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歌曲 : 潮汕话 : 九江 : 洛阳 : 南雄市 [显示全部] > 莲花洞
目录
No. 1
  莲花洞投诉电话洛阳旅游投诉电话: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莲花洞又名伊阙洞,在龙门西山奉先寺以北。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主尊为圆雕释迦牟尼游说倚立像,高5.10米。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其中右侧的迦叶手持锡杖。洞中的佛龛琳琅满目,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洞顶大莲花旁高浮雕6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使整个藻井显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龛就在这座洞里。
龙门石窟莲花洞
  景区名称: 莲花洞
  所属景区: 龙门石窟
  景点介绍
  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名。
  该洞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率二弟子游说讲经之像,大弟子迦叶手握锡杖,身着厚重宽大的袈裟,似经过艰辛岁月的长途跋涉。 左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姿态优美。
  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细,造型生动。下层第二龛内有两幅精美的佛传故事,上有飞天起舞。
  窟外门楣处刻有火焰纹,中刻一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河南巡按赵岩题“伊厥”二字。
  莲花洞内雕刻
  利用天然溶洞开凿洞窟也是龙门石窟的一种,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见效快,莲花洞即是一例。莲花洞又名伊阙洞,在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以北。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
  莲花洞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释迦牟尼像,高5.10米,与其它佛像不同的是,佛像为立像,身着袈裟,似为释迦牟尼佛不远万里,一路风尘,从遥远的印度来到中国弘传佛教。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迦叶、阿难随侍左右,亦步亦趋,迦叶手执锡杖(惜头面部已被盗去),阿难致礼肃立。菩萨像清秀华丽,仿佛显现着佛陀世界的庄严和繁荣。在洞窟两壁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布局或层次分明,或错落有致,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穹窿顶上,雕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高浮雕的手法使3米有余的莲花在洞内更显醒目,围绕莲花,还有6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浮雕,婀娜多姿,生动传神,而天衣、云彩随着天女的舞动,如随着音乐的旋律在翻飞,飘扬,使整个藻井一改以前的宁静幽深,而变得灵动起来。
  精美的雕像,诸如佛、弟子、菩萨、力士、飞天、圣僧、供养人等,林林总总,美不胜收,徜徉其间,倍觉佛国景象。窟顶的莲花,美央绝伦,生动逼真,精细繁缛的文饰雕刻使整个洞窟充满典雅、祥和的气氛。佛教石窟窟顶藻井多是以莲花为饰,但象这样精美的莲花雕刻在石窟中还是罕见的。
同名电影
  1928年拍摄
  更多外文片名:
  Xi you ji lian hua dong
  导演:
  李萍倩 Pingqian Li
  编剧:
  李萍倩 Pingqian Li
  主演:
  陈玉梅 Yumei Chen
  章志直 Zhizhi Zhang
  魏鹏飞 Pengfei Wei
  谭勇魁
  李铭
  朱江 Jiang Zhu
  张振铎 Zhenduo Zhang
  倪妙玉
  萧正中 Zhengzhong Xiao
  影片类型:
  剧情
  片长:
  9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色彩:
  黑白
  混音:
  默片
贵州普定莲花洞
  莲花古洞:又称莲花洞或花洞,位于县城东北约8公里的马岭冈半坡上,距公路1公里左右。莲花洞洞口狭小,仅容1人进出,洞口上方立一菱形巨石,镌刻国民党贵州省主席杨森题写的"莲花古洞"四个大字。全洞有一个主洞,两个耳洞,每洞各有"天窗"一个。从洞口沿石阶拾级而下即为主洞,主洞为一能容千人的宽大高敞厅堂,几根石柱拔地向上,支撑洞顶,四壁石帘石幔悬挂,阳光从厅顶天窗射入,厅前一张石床,相传东海龙王曾在此过夜,故称"龙床"。顺大厅左侧耳洞前行数百步,即达阴河洞,阴河流水潺潺,河水紧贴洞底岩壁而过,透过天窗光线,可见水中游鱼,阴河岸上有一巨石矗立,高约2米,巨石顶端如一大托盘,盘中盛有石莲,层层花瓣清晰可辨,抬头仰观,从数十米高的洞顶钟乳丛中滴下的水珠正落入盘中,年长月久,水滴石穿,形成瓣瓣莲花,滴水成花,莲花洞因此得名。岸边一穴,一条石龙蜿蜓盘旋,若隐若现。从主洞右壁耳洞穿入,则为芭蕉洞,芭蕉洞内茅竹丛生,几株高大芭蕉伸向天窗,洞壁野藤攀援,游人至此,顿觉心旷神怡。莲花洞三洞相连,各洞自有天窗,甚为奇特。每到春节期间,县人成群结队往游。文人骚客留下许多咏叹诗洞文章,民国年间乡绅张一普有七言诗一首"莲花洞内石如莲,莲花台下水潺潺,石乳莲花常不老,水流千载永源源,两洞玲珑常有天,愚人到此亦羡仙,桥头山下凭放眼,渴望春色在人间,人间不应有此景,此中花木四时鲜,红日白云常来往,不知人世几千年。"即是洞景的最好写照。此外,洞内还有不少名人手迹石刻,著名书法家任可澄先生题有"水流花放,岳耸莲披",每字各一米见方,甚为状观。
古文
  莲花洞
  明代:袁宏道
  原文: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史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法泥洗,山骨尽出,其奇奥当如何哉?
  译文: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开畅,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全部显现。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已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发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搜索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五丁大力神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的表面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袁中道二哥。袁宏道与其兄袁中道、弟袁宗道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近义词
莲花洞村
包含词
莲花洞村莲花洞石林莲花洞石窟
罗妹莲花洞赠莲花洞僧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