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 : 麯牌名 : 蘇軾 : 藝術類 : 歌麯音樂 > 行香子
目錄
行香子 The Hong Son
  雙調 六十六字 平韻。
《行香子 The Hong Son》
詩人: 張先 Zhang Xian

  舞雪歌雲。
  閑淡妝勻。
  藍溪水、
  深染輕裙。
  酒香醺臉,
  粉色生春。
  更巧談話,
  美情性,
  好精神。
  
  江空無畔,
  凌波何處,
  月橋邊、
  青柳朱門。
  斷鐘殘角,
  又送黃昏。
  奈心中事,
  眼中淚,
  意中人。
《行香子 The Hong Son》
詩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行香子
  天與秋光,
  轉轉情傷,
  探金英
  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
  緑蟻新嘗,
  漸一番風,
  一番雨,
  一番涼。
    
  黃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時
  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
  蛩聲細,
  漏聲長。
《行香子 The Hong Son》
詩人: 晏幾道 Yan Jidao

  晚緑寒紅。
  芳意匆匆。
  惜年華、今與誰同。
  碧雲零落,數字徵鴻。
  看渚蓮凋,宮扇舊,怨秋風。
  
  流波墜葉,佳期何在,想天教、離恨無窮。
  試將前事,閑倚梧桐。
  有消魂處,明月夜,粉屏空。
《行香子 The Hong Son》
詩人: 秦觀 Qin Guan

  樹繞村莊。
  水滿坡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
  隱隱茅堂。
  揚青旗、流水橋傍。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更多詩歌...
請鑒賞:

  朱敦儒 Zhu Dunru:行香子 The Hong Son
  李清照 Li Qingzhao:行香子 The Hong Son
  辛棄疾 Xin Qiji:行香子 The Hong Son
  蔣捷 Jiang Jie:行香子 The Hong Son
  戴復古 Dai Fugu:行香子 The Hong Son
  杜安世 Du Anshi:行香子 The Hong Son
  晁元禮 Chao Yuanli:行香子 The Hong Son
  趙鼎 Zhao Ding:行香子 The Hong Son
  蔡伸 Cai Shen:行香子 The Hong Son
  曹勳 Cao Xun:行香子 The Hong Son
  高登 Gao Deng:行香子 The Hong Son
  葛立方 Ge Lifang:行香子 The Hong Son
  瀋瀛 Shen Ying:行香子 The Hong Son
  瀋瀛 Shen Ying:行香子 The Hong Son
  瀋瀛 Shen Ying:行香子 The Hong Son
  瀋端節 Shen Duanjie:行香子 The Hong Son
  石孝友 Dan Xiaoyou:行香子 The Hong Son
  韓玉 Han Yu:行香子 The Hong Son
  趙師俠 Zhao Shixia:行香子 The Hong Son
  吳潛 Wu Qian:行香子 The Hong Son
  王詵 Wang Shen:行香子 The Hong Son
  吳潛 Wu Qian:行香子 The Hong Son
  劉鎮 Liu Zhen:行香子 The Hong Son
  傅大詢 Fu Daxun:行香子 The Hong Son
No. 7
  詞牌名。《中原音韻》﹑《太平樂府》俱註雙調。六十六字。此調以宋晁(晁補之)詞﹑(蘇軾)詞﹑秦(秦觀)詞﹑韓(韓玉)詞為正體,而韓詞一體,填者頗少。參閱《詞譜》捲十四。
No. 8
  麯牌名。南麯入中呂宮行,北麯入雙角衹麯。
詞牌
  行香子 《中原音韻》、《太平樂府》俱註雙調,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
  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 晁補之
  ●:仄 ○:平
  前歲栽桃(句)⊙●○○ 今歲成蹊(韻)⊙●○○ 更黃鸝久住相知(韻)◎⊙⊙◎●○○ 微行清露(句)⊙○⊙● 
  細履斜暉(韻)◎●○○ 對林中侶(句)●⊙○◎閑中我(句)⊙⊙● 醉中誰(韻)●○○
  何妨到老(句)⊙○◎●常閑常醉(句)○○⊙● 任功名生事俱非(韻)●⊙○⊙●○○衰顔難強(句)⊙○⊙● 
  拙語多遲(韻)◎●○○ 但醉同行(句)●◎○⊙月同坐(句)◎⊙● 影同歸(韻)●○○
  此調以晁詞、蘇詞、秦詞、韓詞為正體,正韓詞一體,填者頗少。按,此五首字句悉同,所辨者,在前後段起二句,或押韻、或不押韻耳。若杜詞之或添字、或減字,趙詞之減字,李詞之添字,皆變體也。 此詞前段起句,後段第一、二句,俱不用韻,晁詞別首“雪裏清香”詞,正與此同。又,王銑“金井先秋”詞,亦與此同,惟前段第三句“幾回驚覺夢初長”,不作上三下四句法異。 葛勝仲詞,前段第三句“漸老人不奈悲秋”,老字仄聲;晁詞別首,後段第一、二、三句“芳尊移就,幽葩折取,似玉人攜手同歸”,折字、玉字俱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餘悉參類列諸詞,惟杜詞平仄獨異,即不復校。
  秦觀一體亦與晁詞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韻,後段第一、二句俱押韻矣。 按,辛棄疾“白露園蔬”詞,劉過“佛寺雲邊”詞,蔣捷“紅了櫻桃”詞,張翥“水遠天低”詞,元好問“漫漫清池”詞,皆與此同。
  一
  《行香子》宋 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纔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詞牌知識
  行香子,據宋人程大昌 《演繁露》考證,“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燒香。調名本此。平韻雙調,六十六字,始見 《東坡詞》,前段八句五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此調短句多,上下片結尾以一字領三個三言句,前人在句中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為別緻。音節頗流轉悅耳。 《詞譜》以晁補之詞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八句三平韻。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諸體。
  【註釋】:
  蛩:這裏指蟋蟀。
  梧桐:從立秋起開始落葉。故稱:“一葉知秋”的樹木。
  雲階月地:雲做階梯月做地。
  關鎖:關卡封鎖。
  重:《花草粹編》作“裏”。
  槎:即木筏。
  星橋鵲架:傳說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晚,有喜鵲在星河中搭橋,牛即織女相會一次。
  莫是:莫非是,難道是。
  霎會:一會兒。
  【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前的作品。作者以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為喻,表現自己對離傢遠行的丈夫的深情懷念。此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寫離情別緒而不直陳,通過“七夕”牛女相會的神話故事婉轉麯達。寫牛郎織的傳說,寄托自己懷念丈夫的繾綣愁情,含蓄而有韻緻。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緑蟻新嘗,
  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二奇山異水適我情
  《行香子·過七裏瀨》
  宋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麯麯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虛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賞析】: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蘇軾,巡查富陽、新城,放棹桐廬,過七裏瀨而作。詞中在對大自然美景的贊嘆中,寄寓了因緣自適、看透名利、歸真返樸的人生態度,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浩嘆。
  上闋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一葉小舟,蕩着雙槳,象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遊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閑自得。詞人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接下來“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節奏輕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霜溪,是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詞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個不同時辰的舟行之景。既寫出了船之行程,也創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況味,為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作了鋪墊。
  詞的下闋,作者首先由寫江水之清明轉寫夾岸的奇山異景——“重重似畫,麯麯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麯麯折折,如屏風。詞寫水則特詳,寫山則至簡,章法變化,體現了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近則精細遠則粗略的特點。
  “算當年,虛老嚴陵。”東漢初年的嚴子陵,輔佐劉秀打天下以後,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衹留下空名而已。那麽真正能永恆留傳的實體是什麽呢?“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衹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雲,繚繞變形;曉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說,衹有大自然纔是永恆的,衹有大自然之美纔是永恆的。這是蘇軾的一貫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感嘆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
  下半闋以山起,以山結,中間插入議論感慨,而以“虛老”接上文,“但”字轉下意,銜接自然。結尾用一“但”字領“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三個跳躍的短句,又與上半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前面寫水,後面寫山,異麯同工,以景結情。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因與朝廷掌權者意見不合而貶謫杭州任通判期間,儘管仕途不順,卻仍然生活得輕鬆閑適。他好佛老而不溺於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厭倦生活,善於將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為過眼雲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內心的寧靜與安慰。詞中那生意盎然、活潑清靈的景色中,融註着詞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三
  《行香子》宋 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故人不見,舊麯重聞。
  嚮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綉羅衫、與拂紅塵。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賞析】
  此詞是蘇軾早期酬贈詞中的佳作。詞中多用憶舊和對照眼前孤獨處境的穿插對比寫法,觸目興懷,感想當初,抒寫自己對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作者詞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了對友情的珍視,而且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情真意切,詩意盎然,含蓄藴藉,是此詞的主要特點。
  上片前四句追憶熙寧六年作者與友人陳襄(字述古)江村尋春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其時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遊賞時無比歡樂,銷魂傾魄。“故人不見”一句,從追憶轉到現實,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同遊的故人不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麯之時,就更加懷念他了。作者筆端帶着情感,形象地表達了與陳襄的深情厚誼。以下三句表明,詞人更想念他們杭州西湖詩酒遊樂的風景勝地——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過片四句回味遊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這裏用了個《青箱雜記》中的軼事:“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寇準)遊陝府僧捨,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作者藉用這一典故,廖廖數語便把昔日自己與友人尋常行樂光景都活現出來。”別來相憶,知是何人“又轉到眼前。此句以詰問句的形式出現,文思極為精巧。詞的結尾,作者巧妙地繞了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不是泛指,而是說的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杭州時常遊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了。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何人“二字這裏得到了落實。一點意思表達得如此麯折有緻,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藴藉,可謂意味深長。
  這首詞,今昔對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現得極為恰切、自然,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詞的結尾妙用擬人法,將無情的自然景物賦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有詩意地表達出詞人對友人的綿綿情思。
  四
  《行香子》宋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賞析】:
  此詞或為宋哲宗元佑時期(1086-1093)的作品。
  詞中抒寫了作者把酒對月之時的襟懷意緒,流露了人生苦短、知音難覓的感慨,表達了作者渴望擺脫世俗睏擾的退隱、出世之意。
  起筆寫景,夜氣清新,塵滓皆無,月光皎潔如銀。把酒對月常是詩人的一種雅興:美酒盈尊,獨自一人,仰望夜空,遐想無窮。唐代詩人李白月下獨酌時浮想翩翩,抒寫了狂放的浪漫主義激情。蘇軾正為政治紛爭所睏擾,心情苦悶,因而他這時沒有“把酒問青天”,也沒有“起舞弄清影”,而是嚴肅地思索人生的意義。
  月夜的空闊神秘,闃寂無人,正好冷靜地來思索人生,以求解脫。此詞描述了抒情環境之後便進入玄學思辨了。作者這首詞裏把“人生如夢”的主題思想表達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說明人們追求名利是徒然勞神費力的,萬物宇宙中都是短暫的,人的一生衹不過如“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一樣地須臾即逝。
  作者為說明人生的虛無,從古代典籍裏找出了三個習用的比喻。《莊子。知北遊》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隙),忽然而已。”古人將日影喻為白駒,意為人生短暫得象日影移過墻壁縫隙一樣。《文選》潘嶽《河陽縣作》李善《註》引古樂府詩“鑿石見火能幾時”和白居易《對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謂人生如燧石之火。《莊子。齊物論》言人“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暫寄夢中身”即表述莊子之意。蘇軾才華橫溢,這首詞上片結句裏令人驚佩地集中使用三個表示人生虛無的詞語,構成博喻,而且都有出處。
  下片開頭,以感嘆的語氣補足關於人生虛無的認識。“雖抱文章,開口誰親”是古代士人“宏材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蘇軾元佑時雖受朝廷恩遇,而實際上卻無所作為,“團團如磨牛,步步踏陳跡”,加以群小攻擊,故有是感。他心情苦悶之時,尋求着自我解脫的方法。善於從睏擾、紛爭、痛苦中自我解脫,豪放達觀,這正是蘇軾人生態度的特點。他解脫的辦法是追求現實享樂,待有機會則乞身退隱。“且陶陶、樂盡天真”是其現實享樂的方式。“陶陶”,歡樂的樣子。《詩。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其樂衹且!”衹有經常“陶陶”之中纔似乎恢復與獲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種種煩惱。最好的解脫方法莫過於遠離官場,歸隱田園。但蘇軾又不打算立即退隱,“幾時歸去”很難逆料。彈琴,飲酒,賞玩山水,吟風弄月,閑情逸緻,這是我國文人理想的一種生活方式,東坡將此概括為:“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就足夠了。
  這首《行香子》表現了蘇軾思想消極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政治生活中的苦悶情緒,因其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封建社會是難以實現的。蘇軾從青年時代進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隱的願望。其實他並不厭棄人生,他的退隱是有條件的,須得象古代范蠡、張良、謝安等傑出人物那樣,實現了政治抱負之後功成身退。因而“幾時歸去,作個閑人”,這就要根據政治條件而定了。
  此詞雖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的苦悶、消極情緒,但“且陶陶樂盡天真”的主題,基調卻是開朗明快的。而詞中語言的暢達、音韻的和諧,正好與這一基調一致,形式與內容完美地融合起來。
  五
  《行香子》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
  颺青旗、流水橋旁。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賞析】
  此詞以樸實、生動、清新、通俗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輕鬆的情緻,極富動感地描繪了作者乘興徜徉所見的樸質、自然的村野田園風光,達的詞的節奏和詞人的情感之間和諧的統一。
  上片以“小園”為中心,寫詞人所見的爛漫春光。
  開頭兩句,先從整個村莊着筆:層層緑樹,環繞着村莊;一泓緑水,漲滿了陂塘。這正是春天來到農傢的標志,也是詞人行近村莊的第一印象。接下來“倚東風、豪興徜徉。”兩句,出現遊春的主人公。“東風”點時令,“豪興”說明遊興正濃,“徜徉”則顯示詞人衹是信步閑遊,並沒有固定的目標與路綫。這兩句寫出詞人怡然自得的神態。“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信步徜徉的過程中,詞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繽紛、春意盎然的小園所吸引,不知不覺停住了腳步:這裏有紅豔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黃的菜花。色彩鮮明,香味濃郁,衹用清新明快的幾個短語道出,偏寫盡了無限春光。
  下片移步換形,從眼前的小園轉嚮遠處的茅堂小橋。遠處是一帶逶迤繚繞的圍墻,墻內隱現出茅草覆頂的小屋,小橋流水近旁,飄揚着鄉村小酒店的青旗。這幾句不但動靜相間,風光如畫,而且那隱現的茅堂和掩映的青旗又因其本身的富於含藴而引起遊人的遐想,自具一種吸引人的魅力。“偶然乘興,步過東岡。”這兩句敘事,插前後的寫景句子中間,使文情稍作頓挫,別具一種蕭散自得的意趣。“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這是步過東邊的小山岡以後展現眼前的另一派春光。和上片結尾寫不同色彩的花兒不同,這三句寫的是春天最活躍的三種蟲鳥,以集中表現春的生命活力。詞人用“啼”、“舞”、“忙”三個字準確地概括了三種蟲鳥的特性,與上片結尾對映,進一步強化了生機無限的春光。
  唐、五代和北宋的詞苑中,描繪農村田園風物的詞並不多見。從這一意義上說,秦觀的這首《行香子》,詞境的開拓方面,起了比較大的作用,堪與蘇軾的五首《浣溪沙》相提並論。秦觀的作品中,格調如此輕鬆、歡快的作品也是不多見的。
  《行香子》 宋 瀋瀛
  野叟歸歟。
  朋友來無。數無多、幾個相於。
  問誰姓字,在底中居。
  雲陶靖節,白居士,邵堯夫。
  時時對語,一笑軒渠。
  他行藏、是我規模。
  朝朝暮暮,相喚相呼。
  願今生世,長相守,作門徒。
包含詞
行香子梅行香子述懷行香子.述懷
行香子·七夕行香子鼕思行香子茶詞
行香子寓意行香子秋與行香子同前
行香子代贈行香子疊韻行香子探梅
行香子記恨行香子·三山作行香子·題羅浮
行香子贈輕盈行香子三山作行香子鄱陽魚
行香子抹利花行香子題羅浮行香子·天與秋光
行香子·樹繞村莊行香子·草際鳴蛩行香子·雲岩道中
行香子·山居客至行香子·秋入鳴臯行香子·過七裏灘
行香子·一葉舟輕行香子·清夜無塵行香子·攜手江村
行香子·過七裏瀨行香子雪後閑眺行香子馬上有感
行香子癸卯生日行香子過七裏灘行香子云岩道中
行香子山居客至行香子·丹陽寄述古行香子和北客問梅
行香子愁況無聊作行香子次韻元春兄行香子(鼕思)
行香子(過七裏灘)行香子(同前)行香子(梅)
行香子(贈輕盈)行香子(三山作)行香子(山居客至)
行香子(雲岩道中)行香子(秋與)行香子(述懷)
行香子(寓意)行香子(茶詞)行香子(愁況無聊作)
行香子(抹利花)行香子(馬上有感)行香子(雪後閑眺)
行香子(鄱陽□魚)行香子(題羅浮)行香子(癸卯生日)
行香子(次韻元春兄)行香子(疊韻)行香子(探梅)
行香子(記恨)行香子(代贈)行香子永州為魏深甫壽
行香子(和北客問梅,白氏,長安人)行香子(次草窗憶古心公韻)行香子(壽鄧宰母·二月初五)
行香子(博山戲簡昌父、仲止)行香子和北客問梅,白氏,長安人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行,其夜雪作)
行香子(永州為魏深甫壽)行香子(贈柳兒行·題從花庵詞選補)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
行香子贈柳兒行題從花庵詞選補行香子壽鄧宰母二月初五行香子次草窗憶古心公韻
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行其夜雪作行香子和北客問梅白氏長安人行香子博山戲簡昌父仲止
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