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科
学名: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
俗名:花鱼
体长,近圆筒形。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须1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具臀鳞。背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体中等大,为产区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金沙江上游。
【花鱼的功效介绍】:
花鱼 (《滇南本草》)
【异名】青脖(《中国经济动物志》)。
【来源】为鲤科动物秉氏鲈鲤的肉。
【动物形态】秉氏鲈鲤体形长而侧扁。
长约20余厘米。
头背部平广,头前端较尖,下颌向前突出。
口亚上位,呈斜裂。
须2对,前对较后对略短,后对长与吻长约相等。
眼前上位,距吻较近。
下咽齿3行,尖端微弯。
鳃孔大,两侧鳃膜联于鳃峡处极接近。
鳞中等大,胸部、腹部的鳞片较小,且隐于表皮之下。
侧线鳞51~54,侧线较直,向后伸至尾鳍基中轴。
背鳍Ⅲ8~9,起点在腹鳍的稍后方,第3不分枝鳍条骨化,基部后缘具细齿。
臀鳍Ⅲ5,末端不达尾鳍基。
背面青黑色,侧面及腹部白色,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在体侧联成较整齐的直条纹;头、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背鳍、胸鳍、尾鳍微黑。
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鱼多在大水面游弋,性凶猛,常捕食其他鱼类。
分布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如岷江、嘉陵江、雅硥江等处。
【性味】《滇南本草》:味甘,平。
【功用主治-花鱼的功效】《滇南本草》:食之解诸疮;烧灰服之,治疟疾冷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