年食量即3.77千克左右。
綜合防治
  褐傢鼠分佈廣,適應性強,繁殖率高,為害重,與人類活動關係密切,防治難度比較大,因此,必須采取科學防治方法,才能控製其為害。根據其發生消長規律、食物因素、人們農事活動等綜合考慮。該鼠的防治策略為:鼕春季是該鼠防治的最佳時期,對減輕全年鼠患有重要作用。在滅鼠方法上,應以藥物滅鼠為主,輔以人工誘殺和器械滅鼠。滅鼠藥劑以敵鼠鈉????、溴敵隆等慢性抗凝血殺鼠劑飽和投餌效果最好,而且要大範圍內連片統一進行,效果很好。在突擊滅鼠後,要采取有效措施長期鞏固,常抓不懈,才能達到最終控製的目的。
  褐傢鼠為夜行性。集小群活動。以各種𠔌物、肉類等為食,也吃蝸牛、昆蟲等小動物。每年可産3胎。雌獸的懷孕期為21—26天。一般在夏季生産。每胎産6—9仔。2—3個月達到性成熟。
  我國是褐傢鼠等鼠類的“美好傢園”,尤其是江淮及華南地區、西南地區、華北北部山區以及東北農牧接壤的地帶,鼠害一年比一年嚴重。鼠類就像一支撲不滅的“地下遊擊隊”,行動極為猖狂。每衹老鼠一年要吃3千克食物,除了人類可以吃的食物外,還包括塑料、電綫、木頭、肥皂等人類使用的物品,都可以成為它們的“美味佳餚”。最令人憤慨的是,老鼠大規模侵襲農田,有時一夜之間把田野中的玉米、稻米等農作物一掃而光。我國每年因鼠害造成的損失為:糧食30一40億千克,棉花20一30萬擔,甘蔗10萬噸以上。而生産這些農作物需要1400萬畝左右良田,約占我國可耕地面積的1%左右。也就是說,在我國棲息的數十億衹老鼠每年導致1400萬畝糧田顆粒無收。
  因此,人們提起褐傢鼠等各種老鼠,無不深惡痛絶。
目前新事
  褐傢鼠已經成功地適應了人居環境,是一種伴人動物。由於人類的活動,解决了對它們來說很難跨越的地理隔離,為它們的擴散創造了條件。例如,新疆原本沒有褐傢鼠,西北的幹旱區隔離了褐傢鼠。但是20世紀,自從蘭新鐵路通車以後,褐傢鼠在中國內陸幹旱區擴散。1975年,在往返於北京一烏魯木齊的列車上首次發現褐傢鼠褐傢鼠隨着鐵路嚮新疆擴散,1979年8月在吐魯番發現了褐傢鼠,4年後在烏魯木齊火車西站發現了褐傢鼠。1988年前後,褐傢鼠開始嚮烏魯木齊市區與郊區擴散,並沿鐵路嚮南擴散到庫爾勒,沿公路擴散到吐魯番市。現在,褐傢鼠正沿着沙區公路嚮南疆擴散。褐傢鼠這種伴人動物隨着人類活動而不斷侵入新的生境。
  科學發展到今天,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滅鼠就是“消滅老鼠”的概念是十分不準確的,我國現有鼠類180多種,有害的衹有褐傢鼠等10餘種,並且衹有在形成一定密度之後才能造成危害,衹要將其種群控製在一定的密度之下,便不會形成危害。要“斬盡殺絶”所有的鼠類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因為大多數鼠類都是其天敵的主要食物,如果滅盡就會破壞生態平衡。所以“滅鼠”的任務實際上應該是指有效地控製鼠害,想方設法地消滅鼠類中的過剩部分,使鼠害不再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如果不以科學指導而去盲目滅殺,在巨大的投入之後衹能是勞而無功。就藥物滅鼠而言,毒餌的配製、投放的時間、地點、範圍都有較強的科學性。
  黃鼬、鷹、貓頭鷹、蛇類等鼠類的天敵的存在,減少了鼠類對農作物和人類的危害,對防止鼠害大暴發,防止疾病的傳播,維持生態係統中的物質循環和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稱得上是人類的益友。它們中大多是稀有的物種,有的雖然尚未成為瀕危物種,但由於砍伐森林和環境污染,使其數量也在不斷減少,所以人類應該更多地關心它們的處境,努力改善它們的生存狀況。
學名
  Rattus norvegicus
英文解釋
  1. n.:  Norway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