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藏南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principis bur. et franch.
种别名:紫斑杜鹃(西藏植物志)
海 拔:3800-4500
命名来源:[journ .de bot. 5: 93. 1891]
中国植物志:57(2):232
亚组中文名:大理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1—2.5米;幼枝被白色或淡黄褐色绒毛, 很快脱落, 变为七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7.5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具小尖头,基部钝或圆形,边缘稍反卷,上面无毛,微皱,中脉凹入,侧脉12—13对,微凹,下面有两层毛被,上层毛被厚,肉桂色,毡毛状,由分枝短绒毛组成,不具表膜, 下层毛被薄,灰白色, 紧贴, 中脉凸起,被毛,侧脉隐藏于毛被内; 叶柄长约1厘米,上面具纵沟,被灰白色绒毛,下面近圆形,无毛。顶生短总状伞形花序,有花8—12朵,总轴短,长约5毫米,疏被微柔毛;花梗长1--1.5厘米,疏被微柔毛;花萼小,长1.5毫米,无毛,5齿裂,裂片边缘具睫毛; 花冠漏斗状钟形,长2.5—3厘米,白色或粉红色, 内面一侧具紫色斑点,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裂片5,近于圆形, 长1厘米,宽1.5厘米,顶端微有浅缺;雄蕊10,不等长, 长1.2--2.2厘米, 花丝基部疏被白色微柔毛, 花药长圆形,淡黄褐色,长2毫米;雌蕊稍短于花冠, 比雄蕊略长;子房圆锥形,长6毫米,无毛或疏被少数白色柔毛,花柱无毛,柱头头状。蒴果圆柱形,直立,5裂,长1.5—2厘米,直径3—4毫米,果梗长2厘米。 花期5—6月,果期8月。
产地分布:
产我国西藏东南部和南部。生于海拔3 800--4500米的针叶林下或杜鹃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拉萨(lhassa)。
本种提示:
本种叶下面毛被厚, 肉桂色,毡毛状, 不具表膜,蒴果直立,易于区别。 紫斑杜鹃中名,早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已采用, 并非本种,为了避免重复,故 拟中名藏南杜鹃。
参考文献:
rhododendron principis bur.et franch.in journ.dc bot.5:93.1891;taggin stevenson,spec.rhodod.681.1930;cullen et chamb,in not.bet.gard.edinb.36:119.1978;chamb.in not.bet.gard,edinb.39:357. 1982;proparte,excl.syn.r.vellereum hutch. ex tagg;西藏植物志3:621,图246:8--121986.
科属 杜鹃花科杜鹃属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1.5-3m。叶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背面灰白色至褐色。短总状花序8-13朵花,花冠粉红色,具紫色斑点。花期6-8月。
耐寒。西藏特有植物。产西藏南部至东南部,多生于海拔3600-4500m的高山灌丛、暗针叶林林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