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 伊斯兰教词汇 : 伊斯兰教历史 > 萨曼王朝
目录
朝代
  萨曼王朝(al—Sulalah al—Samaniyyah)
  阿拔斯王朝时中亚地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割据王朝(874~999)。由中亚河中地总督奈斯尔·伊本·艾哈迈德(Nasr ibn Ahmad,874~892在位)奠基。因其曾祖萨曼而得名。萨曼系波斯巴尔赫贵族后裔,原信奉祆教,后改信伊斯兰教。萨曼之孙艾哈迈德等兄弟4人效忠于哈里发马蒙,曾协助阿拔斯王朝军队平定拉菲之乱有功,约于820年被马蒙分别任命为管治撒马尔罕、费尔干纳、塔什干和赫拉特城军事长官。后由塔希尔王朝节制,保持原职。873年,塔希尔王朝灭亡后,艾哈迈德统二治理河中地区。874年,其子奈斯尔·伊本·艾哈迈德被哈里发任命为河中地区总督,为萨曼王朝之始。奈斯尔之弟伊斯玛仪·本·艾哈迈德(892~907在位)是萨曼王朝政权的真正创建者。他以布哈拉为首府,正式称 “埃米尔”,宣告独立,名义上仍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仅向哈里发奉献贡物,报告军务。他效法哈里发宫廷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了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他于903年灭萨法尔王朝,取得呼罗珊地区统治权,继而征服了中亚地区许多独立的地方小邦,其统治势力远达怛罗斯、花刺子模、泰伯里斯坦与戈尔甘等地。他励精图治,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和商业,奖掖伊斯兰学术文化,被后世史籍誉为“信仰虔诚、宽仁贤明的君主”。在奈斯尔二世(913~943在位)时,由宰相贾伊罕尼和巴勒阿米先后辅佐,将王朝统治的中心由中亚地区转向波斯东部,他加强中央政权和军队建设,镇压了王室内部和什叶派、哈瓦利吉派所发动的叛乱,巩固了王朝的统一。他拨款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调整赋税,鼓励商业和对外贸易,奖掖学术,境内经济繁荣,文化事业昌盛,为萨曼王朝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伊朗西部信奉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崛起,长期威胁萨曼西境的安全,呼罗珊地区叛乱频仍。王朝后期,几任埃米尔即位时年幼,宫廷实权由突厥奴隶近卫军高级军官掌管,突厥军官为各省的统治者,实行割据。这时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在中亚兴起,屡次击败萨曼王朝军队,占领中亚部分地区;阿姆河以南地区由其原呼罗珊突厥总督阿勒普特勤建立的伽色尼王朝夺取。在阿卜杜勒·麦利克二世执政时,国土大多丧失,战乱频起,国政由伽色尼素丹马哈茂德所支配。999年10月喀喇汗王朝伊利克·奈斯尔汗率军从喀什噶尔进入河中,未遇任何抵抗攻占首都布哈拉城,阿卜杜勒·麦利克被俘囚禁,后死于狱中。其领土被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所瓜分,萨曼王朝遂亡。
  萨曼王朝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埃米尔为独立君主,集行政、军事和司法大权于一身,为最高统治者。王室成员、封建贵族、宗教上层、突厥近卫军首领、大商人等占有私人土地,租给农民收取分成制地租。少量土地分归村社农民,按规定上缴土地税。清真寺和宗教学校由王室赐封或穆斯林施舍的地产(即瓦克夫),免缴赋税,其收入为宗教基金。王朝采取扶农(牧)、重商政策,倡兴对外贸易,东西商道畅通,各国商贾云集于各城市,商店林立,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萨曼王朝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遵奉逊尼派教义,实行伊斯兰教法,推崇哈乃斐派教法学说。中央大法官和各省法官,由埃米尔直接任命,多由教法学家和大毛拉充任,主持宗教事务和司法。该王朝多数埃米尔笃信伊斯兰教,精通教义教法,宫廷延聘著名伊斯兰长老担任国师、顾问,参与朝政,享有宗教特权和较高政治地位。随着王朝的不断向外扩疆及征服,伊斯兰教在河中地区和费尔干纳北部得到广泛传播,大量突厥部落改奉伊斯兰教,在其辖地确立了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王朝在布哈拉、撒马尔罕、塔什干、赫拉特、赖伊修建壮丽的清真寺、宗教学校、宫殿、陵墓、图书馆、天文台,促进了伊斯兰学术文化的发展。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发展成中亚伊斯兰文化名城。布哈拉兴建的宫殿,富丽堂皇,为萨曼的建筑珍品;规模宏大的皇家图书馆,藏书丰富,收藏有《古兰经》珍本和各学科的手抄本,堪称学术宝藏。撒马尔罕兴建的大清真寺、伊斯兰经学院和天文台,为萨曼伊斯兰学术文化高度发展的象征。王朝大力奖掖学术,招贤纳士。在奈斯尔二世时,布哈拉及宫廷,各方学者云集,在此求学、研究、著述蔚然成风,出了不少闻名于世的学者。医学家兼哲学家拉齐、伊本·西那、博学家比鲁尼、诗人费尔多西和鲁达基、历史学家巴勒阿米、艾布·苏莱曼等均在萨曼王朝的庇护下从事过学术活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萨曼王朝赞美波斯文化,是波斯语言及文学艺术的复兴者。王朝除通行阿拉伯语外,政府规定波斯文为官方通行文字,并大力推广波斯语,诗人鲁达基等用波斯语进行文学创作。将伊斯兰教经典、科学和文学著作翻译成波斯语广泛流传。据阿拉伯文献载,萨曼王朝曾与中国于阗大宝国王或甘州回鹘可汗通使、通商和联姻。中国西北边境突厥民族最早信奉伊斯兰教,是受到萨曼王朝传播的影响。
No. 2
  萨曼王朝(al—sulalah al—samaniyyah)
  阿拔斯王朝时中亚地区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割据王朝(874~999)。由中亚河中地总督奈斯尔·伊本·艾哈迈德(nasr ibn ahmad,874~892在位)奠基。因其曾祖萨曼而得名。萨曼系波斯巴尔赫贵族后裔,原信奉祆教,后改信伊斯兰教。萨曼之孙艾哈迈德等兄弟4人效忠于哈里发马蒙,曾协助阿拔斯王朝军队平定拉菲之乱有功,约于820年被马蒙分别任命为管治撒马尔罕、费尔干纳、塔什干和赫拉特城军事长官。后由塔希尔王朝节制,保持原职。873年,塔希尔王朝灭亡后,艾哈迈德统二治理河中地区。874年,其子奈斯尔·伊本·艾哈迈德被哈里发任命为河中地区总督,为萨曼王朝之始。奈斯尔之弟伊斯玛仪·本·艾哈迈德(892~907在位)是萨曼王朝政权的真正创建者。他以布哈拉为首府,正式称“埃米尔”,宣告独立,名义上仍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仅向哈里发奉献贡物,报告军务。他效法哈里发宫廷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了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他于903年灭萨法尔王朝,取得呼罗珊地区统治权,继而征服了中亚地区许多独立的地方小邦,其统治势力远达怛罗斯、花刺子模、泰伯里斯坦与戈尔甘等地。他励精图治,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和商业,奖掖伊斯兰学术文化,被后世史籍誉为“信仰虔诚、宽仁贤明的君主”。在奈斯尔二世(913~943在位)时,由宰相贾伊罕尼和巴勒阿米先后辅佐,将王朝统治的中心由中亚地区转向波斯东部,他加强中央政权和军队建设,镇压了王室内部和什叶派、哈瓦利吉派所发动的叛乱,巩固了王朝的统一。他拨款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调整赋税,鼓励商业和对外贸易,奖掖学术,境内经济繁荣,文化事业昌盛,为萨曼王朝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伊朗西部信奉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崛起,长期威胁萨曼西境的安全,呼罗珊地区叛乱频仍。王朝后期,几任埃米尔即位时年幼,宫廷实权由突厥奴隶近卫军高级军官掌管,突厥军官为各省的统治者,实行割据。这时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在中亚兴起,屡次击败萨曼王朝军队,占领中亚部分地区;阿姆河以南地区由其原呼罗珊突厥总督阿勒普特勤建立的伽色尼王朝夺取。在阿卜杜勒·麦利克二世执政时,国土大多丧失,战乱频起,国政由伽色尼素丹马哈茂德所支配。999年10月喀喇汗王朝伊利克·奈斯尔汗率军从喀什噶尔进入河中,未遇任何抵抗攻占首都布哈拉城,阿卜杜勒·麦利克被俘囚禁,后死于狱中。其领土被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所瓜分,萨曼王朝遂亡。
  萨曼王朝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埃米尔为独立君主,集行政、军事和司法大权于一身,为最高统治者。王室成员、封建贵族、宗教上层、突厥近卫军首领、大商人等占有私人土地,租给农民收取分成制地租。少量土地分归村社农民,按规定上缴土地税。清真寺和宗教学校由王室赐封或穆斯林施舍的地产(即瓦克夫),免缴赋税,其收入为宗教基金。王朝采取扶农(牧)、重商政策,倡兴对外贸易,东西商道畅通,各国商贾云集于各城市,商店林立,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萨曼王朝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遵奉逊尼派教义,实行伊斯兰教法,推崇哈乃斐派教法学说。中央大法官和各省法官,由埃米尔直接任命,多由教法学家和大毛拉充任,主持宗教事务和司法。该王朝多数埃米尔笃信伊斯兰教,精通教义教法,宫廷延聘著名伊斯兰长老担任国师、顾问,参与朝政,享有宗教特权和较高政治地位。随着王朝的不断向外扩疆及征服,伊斯兰教在河中地区和费尔干纳北部得到广泛传播,大量突厥部落改奉伊斯兰教,在其辖地确立了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王朝在布哈拉、撒马尔罕、塔什干、赫拉特、赖伊修建壮丽的清真寺、宗教学校、宫殿、陵墓、图书馆、天文台,促进了伊斯兰学术文化的发展。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发展成中亚伊斯兰文化名城。布哈拉兴建的宫殿,富丽堂皇,为萨曼的建筑珍品;规模宏大的皇家图书馆,藏书丰富,收藏有《古兰经》珍本和各学科的手抄本,堪称学术宝藏。撒马尔罕兴建的大清真寺、伊斯兰经学院和天文台,为萨曼伊斯兰学术文化高度发展的象征。王朝大力奖掖学术,招贤纳士。在奈斯尔二世时,布哈拉及宫廷,各方学者云集,在此求学、研究、著述蔚然成风,出了不少闻名于世的学者。医学家兼哲学家拉齐、伊本·西那、博学家比鲁尼、诗人费尔多西和鲁达基、历史学家巴勒阿米、艾布·苏莱曼等均在萨曼王朝的庇护下从事过学术活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萨曼王朝赞美波斯文化,是波斯语言及文学艺术的复兴者。王朝除通行阿拉伯语外,政府规定波斯文为官方通行文字,并大力推广波斯语,诗人鲁达基等用波斯语进行文学创作。将伊斯兰教经典、科学和文学著作翻译成波斯语广泛流传。据阿拉伯文献载,萨曼王朝曾与中国于阗大宝国王或甘州回鹘可汗通使、通商和联姻。中国西北边境突厥民族最早信奉伊斯兰教,是受到萨曼王朝传播的影响。
百科辞典
  Saman Wangchao
  萨曼王朝
  S□m□nid dynasty
    中亚地区的一个封建割据政权(895~1005),其王称“异密”(现称埃米尔),名义上尊奉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主要领土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南部和土库曼共和国东南部、伊朗东北部、阿富□西北部一带。首都布哈拉。该王族出自波斯萨珊王朝贵族,一说为□哒人后裔。原居巴里赫附近,世任村主,信奉□教,8世纪上半叶始改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最先改教者名萨曼,家族遂以为称。萨曼之孙艾哈迈德等4人效忠于哈里发麦蒙,参与平定腊菲之乱有功,被分别擢为撒马尔罕、费尔干纳、柘支(今塔什干)与赫拉特城主。后河中地区尽归艾哈迈德所有,其子纳斯尔·伊本·艾哈迈德于895年受封于哈里发穆太米德,正式成为藩王,是为萨曼王朝之始。
    纳斯尔以罕为中心,命其弟伊斯梅尔·伊本·艾哈迈德统治布哈拉。伊斯梅尔能得民心,成为纳斯尔的继承人和萨曼王朝的真正创业者。他于 900年灭萨法尔王朝,取得呼罗珊地区统治权,后又陆续征服中亚地区许多独立的小邦。势力远及怛罗斯、花拉子模、陀拔斯单与古尔干等地。他在内政上亦以贤明著称,在当地民间传说与后代史籍中被誉为宽仁、公正、笃信伊斯兰教、尊崇学术的理想化君主。伊斯梅尔以后,萨曼王朝不再重视中亚地区而重视伊朗东部。至其孙纳斯尔二世时,王室内部及境内多次发生叛乱,均被平息。他先后任用贾伊汉尼和柏莱密二人为相,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同时大力奖掖学术,文化事业昌盛,为萨曼王朝的黄金时代。但从这时起,伊朗西南部信奉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崛兴,长期威胁萨曼王朝西境的安全;呼罗珊地区叛乱频仍。王朝后期,多数异密即位时年幼,形同傀儡,大权落于长期任高级将领的突厥军人之手。境内四分五裂,赋税苛重。适其时中国西北葛逻禄与回鹘部落所建立之喀拉□王朝兴起,屡次击败萨曼王朝;同时,阿姆河以南又逐步为突厥人建立之伽色尼王朝占夺。至阿卜杜勒·马利克二世即位时,国土穷蹙,民心尽失。喀拉□纳斯尔遂于 999年未遇任何抵抗而攻陷布哈拉城,马利克二世及其弟伊斯梅尔被俘。伊斯梅尔旋逃奔花拉子模,起兵图恢复,曾一度夺回布哈拉与撒马尔罕,但终被击溃,逃往谋夫,于1005年被当地阿拉伯部落酋长所杀。萨曼王朝遂告灭亡。
    萨曼王朝在名义上始终称臣于巴格达之哈里发,铸造钱币上用哈里发与萨曼异密二人的名字。虽不向哈里发交纳贡税,但有奉献,也随时报告其军政事务。在行政制度上亦仿效哈里发朝廷。其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颇为类似,具体而微;有些地方政府并不直属异密,而由当地君主统治,与布哈拉之藩属关系各不相同。萨曼王朝经常掳掠北方草原上游牧的突厥人为奴,并大批转卖于阿拉伯帝国各地,由于垄断这种贸易而发财致富。境内突厥奴日益增多,充斥各界。宫廷中设有专门训练突厥奴的学校,突厥奴可以担任军政要职,终至掌握国家大权。这一制度此后在中亚地区成为长期沿袭的传统。萨曼王朝通行波斯语,政府中以波斯文为官方文字,在宗教生活方面则使用阿拉伯语文。在该王朝发达的文化事业中,突出的特征之一即波斯语文的复兴运动,但这时的波斯语文已深受阿拉伯语文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在纳斯尔二世时,各方学者云集于布哈拉,在此地收藏大量图书,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文化中心。出现许多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史学家、诗人、宗教作家等,其中尤以诗人鲁达基最为有名。
    中国古代文献中未提及萨曼王朝,但在阿拉伯文献中却有两处提到萨曼王朝与中国皇室通使和联姻之事,其所指可能是中国于阗大宝国王李圣天或甘州回鹘可□。
     (马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