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血人參
  【血人參的功效介紹】:
  血人參 (《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緑葉鬍枝子的根。
  【植物形態】緑葉鬍枝子,又名:木本鬍枝子、白氏鬍枝子、山附子、三葉青、三頭草、金腰帶、三葉枝、山烏豆、知天文、蜞藥、豆莢、女金丹、土附子、粘衣草。
  落葉灌木,高1~2米。
  3出復葉,小葉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8~7釐米,寬1~4釐米,先端急尖,黃緑色,上面光滑,有白毛,下面有淺棕色毛,尤以中脈附近為多。
  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2,在花萼之下;萼片披針形,5裂,具密毛;花冠蝶形,長8毫米,黃色,翼瓣和旗瓣的基部常為紫色,旗瓣較竜骨瓣為短;雄蕊10,兩體;子房上位,花柱內彎,柱頭小,頂生。
  莢果長倒卵形,有網狀脈,下部及柄具絨毛。
  花期7~8月。
  果期9月。
  生於山坡叢林或路旁雜草中。
  分佈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貴州、湖北、四川、山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莖皮(木本鬍枝子皮)、葉(木本鬍枝子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全年可采。
  采挖後,去掉粗皮鮮用或曬幹用。
  【藥材】根頭部形大而不規則,表面粗糙;下部較細長,表面有細微的縱皺紋;全體均有皮孔,外皮呈灰棕色,去皮後內顯灰紫色。
  質堅硬,斷面淡黃色,纖維性,稍有香氣。
  産於貴州、福建等地。
  【性味】辛微苦,溫。
  ①《福建民間草藥》:苦辛,溫。
  ②《貴陽民間藥草》:澀微苦,平,無毒(煮熟後味香甜)。
  【歸經】《閩東本草》:入肺、脾二經。
  【功用主治-血人參的功效】解表,化痰,利濕,活血。
  治傷風發熱、頭痛、咳嗽,淋濁,婦女血瘀腹痛,血崩,癰疽,丹毒。
  ①《福建民間草藥》:活血,行氣,除濕,解毒。
  ②《閩東本萆》:達表宣熱,化痰止嗽。
  治傷風咳嗽,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小兒驚風,蛔蟲腹痛,婦人瘀血腹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燉肉。
  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小兒痰哮:血人參幹根一兩。
  水煎一杯,衝蜂蜜服。
  (《閩東本草》) ②治肺癰:鮮血人參、苦錦各二兩。
  焙焦,研末,拌豬肝服。
  (《閩東本草》) ③治紅淋白濁:血人參二兩,牛耳大黃五錢,牛膝五錢。
  煎水後,以鯽魚四兩,割開不洗,用薑二錢,蔥一錢,醋四、五錢。
  煎湯服。
  (《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全身發黃,四肢無力:血人參三兩,豆腐半斤,燉服。
  (《福建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