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诗人: 歌曲作者 Ge Quzuozhe 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地上茎直立,方形;地下茎柔嫩多汁。叶卵圆或椭圆形。花很小,唇形,红、白或紫红色。分布于中国各地。茎叶可提取薄荷 油、薄荷 脑,是医药、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薄荷 (bò-) : 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地上茎直立,方形;地下茎柔嫩多汁。叶卵圆或椭圆形。花很小,唇形,红、白或紫红色。分布于中国各地。茎叶可提取薄荷 油、薄荷 脑,是医药、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组成唇形科的各种芳香植物中的任何一种;尤指薄荷 属( Mentha )的成员,可入药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花呈红﹑白或淡紫色,茎和叶子有清凉的香味,可以入药,或用于食品 Perennial herb, stems with a rectangular, leaves opposite, flowers were red, white or light purple, stem, and leaves a refreshing scent,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or for food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花呈红、白或淡紫色,茎和叶子有清凉的香味,可以入药,或用于食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薄荷 》:“薄荷 ,人多栽蒔。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 吴 、 越 、 川 、 湖 人多以代茶……入药以 苏 产为胜。” 拉丁名:herba menthae heplocalycis
herba menthae ① mentha haplocalyx (briq.)
② mentha haplocalyx (briq.var.piperascensmalinvaud)
英文名:wild mint herb
别名:又称苏薄荷 、水薄荷 、鱼香草、人丹草、蕃荷菜等
科属: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 属(mentha)的地上部分,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
分布:于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中国是薄荷 油、薄荷 脑的主要输出国之一;
于世界: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少数见于南半球。 世界薄荷 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 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目前的主产地是美国,最好的薄荷 产自英国。茎长约90厘米,毛茸茸的叶片呈锯齿状,花顶生,开紫色、白色和粉红色的花穗。中国现有12种,野生的有辣椒荷、欧薄荷 、留兰香圆叶薄荷 及唇萼薄荷 等。 一、根
生产上栽培的薄荷 ,具有真正吸收作用的是着生在地上部直立茎入土部分和地下根茎节上的数量众多的须根,这些根系入土深度30cm左右,而以表土层15~20cm左右最为集中;另外,在株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地上部直立茎的基部节上和节间也会长出许多气生根,这种气生根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会自行枯死,故对薄荷 的生长发育几乎不起作用。
二、茎
1. 地上茎
薄荷 的地上茎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直立茎,方形,颜色因品种而异,有青色与紫色之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着生叶片,产生分枝,并把根和叶联系起来,把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片,同时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运至根部的输导通道,其上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片,叶腋内长出分枝。茎的表面虽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极微(茎秆鲜品出油率为0.001%~0.004%)。另一种叫匍匐茎,它是由地上部直立茎基部节上的芽萌发后横向生长而成,其上也有节和节间,每个节上都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匍匐于地面而生长,有时其顶端也钻入土中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后,顶芽复又钻出土面萌发成新苗;也有的匍匐茎顶芽直接萌发展叶并向上生长成为分枝。匍匐茎的颜色、数量、长度和粗细,常因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2. 地下茎
又称地下根茎,外形如根,故习惯上常称为种根。通常当地上部直立茎生长至一定(8个节左右)高度时,在土壤浅层的茎基部开始长出根茎,随后逐渐生长增多。第一次收割后,这些地下根茎在水分适合的条件下又萌发出苗(即二刀苗),生长至一定阶段又再长出新的种根,即成为秋播时的材料。地下根茎上也有节和节间,节上长出须根,每一个节上也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水平分布的范围可达30cm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10cm左右的范围内。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根茎是没有休眠期的,也就是说,在土壤温度和水分适合的情况下,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均可发芽和继续生长,长成植株。
地下根茎里贮藏着水分和养分,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播种于土中能萌发成长为新的植株,这种新植株基本上可以保持本品种的原有形态和优良性状,因此,它是生产上用来繁殖的主要部分。
三、叶
薄荷 的叶片是以对生的方式着生在茎节上。叶片的形状、颜色、厚度以及叶面状况、叶缘锯齿的密度等因品种、生长时期、生长条件之不同而有变化。一般说来,叶片的形状有卵圆、椭圆形等;叶色有绿色、暗绿色和灰绿色等。
薄荷 的叶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贮藏精油的主要场所。油腺(贮油结构)在叶片上、下表皮的分布,以下表皮为多。单位叶面积上的油腺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同时又与植株的生育时期、叶龄、叶位有关。一定叶面积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叶片中精油的含量占全株含油总量的98%以上,但对每一个叶片来说,它的含油量高低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品种、叶片所处的部位和叶龄等有密切关系。根据测定,植株上叶片中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渐增高。
单位面积产油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数、叶面积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叶片数增加、减少和延缓叶片的脱落,防止病虫为害,就成为薄荷 增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分枝
薄荷 的分枝是从主茎叶腋内的潜伏芽长出来的,其上也着生对生叶片。不同品种的分枝能力是不同的,同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位等又与田间群体密度和培管措施有关,一般说来,随着田间群体密度的增高,单株分枝数随之减少,分枝节位随之上升。栽培条件恶劣,特别是肥、水欠缺也会影响分枝。因此,在栽培上如何根据品种的分枝习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条件而控制合理的田间密度是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花、果实、种子
薄荷 的花朵较小。花萼基部联合成钟形,上部有五个三角形齿;花冠为淡红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基部联合;正常花朵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种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着生在花冠壁上;雌蕊一枚,花柱顶端二裂,伸出花冠外面。正常花(即雌、雄蕊俱全)的花朵较大,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的,花朵较小。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每年开花一次。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年一般收割两次,开花两次(有的品种和某些地区例外),花期因品种和地区而异。
一天中的开花高峰期,常随气候条件而变化。若天气晴朗,一般在上午6~9时,阴天或雨天向后推迟,下午停止开放。
薄荷 自花授粉一般不能结实,必须靠风或昆虫进行异花传粉方能结实。通常自现蕾至开花约需10~15天,一朵花自开放至种子成熟约需20天左右。结实率高低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朵花最多能结四粒种子,贮于钟形花萼内。果实为小坚果,长圆状卵形,种子很小,淡褐色,万粒重仅1g左右,每市斤种子可达到500万粒左右。
秋季开紫、淡红或白色花朵。薄荷 虽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和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尤为适宜。薄荷 茎叶中含薄荷 油亦称薄荷 原油,可用蒸馏法提取。薄荷 油经分馏冷冻、结晶,可提取薄荷 脑,剩余的油称薄荷 素油,其中仍含薄荷 脑约55%。薄荷 油、脑可用以配制清凉油、薄荷 锭等夏令药品,也是食品、化妆品的赋香料。薄荷 茎、叶入药有祛风散热、止痛、健胃和祛痰的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化学成分:
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 醇( menthol),含量约77~78%, 其次为薄荷 酮(menthone), 含量为8~12%, 还含乙酸薄荷 脂(menthyl acetate) 、莰烯(camphene)、 柠檬烯(limonene)、 异薄荷 酮(isomenthone)、 蒎烯(pinene) 薄荷 烯酮(menthenone)、 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 鲜茎叶含挥发油约1%,干茎叶含油1.3%-2%。油中主要含l-薄荷 醇(l-menthol)约77%-87%,其次含l-薄荷 酮(l-menthone)约10%。另含异薄荷 酮(isomenthone)、胡薄荷 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acetate)、乙酸薄荷 酯(menthyl acetate)、苯甲酸薄荷 酯、α-蒎烯、戊醇-3、β-蒎烯、β-侧柏烯(β-thujene)、己醇-2、d-月桂烯(d-nyrcene)、宁烯、辛醇-3、桉叶素(cineole)和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此外叶尚含苏氨酸(threonine)、丙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等多种游离氨基酸。据称含有树脂及少量鞣质和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还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化学鉴定:
(1)取本品叶粉末少许,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迅速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示薄荷 醇)
(2)取本品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闭,振摇数分钟,放置30min,滤过,滤液供点样,另以薄荷 醇为对照品,配成每ml含2mg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后,喷2%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0 ℃加热2-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玫瑰红色斑点。
性味: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
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 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
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
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药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 醇(i-menthol)、1-薄荷 酮(i-menthol)及薄荷 酯类等。
薄荷 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 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酸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 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体外试验薄荷 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 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中药药理:
《本草纲目》上说:薄荷 辛、凉、无毒,具有发汗、退热、祛风、止氧等功能。长期作菜生吃或熟食,能却肾气、祛邪毒、除劳气、解劳乏,使人口气香洁。煎汤洗可治膝疮。还可治痰多及各种伤风头脑风。此外,榨汁服可去心脏热及口齿诸病;捣成汁含漱去舌胎语涩;用叶塞鼻,止衄血;还可涂治蜂螫蛇伤。《食医心镜》也写道薄荷 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吃皆可,比菜更有益处。 薄荷 生于河沟边或山野潮湿地,现多为药农在面积种植。家庭盆栽薄荷 也极简便。可3-4月间挖取粗壮、白色的根状茎,剪成长8厘米左右的根段,是埋入盆土中经20天左右就能长出新株。也可在5-6月剪取嫩茎头遮荫扦插。薄荷 属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每年春季翻盆换土时,可分离出大量的植株。平时保持盆土偏湿。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为辅,薄肥勤施。医药用草常在生长期采收两次。第一次(头刀)是在小暑节前5-6天,叶正茂盛,花还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第二次是在秋分至寒露间,花朵盛开,叶未凋落时。药用以第二次采收的为最好。两次采收的茎叶可洗净、切断、晒干,放甏中防失香气或被霉蛀,供全年药用。
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目前的主产地是美国,最好的薄荷 产自英国。茎长约90厘米,毛茸茸的叶片呈锯齿状,花顶生,开紫色、白色和粉红色的花穗。薄荷 喜欢在潮湿的气候下生长。
薄荷 的品种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种,其共同特性皆是适应性强,耐寒且好种植,非常适合新手栽培。薄荷 喜欢光线明亮但不直接照射到的阳光之处,同时要有丰润的水分。因此,浇水最好在土壤未完全干燥之时进行。薄荷 生长极快,随时可采下食用,泡茶入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套一句香草研究家尤次雄的话说,千万不要怕将香草摘下来,有些草本香草植物越摘,植株会越茂盛,薄荷 就是其中的一种。
薄荷 极适合香草栽植的入门植物,大部分薄荷 可用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在生长季节(春至夏季为佳)中利用切成一节节的茎繁殖,非常容易发根。
生活习性: 薄荷 喜温暖潮湿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根茎在5-6℃就可萌发出苗,其植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栽培管理 栽培薄荷 的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吵质土为好。
水分对薄荷 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植株生长初期和中期要求水分较多。
现蕾开花期需要晴天和干燥的天气,要求水分较少。
附小验方:
1.治蜂叮肿胀 薄荷 鲜叶贴患处,立即见效。
2.治水入耳作痛 薄荷 汁滴入,即愈。
草药药用:
【草药名】:薄荷
【内容介绍】:薄荷 (《雷公炮炙论》)
【异名】蕃荷菜(《千金·食治》),菝蔺、吴菝蔺(《食性本草》),南薄荷 (《本草衍义》),猫儿薄苛(《履巉岩本草》),
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蕏荷(《本草蒙筌》),夜息花(《植物名汇》)。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或家薄荷 的全草或叶。
【植物形态】
①薄荷 多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 茎方形,被逆生的长柔毛及腺点。 单叶对生;叶柄长2~15毫米,密被白色短柔毛;叶片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尖锯齿,密生缘毛,上面被白色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及腺点。 轮伞花序腋生;苞片1,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及微柔毛;花萼钟状,5裂,裂片近三角形,具明显的5条纵脉,外面密生白色柔毛及腺点;花冠二唇形,紫色或淡红色,有时为白色,长3~5毫米,上唇1片,长圆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片,较小,全缘,花冠外面光滑或上面裂片被毛,内侧喉部被一圈细柔毛;雄蕊4,花药黄色,花丝丝状,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花冠筒外;子房4深裂,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头2歧。 小坚果长1毫米,藏于宿萼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各地。
②家薄荷 与上种相似。 叶卵形至长圆形,长2~5厘米,两面均有腺点。 萼裂片窄三角形,有缘毛。 花冠淡紫色或白色。 小坚果长0.7毫米。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此外,兴安薄荷 (东北),以及江苏(苏州、太仓)栽培的龙脑薄荷 (《本草衍义》)等,亦同供药用。
【采集】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 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 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药材】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 叶对生,叶片卷曲面皱缩,多破碎。 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 具有白色绒毛;质脆。 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 气香,味辛凉。 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化学成分】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 油中主成分为薄荷 醇,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 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 酯、莰烯、柠檬烯、异薄荷 酮、蒎烯、薄荷 烯酮、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
【药理作用】薄荷 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瘙痒等。 应用于皮肤,首先有凉感,以后有轻微刺灼感。 此种凉感并非皮肤温度降低,而系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所引起。 薄荷 醇、薄荷 酮对离体兔肠有收缩作用,后者的作用较强。 用小鼠作试验,对离体小肠,薄荷 精油有解痉(抗乙酰胆碱)作用;但对整体小鼠的小肠内容物之推进速度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抑制倾向,故推测其健胃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嗅、味感觉续发性引起的。 薄荷 醇的酒精溶液有防腐作用。 它对呼吸道炎症有某些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其促进了分泌而去除了附着于粘膜上的粘液所致。 薄荷 酮之刺激性强于薄荷 醇。 同属植物欧薄荷 中的总黄酮类具有利胆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性味】辛,凉。 ①《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②《医林纂要》: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⑴《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⑵《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 主辟邪毒,除劳弊。
⑶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⑷《唐本草》:主贼风,发汗。 (治)恶气腹胀满。 霍乱。 宿食不消,下气。
⑸《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⑹《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 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⑺《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 除贼风。 疗心腹胀。 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⑻《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⑼《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⑽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 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 又:野薄荷 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
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 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宜忌】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①《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②《千金·食治》:动消渴病。
③《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④《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选方】
①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 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 白沙糖和之亦可。 (《简便单方》)
②治眼弦赤烂:薄荷 ,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 (《明目经验方》)
③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 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
醋,炙令焦黄)。 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
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 (《圣惠方》薄荷 丸)
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 、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 (《永类钤方》)
⑤治血痢:薄荷 叶煎汤单服。 (《普济方》)
⑥治衄血不止:薄荷 汁滴之。 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 (《本事方》)
⑦治蜂虿螫伤:薄荷 按贴之。 (孟诜《必效方》)
⑧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 煎汁频涂。 (《医说》)
⑨治耳痛:鲜薄荷 绞汁滴入。 (《闽东本草》) ①《纲目》:薄荷 ,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 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②《本草经疏》:薄荷 ,辛多于苦而无毒。 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 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 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 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 《食疗》引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 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 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子别之。 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 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 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 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主下而属脾故也。 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 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 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③《药品化义》:薄荷 ,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 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 取其气香而利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④《本草新编》:薄荷 ,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 解郁之更神。 薄荷 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⑤《本草求真》:薄荷 ,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 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 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⑥《本经续疏》:吐下则胀满应减,下气则宿食应行,即不减不行,亦宜以宽中理气消导顺降为治,何取于薄荷 ?不知薄荷 之凉,大有似乎豆蔻辈,原能宽中理气,消导顾降者也。 特其芳烈外发,不似豆蔻辈内藏,所以重在散发,而治内不专耳。 设使恶气宿食既已内扰,仍复托根于表,则非薄荷 之内解其结,外剧其根,何以使表里尽除耶。
⑦《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 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 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 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瘈痵,头疼、目疼,鼻渊、鼻塞,出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 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 又善消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 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 温病发汗用薄荷 ,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按薄荷 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 《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 者。 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 ,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 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 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 代之。 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 亦能泻肺定喘(薄荷 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 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 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 ,而其发表之力又远不如薄荷 ,则用葛根又何如薄荷 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之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势限之也。
⑧《本草正义》:孙星衍辑刻《本草经》,径谓薄荷 苏类,确乎可信。 《唐本草》谓为辛温,亦以苏类例之。 然冷冽之气能散风热,决非温药,故洁古直谓之辛凉。 其主治则《唐本》谓贼风伤寒、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又皆与紫苏大略相近,惟辛而凉降,微与温散者不同耳。 按外治风热生疮:煮汁和入消肿末药敷之,凉入肌肤,立能止痛。 薄荷 营养丰富,春夏季可采其嫩茎食用.炒食或用开水烫后凉拌,清香可口,尤其是夏季用其嫩叶和其他果蔬榨汁饮用,是去暑化浊的佳蔬。还可以凉拌炒肉丝、调羹汁、做馅料等,像其他蔬菜一样食用。夏季的薄荷 茶也别具风味,先用开水泡茶,然后倒去茶叶,在热水中加入鲜嫩的薄荷 叶,再加开水,泡几分钟后,加入白糖,口味辛凉,凉爽透心,还可治内热、外感、头痛目眩等病症,古人早就说过“作膳久食,补肾气,辟邪毒,除秽气,令人口气香清。”在南京一些居住小区中,房前楼后常有一片片薄荷 种植。居民常取其叶或嫩梢,或清炒或做汤,清暑化浊,食用观赏两不误。薄荷 在园林中可作低湿处地被和花境观赏栽培,可快速覆盖地面,且少有病虫害,值得推广应用。 1、食品添加剂
在一些食品、糕点、糖果、酒类、饮料中加入微量的薄荷 香精,即具有明显的芳香宜人的清凉气味,能够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糖果、糕点主要有清凉薄荷 糕、健胃八珍糕、薄荷 糖、棕子糖、口香糖、润喉糖等;使用薄荷 产品的酒类、饮料主要有薄荷 酒、薄荷 茶、薄荷 露、薄荷 清凉饮料以及具有解酒作用的薄荷 蜂蜜水等。
2、烟草矫味剂
烤烟时加入薄荷 脑,可以明显减弱烟草的辛辣刺激味,变得温和而高雅,适口感更强,更适合妇女和老人吸用。
3、日化加香杀菌剂
在牙膏、牙粉、漱口水等口腔清洁用品中的用量较大;
在冷霜、剃须膏、须后水、花露水、香水、香皂、在洁面乳、面膜、洗发膏、洗发水、洗手液、沐浴露、防晒霜等护肤化妆品和洗涤用品中也有少量应用;
在空气清新剂、卫生杀菌、杀虫剂、面巾、卫生巾以及除臭杀菌的鞋垫、保健内衣、被褥等家庭卫生用品中加入适量薄荷 脑油,既收清凉芳香之功效,又有杀菌消毒之妙用。 1、药理作用
刺激和抑制神经的作用:薄荷 产品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的功效,作用于皮肤有灼感和冷感同时,它对感觉神经末梢又有抑制和麻痹的作用;因此,可用作抗刺激剂和皮肤兴奋剂。既对皮肤瘙痒具有抗过敏和止痒作用,又对神经痛和风湿关节痛具有明显的缓解和镇痛作用;
消炎和抗菌的作用:薄荷 产品对蚊虫叮咬皮肤有脱敏、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亦有明显的止咳、消炎和抑菌作用;对痔疮、肛裂有消肿止痛、消炎抗菌的作用;
健胃和祛风的作用:口含有薄荷 产品的方剂,对于味觉神经和嗅觉神经有兴奋的作用。它对口腔粘膜有炮热感和刺激作用,能促进口腔流涎、增进食欲、增加胃粘膜的供血量,改进消化功能。有益于治疗食积不化、解除胃脘涨滞感觉。也可治疗呃逆和痉挛性胃痛。此外,薄荷 在肠道内亦有较好的驱风作用,能减轻肠充气、驰缓肠肌蠕动,具有减缓肠疝痛的作用;
芳香和调味的作用:主要利用薄荷 所特有的清凉润喉而芳香宜人的气味来掩饰和改善一些具有异味和难以吞服的药物的不适感。
2、入药方式
薄荷 产品在医药上的入药方式主要有三种:
薄荷 干叶或薄荷 全草用于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方剂;
薄荷 脑晶体或薄荷 锭用于中成药或西药配方;
薄荷 素油或精油用于中西药配方;
3、药品分类
以薄荷 脑、油为主药成分或配方药的中要西药物主要可分为内服、外用及注射液三类:
内服药主要有: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止咳糖浆、解痉镇痛酊、胃痛宁口服液、保喉片、润喉片等;
外用药主要有:清凉油、红花油、白花油、风油精、痱子水、止痒凝露、止痒水、痱子粉、炉甘石搽剂、无极膏、皮炎平膏、伤湿止痛膏、鼻嗅通嗅剂等;
注射液主要有:复方薄荷 注射液、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
4、毒副作用
薄荷 脑、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在药品中的使用剂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量(除药用外,一般每人每日不超过2mg/kg体重)。
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薄荷 系列产品的用途也将日益广泛。近十多年来,加入少量薄荷 脑、油的洗发剂、沐浴露、香皂等产品倍受人们的青睐;采用薄荷 精油进行安神静心、消除疲劳的芳香疗法逐步盛行;特别是薄荷 脑及其衍生物、络合物——水杨酸薄荷 酯、邻氨基苯甲酸薄荷 酯等薄荷 系列新产品在防晒化妆品、毛发再生精、祛皱霜、露、疤痕灵、和部分减肥保健品中亦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外,据国外最新公布的医药研究成果称,产自中国的薄荷 油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
应用进展:
1、抗癌: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薄荷 叶对治疗癌症有特殊的功效。薄荷 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使癌肿得不到血液供应,最终“饥饿”而死。英国萨尔福特大学教授表示,他希望用薄荷 叶制作的药物能够尽快进入临床应用。
2、抗病毒:陈祖基等人研究指出,薄荷 煎剂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增大感染量则无抑制作用。国外报道,同属植物薄荷 水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semliki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对流感却无效。
3、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国外研究表明,薄荷 醇能显著促进醋氨酚透皮吸收作用,对曲安缩松有显著促进吸收作用,可使柴胡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能显著促进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这种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可能是由于薄荷 醇通过改变角质层脂质的结构改变药物的透皮渗透能力。
4、抗菌抗炎:王微等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薄荷 精油的成分 ,在鉴定出的21种成分中,异佛尔酮(41.22%)、β-石竹烯(10.01%)、斯巴醇(2.89%)、β-蒎烯(1.45%)和桉树脑(1.13%)为主要成分。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薄荷 精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及变形杆菌出现最大的抑菌环。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薄荷 醇皮下给药,能剂量依赖性促进小鼠活动,其促进小鼠活动,可能与多巴胺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薄荷 醇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圆叶薄荷 油和欧薄荷 油均有中枢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薄荷 醇对戊巴比妥的中枢抑制作用有一定量效关系。
礼仪之用:
薄荷 为芳香植物的代表,品种很多,每种都有清凉的香味。花色有白、粉、淡紫等,低调而不张扬,组成唇形科特有的花茎。
花语:有德之人
赠花礼仪:把几种薄荷 花苗分别种在几个陶瓷花盆中,放入木箱赠人。如果能在每盆花旁边插一个标签注明薄荷 的品
种,效果会更好。
食疗方法:薄荷 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 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
1、薄荷 粥:鲜薄荷 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约0.5升,冷却后捞出薄荷 留汁。用150克梗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 汤及少许冰糖,煮沸即可。
功效:清新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2、薄荷 豆腐:豆腐2块,鲜薄荷 50克,鲜葱3条,加2碗水煎,煎至水减半,即趁热食用。
功效:可治疗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3、薄荷 鸡丝:鸡胸脯肉150克,切成细丝,加蛋清、淀粉、精盐拌匀待用。薄荷 梗150克洗净,切成同样的段。锅中油烧至5成热,将拌好的鸡丝倒入过下油。另起锅,加底油,下葱姜末,加料酒、薄荷 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
功效:消火解暑。
4、薄荷 糕:取糯米、绿豆各500克,薄荷 15克,白糖25克,桂花少许。先将绿豆煮至烂熟,再加入白糖、桂花和切碎的薄荷 叶做成馅备用。把糯米焖熟,放入盒内晾凉,然后用糯米饭包豆沙馅,用木槌压扁即成。
功效:清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
5、鲜薄荷 鲫鱼汤:活鲫鱼1条,剖洗干净,用水煮熟,加葱白1根,生姜1片,鲜薄荷 20克,水沸即可放调味品和油盐,汤肉一起吃。每天吃1次,连吃3~5日。
功效:可治小儿久咳。
6、薄荷 汤 将薄荷 叶清洗干净,切碎,用开水烫一下,放少许盐,香油。
功效:解毒败火。
7、薄荷 凉茶:新鲜薄荷 叶少许,清洗干净,沸水冲泡,放入适量白砂糖,自然冷却。日饮3~5杯,饮用后通体舒坦,精力倍增。
8、薄荷 冰:用锅将4碗清水煮开,加入薄荷 煮5分钟,放凉。将薄荷 水放入冰箱冻成冰粒,咽喉痛或口干时取冰粒放于口中咀嚼,可收清凉利咽之效。薄荷 酒 取薄荷 油10克,米酒、黄酒各50毫升,将薄荷 油与米酒、黄酒兑在一起,早晚空腹饮用。
9、薄荷 茶:用薄荷 叶泡茶喝,泡法同普通茶叶一样,饮用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
10、此外,薄荷 茎叶有特殊香味,可用于制作口香糖、牙膏等,起到清凉提神、泻火的功效。
11、薄荷 可酿蜜,其蜜蜜色深,呈深琥珀色、具有较强的薄荷 特殊气味。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姓名:蓝泽薄荷
cv:かかずゆみ
别名:薄荷 猫猫
变身:薄荷 mew mew
年龄:12岁
出生日期:10月3日
身高:145cm
体重:38kg
喜欢颜色:水色
喜欢科目:英文、音乐
讨厌科目:理科
合体动物:白喉鹦鹉
武器:薄荷 弓箭
魔法术语:ribbon 薄荷 echo!
专长:芭蕾舞、日本传统舞蹈、书法、珠算、钢琴
喜好的食物:法国料理、专属特厨做料理、烤饼干、
专属的厨师做的零食
讨厌的食物:一般人在吃的东西
目前最想要的东西:身为蓝泽家族的女儿,所需要
具备的实力与才能
个人简介:是一个性格严谨.个性好强的千金大小
姐,但内心是一位天真纯朴的国中一年级学生。
是第二个加入东京mew mew 的人。
薄荷
07好男冠军井柏然和季军付辛博(bobo组合)的粉丝团。 姓名:蓝泽薄荷
cv:かかずゆみ
别名:薄荷 猫猫
变身:薄荷 mew mew
年龄:12岁
出生日期:10月3日
身高:145cm
体重:38kg
喜欢颜色:水色
喜欢科目:英文、音乐
讨厌科目:理科
合体动物:白喉鹦鹉
武器:薄荷 弓箭
魔法术语:ribbon 薄荷 echo!
专长:芭蕾舞、日本传统舞蹈、书法、珠算、钢琴
喜好的食物:法国料理、专属特厨做料理、烤饼干、
专属的厨师做的零食
讨厌的食物:一般人在吃的东西
目前最想要的东西:身为蓝泽家族的女儿,所需要
具备的实力与才能
个人简介:是一个性格严谨.个性好强的千金大小
姐,但内心是一位天真纯朴的国中一年级学生。
是第二个加入东京mew mew 的人。 薄荷
(《雷公炮炙论》)
【异名】蕃荷菜(《千金·食治》),菝蔺、吴菝蔺(《食性本草》),南薄荷 (《本草衍义》),猫儿薄苛(《履巉岩本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蔢荷(《本草蒙筌》),夜息花(《植物名汇》)。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或家薄荷 的全草或叶。
【植物形态】①薄荷
多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茎方形,被逆生的长柔毛及腺点。单叶对生;叶柄长2~15毫米,密被白色短柔毛;叶片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尖锯齿,密生缘毛,上面被白色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苞片1,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及微柔毛;花萼钟状,5裂,裂片近三角形,具明显的5条纵脉,外面密生白色柔毛及腺点;花冠二唇形,紫色或淡红色,有时为白色,长3~5毫米,上唇1片,长圆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片,较小,全缘,花冠外面光滑或上面裂片被毛,内侧喉部被一圈细柔毛;雄蕊4,花药黄色,花丝丝状,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花冠筒外;子房4深裂,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头2歧。小坚果长1毫米,藏于宿萼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各地。
②家薄荷
与上种相似。叶卵形至长圆形,长2~5厘米,两面均有腺点。萼裂片窄三角形,有缘毛。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小坚果长0.7毫米。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此外,兴安薄荷 (东北),以及江苏(苏州、太仓)栽培的龙脑薄荷 (《本草衍义》)等,亦同供药用。
【采集】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药材】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面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具有白色绒毛;质脆。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化学成分】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 醇,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 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 酯、莰烯、柠檬烯、异薄荷 酮、蒎烯、薄荷 烯酮、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
【药理作用】薄荷 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瘙痒等。应用于皮肤,首先有凉感,以后有轻微刺灼感。此种凉感并非皮肤温度降低,而系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所引起。
薄荷 醇、薄荷 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后者的作用较强。用小鼠作试验,对离体小肠,薄荷 精油有解痉(抗乙酰胆碱)作用;但对整体小鼠的小肠内容物之推进速度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抑制倾向,故推测其健胃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嗅、味感觉续发性引起的。薄荷 醇的酒精溶液有防腐作用。它对呼吸道炎症有某些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其促进了分泌而去除了附着于粘膜上的粘液所致。薄荷 酮之刺激性强于薄荷 醇。
同属植物欧薄荷 中的总黄酮类具有利胆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性味】辛,凉。
①《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②《医林纂要》:"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⑩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 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宜忌】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①《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②《千金·食治》:"动消渴病。"
③《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④《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选方】①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 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简便单方》)
②治眼弦赤烂:薄荷 ,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明目经验方》)
③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 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圣惠方》薄荷 丸)
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 、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永类钤方》)
⑤治血痢:薄荷 叶煎汤单服。(《普济方》)
⑥治衄血不止:薄荷 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本事方》)
⑦治蜂虿螫伤:薄荷 按贴之。(孟诜《必效方》)
⑧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 煎汁频涂。(《医说》)
⑨治耳痛:鲜薄荷 绞汁滴入。(《闽东本草》)
【名家论述】①《纲目》:"薄荷 ,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⑦《本草经疏》:"薄荷 ,辛多于苦而无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食疗》引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子别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主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③《药品化义》:"薄荷 ,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取其气香而利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④《本草新编》:"薄荷 ,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 解郁之更神。薄荷 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⑤《本草求真》:"薄荷 ,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⑥《本经续疏》:"吐下则胀满应减,下气则宿食应行,即不减不行,亦宜以宽中理气消导顺降为治,何取于薄荷 ?不知薄荷 之凉,大有似乎豆蔻辈,原能宽中理气,消导顾降者也。特其芳烈外发,不似豆蔻辈内藏,所以重在散发,而治内不专耳。设使恶气宿食既已内扰,仍复托根于表,则非薄荷 之内解其结,外剧其根,何以使表里尽除耶。"
⑦《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 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瘈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出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温病发汗用薄荷 ,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按薄荷 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 者。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 ,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 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 代之。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 亦能泻肺定喘(薄荷 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 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 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 ,而其发表之力又远不如薄荷 ,则用葛根又何如薄荷 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之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势限之也。"
⑧《本草正义》:"孙星衍辑刻《本草经》,径谓薄荷 苏类,确乎可信。《唐本草》谓为辛温,亦以苏类例之。然冷冽之气能散风热,决非温药,故洁古直谓之辛凉。其主治则《唐本》谓贼风伤寒、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又皆与紫苏大略相近,惟辛而凉降,微与温散者不同耳。按外治风热生疮:煮汁和入消肿末药敷之,凉入肌肤,立能止痛。" 传说薄荷 的原名出自希腊神话。冥王哈迪斯(Hades)爱上了美丽的精灵曼茜(Menthe),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Persephone)十分嫉妒。为了使冥王忘记曼茜,佩瑟芬妮将她变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长在路边任人踩踏。可是内心坚强善良的曼茜变成小草后,她身上却拥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凉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浓烈。虽然变成了小草,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人们把这种草叫薄荷 (Mentha)。
罗马人与希腊人都很喜欢薄荷 的味道。在节庆时,他们还会把薄荷 纺织成花环佩带在身上。
埃及人则有把一包包薄荷 与大茴香、小茴香充当赋税的做法。
美洲印地安人会用薄荷 来治疗肺炎。
薄荷 有极强的杀菌抗菌作用,常喝它能预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气清新。用薄荷 茶汁漱口,可以预防口臭。用薄荷 茶雾蒸面,还有缩细毛孔的作用。拿泡过茶的叶片敷在眼睛上会感觉到清凉,能解除眼睛疲劳。据说薄荷 也有“眼睛草”的别称,可用于治疗眼疾。
花语
薄荷 品种超逾500个,当中最为人所知的有黑胡椒薄荷 和绿薄荷 ,其余的还有苹果薄荷 、橘子薄荷 、香水薄荷 等,大多是以它独有的香气而命名。
薄荷 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植物,人生难免有许多错过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亲和相爱的机会几乎没有,但越是没有就越是想念,薄荷 虽然是一种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从每一个毛孔渗进肌肤,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通透了,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会让那些曾经失去过的人得到一丝安慰,所以薄荷 的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逢’和‘再爱我一次’。此外,它还有一种花语是‘美德’,代表了人的种种美好德行—— 薄荷 产品(薄荷 脑和薄荷 素油)具有特殊的芳香、辛辣感和凉感,主要用于牙膏、食品、烟草、酒、清凉饮料、化妆品、香皂的加香;在医药上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全草入药,辛,凉。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症,外用有轻微的止痛作用,用于神经痛等。我国历来是薄荷 脑和薄荷 素油的出口大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外汇收入可观。薄荷 根系在生长期间向土壤中分泌的物质有抑菌作用,对棉花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如棉花枯萎病、立枯病以及棉蓟马和棉蚜等,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尤以对棉花枯萎病防效显著,可在棉花重病区实行薄荷 棉花轮作。 一、根
生产上栽培的薄荷 ,具有真正吸收作用的是着生在地上部直立茎入土部分和地下根茎节上的数量众多的须根,这些根系入土深度30cm左右,而以表土层15~20cm左右最为集中;另外,在株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地上部直立茎的基部节上和节间也会长出许多气生根,这种气生根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会自行枯死,故对薄荷 的生长发育几乎不起作用。
二、茎
1. 地上茎
薄荷 的地上茎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直立茎,方形,颜色因品种而异,有青色与紫色之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着生叶片,产生分枝,并把根和叶联系起来,把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片,同时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运至根部的输导通道,其上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片,叶腋内长出分枝。茎的表面虽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极微(茎秆鲜品出油率为0.001%~0.004%)。另一种叫匍匐茎,它是由地上部直立茎基部节上的芽萌发后横向生长而成,其上也有节和节间,每个节上都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匍匐于地面而生长,有时其顶端也钻入土中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后,顶芽复又钻出土面萌发成新苗;也有的匍匐茎顶芽直接萌发展叶并向上生长成为分枝。匍匐茎的颜色、数量、长度和粗细,常因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2. 地下茎
又称地下根茎,外形如根,故习惯上常称为种根。通常当地上部直立茎生长至一定(8个节左右)高度时,在土壤浅层的茎基部开始长出根茎,随后逐渐生长增多。第一次收割后,这些地下根茎在水分适合的条件下又萌发出苗(即二刀苗),生长至一定阶段又再长出新的种根,即成为秋播时的材料。地下根茎上也有节和节间,节上长出须根,每一个节上也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水平分布的范围可达30cm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10cm左右的范围内。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根茎是没有休眠期的,也就是说,在土壤温度和水分适合的情况下,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均可发芽和继续生长,长成植株。
地下根茎里贮藏着水分和养分,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播种于土中能萌发成长为新的植株,这种新植株基本上可以保持本品种的原有形态和优良性状,因此,它是生产上用来繁殖的主要部分。
三、叶
薄荷 的叶片是以对生的方式着生在茎节上。叶片的形状、颜色、厚度以及叶面状况、叶缘锯齿的密度等因品种、生长时期、生长条件之不同而有变化。一般说来,叶片的形状有卵圆、椭圆形等;叶色有绿色、暗绿色和灰绿色等。
薄荷 的叶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贮藏精油的主要场所。油腺(贮油结构)在叶片上、下表皮的分布,以下表皮为多。单位叶面积上的油腺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同时又与植株的生育时期、叶龄、叶位有关。一定叶面积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叶片中精油的含量占全株含油总量的98%以上,但对每一片叶片来说,它的含油量高低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品种、叶片所处的部位和叶龄等有密切关系。根据测定,植株上叶片中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渐增高。
单位面积产油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数、叶面积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叶片数增加、减少和延缓叶片的脱落,防止病虫为害,就成为薄荷 增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分枝
薄荷 的分枝是从主茎叶腋内的潜伏芽长出来的,其上也着生对生叶片。不同品种的分枝能力是不同的,同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位等又与田间群体密度和培管措施有关,一般说来,随着田间群体密度的增高,单株分枝数随之减少,分枝节位随之上升。栽培条件恶劣,特别是肥、水欠缺也会影响分枝。因此,在栽培上如何根据品种的分枝习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条件而控制合理的田间密度是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薄荷 --花、叶,摄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百草园五、花、果实、种子
薄荷 的花朵较小。花萼基部联合成钟形,上部有五个三角形齿;花冠为淡红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基部联合;正常花朵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种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着生在花冠壁上;雌蕊一枚,花柱顶端二裂,伸出花冠外面。正常花(即雌、雄蕊俱全)的花朵较大,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的,花朵较小。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每年开花一次。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年一般收割两次,开花两次(有的品种和某些地区例外),花期因品种和地区而异。
一天中的开花高峰期,常随气候条件而变化。若天气晴朗,一般在上午6~9时,阴天或雨天向后推迟,下午停止开放。
薄荷 自花授粉一般不能结实,必须靠风或昆虫进行异花传粉方能结实。通常自现蕾至开花约需10~15天,一朵花自开放至种子成熟约需20天左右。结实率高低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朵花最多能结四粒种子,贮于钟形花萼内。果实为小坚果,长圆状卵形,种子很小,淡褐色,万粒重仅1g左右,每市斤种子可达到500万粒左右。 化学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 醇( Menthol),含量约77~78%, 其次为薄荷 酮(Menthone), 含量为8~12%, 还含乙酸薄荷 脂(Menthyl acetate) 、莰烯(Camphene)、 柠檬烯(Limonene)、 异薄荷 酮(Isomenthone)、 蒎烯(Pinene) 薄荷 烯酮(Menthenone)、 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 鲜茎叶含挥发油约1%,干茎叶含油1.3%-2%。油中主要含l-薄荷 醇(l-menthol)约77%-87%,其次含l-薄荷 酮(l-menthone)约10%。另含异薄荷 酮(isomenthone)、胡薄荷 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acetate)、乙酸薄荷 酯(menthyl acetate)、苯甲酸薄荷 酯、α-蒎烯、戊醇-3、β-蒎烯、β-侧柏烯(β-thujene)、己醇-2、d-月桂烯(d-nyrcene)、宁烯、辛醇-3、桉叶素(cineole)和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此外叶尚含苏氨酸(threonine)、丙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等多种游离氨基酸。据称含有树脂及少量鞣质和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还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化学鉴定: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1)取本品叶粉末少许,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迅速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示薄荷 醇)
(2)取本品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闭,振摇数分钟,放置30min,滤过,滤液供点样,另以薄荷 醇为对照品,配成每ml含2mg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后,喷2%香草醛硫酸试液,在98 ℃加热2-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玫瑰红色斑点。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 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药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 醇(I-menthol)、1-薄荷 酮(I-menthol)及薄荷 酯类等。
薄荷 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 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酸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 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体外试验薄荷 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 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①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 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 白沙糖和之亦可。 (《简便单方》)
②治眼弦赤烂:薄荷 ,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 (《明目经验方》)
③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 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 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 (《圣惠方》薄荷 丸)
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 、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 (《永类钤方》)
⑤治血痢:薄荷 叶煎汤单服。 (《普济方》)
⑥治衄血不止:薄荷 汁滴之。 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 (《本事方》)
⑦治蜂虿螫伤:薄荷 按贴之。 (孟诜《必效方》)
⑧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 煎汁频涂。 (《医说》)
⑨治耳痛:鲜薄荷 绞汁滴入。 (《闽东本草》) 1、药理作用
刺激和抑制神经的作用:薄荷 产品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的功效,作用于皮肤有灼感和冷感同时,它对感觉神经末梢又有抑制和麻痹的作用;因此,可用作抗刺激剂和皮肤兴奋剂。既对皮肤瘙痒具有抗过敏和止痒作用,又对神经痛和风湿关节痛具有明显的缓解和镇痛作用;
消炎和抗菌的作用:薄荷 产品对蚊虫叮咬皮肤有脱敏、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亦有明显的止咳、消炎和抑菌作用;对痔疮、肛裂有消肿止痛、消炎抗菌的作用;
健胃和祛风的作用:口含有薄荷 产品的方剂,对于味觉神经和嗅觉神经有兴奋的作用。它对口腔粘膜有炮热感和刺激作用,能促进口腔流涎、增进食欲、增加胃粘膜的供血量,改进消化功能。有益于治疗食积不化、解除胃脘涨滞感觉。也可治疗呃逆和痉挛性胃痛。此外,薄荷 在肠道内亦有较好的驱风作用,能减轻肠充气、驰缓肠肌蠕动,具有减缓肠疝痛的作用;
芳香和调味的作用:主要利用薄荷 所特有的清凉润喉而芳香宜人的气味来掩饰和改善一些具有异味和难以吞服的药物的不适感。
2、入药方式
薄荷 产品在医药上的入药方式主要有三种:
薄荷 干叶或薄荷 全草用于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方剂;
薄荷 脑晶体或薄荷 锭用于中成药或西药配方;
薄荷 素油或精油用于中西药配方;
3、药品分类
以薄荷 脑、油为主药成分或配方药的中要西药物主要可分为内服、外用及注射液三类:
内服药主要有: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止咳糖浆、解痉镇痛酊、胃痛宁口服液、保喉片、润喉片等;
外用药主要有:清凉油、红花油、白花油、风油精、痱子水、止痒凝露、止痒水、痱子粉、炉甘石搽剂、无极膏、皮炎平膏、伤湿止痛膏、鼻嗅通嗅剂等;
注射液主要有:复方薄荷 注射液、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
★ 4、毒副作用
薄荷 脑、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在药品中的使用剂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量(除药用外,一般每人每日不超过2mg/kg体重)。
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薄荷 系列产品的用途也将日益广泛。近十多年来,加入少量薄荷 脑、油的洗发剂、沐浴露、香皂等产品倍受人们的青睐;采用薄荷 精油进行安神静心、消除疲劳的芳香疗法逐步盛行;特别是薄荷 脑及其衍生物、络合物——水杨酸薄荷 酯、邻氨基苯甲酸薄荷 酯等薄荷 系列新产品在防晒化妆品、毛发再生精、祛皱霜、露、疤痕灵、和部分减肥保健品中亦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外,据国外最新公布的医药研究成果称,产自中国的薄荷 油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
应用进展:
1、抗癌: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薄荷 叶对治疗癌症有特殊的功效。薄荷 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使癌肿得不到血液供应,最终“饥饿”而死。英国萨尔福特大学教授表示,他希望用薄荷 叶制作的药物能够尽快进入临床应用。
2、抗病毒:陈祖基等人研究指出,薄荷 煎剂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增大感染量则无抑制作用。国外报道,同属植物薄荷 水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Semliki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对流感却无效。
3、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国外研究表明,薄荷 醇能显著促进醋氨酚透皮吸收作用,对曲安缩松有显著促进吸收作用,可使柴胡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能显著促进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这种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可能是由于薄荷 醇通过改变角质层脂质的结构改变药物的透皮渗透能力。
4、抗菌抗炎:王微等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薄荷 精油的成分 ,在鉴定出的21种成分中,异佛尔酮(41.22%)、β-石竹烯(10.01%)、斯巴醇(2.89%)、β-蒎烯(1.45%)和桉树脑(1.13%)为主要成分。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薄荷 精油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及变形杆菌出现最大的抑菌环。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薄荷 醇皮下给药,能剂量依赖性促进小鼠活动,其促进小鼠活动,可能与多巴胺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薄荷 醇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圆叶薄荷 油和欧薄荷 油均有中枢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薄荷 醇对戊巴比妥的中枢抑制作用有一定量效关系。
礼仪之用:
薄荷 为芳香植物的代表,品种很多,每种都有清凉的香味。花色有白、粉、淡紫等,低调而不张扬,组成唇形科特有的花茎。
花语:有德之人
赠花礼仪:把几种薄荷 花苗分别种在几个陶瓷花盆中,放入木箱赠人。如果能在每盆花旁边插一个标签注明薄荷 的品
种,效果会更好。
食疗方法:薄荷 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 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
1、薄荷 粥:鲜薄荷 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约0.5升,冷却后捞出薄荷 留汁。用150克梗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 汤及少许冰糖,煮沸即可。
功效:清新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2、薄荷 豆腐:豆腐2块,鲜薄荷 50克,鲜葱3条,加2碗水煎,煎至水减半,即趁热食用。
功效:可治疗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3、薄荷 鸡丝:鸡胸脯肉150克,切成细丝,加蛋清、淀粉、精盐拌匀待用。薄荷 梗150克洗净,切成同样的段。锅中油烧至5成热,将拌好的鸡丝倒入过下油。另起锅,加底油,下葱姜末,加料酒、薄荷 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
功效:消火解暑。
4、薄荷 糕:取糯米、绿豆各500克,薄荷 15克,白糖25克,桂花少许。先将绿豆煮至烂熟,再加入白糖、桂花和切碎的薄荷 叶做成馅备用。把糯米焖熟,放入盒内晾凉,然后用糯米饭包豆沙馅,用木槌压扁即成。
功效:清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
5、鲜薄荷 鲫鱼汤:活鲫鱼1条,剖洗干净,用水煮熟,加葱白1根,生姜1片,鲜薄荷 20克,水沸即可放调味品和油盐,汤肉一起吃。每天吃1次,连吃3~5日。
功效:可治小儿久咳。
6、薄荷 汤 将薄荷 叶清洗干净,切碎,用开水烫一下,放少许盐,香油。
功效:解毒败火。
7、薄荷 凉茶:新鲜薄荷 叶少许,清洗干净,沸水冲泡,放入适量白砂糖,自然冷却。日饮3~5杯,饮用后通体舒坦,精力倍增。
8、薄荷 冰:用锅将4碗清水煮开,加入薄荷 煮5分钟,放凉。将薄荷 水放入冰箱冻成冰粒,咽喉痛或口干时取冰粒放于口中咀嚼,可收清凉利咽之效。薄荷 酒 取薄荷 油10克,米酒、黄酒各50毫升,将薄荷 油与米酒、黄酒兑在一起,早晚空腹饮用。
9、薄荷 茶:用薄荷 叶泡茶喝,泡法同普通茶叶一样,饮用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
10、此外,薄荷 茎叶有特殊香味,可用于制作口香糖、牙膏等,起到清凉提神、泻火的功效。
11、薄荷 可酿蜜,其蜜蜜色深,呈深琥珀色、具有较强的薄荷 特殊气味。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薄荷 的茎叶。产于江苏等南北各地。采收期因产地而异,一年可采割2~3次。鲜用,或阴干切段用。
[性能]味辛,性凉。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喉,理气。
[参考]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 醇、薄荷 酮等。
[宜忌]
宜: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宜食;口疮口臭,牙龈肿痛,以及风热瘙痒者宜食。
忌:阴虚血燥体质,或汗多表虚者忌食;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忌多食久食。
能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有解痉作用;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缓解其炎症;对多种病毒和细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微恶风寒;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风疹瘙痒,荨麻疹;肝气郁滞,胸闷胁痛,或感受暑湿,脘腹胀痛、吐泻。
[用法]一日3~10g。煎汤,泡茶,研末,入糖果等。
[附方]
1,薄荷 银花茶:薄荷 10g,金银花15g。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用薄荷 疏散风热、利咽喉,金银花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发热恶风,头昏,咽喉痛。
2,薄荷 菊花茶:薄荷 6g,菊花10g,茶叶3g。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以薄荷 、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茶叶提神、清利头目。用于感冒风热,头目不清,头昏。 二.另一些解释 II. Other explanations 1. 07好男冠军井柏然和季军付辛博(bobo组合)的粉丝团。 写手:薄荷
介绍:
笔名:薄荷
真名:ZJ
双面巨蟹座
血型未知
1987年7月12日生
典型的上海小女子
好吃懒做。两重性格。
自恋。任性。骄傲。叛逆。念旧。
有令人惊恐的反向极端想像力。
向往自由,等待救赎。
梦想远走高飞。渴望环游世界。
坚持,并且信仰文字与爱情。
文章多发表在《新蕾·STORY100》、《映色》、《花溪》、《糖》等青春文学杂志。
已出版短篇小说集《淡水18°C》、长篇小说《声光纪CLOVER》、长篇小说《背驰》。
Blog:【蝶变。】http://bohe0712.blogcn.com/ (莫文蔚专辑:《如果没有你》)
歌手:莫文蔚 专辑:如果没有你
[ti:薄荷 ]
[ar:莫文蔚]
[al:如果没有你]
[by:寒江雪]
薄荷
莫文蔚
剪一形春雨气息来混合
一想到你嘴里自动哼着歌
整个夏天那片草地的柔和
这就是爱把我的心都饱和
你的吻就是薄荷 味觉的花朵
eh de eh eh eh eh eh
怎么能错过
爱上你就是薄荷 清凉的快乐
eh de he eh eh eh eh
烦恼算什么
不再干涸绿洲开满了沙漠
你的名字是我最记得的歌
不用河道流入意识的小河
这就是爱,把我的心都饱和
你的吻就是……
你的吻就是薄荷 味觉的花朵
爱上你就是薄荷 清凉的快乐
LRC歌词来自:http://www.51lrc.com/asp/lrc.asp?id=20060408DfC3jU ①薄荷 :
最受欢迎的曲目有:
(1)我真的受伤了;
(2)歌词
②薄荷 叶乐团:
专辑:《的士房间》
曲目:
(1)开往天国的慢船;
(2)神的小羊;
(3)后现代剪贴簿;
(4)有什么是真的;
(5)我的阿尔巴尼亚;
(6)after winter;
(7)粉红电台头;
(8)苹果有罪;
(9)沈默的房间;
(10)1979;
(11)纪录片;
(12 )爱的大未来. 薄荷 网-薄荷 网简介
薄荷 网是一家深受用户信赖的在线减肥网站,专注于为减肥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减肥指导。通过几年的发展,薄荷 已经形成一套独立、独特的减重指导体系。
薄荷 网的多个第一
1、中国第一个专业减肥电台《薄荷 瘦声》
07年8月开播,中国首家专业减肥电台,每周一三五直拨,并提供往期节目下载,目前提供接近300小时的电台节目,收听超过50万人次。
2、中国第一本有声减肥读物《减肥那些事儿》
与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10小时有声光盘+轻松有趣的图文读本,用最轻松的方式教会普通人如何健康减肥,是中国第一本有声减肥读物,参加09年上海书展,法兰克福书展。
3、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电子瘦身杂志《享瘦》
通过新浪杂志平台发布的电子瘦身杂志《享瘦》,单期阅读量超过50万,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电子瘦身杂志。
4、中国第一个专业在线减肥咨询服务“Super NICE™”
NICE系列的第一个产品,也是中国第一个专业在线减肥咨询服务。其延续产品NICE减重方案是09年最新推出的产品。
薄荷 网-NICE减肥方法
薄荷 网以美国USDA的权威研究和结论为基础,独家研发了NICE™ 减肥方法。
NICE™ 减肥公式:NICE=Nutrition+I+Calorie+Exercise 即健康减肥=营养+自我+热量+运动 。
NICE™ 减肥法告诉减肥者科学的减肥方法:合适的热量摄取、充足的营养、有效的运动方法、适当的心理调节。它的目的是扫清瘦身过程中的一些盲点,帮助减肥者达到热量、营养和心理平衡,并
且细致地告诉减肥者:
吃多少、吃什么、怎么吃(NICE™ 瘦身法饮食);
怎样有效地运动(NICE™ 瘦身法运动);
减肥中如何调节心理(NICE™ 瘦身法心理、电台疗法等);
特殊人群怎样减肥(NICE™ 瘦身法特殊情况应对)。
薄荷 网-NICE减肥方案
减重方案即一份专业的减肥指导,是针对肥胖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薄荷 网推出的NICE减重方案是一份十分具有针对性的个人在线减重方案,它将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指导她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运动、心理等,帮助她实现健康减重的目标!使用者可以随时上
网查看,使用方便、私密性强。
通过在线减重评测了解使用者的关键减重信息(包括身体情况,如身高、体重、围度等,以及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后,专家会以评测结果为基础,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为其制定NICE减重方
案。
NICE减重方案中会为使用者设定每日热量摄入范围,使用者只需按照方案指导安排自己的饮食,就能将每日热量摄入控制在此范围内,再配合NICE减重方案为其推荐的运动,就能很自然地达到热量
摄入<热量消耗的效果,从而真正实现减脂肪、塑曲线的减重目标!
薄荷 网-薄荷 瘦身网媒体报道
2008年5月 电视 第一财经频道 《谁来一起午餐》 薄荷 网为胜出方
2008年8月 门户网站 搜狐 上海 专访关磊与薄荷 网CEO马海华
2009年8月 杂志 第一财经周刊 《控制卡路里》 标注食物数据来自薄荷 网
2009年8月 报纸 时代报 新书推荐《减肥那些事儿》 薄荷 瘦声电台大A小Q著
2009年9月 杂志 第一财经周刊 专访《薄荷 瘦身网》 薄荷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s Mint (一)概述
别名苏薄荷 。
为唇形科薄荷 属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s Briq),以全草入药。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等症。薄荷 为芳香族化合物,薄荷 油和薄荷 脑广泛应用于医药,又是日用品和食品工业主要原料。薄荷 栽培历史很久,是临床常用药,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二)植物特性
薄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具水平匍匐根状茎,茎下部数节具纤细的根。茎直立,锐四棱形,具四沟槽,多分枝,有时单一,上部被倒向的微柔毛,下部仅沿棱上具微柔毛。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两面常沿脉密生微柔毛,其余部分近无毛;叶柄长0.2-1.2厘米,被微柔毛。轮伞花序腋生,远离,茎对高出鞘伞花序,苞叶与茎叶同形;花萼筒状钟形,长约0.25厘米,直伸,外被微柔毛及腺点,萼齿5,三角状钻形,明显长渐尖;花冠淡紫色,外被微柔毛,内面在喉部以下被微柔毛,冠檐4裂,上裂片顶端2裂,较大,其余3裂近等大;雄蕊4枚,前对稍长,通常稍伸出花冠筒外;花柱通常稍伸出花冠筒外,柱头近相等2裂。小坚果卵球形,黄褐色。
(三)生长特性
薄荷 适应性很强,能生长在海拔2100米以下的地区,阳光充足,海拔在300~1000米的地区均有栽培。光照不充足、连阴雨天,薄荷 油和薄荷 脑含量低。喜温和湿润环境,地上部能耐30℃以上温度,~20℃地上部即枯萎,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根比较耐寒,-30℃仍能越冬,生长初期和中期需要雨量充沛,现蕾期、花期需要阳光充足,干旱的天气,日照时间长对薄荷 油、薄荷 脑的形成积累含量高。
薄荷 根入地30厘米深,多数集中在15厘米左右土层中,地下根茎分布较浅,都集中在土层10厘米左右。薄荷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花,现蕾至开花10~15天,开花至种子成熟20天。割完第一刀薄荷 在10月以后还能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均能生长,但以pH5.5~6.5适宜。沙质壤土、壤上和腐质土都可栽培。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对土壤要求不严,除了过酸和过碱的土壤外都能栽培。选择有排灌条件的,光照充足的塘边、屋边、水渠边等零散土地,土质肥沃,地势平坦为好。砂土,光照不足、干旱易积水的土地不易栽种。种过薄荷 的土地,要休闲3年左右,才能再种。因地下残留根影响产量。整地、深翻地,施腐熟的堆肥、土杂肥和过磷酸钙、骨粉等作基肥,每公顷37500~45000千克,耙细,浅锄一遍,把肥料翻入土中,碎土,耙平做畦宽200厘米。
2.繁殖方法
薄荷 栽培品种很多,有紫茎紫脉薄荷 ,青茎圆叶薄荷 ,小叶黄种,红叶臭头,白叶臭头,大叶育种,四O九薄荷 、六八七薄荷 ,—一九薄荷 ,生产上常采用的是青茎圆叶薄荷 (青薄荷 )、紫茎紫脉薄荷 (紫薄荷 )。两种含油量都在80%以上,其中紫薄荷 比青薄荷 高5%,抗旱能力前者弱后者强,香气紫薄荷 优,青薄荷 差。栽培最好选紫薄荷 。
薄荷 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根茎繁殖,分株繁殖。种芽不足时可用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后二者育种时采用,生产上不采用。
(1)根状茎繁殖
栽植时间10月下旬(立冬至小雪)。第二年3~4月份,秋季栽比较好,生根快,发棵早。
栽种方法:根茎随挖随栽,免去风吹日晒,便根干缩、变黑,降低成活率。选白色粗壮、节短的新根茎留作种用,捡去老根和黑根,按行距24厘米在畦面开小沟深6~10厘米,一人开沟,一人放根,可整条放入沟内或者截成6~10厘米小段放入,株距15~20厘米,施稀薄人粪尿,一人覆土同时操作,避免根茎风干、晒干。每公顷需根茎1500-2250千克。
(2)分株繁殖
也称秧苗繁殖或移苗繁殖。选择植株生长旺盛的,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的田地留作种用。秋季地上茎收后立刻中耕除草追肥,翌年4-5月(清明至谷雨),苗高6~15厘米时,将老薄荷 地里的苗连土挖出根茎,移栽,按行距21厘米,株距15厘米,挖6~10厘米深一穴栽2株,覆土压紧,施稀薄人粪尿封根,再浅覆土形成隔墙层,此法无根茎繁殖产量高,但此法可延至春后,土地冬天还可以种其他作物。本法可作育种采用,选优良品种。
(3)种子繁殖
春天3~4月把种子和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和,播种畦上,开浅沟。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2厘米厚,播后浇水,盖稻草保墒,2~3周即出苗。种子繁殖生长慢,容易变异。作育种种,生产上不采用。
(4)扦插繁殖
6月份左右,把地上茎或主茎基部切成10厘米长的插条,先在苗床上扦插育苗,成活后移栽。该法产量无根茎繁殖产量高,生产上不采用。但种根不足时也可采用。该法多为选种和种根复壮用。
3.间套
种秋季栽苗至出苗很长一段时间,可套种一些在3月前能收获的植物,如菠菜等短期作物,这样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又能保温保湿,有利于根状茎生长,出苗早、齐。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3~4月苗高10厘米时及栽植秧苗成活后,中耕除草一次。封垄前浅除2次,7月份收割第一次,立刻略深锄第三次和过多的根状茎,种2~3年后需要换地移栽。2~3年春季苗高12~15厘米时移栽苗,结合中耕除去过密的幼苗,每隔6~10厘米留一苗,以后中耕除草同第一年。
(2)追肥
每次中耕除草和薄荷 收割茎时都应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磷钾肥,饼肥效果好。如果单一施氮肥,使植株徒长,叶片变薄。一般每公顷施人畜粪2250千克左右,或硫酸铵195千克左右。苗期、后期少施肥,分枝多施,如果下~年还作采药材用,收割后,增施厩肥、圈肥或熏土。
(3)排灌
薄荷 地清明前、地上茎割完后立刻浇水,天旱浇水是保证丰产的关键。7~8月份高温浇早晚水,生长期薄荷 虽然喜湿润,但怕积水,排水不良,出苗不齐,病害多。做到雨停,沟水流尽。
(4)摘心
植株长的很疏,密度不大,在5月份中午晴天摘去顶心,从顶上二层幼叶搞去,并施化肥或人畜粪尿,促进长新芽,密度大的地块禁止摘心。
5.病虫害防治
(1)锈病(Puccinia menthae Pers)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5~10月发生,多雨时容易发病。开始时,在叶背面有橙黄色的、粉状的夏孢子堆。后期发生冬孢子堆,黑褐色,粉状,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用1:1:200波尔多液喷雾,收获前周天应停止喷药。
(2)斑枯病(Septoria menthicola Sacc.et Let.)又称薄荷 白星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5~10月发生于叶都。初时叶两面发生近圆形病斑,很小,暗绿色;以后病斑扩大,近圆形,直径0.2~0.4厘米,或呈不规则的病斑,暗褐色。老病斑内部褪成灰白色,呈白星状,上生黑色小点,有时病斑周围仍有暗褐色带。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者1:1:200波尔多液喷雾。收获前20天应停止喷药。
(3)小地老虎
春季小地老虎幼虫咬断薄荷 幼苗,造成缺苗断苗。
防治方法:①每1/15公顷用2.5%敌百虫粉剂2千克,拌细土15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可起保苗作用。②每1/15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0.1千克与炒香的菜籽饼(或棉籽饼)5千克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③清晨人工捕捉幼虫。
(4)银纹夜蛾
幼虫食害薄荷 叶子,咬成孔洞或缺刻。5~10月都有危害,而以6月初至头刀收获危害最重。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5)斜纹夜蛾:幼虫8~10月食害薄荷 叶子。防治方法同银纹夜蛾。
(五)采收加工
薄荷 收获期是否适当和产量有密切关系。薄荷 一般收2次,个别地方收3次。7月份(小暑-大暑)绝不能晚于大暑,否则影响二刀薄荷 产量。二刀10月份(寒露-霜降),两次收获均可做药用,如果用来提薄荷 油的,用头刀薄荷 。在初花期,花开3~5轮时收割为合适。薄荷 中的薄荷 油和薄荷 脑含量在日照充足时含量高(连续晴天,叶片肥厚,边反卷下垂,叶面有蓝光,发出特有的强烈香气,此时,油、脑含量最高),连续阴雨天含量低。选晴天上午10时~下午3时采收。用镰刀齐地割下茎叶,地下落叶也拉起来提油或脑或者立刻集中摊放开阴干,无阴干条件也可暴晒。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晒2天后,扎成小束,扎时束内各株满叶部位对齐。扎好后用铡刀在叶下3厘米处切断,切去下端无叶的梗子,摆成扇形,继续晒干。忌雨淋和夜露,晚上和夜间移到室内摊开,防止变质。数量少,晒7~8成干,捆成小把,悬挂阴干。有关材料报道,新鲜薄荷 含油0.8%~1.0%,干的茎叶含1.3%~2%。薄荷 捆外加篾席包装贮运,放阴凉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中国药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薄荷
拼音名:Bohe
英文名:HERBAMENTH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10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
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
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
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
~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
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鉴别】(1)本品叶的表面观: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至90μm,柄单细胞;小
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状突起。下表皮
气孔多见,直轴式。
(2)取本品叶的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
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摇数分钟,放置30分钟,
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 脑对照品,加石油醚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
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乙醇(2:8)的混合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
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叶不得少于30%。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5mm的短段适量,每100g供试品加水600ml,照挥发油测定
法(附录ⅩD)保持微沸3小时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0%(ml/g)。
【炮制】除去老茎及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
本品多为5~8mm的短段,墨绿色、紫棕色或灰褐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
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g)。
【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
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与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中国药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名称:
薄荷
汉语拼音:
Bohe
英文名:
HERBA MENTHAE
基原: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来割,晒干或阴干。
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2-5cm;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鉴别:
(1)本品叶的表面观: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至90μm,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突。下表皮气孔多见,直轴式。
(2)取本品叶的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摇数分钟,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 脑对照品,加石油醚制成每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乙醇(1:4)的混合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叶 不得少于30%。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5mm的短段适量,每100g供试品加水6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保持微沸3小时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0%(ml/g)。
炮制方法:
除去老茎及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
本品多为5-8mm的短段,墨绿色、紫棕色或灰褐色。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g)。
性味:
辛,凉。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目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用量:
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草药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ERBA MENTHAE 薄荷 百科辞典
薄荷
herba menthae
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 herba menthae, mint herb, mentha haplocalyx, dried peppermint herb, Bo He n.: bergamot, mint, pennyroyal, peppermint, spearmint, Mentha arvensis, any of various types of aromatic herb whose leaves are used for flavouring food, drinks, toothpaste, chewing-gum, etc, field mint n. menthe 薄荷村 饮食 莲子 油炸 琉璃 鸡尾酒 酒 饮品 饮料 奶冻 料酱 生物 植物 花 罗马香草 香草 被子植物 薄荷属 药品 更多结果...
薄荷酮 薄荷醇 猫薄荷 薄荷脑 薄荷属 香薄荷 薄荷油 薄荷酒 薄荷锭 苦薄荷 薄荷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