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野生稻介绍
药用野生稻 (Orgza officinalis Wall.ex Watt)
科属:
禾本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杆直立或下部匍匐,高1.5-3米,直径7-10毫米,具有8-15节,基部2-3节上生发达的不定根。叶鞘长达40厘米,大多比节间长3倍以上,无毛;叶舌膜质,长约4毫米,无毛;叶耳不明显;叶片宽在,线状披针形,长30-80厘米,宽20-30毫米,质地较厚,先端尖,基部渐窄呈柄状,中脉粗壮,侧脉不明显,下面糙涩,上面散生长柔毛,基部贴生微毛,边缘具锯齿状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散,长30-50厘米,分枝长10-15厘米,3-5枚着生于各节,具细毛状粗糙,下部长、裸露、腋间生长毛;小穗柄长1-4毫米,粗糙,顶端具2枚半月形退化颖片;小穗长约5毫米,宽约2.5毫米,厚1.3毫米,黄绿色或带褐黑色,成熟时易脱落;不孕外稃线状披针形,长1.6-2毫米,顶端渐尖,具1脉、边缘有细纤毛,成熟花外稃阔卵形,脉纹增厚隆起,脊上部或边脉生疣基硬毛,脉间下陷,散生短硬毛,表面具较粗的疣状突起,其在每侧排成24-26纵行;芒自外稃顶端伸出,长5-10毫米,具细毛;内稃与外稃同质,宽约为外稃之半,脊疏生疣基硬毛,顶端有小尖头,边缘干膜质;花药长约2.5毫米。颖果扁平,红褐色,长约3.2毫米,宽约2毫米。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广东西部郁南、新兴、封开、罗定、怀集、四会、高要、云浮、广宁,海南陵水、保亭、乐东、临高,广西苍梧、梧州、岑溪、藤县,贺县、武宣、平南、桂平、贵县、昭平、容县、北流、玉林、横县、灵山、邕宁,云南永德、耿马等县。生长于海拔400-1100米的丘陵山地和山坡中下部的冲积地和沟边。印度、锡金、缅甸、泰国及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为喜温暖、多雨、潮湿的短日照植物,生于丘陵林地环境,适宜在荫蔽、腐殖质丰富、pH值为6左右的肥沃沙壤土上生长。伴生植物有薏苡CoixlacrymajobiL.,棕叶狗尾草Setariapalmifolia(Koen)Stapf,蕨类等。在较大的河流、池塘、沟渠有较深水层和无阴蔽处均不宜于生长,因而有别于稻和普遍野生稻。
繁殖与栽培:
种子繁殖
应用:
渐危种。曾报道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有基因交换的类型。为了丰富栽培稻的种质资源,提供育种的遗传材料,而须加以收集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