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薄壳山核桃
科名:胡桃科
拉丁名:caraya illinoensis
产地分布:
原产北美东部;江苏于数十年前引入栽培于淮安、南京、泰州、江阴等地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50m(原产地)。树皮粗糙、纵裂。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17枚,边缘有粗锯齿。卵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花期4~5月。坚果长圆形,核壳较薄,果熟期10-11月。
生长习性:
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大,微酸性、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良好,不耐干旱瘠薄,在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冲积平原或河谷地带生长迅速,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寿命长。适于河流,湖泊地区栽培,
园林用途:
作行道树种。本种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可孤植、丛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区绿化造林,为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果材兼用树种,江苏省长江两岸可大片营造经济林。核仁可食,味美榨油供食用;材质坚韧,为优良的军工用材。 种仁含油量达70%以上。
繁殖培育:
雄葇荑花序每束5—6个;雌花序有1一6;,成穗状。果实长圆形或卵形,长约5厘米,外果皮薄,裂成4瓣,核果光滑,长圆形或卵形,顶端尖,基部近圆形,2室。花期4—5月,果期7一11月。常用种子或嫁接繁殖。 |
|
薄壳山核桃介绍
薄壳山核桃 (Carya illinoensis)
科属:
胡桃科 山核桃属
别名:
形态特征:
树皮粗糙、纵裂。小叶11—17,边缘有粗锯齿。雄葇荑花序每束5—6个;雌花序有1一6;,成穗状。果实长圆形或卵形,长约5厘米,外果皮薄,裂成4瓣,核果光滑,长圆形或卵形,顶端尖,基部近圆形,2室。花期4—5月,果期7一11月。
分布与习性:
华东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阳性,喜温湿气候,较耐水湿
繁殖与栽培:
常用种子或嫁接繁殖。
应用:
庭荫树、行道树 |
|
- n.: pec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