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荻蘆
  荻蘆:dílú
  名詞,古漢語。
  泛指生長在江河湖水邊及濕地的禾本科屬,高大的禾草類植物。
  詞語出處:
  蘇舜欽(宋)《水調歌頭》詠滄浪亭:刺棹穿荻蘆,無語看波瀾。
  劉學箕(宋)《臨江仙 》 兩岸荻蘆青不斷,四山崗嶺綢繆。
  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回:春到愛觀楊柳緑,時融喜看荻蘆青。
  車萬育(清)《聲律啓蒙》:楊柳岸,荻蘆洲,語燕對啼鳩。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風","荻蘆夜雪"等名,此時悉難全記.
  荻:dí
  拉丁文學名:miscanthus saccharifleus
  科屬名:禾本科、芒屬
  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崗柴、江荻。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秋天開紫花。株高0.6-5m,基部莖粗0.5-2.5cm。葉條形,圓錐花序,由纖細的總狀花組成,黃褐色或紫紅色。每穗有種子4000粒左右。穎果紫紅色,外包有茸毛的穎片,熟後隨風飄落。是莖纖維作物,中國為荻的主産國,主要分佈在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在中國原為野生種。
  蘆:lú
  拉丁文學名:phragmites australis
  科屬名:禾本科、蘆葦屬
  多年生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地下具粗壯的匍匐根狀莖。稈高1~3米,節下通常具白粉。葉鞘圓筒形,葉舌有毛,葉片廣披針形,排列成兩行。夏秋開花,圓錐花序,頂生,疏散,長10~40釐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生長於池沼、河岸、河溪邊多水地區,常形成葦塘。廣布於全國溫帶地區,為保土固堤植物。葦稈可作造紙和人造絲、人造棉原料,也供編織席、簾等用;嫩時含大量蛋白質和糖分,為優良飼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掃帚;花絮可填枕頭;根狀莖叫做蘆根,中醫學上入藥,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熱;有健胃、鎮嘔、利尿之功效。
  (圖片:東籬小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