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衣錦坊投訴電話 福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1-8330011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裏去。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後衣錦還鄉而改坊名。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戲臺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臺,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 | | 三坊七巷的三條坊中,最靠近西湖的,是西北部的"衣錦坊"。大概是沾了帝苑的豪氣、通了西湖的靈犀,這個坊纔有了後來的鴻毛濟美、財丁駿發。"衣錦還鄉"的那份感覺,是古人入世的追求,士大夫也未能免俗。而湖光山色與春風得意,正可相得益彰。
“衣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這讓人聯想到宋代福州"百貨隨潮船入市,千傢沽酒戶垂簾"的盛況,並且記起古城區的內河是通海感潮的。大海的廣博、淵深與外嚮,時時引人上下求索、奮發有為。這個巷於是不斷有人出人頭地,得享錦衣玉食,並贏取外界無數豔羨的目光。而觥籌交錯、撣冠相慶時,最易激發的是雁過留聲的雅興。於是先有該巷榮歸的春風中人,改"通潮巷"為"祿錦坊"或"棣錦坊",後有更得意的主兒,易其名為現在的"衣錦坊"。人們幾無例外地,將榮宗耀祖的成就感和嬌人傲物的心態,直接地廣而告之。
給這個坊帶來負面影響的人也有。比如從洗銀營小巷走上近代政治舞臺卻不幸丟了國格的那個大書傢。但始建於乾隆年間的鄭傢宅院至今還在,照樣地磚是磚、瓦是瓦,衹是朱顔改。衣錦坊也有大隱隱於市者,竟把舞臺歌榭建到自傢院子裏來,而且是搭在水池之上,成為三坊七巷裏的唯一水榭。如今雖風光不再,正待修復,卻仍讓人想像當年"臺上半癲、臺下全癲"的一派自得其樂情景。最有看頭的還是坊內的歐陽氏花廳,好像在這裏發生過木工泥匠漆藝雕師的纔藝大比拼。封火墻、瀉水檐,馬鞍翹、六扇門、漏花窗、覆龜亭、美人靠、楠木格、金魚缸……,建築的精細和擺設的經心裏,無不透露着主人生活的信心和藝術的用心,同時記載着一些具體年代衣錦坊裏富餘祥和的升平氣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