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 > 蛎鹬
目录
鸟名
  鸟名。喙和足红色﹐头﹑颈﹑上胸和上背羽毛黑色﹐下背至尾基以及下体皆白色﹐尾羽其余部分黑色。常活动于海滨沙滩上﹐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蠕虫等。在我国分布于沿海一带。夏季在东北和河北﹑山东等地繁殖﹐冬季迁至南方。
No. 2
  蛎鹬:(又名:海喜鹊)
  拉丁文名称:haematopus ostraleg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eurasian oystercatcher
  鸟纲,鸻形目,蛎鹬科,蛎鹬属。
  蛎鹬是中型涉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喜食牡蛎、蛤、蚌类、贻贝、帽螺。蛎鹬有1属11种,我国只有蛎鹬一种。
  这种鸟类除南美洲外,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见于沿海一带,夏季在东北、河北、山东等地繁殖,冬季迁至南方。
  它们的特点是都有桔红色的又长又扁的喙。产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翅长270毫米。头、颈、上体均黑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均白色,尾羽基部白色,其余部分黑色,眼、嘴、腿和脚朱红色。粗壮的腿略带桃色,翅膀长而尖。羽毛有黑白变色的色彩。
  平时栖息在海岸、沼泽、河口三角洲。大多数单个活动,有时结成小群在海滩上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或蠕虫。跑得快,飞翔力强。常站立在海滨低岩的顶部等待退潮。潮退后,在淤泥或沙中用嘴搜索食物。在海滨砂砾中筑陷穴状巢。每窝产卵2~4枚。卵橄榄黄带灰色,有褐黑色斑点。
  野外识别:中等体型(44厘米)的黑白色涉禽。
  蛎鹬是萨尔瓦多和爱尔兰的国鸟;栖息在海边,生活的范围仅限于海洋、海岸地区,人们又称之为海喜鹊。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类
  智利蛎鹬, H. leucopodus
  南美黑蛎鹬 H. ater
  美洲黑蛎鹬 H. bachmani
  美洲蛎鹬 H. palliatus
  加那利黑蛎鹬 H. meadewaldoi †
  非洲黑蛎鹬 H. moquini
  欧亚蛎鹬 H. ostralegus
  澳大利亚斑蛎鹬 H. longirostris
  南岛斑蛎鹬 H. finschi
  查岛蛎鹬 H. chathamensis
  新西兰蛎鹬 H. unicolor
  乌蛎鹬 H. fuliginosus
英文解释
  1. n.:  oystercatcher,  oyster-catcher,  type of black and white wading sea-bird which catches and eats oysters
包含词
蛎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