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蛇类 : 中草药 > 蛴螬
目录
qí cáo qí cáo
  金龟子的幼虫,长寸许,居于土中,以植物根茎等为食,为主要地下害虫。如:蛴领(比喻美女的头颈)
No. 2
  金龟子的幼虫,长寸许,居于土中,以植物根茎等为食,为主要地下害虫。《列子·天瑞》:“乌足之根为蠐螬,其叶为胡蝶。” 宋 梅尧臣 《永济仓书事》诗:“古梁生菌耳,朽堵出蠐螬。”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一钱仍望还蚨母,半李亦欲分蠐螬。”
No. 3
  鞘翅目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幼虫的总称,有40余种。
  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
  读音 qícáo
  古籍异名
  蟦(《尔雅》),蟦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蝞齐、敦齐(《别录》),乳齐(陶弘景),土蚕(《安徽药材》),老母虫(《四川中药志》),核桃虫(《药材学》),粪虫。
  形态特征
  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生活习性
  蛴螬有假死和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夏季时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发生规律
  成虫交配后10—15天产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以水浇地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一百粒左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一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防治办法
  蛴螬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时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虫情的基础上,根据蛴螬和成虫种类、密度、作物播种方式等,因地因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①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调查和掌握成虫发生盛期,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②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③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④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⑤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⑥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⑦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药用蛴螬
  ◇来源
  朝鲜金龟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铜绿金龟甲(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以幼虫体入药。东北地区尚有一种蛴螬,是金龟甲(mimela lucidula hope)的幼虫。
  ◇采集一般于5~8月间在树根、草根近处1~2寸的土中生长,翻土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性味归经咸,微温。有毒。
  ◇用法用量3~5分;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取汁点眼。
  功能主治
  ①小儿脐疮。用蛴螬研末敷涂。数次可愈。
  ②小儿唇紧。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
  ③丹毒。用蛴螬捣烂敷涂。
  ④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
  ⑤断酒不饮,用蛴螬研末,酒送服。
  ⑥目中翳障。有蛴螬捣取滇,滴眼中。
No. 4
蛴螬
  蛴螬
  (《本经》)
  【异名】蟦(《尔雅》),蟦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蜰齐、敦齐(《别录》),乳齐(陶弘景),土蚕(《安徽药材》),老母虫(《四川中药志》),核桃虫(《药材学》)。
  【来源】为金龟子科昆虫朝鲜黑金龟子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动物形态】朝鲜黑金龟子
  体呈长椭圆形,长16~21毫米,阔8~11毫米。黑褐色,有光泽,被有黄褐色的细毛。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板有刻点;翅鞘上有数条隆起的暗纹。足3对,甚长。幼虫(蛴螬)长约35毫米,乳白色,体常弯曲,密生黄白色细毛,胸部3节,各有发达的胸足1对,足上密生棕褐色细毛。
  成虫栖于田土中,昼伏夜出,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群出现,至10月上旬绝迹。麦收前,多在麦和向日葵上交尾,取食;夏播后转至大豆和粟上交尾,取食。雌虫交尾后产卵于土中,旋即死亡。蛴螬生活于3~6厘米深的土内,咬食作物的根部。本种分布很广,从黑龙江起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均有。
  【采集】5~8月间翻土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药材】干燥的幼虫呈长圆柱形或弯曲成扁肾形,长约2厘米,宽1~1.2厘米。棕黄色、棕褐色或黄白色。全体有环节,头部小,棕褐色,体壳较硬而脆,体内呈空泡状,气微臭。以干燥、色黄、条大、完整者为佳。
  产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药理作用】蛴螬水浸液1: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1:100能抑制寓体兔肠管。1: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离体兔耳血管、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更高浓度(1:1000以上)还能收缩蟾蜍内脏血管。大剂量有利尿作用,但对血压无影响(急性兔试验)。1:1000浓度能兴奋离体心脏,浓度更高则导致舒张期停止。
  【炮制】筛去泥土,洗净晒干。
  《雷公炮炙论》:"阴干后与糯米同炒,待米焦黑为度。去口畔并身上肉毛,作三、四截,碾成粉用之。"
  【性味】①《本经》:"味咸,微温。"
  ②《别录》:"微寒,有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破血,行瘀,散结,通乳。治折损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目翳,丹毒,痈疽,痔漏。
  ①《本经》:"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②《别录》:"疗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结,金疮内塞,产后中寒,下乳汁。"
  ③《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主血,止痛。"
  ④《本草拾遗》:"主赤白游疹,疹擦破,碎蛴螬取汁涂之。"
  ⑤《日华子本草》:"可敷恶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宜忌】《本草经集注》:"蜚虻(一作"蜚蠊")为之使。恶附子。"
  【选方】①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蛴螬七枚(研烂),甘草(炙,末,炒)五钱,没药(研)、乳香(研)各炒一钱。上四味同研烂,分二服,每服煎酒一盏,二、三沸,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蛴螬散)
  ②治破伤风:蛴螬虫一个,将脊背捏住,俟它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觉麻,身上汗出。(《婴童百问》)
  ③治喉痹:蛴螬汁,点喉中。(《续传信方》)
  ④治痈疽痔漏恶疮及小儿丹:末蛴螬敷上。(《子母秘录》)
  ⑤治沈唇:干蛴螬烧末,和猪脂,临卧敷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治疗破伤风
  将蛴螬倒置(头向下),让其自然吐出黄水(如急用,可剪去蛴螬尾,黄水随即流出)。取黄水搽在伤口上(可使伤口麻木,身上出汗);重症者可将黄水滴入酒中,炖热内服,以使出汗;牙关紧闭者,可用蛴螬水涂擦牙龈。亦可将蛴螬捣烂如泥,外敷伤口,干后即换;或以蛴螬10个,焙干为末,分2次用黄酒送服(小儿酌减)。上述方法每多合并使用。经治14例,结果痊愈11例,死亡3例。有效病例均在15~30分钟张口自如,喉痉挛消失或减轻,口腔分泌物显著减少,能吞咽食物和药物。服药后抽搐虽能减轻,但尚不能制止,仍需配合其他方法治疗。3例死亡者均因年老体弱,并有心肺功能不良。
  【名家论述】①《纲目》:蛴螬,"《本事方》治筋急,养血地黄丸中用之,取其治血瘀痹也。陈氏《经验方》云:盛冲母失明,取蛴螬蒸熟食,目即开。与《本经》治目中青翳白膜,《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之说相合。《婴童百问》治破伤风,又符疗踒折、敷恶疮、金疮内塞、主血、止痛之说也。盖此药能行血分,散结滞,故能治以上诸病。"
  ②《长沙药解》:"蛴螬,能化瘀血,最消癥块。《金匮》大黄蟅虫丸用之,治虚劳腹满,内有干血,以其破瘀而化积也。"
中药材·蛴螬
  【拼音名】Qí Cáo
  【别名】粪虫、地蚕
  【来源】金龟甲科昆虫朝鲜金龟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铜绿金龟甲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以幼虫体入药。一般于5~8月间在树根、草根近处1~2寸的土中生长,翻土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原形态】
  体呈长椭圆形,长16~21毫米,阔8~11毫米。黑褐色,有光泽,被有黄褐色的细毛。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板有刻点;翅鞘上有数条隆起的暗纹。足3对,甚长。幼虫(蛴螬)长约35毫米,乳白色,体常弯曲,密生黄白色细毛,胸部3节,各有发达的胸足1对,足上密生棕褐色细毛。
  成虫栖于田土中,昼伏夜出,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群出现,至10月上旬绝迹。麦收前,多在麦和向日葵上交尾,取食;夏播后转至大豆和粟上交尾,取食。雌虫交尾后产卵于土中,旋即死亡。蛴螬生活于3~6厘米深的土内,咬食作物的根部。
  【生境分布】本种分布很广,从黑龙江起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均有。产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幼虫呈长圆柱形或弯曲成扁肾形,长约2厘米,宽1~1.2厘米。棕黄色、棕褐色或黄白色。全体有环节,头部小,棕褐色,体壳较硬而脆,体内呈空泡状,气微臭。以干燥、色黄、条大、完整者为佳。
  【药理作用】蛴螬水浸液1: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1:100能抑制寓体兔肠管。1: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离体兔耳血管、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更高浓度(1:1000以上)还能收缩蟾蜍内脏血管。大剂量有利尿作用,但对血压无影响(急性兔试验)。1:1000浓度能兴奋离体心脏,浓度更高则导致舒张期停止。
  【性味】咸,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破瘀血,消肿止痛,明目。用于丹毒,痈肿,痔漏,目翳。
  【用法用量】3~5分;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取汁点眼。
  【备注】(1)东北地区尚有一种蛴螬,其原昆虫为金龟甲Mimela lucidula Hope。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百科大全
  qicao
  蛴螬
  white grub
  昆虫纲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子科(Scarabaeid-ae)。金龟子幼虫的统称。俗名地狗子、 土蚕。重要的地下害虫。在中国,为害农作物的蛴螬种类近百种,主要有大黑金龟子(Holotrichia spp.)、 暗黑金龟子(H.parallella)、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大绿金龟子(A.cupripes)、阔胸金龟子(Pentodon patruelis)、云斑金龟子(Polyphylla spp.)、甘蔗金龟子(Alisson-otum spp.)等。
  成虫(金龟子)椭圆或圆筒形,体色因种而异,有黑、棕、黄、绿、蓝、赤等,多具光泽。触角鳃叶状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足3对。蛴螬体长因种类而异,一般长约30~40毫米。乳白色,肥胖,常弯曲成马蹄形(即蛴螬型)。头部大而坚硬,红褐或黄褐色。体表多皱纹和细毛,胸足 3对。尾部灰白色,光滑。发生遍及中国各地,大黑金龟子适应性广,各地多有发生;暗黑金龟子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铜绿金龟子分布于华北、长江沿岸、陕、川等地;大绿金龟子和甘蔗金龟子多分布在华南地区;阔胸金龟子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内蒙古等低湿地带;云斑金龟子多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分布在苏联远东地区、朝鲜、日本等地。
  蛴螬是杂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粟、 豆类、花生、甘薯、蔬菜、甜菜、甘蔗等,也为害果树和林木及其幼苗。大田作物受幼虫及成虫为害后,造成缺苗断垄或使植株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毁灭性灾害。金龟子取食多种果树和林木的叶片,有的种类也为害作物叶、花、果穗等。生活史较长,除成虫有部分时间出土外,其他虫态均在地下生活。在中国完成一代的时间一般为1~2年到3~6年。以幼虫和成虫越冬。金龟子有夜出性和日出性之分,夜出性种类多有不同程度的趋光性,夜晚取食为害;而日出性种类则白昼在植物上活动取食。蛴螬的发生为害与土壤温、湿度、食料、耕作栽培以及农田附近的林木、果树等生态条件有密切关系,从而影响其为害程度。防治方法见地下害虫。
  (魏鸿钧)
英文解释
  1. n.:  larva of an insect,  grub
法文解释
  1. n.  larve
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