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蓮溪寺投訴電話武漢市旅遊投訴電話:027—82855773
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武昌丁字橋南面約兩公裏的盤竜山上,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古剎——蓮溪寺。它是武漢的四大佛教叢林之一,也是武漢市目前唯一的一座佛教“女衆叢林”——尼姑庵。1959年該寺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妥善的管理。如今,修葺一新的的蓮溪禪寺環境幽靜,古色古香,吸引了國內外衆多僧尼前來訪問、傳經,使蓮溪寺更加蜚聲中外,香火日盛。 |
|
蓮溪寺在武漢市武昌大東門外7.5公裏的蟠竜山。它是武漢的四大佛教叢林之一,也是武漢市目前唯一的一座佛教“女衆叢林”——尼姑庵。
蓮溪寺在武昌雄楚大街一側的民居間,背靠古盤竜山,該寺院起源於何時具體不詳,但曾經挖出過南北朝北魏年間鎏金佛像,近年周邊拆遷曾經挖出過元耶律公獻地字樣的碑石,有石碑上明載“本寺初建於唐朝”。又據寺內民國十年(1921年)所立石碑《武昌蓮溪寺記》記載:“蓮溪寺者,武昌城郭東南之勝境也。南則楚水繚繞,北則洪山崢嶸……其地勢如蓮花,形如荷葉、自唐宋以來稱曰盤竜山蓮溪寺者久矣。”據此,該寺應為唐代所建。
這裏一直在建國前曾經香火鼎盛。1959年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蓮溪寺經歷“文革”劫難後,1985年得到修復。1986年市佛協調來漢口棲隱寺的慈學法師出任住持,該寺從此改為尼衆叢林。目前寺內常住比丘尼有70多位,建築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現在,老山門內彌勒殿的廊柱上,十分醒目的“華嚴道場”四個大字。 |
|
乘車沿着武昌雄楚大街,到蓮溪寺站即到。具體位置在武漢丁字橋路,鐵路宿舍旁邊巷子裏。
蓮溪寺就在武漢當代佳麗醫院旁邊的小巷子進去50米即到。由於周圍有三棟鐵路宿舍和武漢當代佳麗醫院阻擋了人們的視綫,因此,這裏雖然身居鬧市,但是人們多不知道。 |
|
該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為1.3萬平方米,四周建有院墻。寺院共分四進:入山門有一院落,院落東為祖堂,西為禪堂,中為彌陀殿。從彌陀殿再進為大雄寶殿,最後一進為藏經樓,倉廩倉廚等附屬建築都在東邊。
寂靜的叢林 寺廟建築分為正殿建築和附屬建築兩部分,總建築面積6.120平方米。正殿建築有四重:首重為新山門和舊山門,由於楚雄大道的開通,該寺在近年內花了幾十萬元面南修建了新山門,山門上方是昌明方丈題寫的“蓮溪寺”三個鎏金大字,山門飛檐重棱;進新山門後,一條弧形的水泥路通嚮舊山門,路的旁邊是菜地,右邊是新修的一對直徑約10米的人造放生池。池內碧水清澈,魚蟲嬉戲;池邊樟柏婆娑,鳥唱蟬鳴。右側池邊,有一眼古井,直徑約45釐米,井深丈餘、井水伸手可及。再右為新修的察房:舊山門在黃色的門額上鎊刻着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該寺道明和尚親筆書寫的“蓮溪寺”三個金色大字。門額下方有兩石獅相對而蹲,威風凜凜。
次重為彌勒殿,殿內端坐着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金佛,守衛在兩旁的是手執兵器、象貌威嚴的四大天王,背面為韋陀天將,東為齋堂,西為客堂。舊山門與彌勒殿之間是一個約三平方米的天井,天井內蓮葉搖曳,荷花飄香。
第三重為大雄寶殿,殿內正中有一高丈餘的大銅佛,兩側各立有九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羅漢,另有一口形體龐大的鐵鐘和一面碩大無比的擂鼓置於兩側,更添幾分莊嚴。
第四重是大徹堂,是女衆打坐、念經的處所。堂上是藏經樓,藏經閣藏有清廷御賜《大藏經》,頗為珍貴。附屬建築分別建於正殿建築的東西兩側,其東側依次為客堂、伽藍殿、地藏殿、玉觀音堂、法堂(原方丈堂)、往生堂;西側為祖堂、大悲殿、華嚴堂、延壽堂和察房。在往生堂和延壽堂之間修了一座千手觀音殿。
彌勒殿 在寺廟背後,有一間整潔的教室,為該寺“愛道培訓班”學習場所。教室門前有兩棵參天的樸樹,歷經300餘年,映襯着古寺的悠悠歲月。蓮溪寺環境之幽雅、建築之精緻、景觀之豐富、歷史之悠久,為武漢其它佛教叢林所不及。
該寺不僅以蓮花道場著稱於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中,同是還是著名的佛學教育基地。1928年在體空大師主持下,籌集資金開辦了著名的華嚴大學,三年內為佛門培養了30名遍及海內外的弟子,成為當時全國最高的佛學學府。
蓮溪寺裏現存的祖堂、禪堂、彌陀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天王殿等建築,殿堂不多,而且都不大,但是整個院落結構嚴謹,佈局得當,具有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風格,古樸典雅、玲瓏清秀,頗接近民居情調。如今,修葺一新的的蓮溪禪寺環境古佛幽靜,古色古香,吸引了國內外衆多僧尼前來訪問、傳經,使蓮溪寺更加蜚聲中外,香火日盛。
由於這裏是曾經華嚴大學的辦學之所,很多海內外的華嚴弟子都十分崇慕這個地方,尤其是臺灣和東南亞的各個寺院,經常有佛傢弟子前來交流和學習。
在武漢,專門供尼姑修行的寺院衹有兩所,一為竜華禪寺,另外一個就是蓮溪寺。而蓮溪寺的規模遠遠大於竜華禪寺,蓮溪寺是武漢最大的尼姑修行寺院。目前,這裏還不是重點旅遊區,因此,十分幽靜。 |
|
慈學大師,現年89歲,是武漢佛教寺院的“活字典”,耳聰目明,精通佛教典籍和武漢佛教的歷史。慈學大師曾在漢口棲隱寺等地修行,1986年武漢市佛教協會調慈學法師出任蓮溪寺住持,該寺從此改為尼衆叢林。
這裏是武漢最幽靜的寺院,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寺院。 |
|
湖北黃岡出生的月霞法師是近代的佛教學者、佛教教育傢。1914年,他在上海哈同花園創辦了我國第一所華嚴大學,先後入該校受教者達300餘人,華嚴奧義,從茲昌明。月霞法師本是禪門宗匠,後精研華嚴,成為近代華嚴宗的代表人物,並培養了一批具有真纔實學的佛教人才,使近於絶響的華嚴宗勃然一興。
1928年,時任湖北佛教會理事長的蓮溪寺方文體空法師,在武昌蓮溪寺內興辦了“中華佛教湖北華嚴大學”。該校於陰歷四月初八佛誕日正式開學典禮,體空法師任校長,問賢法師任校監,妙闊和濟周二位法師任主持,性徹、機通、體如等法師任教員,同時,還聘請了武漢大學的張少圃教授兼教該校的英語。另外,該校在辦學期間,每年必恭請湖北荊門出生的、弘傳東密的一代高僧持鬆法師,從上海來校講課兩月。該校3年的成功辦學,學生最多時有60多人,其中培養出高水平的佛教人才30多位,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與華嚴宗密切相關的武昌蓮溪寺,是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據寺內民國十年(1921年)所立石碑《武昌蓮溪寺記》記載:“蓮溪寺者,武昌城郭東南之勝境也。南則楚水繚繞,北則洪山崢嶸……其地勢如蓮花,形如荷葉、自唐宋以來稱曰盤竜山蓮溪寺者久矣。”據此,該寺應為唐代所建。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蓮溪寺背後盤竜山上的一座古墓時,出土了幾十件文物,其中有一件鏤刻着佛像的鎏金銅飾片彌足珍貴。據湖北省博物館的老館長程欣先生生前考證,這件文物出土在有三國時期明確記年的古墓中,而上面的佛像則是解放後所有文物中時間最早的佛像實物。這充分表明了武昌蓮溪寺一帶與佛教結緣的悠久歷史。 |
|
蓮溪寺居委會, 蓮溪寺社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