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林業 > 落葉闊葉林
目錄
luò yè kuò yè lín luò yè kuò yè lín
  由落葉闊葉樹種組成的森林。春季萌芽時長出葉子,降霜葉子變色脫落。一般能適應寒冷和幹旱的氣候條件。如楊樹林、麻櫟林等。
No. 2
  落葉闊葉林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溫帶、暖溫帶地區地帶性的森林類型。因其鼕季落葉、夏季蔥緑,又稱夏緑林。
  我國的落葉闊葉林類型很多,根據優勢種的生活習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條件的特點,可分成三大類型:典型落葉闊葉林、山地楊樺林和河岸落葉闊葉林
  分佈:幾乎完全分佈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的溫暖地區。在大陸性氣候影響較大的地方,落葉闊葉林過渡成針葉林。在歐亞大陸的溫帶,西歐典型的落葉針闊林可分佈到前蘇聯的歐洲部分。在北美東部,約沿北緯45°一綫以南地區。南美洲分佈於巴塔哥尼亞高原。歐洲由於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西北可分佈到北緯58°。亞洲東部分佈在中國、前蘇聯東部濱海地區、堪察加、庫頁島、朝鮮和日本北部諸島。中國的落葉闊葉林主要分佈在東北地區的南部和華北各省。
  落葉闊葉林分佈於北緯30°~50°的溫帶地區。由於鼕季落葉,夏季緑葉,所以又稱“夏緑林”。落葉闊葉林分佈區的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鼕季寒冷。落葉闊葉林的喬木樹種都具有較寬的葉片,葉上通常無或少茸毛,厚薄適中。芽有包得很緊的鱗片,樹幹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樹皮,這些都是適應鼕季寒冷環境的結構。
  落葉闊葉林是我國北方溫帶地區的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也是華北暖溫帶的地帶性植被。組成這種群落的喬木多數為鼕季落葉的陽性闊葉樹種,林下灌木也是鼕季落葉的種類,草本植物鼕季地上部分枯死或以種子過鼕,因此鼕季整個群落處於休眠狀態。春季重新長出新葉,群落季相變化非常明顯。
  落葉闊葉林的結構簡單,可明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喬木層主要由櫟屬、水青岡屬、樺木屬、鵝耳櫪屬、榿木屬、楊屬等種類組成。每年春季,喬木樹種都在樹葉未展開前爭相開花,它們多為風媒花。林下草本層多數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藉春天林內較強的光照,也爭先吐蕊,構成了一個絢麗的大花園。它們在這個時期迅速地纍積營養物質,迅速地發育。到了夏天,喬木長滿了葉子,林冠鬱閉,林內光照減弱,於是那些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結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而另一類耐陰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繼出現,與喬木一道進入秋季,隨着喬木落葉,草本植物也逐漸幹枯。
  落葉闊葉林中喬木的種子和果實多數有翅,常在秋季成熟,藉風力傳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則靠動物傳粉並散布果實和種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發達。
  我國的落葉闊葉林類型很多,根據優勢種的生活習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條件的特點,可分成三大類型:典型落葉闊葉林、山地楊樺林和河岸落葉闊葉林
  典型的落葉闊葉林中,櫟林是暖溫帶落葉闊葉區域地帶性植被的主要類型,這類森林主要有遼東櫟林、蒙古櫟林、槲櫟林、槲樹林、麻櫟林和栓皮櫟林等。
  遼東櫟林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北部分佈較廣的森林群落。林內植物種類比較豐富。喬木層鬱閉度大,以遼東櫟為主,伴生樹種因地而異。灌木層的植物種類也較豐富,主要有鬍枝子、三裂綉綫菊、土莊綉綫菊、大花溲疏、連翹、照山白、虎榛子、鬍頽子等。林下草本以羊鬍子草為主,其它有地榆、兔兒傘、早熟禾、蒼術、華北風毛菊、艾蒿等。
  栓皮櫟林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南部的主要森林類型之一。它對生境條件要求不嚴,多為純林,喬木層除栓皮櫟外,伴生種主要有槲櫟、麻櫟、銳齒槲櫟和油鬆等。灌木主要有鬍枝子、榛、黃櫨、連翹、孩兒拳頭、六道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野古草、長芒草、黃背草、白羊草、苔草、桔梗、蒼術、北柴鬍、萎陵菜等。
  山地楊樺林中最主要的是山楊林和樺木林。山楊林分佈很廣,它是針葉林或落葉闊葉林破壞後出現的次生植被,群落外貌整齊,樹幹挺直,林下灌木及草本較豐富。
  樺木林中分佈最廣的是白樺林。白樺是喜光的陽性樹種,也是針葉林或落葉闊葉林破壞後出現的次生類型。群落外貌整齊,樹幹挺直,樹皮白色,形成特有的景觀。林下灌木及草本種類較多。
  落葉闊葉林藴藏着豐富的植物資源,它在水土保持上也有重要的意義。櫟林中的櫟樹是良好的用材樹種,其葉子是山區飼養柞蠶的飼料。雜木林中的黃蘖、水麯柳和核桃楸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山楊、白樺是速生用材樹種,其樹幹挺直,木材産量大,為很好的民用材和坑道材,它們生長迅速,往往成片萌生,有很大的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效應,也是造紙的好原料。椴樹可供建築、傢具及薪炭用,樹皮是良好的纖維原料,椴樹還是著名的蜜源植物。落葉闊葉林下的藥用植物較多,如連翹、黃精、黃芩、桔梗、柴鬍、蒼術、地榆、知母等,而且出産多種果品,如慄、鬍桃、桃、梨、杏、棗、桑、石榴、柿、葡萄等。
  溫帶、暖溫帶地區地帶性的森林類型。因其鼕季落葉、夏季蔥緑,又稱夏緑林。在熱帶、亞熱帶海拔較高的山地也有分佈;並可見於草原、荒漠中水分條件適宜的地段。組成群落的喬木全屬這一類型,林下灌木多數也是鼕季落葉。(見彩圖)
  分佈這種森林幾乎完全分佈在北半球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的溫暖地區。在大陸性氣候影響較大的地方,落葉闊葉林過渡成針葉林。在歐亞大陸的溫帶,西歐典型的落葉針闊林可分佈到蘇聯的歐洲部分。其在各大洲的分佈範圍:在北美東部,約沿北緯45°一綫以南嚮西經五大湖區域,直到美國的明尼蘇達州;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到墨西哥灣,在大西洋沿岸可分佈到美國的佛羅裏達州。南美洲分佈於巴塔哥尼亞高原。歐洲由於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西北可分佈到北緯58°,沿大西洋海岸,從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經英倫三島和歐洲西部,直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南部;在東部,西伯利亞的泰加林與草原之間也有一條狹長分佈地帶,此外還見於剋裏米亞、高加索等地。亞洲東部分佈在中國、蘇聯東部濱海地區、堪察加、庫頁島、朝鮮和日本北部諸島。
  中國的落葉闊葉林主要分佈在東北地區的南部和華北各省,包括遼寧南部,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山西的恆山至興縣一綫以南,山東、陝西的黃土高原南部,渭河平原以及秦嶺北坡,甘肅的徽縣、成縣地區,河南的伏牛山及淮河以北,安徽和江蘇的淮北平原等。
  自然環境落葉闊葉林分佈區的氣候具有海洋性特點,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比較,夏季較涼爽而鼕季較溫暖。氣溫達10℃以上的時期每年至少有 4個月。最熱月平均溫度為13~23℃,最冷月平均溫度為-6℃,在蘇聯則可達-10~-12℃。年降水量大約為500~700毫米,有的地區可達1000毫米或1000毫米以上。中國落葉闊葉林的分佈區地處中緯度和東亞海洋季風邊緣地區,夏季酷熱而多雨,鼕季嚴寒而晴燥。年平均氣溫一般為8~12℃,由北嚮南遞增。除沿海一帶外,通常是鼕季比同緯度歐美的落葉闊葉林區寒冷,而夏季則較熱。最冷月平均氣溫多在0℃以下,甚至可達-3~-22℃。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4~28℃,年溫差大於西歐和北美。年降水量除少數山嶺外,平均在 500×1000毫米之間。雨量的季節分配不勻,鼕季僅為年降水量的3~7%,而夏季可占60~70%,華北平原夏季降水量竟達全年的3/4左右。
  落葉闊葉林下發育的土壤主要是棕壤,僅美國東南部鼕季較暖和地區為紅黃壤。在中國,除棕壤外,還包括褐土等。
  組成落葉闊葉林的植物區係性質一般都屬北極第三紀植物區係的殘餘,最主要的建群樹種水青岡屬(fagus)和櫟樹屬(quercus)的各個種,以及林下灌木、藤本植物乃至陽性先鋒樹種都為第三紀孑遺類型。種類組成比較豐富。但歐洲的則較簡單,尤其是喬木層的種類極為貧乏,這與第四紀冰期歐洲為冰覆蓋,地中海又阻止了森林植被的南移,致使大量闊葉樹種如核桃屬( jugla-ns)、慄屬(castanea)、七葉樹屬(aesculus)香(liquidambar)等遭到毀滅有關。北美東部則在冰川消失後,南移植物逐漸嚮北恢復,從而保留了較多的森林植物種類。歐洲和北美的建群樹種多為溫帶類型,分別屬於歐洲和北美成分。中國的華北地區在冰期內未受大規模冰川的直接侵襲,受中亞乾燥的影響也不大,所以森林的組成仍是第三紀植物的直接後代,其成分復雜,殘留種類很多。東亞尤其是中國的區係成分,主要是北溫帶的中國-日本成分、中國特有成分以及西伯利亞、 中亞帶植物成分等。植物成分的多樣性和結構的復雜性,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避條件和豐富的食物資源,森林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本來很多,但由於世界各地落葉闊葉林受人為破壞較大較早,以致許多森林動物顯著減少,甚至滅絶。
  結構特徵森林的喬木成分全部是鼕季落葉的闊葉樹種,其中少數種類具有較小的葉片(如樺樹、山楊等),由這類樹種組成的森林又稱為小葉林。其中也偶有大型葉片樹種(如懸鈴木屬、七葉樹屬),或羽狀復葉樹種(如白蠟樹屬、花楸屬、核桃屬等)。鼕季和夏季的季相差異很大。即在夏季,由於種類的多樣性,也呈現不同的季相。成層現象也較明顯,一般可分出兩個喬木亞層,一個灌木層,1~3個草本層和一個由蘚類、地衣及藻類構成的地被層。但在非常陰暗的山毛櫸林下,夏季幾乎沒有任何植物,衹有一密實的落葉層。林內藤本植物很少,偶有少量的葎草屬、常春藤屬、鐵綫蓮屬、爬山虎屬、菝葜屬等種類存在。附生植物不發達,衹在個別情況下纔出現附生的有花植物。但蘚類、地衣、藻類的附生種類很多。林內草本植物因光照強度而有變化。春季喬木出葉前和秋後落葉後的林內光照強度最強,夏季最弱。因而初春時林下早春植物大量開花成為落葉闊葉林的一種典型季相。這些植物到夏季就枯萎,而以根莖、鱗莖、塊莖等形式存在於土壤中。
  大多數喬木都在初春葉子展放前就開花。多為風媒的葇荑花序,衹有少數是蟲媒花。種子或果實大部分有翅,有適應風傳播的能力。
  建群樹種水青岡林和櫟林是落葉闊葉林中最主要的類型,分佈於整個北半球的溫帶和暖溫帶森林區域。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建群種。在歐洲,水青岡林的主要建群種是歐洲水青岡 (fagus sylvatica)和塔烏裏水青岡(f.taurica)等。櫟林的主要建群樹種是無梗櫟(quercus petraea)和柔毛櫟 (q.pubecens),每一個種都可以組成純林。但現在有些櫟林已被山毛櫸林所代替。在北美洲,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東部的主要建群種是美洲水青岡(fagus americana)和糖槭(acer saccharum)。林內較明,可見到許多草本植物和少數藤本植物。在大陸性氣候影響較大的地區主要是櫟林,從大西洋沿岸到內地各州都有分佈。其組成除櫟樹屬樹種外,還有大量其他闊葉樹種,如槭樹屬、核桃屬、山核桃屬、懸鈴木屬、樸樹屬、鐵木屬等,藤本植物也有出現。
  在亞洲東部,落葉闊葉林的種類成分比歐洲和北美洲豐富得多。北部雖較貧乏, 但仍有蒙古櫟 (quercus mongolica )、水麯柳 (fraxinus madshurica)、糠椴(tilia mandschurica)、千金榆 (carpinus cordata)、核桃楸、黃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樹種。日本由於海洋性氣候影響顯著,通常稱這種森林為涼溫帶落葉闊葉林。最典型的是混生有大葉櫟(quercus crispula)的水青岡林。有圓齒水青岡(fagus crenata)和日本水青岡(f.japonica)等種類。林下有高而密的赤竹屬。這些森林的組成在太平洋一側和本州日本海一側有所差別。
  中國的落葉闊葉林屬暖溫帶東部濕潤地區的地帶性植被。在亞熱帶和熱帶山區主要分佈在常緑闊葉林的上部,成為垂直帶上的森林。林木的種類組成,由北嚮南逐漸增多。根據建群種的生活習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條件,可分3類:①典型落葉闊葉林。是最主要的類型。櫟林分佈最廣,其中蒙古櫟林主要分佈於東北與華北北部地區,遼東櫟(quercus lia-otungensis )林分佈於東北南部、華北北部和西部,麻櫟 (q.acutissima)林則多見於華北南部及其以南各地;此外還有栓皮櫟(q.variabilis)林、檞樹林等。另一類典型落葉闊葉林是槭樹屬、榆樹屬、椴樹屬等為主的各種混交林,其優勢種不明顯。②山地楊樺林。是由楊屬、樺樹屬和赤楊屬等所組成的森林,分佈最普遍的是山楊林和白樺(betula platyphylla)林。③河岸落葉闊葉林。是沿着河流兩岸形成的走廊式森林。主要分佈於氣候變化顯著的溫帶地區沿河兩岸,如新疆廣泛分佈的鬍楊(populus euphratica)林和東北的鑽天柳(choseniamacrolepis)林等。
  南半球的落葉闊葉林僅分佈於巴塔哥尼亞和火地島,北界達南緯45°。主要喬木是假水青岡屬(nothofagus),這種森林與北半球的山毛櫸林相似,在寒冷季節更是如此。
  發展演替落葉闊葉林是溫帶和暖溫帶的頂極群落。它在沒有自然災害和人為幹擾的情況下處於穩定狀態。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經各種演替係列,其最後階段都是落葉闊葉林。在人類出現前,地球上落葉闊葉林的面積很大;後隨着人類活動的幹擾破壞而不斷縮小。典型的落葉闊葉林被破壞後,通常由小葉、喜光的楊、樺林所替代,在重複砍伐或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可演變成灌叢。溫帶的針葉林被砍伐後,往往出現山楊、樺樹林。而熱帶和亞熱帶的常緑闊葉林被破壞後也可形成不穩定的各種落葉闊葉林。如保護得好,仍能沿進展演替方向發展,恢復成針葉林和常緑闊葉林。
  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落葉闊葉林的許多樹木,在建築、傢具、包裝、製漿造紙和人造板工業等方面有廣泛用途。櫟木的木材堅實,多用於細木工和造船工業。椴樹木材輕軟,在膠合板和木器工業中應用很廣。槭樹木材幾乎也都可用於細工木器的製作。楊樹材質較鬆軟,但生長迅速,是造紙等工業的重要原料。落葉闊葉林還能提供豐富多樣的林副産品。果實除水果外,尚有核桃、板慄、棗、榛等幹果。許多樹木的種實可榨油,供工業用和食用。栓皮櫟的樹皮是軟木和軟木板的重要原料。有些樹皮中含有單寧,可提煉栲膠。利用櫟樹放養柞蠶,是中國農村的傳統副業。落葉闊葉林中還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樹木的枝、皮、花、果和種子有的可供藥用。林內的許多野生生物資源包括藥材、菌類、野生動物等也具經濟價值。
  展望世界闊葉林采伐量1950年為1.95億立方米,約占總工業用材采伐量的24.1%;1970年增加到3.61億立方米,所占比重上升到28.3%。適宜急劇增長的需要,大力發展速生落葉闊葉用材林,已成為當前的發展趨勢。如意大利、法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國,已把營造速生豐産的楊樹人工林作為解决木材不足問題的重要措施。在意大利,楊樹人工林的木材已成為膠合板和造紙工業的主要原料。可以預期,落葉闊葉林的發展以及速生落葉用材林的營造也必將在中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相關詞
紅樹林季雨林硬葉常緑闊葉林常緑闊葉林百科辭典
包含詞
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