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纲 > 裂盾目
目录
No. 1
  裂盾目
  schizomida
  蛛形纲的一目。体长不足1厘米,体柔软。前体分成3部分:前区由一块大的前盾板覆盖,小的中区(第3步足)有一对小的中盾板,稍大的后区(第4步足)有一对较大的后盾板覆盖。无眼。腹部12节。第1节形成腹柄;第2~9节宽,各有背板和腹板,并有侧膜相连;第10~12节细,组成后腹部,其背板和腹板愈合;后面有由1~4节组成的短鞭,鞭的形状,雌、雄不同。分布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多生活在石块下、倒木下或落叶层中。已知1科3属170种。中国已知的1种是分布在台湾的索氏裂盾蝎。
分类地位
  裂盾目(Schizomid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螯肢动物亚门(Chelicerata)、蛛形纲(Arachnida)的1目。有的学者把有鞭目、裂盾目和无鞭目合成一个脚须目。
种属分布
  裂盾目动物分布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多为陆生,生活在石块下、倒木下或落叶层中,为隐居动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裂盾目动物有1科3属170种。中国常见种类有分布于台湾的索氏裂盾蝎等。
形态特征
  裂盾目动物体长不足1厘米,体柔软。最显著的特征是前体分成三部分:前面的一大区由一块大的前盾板覆盖,小的中区(第3步足)有一对小的中盾板,稍大的后区(第4步足)有一对较大的后盾板覆盖。腹部由12节组成。第1节缩小而形成腹柄;第2~9节宽,各有背板和腹板,并有侧膜相连,第10~12节细,组成后腹部,其背板和腹板愈合;后面有由1~4节组成的短鞭,鞭的形状,雌、雄不同。无眼。螯肢分2节,钳状。触肢步足状,分6节。第1步足为触角状器官,非步行用。基节特别长,无膝节,跗节分成8节,无爪。第2~4对步足各由7节组成,跗节末端有3爪。
百科大全
  liedun mu
  裂盾目
  Schizomida
  蛛形纲的1目,体长不足1厘米,体柔软。最显著的特征是前体分成三部分:前面的一大区由一块大的前盾板覆盖,小的中区(第3步足)有一对小的中盾板,稍大的后区(第 4步足)有一对较大的后盾板覆盖。腹部由12节组成。第1节缩小而形成腹柄;第2~9节宽,各有背板和腹板,并有侧膜相连;第10~12节细,组成后腹部,其背板和腹板愈合;后面有由1~4节组成的短鞭,鞭的形状雌、雄不同(见图裂盾蝎 (Schizomus sawadai)的背面观)。
  无眼。螯肢分2节,钳状。触肢步足状,分6节。第1步足为触角状器官,非步行用。基节特别长,无膝节,跗节分成8节,无爪。第2~4对步足各由7节组成,跗节末端有 3爪。分布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多为陆生,生活在石块下、倒木下或落叶层中,为隐居动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1科3属170种。中国已知的1种是分布在台湾的索氏裂盾蝎。
  (宋大祥)
英文解释
  1. lat.:  Schizom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