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荷斯坦牛
荷斯坦牛 原产于荷兰北部的北荷兰省(north holland)和西弗里生省(west friesland),其后代分布到荷兰全国乃至法国北部以及德国的荷斯坦省(holstein)。荷斯坦牛 引入美国后,最初成立两个奶牛协会,即美国荷斯坦育种协会(holsteinbreeders,association)和美国荷兰弗里生牛登记协会(dutch friesian herd book association),1885年该两协会合并成美国荷斯坦—弗里生协会(holstein-friesian association of america),从而得荷斯坦—弗里生牛之名(holstein-friesian)。在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则称之为弗里生牛(friesian)。因被毛为黑白相间的斑块,因此又称之为黑白花牛(black and white dairy cattle)。
荷斯坦牛 的起源已不可考,据对其头骨的研究,认为是欧洲原牛的后裔。品种的形成与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荷兰地势低洼,全国有1/3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全年气温在2~17℃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550—580毫米,牧草生长茂盛,草地面积大,且沟渠纵横贯穿,形成了天然的放牧栏界,是放牧养奶牛的天然宝地。同时,历史上荷兰曾是欧洲一个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商业发达,干酪和奶油随着发达的海路交通输往世界各地。由于荷斯坦牛 及其乳制品出口销量大,促进了奶牛的选育及品质的提高。
荷斯坦牛 的培育历史十分悠久,早在15世纪荷斯坦牛 就以产奶量高而闻名于世,但在原产地荷斯坦牛 的选育过程中,曾经走过弯路。由于过分强调产奶量而忽视了体质结实及乳脂含量等性状,导致出现乳脂率低、体质过于细致、抗病力弱,尤其易患结核病等缺点。后经育种家们的长期纠偏,重视体质和乳脂率的选育,才克服了以往的缺陷。
荷斯坦牛 风土驯化能力强,世界大多数国家均能饲养。经各国长期的驯化及系统选育,育成了各具特征的荷斯坦牛 ,并冠以该国的国名,如美国荷斯坦牛 、加拿大荷斯坦牛 、日本荷斯坦牛 、中国荷斯坦牛 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各国对荷斯坦牛 选育方向不同,分别育成了以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乳用型和以荷兰、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乳肉兼用两大类型。现将不同类型的荷斯坦牛 分述如下:
(一)乳用型荷斯坦牛
1.外貌特征体格高大(表2—1),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静脉明显,后躯较前躯发达,侧望呈楔形,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
被毛细短,毛色呈黑白斑块,界线分明,额部有白星,腹下、四肢下部(腕、跗关节以下)及尾帚为白色。犊牛初生重为40~50千克。
表2-1 成年荷斯坦牛 体尺和体重
性别 体重(kg) 体高(cm) 体长(cm) 胸围(cm) 管围(cm)
公 900-1200 145 190 226 23
母 650-750 135 170 195 19
2.生产性能乳用型荷斯坦牛 的产奶量为各奶牛品种之冠。1999年荷兰全国荷斯坦牛 平均年产奶量为8 016千克,乳脂率为4.4%、乳蛋白率为3.42%;美国2000年登记的荷斯坦牛 平均产奶量达9777千克,乳脂率为3.66%、乳蛋白率为3.23%。创世界个体最高记录者,是美国一头名叫“muranda oscarlucinda-et'’牛,于1997年365天两次挤奶产奶量高达30833千克。至今美国已有37头以上的荷斯坦牛 年产奶量超过18000千克,创终身产奶量最高记录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头奶牛,在泌乳的4796天内共产奶189000千克。
荷斯坦牛 的缺点是乳脂率较低,不耐热,高温时产奶量明显下降。因此,夏季饲养,尤其南方要注意防暑降温。
(二)兼用型荷斯坦牛
1.外貌特征兼用型荷斯坦牛 体格略小于乳用型,体躯低矮宽深,皮肤柔软而稍厚,尻部方正,四肢短而开张,肢势端正,侧望略偏矩形,乳房发育均称,前伸后展,附着好,多呈方圆形;毛色与乳用型相同,但花片更加整齐美观。成年公牛体重900-1 100千克,母牛550-700千克。犊牛初生重35-45千克。
2.生产性能兼用型荷斯坦牛 的平均产奶量较乳用型低,年产奶量一般为4 500-6 000千克,乳脂率为3.9%~4.5%。个体高产者可达10 000千克以上。
兼用型荷斯坦牛 的肉用性能较好,经肥育的公牛,500日龄平均活重为556千克,屠宰率为62.8%。该牛在肉用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肥育期日增重高,据丹麦1967~1970年测定517头荷斯坦小公牛,平均日增重为1 195克,淘汰的母牛经100~150天肥育后屠宰,其平均日增重为900~1 000克。
中国荷斯坦牛
中国黑白花牛,1992年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 ”,是我国奶年的主要品种,分布全国各地。中国荷斯坦牛 是从国外引进的荷兰年在我国不断驯化和培育,或与我国黄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充而逐渐形成。
由于各地引进的荷斯坦公牛就本地母年类型不一,以及饲养环境条件的差别,中国荷期坦年的体格有大、 小、三个类型。目前大型奶年主要含有美国荷斯坦牛 血统,成年母牛体高135cm,体重600kg左右;中型奶年主要引进欧洲部分国家中等体型的荷斯坦公年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3cm以上;小型奶牛主要是引用一些国家的荷斯坦年与我国体型小的本地母牛杂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0cm左右。
中国荷斯坦牛 体型外貌多为乳用体型,华南地区的偏兼用型,毛色多呈现黑白花,花色分明,黑白相间,额部多有白斑,腹部低,四肢膝关节以下及尾端呈白色,体质细致结实,体躯结构匀称,有角,多数由两侧向前向内弯曲,色蜡黄,角尘黑色。尻部平、方、宽,乳房发育良好,质地柔软,乳静脉明显,乳头大小分布适中。 荷斯坦牛 原产于荷兰北部的北荷兰省(North Holland)和西弗里生省(West Friesland),其后代分布到荷兰全国乃至法国北部以及德国的荷斯坦省(Holstein)。荷斯坦牛 引入美国后,最初成立两个奶牛协会,即美国荷斯坦育种协会(HolsteinBreeders,Association)和美国荷兰弗里生牛登记协会(Dutch Friesian Herd Book Association),1885年该两协会合并成美国荷斯坦—弗里生协会(Holstein-Friesian Association of America),从而得荷斯坦—弗里生牛之名(Holstein-Friesian)。在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则称之为弗里生牛(Friesian)。因被毛为黑白相间的斑块,因此又称之为黑白花牛(Black and White Dairy Cattle)。
荷斯坦牛 的起源已不可考,据对其头骨的研究,认为是欧洲原牛的后裔。品种的形成与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荷兰地势低洼,全国有1/3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全年气温在2~17℃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550—580毫米,牧草生长茂盛,草地面积大,且沟渠纵横贯穿,形成了天然的放牧栏界,是放牧养奶牛的天然宝地。同时,历史上荷兰曾是欧洲一个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商业发达,干酪和奶油随着发达的海路交通输往世界各地。由于荷斯坦牛 及其乳制品出口销量大,促进了奶牛的选育及品质的提高。
荷斯坦牛 的培育历史十分悠久,早在15世纪荷斯坦牛 就以产奶量高而闻名于世,但在原产地荷斯坦牛 的选育过程中,曾经走过弯路。由于过分强调产奶量而忽视了体质结实及乳脂含量等性状,导致出现乳脂率低、体质过于细致、抗病力弱,尤其易患结核病等缺点。后经育种家们的长期纠偏,重视体质和乳脂率的选育,才克服了以往的缺陷。 荷斯坦牛 风土驯化能力强,世界大多数国家均能饲养。经各国长期的驯化及系统选育,育成了各具特征的荷斯坦牛 ,并冠以该国的国名,如美国荷斯坦牛 、加拿大荷斯坦牛 、日本荷斯坦牛 、中国荷斯坦牛 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各国对荷斯坦牛 选育方向不同,分别育成了以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乳用型和以荷兰、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乳肉兼用两大类型。现将不同类型的荷斯坦牛 分述如下:
(一)乳用型荷斯坦牛
1.外貌特征 体格高大(表2—1),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静脉明显,后躯较前躯发达,侧望呈楔形,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
被毛细短,毛色呈黑白斑块,界线分明,额部有白星,腹下、四肢下部(腕、跗关节以下)及尾帚为白色。犊牛初生重为40~50千克。
表2-1 成年荷斯坦牛 体尺和体重
性别 体重(kg) 体高(cm) 体长(cm) 胸围(cm) 管围(cm)
公 900-1200 145 190 226 23
母 650-750 135 170 195 19
2.生产性能 乳用型荷斯坦牛 的产奶量为各奶牛品种之冠。1999年荷兰全国荷斯坦牛 平均年产奶量为8 016千克,乳脂率为4.4%、乳蛋白率为3.42%;美国2000年登记的荷斯坦牛 平均产奶量达9777千克,乳脂率为3.66%、乳蛋白率为3.23%。创世界个体最高记录者,是美国一头名叫“Muranda OscarLucinda-ET'’牛,于1997年365天两次挤奶产奶量高达30833千克。至今美国已有37头以上的荷斯坦牛 年产奶量超过18000千克,创终身产奶量最高记录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头奶牛,在泌乳的4796天内共产奶189000千克。
荷斯坦牛 的缺点是乳脂率较低,不耐热,高温时产奶量明显下降。因此,夏季饲养,尤其南方要注意防暑降温。
(二)兼用型荷斯坦牛
1.外貌特征 兼用型荷斯坦牛 体格略小于乳用型,体躯低矮宽深,皮肤柔软而稍厚,尻部方正,四肢短而开张,肢势端正,侧望略偏矩形,乳房发育均称,前伸后展,附着好,多呈方圆形;毛色与乳用型相同,但花片更加整齐美观。成年公牛体重900-1 100千克,母牛550-700千克。犊牛初生重35-45千克。
2.生产性能 兼用型荷斯坦牛 的平均产奶量较乳用型低,年产奶量一般为4 500-6 000千克,乳脂率为3.9%~4.5%。个体高产者可达10 000千克以上。
兼用型荷斯坦牛 的肉用性能较好,经肥育的公牛,500日龄平均活重为556千克,屠宰率为62.8%。该牛在肉用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肥育期日增重高,据丹麦1967~1970年测定517头荷斯坦小公牛,平均日增重为1 195克,淘汰的母牛经100~150天肥育后屠宰,其平均日增重为900~1 000克。 中国黑白花牛,1992年更名为“中国荷斯坦牛 ”,是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分布全国各地。中国荷斯坦牛 是从国外引进的荷兰牛在我国不断驯化和培育,或与我国黄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充而逐渐形成。
由于各地引进的荷斯坦公牛就本地母牛类型不一,以及饲养环境条件的差别,中国荷期坦牛的体格有大、 小、三个类型。目前大型奶牛主要含有美国荷斯坦牛 血统,成牛母牛体高135cm,体重600kg左右;中型奶牛主要引进欧洲部分国家中等体型中国荷斯坦牛 的荷斯坦公牛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3cm以上;小型奶牛主要是引用一些国家的荷斯坦牛 与我国体型小的本地母牛杂交培育而成,成年母牛体高130cm左右。
中国荷斯坦牛 体型外貌多为乳用体型,华南地区的偏兼用型,毛色多呈现黑白花,花色分明,黑白相间,额部多有白斑,腹部低,四肢膝关节以下及尾端呈白色,体质细致结实,体躯结构匀称,有角,多数由两侧向前向内弯曲,色蜡黄,角尘黑色。尻部平、方、宽,乳房发育良好,质地柔软,乳静脉明显,乳头大小分布适中。 区划品种名称荷斯坦牛
类别牛
典型图片
产地及环境荷斯坦牛 原产于荷兰。因其原产地近临海岸,交通方便,因此很早就被出售给其它国家,现已分布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地理分布荷斯坦牛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最著名的大型乳用牛。由于各国对其选育方向不同,牛群状况各有其特点,有的被冠以本国名称,有的仍有原产地命名。中国荷斯坦牛 由于各省情况不同,各地的品种特征和性能也有所改善。
品种特征荷斯坦牛 具有典型的乳用型牛外貌特征,成年母牛体型从前望、上望、侧望均呈楔形,后躯发达;体格高大,结构匀称,被毛细短;乳房庞大,发达且结构良好,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头大小适中匀称;毛色特点为界限分明的黑白花片,额部多有白星,四肢下部,腹下和尾帚为白色毛。
品种性能荷斯坦牛 成年公牛体重900~1200公斤,母牛650~750公斤;公牛平均体高为145厘米,体长190厘米,胸围206厘米;母牛依次为135厘米,170厘米,195厘米。犊牛初生重平均40~50公斤,甚至高达55~60公斤。母牛平均年产奶量一般为6000~7000公斤,含脂率3.6~3.8%。高产优质奶牛其年平均产奶量已高达8500~9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