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裂萼杜鵑
  種中文名:裂萼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schistocalyx balf. f. et forrest
  種別名:
  國內分佈:産雲南西部。生於2 700—3 300米的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云南騰衝。
  海拔:2700-330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志)[not bot .gard. edinb. 13: 58. 1920]
  中國植物志:57(2):263
  亞組中文名:星毛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parish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緑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緑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5—7米;枝條細瘦,花序下的枝條直徑4毫米, 幼枝有星狀毛, 以後光滑,有明顯的葉痕,痕內有3—5個維管束;老枝灰白色,樹皮層狀剝落。葉多密生於枝頂,常6—7枚,薄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倒卵狀橢圓形,長10—16釐米,寬3—5釐米,先端鈍圓,有細尖頭,基部寬楔形或近於圓形,上面緑色,無毛,下面淡緑色,幼時行星狀毛,極易脫落,中脈在上面平坦,有淺溝紋,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4--16對,在兩面均平坦,僅微現;在下面葉基的中脈附近,常有星狀毛宿存;葉柄圓柱狀, 長1—2釐米,上面平坦,有淺溝紋,下面有星狀毛。總狀傘形花序,有5—6花;總軸圓錐狀,長5—8毫米,有星狀毛及絨毛;花梗細瘦,長1—1.5釐米,有星狀毛;花萼杯狀,膜質,有4—5不規則的分裂,裂片披針狀卵形,不等長,長約1—2釐米,無毛;花冠管狀鐘形,長約4釐米,口徑4釐米,基部寬約1釐米,深紅色,5裂,裂片圓形,長約1.2釐米,寬1.6釐米,頂端右凹缺;雄蕊10, 花絲長2—3釐米,不等長,基部有短絨毛; 花藥卵圓形,長約2毫米;子房柱狀錐形,長約5毫米,直徑約3毫米,密被星狀毛;花柱與花冠近等長, 長3—3.5釐米,下部1/2被星狀毛; 柱頭小,不膨大。蒴果圓柱狀,長約1.5釐米,微彎麯。 花期4月。
  産地分佈:
  産雲南西部。生於2 700—3 300米的杜鵑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云南騰衝。
  本種提示:
  本種的花萼特別大,長達1—2釐米,不規則分裂,花柱僅下部的1/2被星狀毛,葉 下面有星狀毛,在本亞組中是十分特殊的。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schistocalyx balf.f.et forrest in not.bot.gard.edinb.13:58, 1920;tagg in stevensoil,spec.rhodod. 369. 1930;cullen et chamb.innot.bot.gard.edinb.37:335. 1979;chamb.in not.bot.gard.edinb.39:379. 1982;雲南植物志4:381.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