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蒙古野驴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蒙古野驴
  【拉丁学名】:equus hemionus
  【俗名】:野驴,亚洲野驴,野马,骞驴,胡,右郎,什麻特
  【英文名】:asiatic wild ass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定
  【中国红皮书】:e
  ·iucn2000:vu a3bcd;c1
  ·iucn2003:en a1acd. iucn 2003:vu a3bcd;c1 ver 3.1 (2001)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低海拔的草原、荒漠、半荒漠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内蒙古, 甘肃, 新疆
  【国外分布】:分布于中亚和西亚各国。
  【分类】:奇蹄目 马科 equidae
  【生境】:栖息于海拔3800-5100间的高原草原、高寒荒漠和山地荒漠带。
  【食性】:取食多种草本植物。
  【习性】:群居,取食多种草本植物。
  【繁殖】:2岁性成熟,隔年繁殖一次。6-8月发情交配。翌年6-8月产一仔。
形态特征
  大型有蹄类。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
生活习性
  属典型荒漠动物,多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类为食。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8~9月份发情交配,雄驴间争雌激烈,胜者拥有交配权。怀孕期约11个月,每胎1仔。蒙古野驴具有极强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并且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
  分布于亚洲腹地的野驴,并非是现今家驴的祖先,家驴源于非洲野驴。野驴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但由于“好奇心”所致,它们常常追随猎人,前后张望,大胆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给偷猎者可乘之机。
背景资料
  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家周嘉镝介绍,由于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人类的直接捕杀和改变野驴的生存环境,目前蒙古野驴的分布区已缩小,仅限于西北地区的中蒙边境沿线,中国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但此次考察的巴颜淖尔盟北部发
  现蒙古野驴641头,计算估计该活动区内有1.14万头左右,这个数字表明目前世界上蒙古野驴的总数远远超过6500头。
  专家推测蒙古野驴涌入我国的原因可能是:
  (1)该地区是蒙古野驴的原始分布区,野驴涌入我国是一种自然回归;
  (2)近年来蒙古国方面环境条件适合,野驴种群增长,超过环境容纳量;
  (3)今年蒙古国降雨偏少,草场发育不好,水资源缺乏,而我国巴盟地区降雨偏多。
  蒙古野驴是珍贵的有蹄类动物,要保护好这个种群,首先要保护好蒙古野驴的生存环境,建立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大致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乌拉特后旗的梭梭林保护区扩大400平方公里,形成一个蒙古野驴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第二步,
  与蒙古国合作建立跨国保护区。蒙古野驴可能有长距离迁徙的特性,建立跨国保护区将会更好地保护这一物种,并能争取国际保护基金。
包含词
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