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竹节目 螳螂竹节目 螳螂竹节目 螳螂竹节目 螳螂竹节目
螳螂竹節目mantophasmatodea
歷史 2001年6月,一位研究生zompro訪問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管理員給他看了一隻1950年采於坦桑尼亞的標本。這衹標本很像是一種竹節蟲,但是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麽。沒過幾天,一位琥珀收集者又寄給了zompro一隻被琥珀包裹住的小蟲,和那衹標本很像。隨後,zompro又在柏林自然博物館發現了類似的標本,並請另外兩位昆蟲學家kistensen和klass分析了這三個標本的親緣關係。他們發現,這三個標本和竹節蟲很是相似,但是又有本質上的不同。他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新目。就是後來被命名的螳蟲脩目 mantophasmatodea(+脩 xiu,《科學時報》將mantophasmatodea譯為“螳螂竹節目”,很多文獻使用此名稱)
分類目前,螳蟲脩目共計有三科和一個未定科,坦螳螂竹節科、螳螂竹節科、南螳螂竹節科、尚未定科
共十一屬,十四種(其中一未定種)。
生物學習性
1、發育
螳蟲脩是漸變態的昆蟲,即整個發育過程由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螳蟲脩的卵通常在第一場秋雨後孵化。潮濕的鼕天一般為若蟲階段,並於春天(9月和10月)發育為成蟲。在納米比亞,螳蟲脩一齡若蟲一般出現於三四月,並於五月左右發育為成蟲。
2、交配
螳蟲脩發育為成蟲後性成熟,隨後便可以交配。在交配之前,雄蟲和雌蟲都會通過用腹部末端敲擊發出人耳聽得到的聲音。或許它們用聲音交流,但是目前卻沒有在螳蟲脩身上發現有聽器。隨後雄蟲會迅速爬到雌蟲背上,用前足和中足抱住雌性身體,並且將身體彎麯成s形(可見圖16)。
3、産卵
雌蟲産卵在卵囊中,通常一個卵囊中有12個卵。雌蟲可以産好幾個卵囊。卵囊的壁十分薄。一般卵囊多産在草叢之中。
4、食性
螳蟲脩是肉食性的,它們通常捕食書虱、蠅類、蝽類和其他昆蟲。它們用前足捕食。
5、色型與性二形
很多種螳蟲脩都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型,特別是南螳科的種類。這有利於它們的生存。雌雄的螳蟲脩也很好區別,一般雄性較為瘦小,而雌性體型較大。同時,通過觀察內外生殖器也可以區別出螳蟲脩的雌雄。
6、活動方式
通常,南非的螳蟲脩是夜行的,而納米比亞的螳蟲脩恰恰相反,是晝行的。它們一般生活在草叢底部和灌木叢中。捕食的時候會出現在植物表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