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微生物 : 中草药 > 葛仙米
目录
No. 1
  生在潮湿处的一种蓝藻类植物。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 外面包着一层胶质物, 湿时蓝绿色,干时灰色。可食, 又可入药, 有解热, 祛痰等作用。
No. 2
  葛仙米
  【别名】地软、地木耳、地耳
  【简介】藻类蓝藻纲念珠藻科念珠藻属植物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uch.,以全植物入药。夏秋雨后采收,洗净,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可食。
  【性味与归经】淡,寒。
  【功能与主治】清热,收敛,益气,明目。用于夜盲症,脱肛;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与用量】1~2两;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
  葛仙米营养丰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矿物质成份。
  食用时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炒、汤不拘,其味鲜美。《本草纲目》赞葛仙米为“肥绝佳食”。
  此外,葛仙米还有药用保健功能,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介绍,葛仙米“性寒、味淡,可以消热、收敛、益气、明目,主治夜盲症、脱肛;外用可治烧伤、烫伤及护肤美容等。”
  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产区,这里适宜葛仙米生长的水田、池沼达670余公顷,因葛仙米生长对其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阳光、经纬度、海拔等)要求极高,当今世界上仅非洲有极少量发现。葛仙米不愧是世界上真正罕见的神品。
No. 3
  葛仙米
  (《纲目拾遗》)
  【异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野菜博录》),天仙菜、天仙米(《纲目拾遗》),地软、地木耳(《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体。
  【植物形态】葛仙米
  藻体为多数球形的单细胞串连而成,外被透明的胶质物,集成片状,与木耳相似;湿润时开展,呈蓝绿色,干燥时卷缩,呈灰褐色。
  雨后林间湿地上发生极多。分布我国西南及西北各地。
  【采集】夏、秋雨后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甘淡,寒。
  ①《纲目拾遗》:"性寒,味甘爽。"
  ②《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寒。"
  【功用主治】清热明目。治目赤红肿,夜盲症,烫伤。
  ①《药性考》:"清神解热,痰火能疗。"
  ②《纲目拾遗》:"解热,清膈,利肠胃。"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收敛,益气明目。治汤火伤,夜盲症。"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目赤红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1~2两。外用:研粉调敷。
  【选方】①治夜盲症:地软二两,当菜常食。(《陕西中草药》)
  ②治汤火伤:地软五钱。焙干研粉,菜油调敷患处,或加白糖三钱,香油调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英文解释
  1. n.:  nostoc
包含词
酒酿葛仙米参茸葛仙米什锦葛仙米
葛仙米炖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