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药王庙投诉电话北京市旅游投诉电话:010-6513082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药王庙位于崇文区东晓市街。占地20余亩。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为武清侯所建。因明、清两代京城药王庙很多,故又称位于外城天坛之北的这座药王庙为南药王庙,其规模比其它药王庙为大。庙的主要建筑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是寺庙形式:山门门额镌刻“敕封药王庙”,门前原有两尊大铁狮子,进山门有一对大旗杆,每年腊月至正月底,旗杆上挂大红灯笼,旗杆后有报时的钟、鼓楼。南药王庙有三层大殿。第一层大殿为药王殿,面阔3间,东、西两侧配殿各3间。正殿中供奉伏羲、神农、黄帝塑像及药圣孙思邈、药王韦兹藏。大殿两侧,分别站立十大名医。东配殿供马王爷和龙王爷,西配殿供月下老人。第二层正殿和配殿与第一层的建筑形式、规模相同。正殿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东站立四大天王,西列兵器。东配殿供斗母娘娘,西配殿供奉九位圣母。第三层大殿是三清殿,面阔5间,正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两侧分别供着道教所信奉的其他十几位天神。三清殿两侧设有配殿,院内东、西两边立着30余座石碑,碑文分别为修建各大殿时知名人士的题词和题记,今均已无存。在三清殿正西,与它并排而立的还有一座二层小楼,楼下是关公殿,楼上为唐明皇殿。东部的建筑贯穿在南北轴线上。与山门并列平行的有一排临街罩房,面对罩房第一层殿是吕祖殿,供奉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其后有文昌殿、真武殿。真武殿后有一座戏楼,戏楼北是药王寝宫,宫内供奉着药王爷和十大名医,在它西边还有一个小配殿,供财神爷赵公明。最后是一栋二层上下开问各七间半的木楼,楼上供奉东王公、太阳公、东岳大帝、灶王爷、南北五祖等几十位神像,多为木雕或铜铸,楼下存放祭神的用品杂物。东边有七、八个小院落,多为僚舍。东部庙房多已拆除,西部除山门以外,主要三层大殿及配殿至今尚保存完整。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
|
安国市古称祁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安国药市的兴盛,起源于药王庙。凡参加药市的人,总要去瞻仰、拜谒药王庙。
安国药王庙坐落于安国市城南(原南关),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中祭祀的药王邳彤,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曾作过曲阳(今河北晋州市)郡太守。邳彤辅佐刘秀打天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为创立和捍卫东汉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太常少府(相当于宰相)。邳彤酷爱医学,颇受军民拥戴,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
安国药王庙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宋秦王问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遂封王建庙祀之。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为侯,后改封公,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为“明灵昭惠显王”。随着帝王对邳彤的不断封赐,“药王”影响越来越大。药王庙的建立,反映了后人对施德于民的邳彤的一种怀念之情。自从为邳彤建庙设祀以来,一般民众有病求助于药王,善男信女,常来进香,业药者乘机售药,以至逐渐形成了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材庙会,历经几百年而不衰,以至有“草到安国始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说法。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仿照宋代临安(今浙江杭州)的药王庙,以邳彤墓为中心,扩建药王庙。经明、清两代历次修葺,始成为现在的规模。药王庙建筑群占地32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结构严整,有牌坊、马殿、钟鼓楼、药王墓亭、碑房、十大名医殿、药王正殿、后殿组成。
悬挂于山门之上的“药王庙”匾额,乃清乾隆时东阁大学士刘墉为之题写。山门外的牌坊,重檐庑殿式建筑,由黄色琉璃瓦覆盖三间四柱,彩饰斗拱。正中匾额书有“显灵河北”描金大字。牌坊两侧有一对石狮,石狮外矗立着两根高达24米的铁铸旗杆,每根重约3万斤。两根铁旗杆上铸有一幅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铁旗杆上悬挂着风铃,迎风作响,给人一种悠远肃穆的感觉。
药王墓亭在药王庙的中院。墓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顶,外形玲珑别致,富有民族特色。墓碑上书有“敕封明灵昭惠显王之墓”。墓碑南北两廊及西面,碑碣林立,有几十块之多,记载着药王庙和药都的发展变化。
在药王庙亭南北两侧的配殿里,塑有我国扁鹊、华佗、张仲景、张子和、刘河间等十大名医人物像。这些塑像,据传为天津泥人张远祖之作,工整精细,形神兼备。
药王正殿是药王庙的主殿,殿中正位为药王身着龙袍的全身坐像,神采奕奕,端庄而又慈祥。药王两侧,分立着八名雄姿英发的武将,给正殿增加了庄重威严的气氛。正殿建筑宏伟,雕镂精湛,琉璃瓦覆盖,辉映耀目。
安国药市起源于药王庙,药王庙因药市而声名远播。1981年,国家医药代表团到日本大阪参观那里的药王庙,谁知女解说员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日本的)药王来自中国的祁州。”
药王庙在旅游资源品位上拥有全国三个之最:一是全国最大的药王庙建筑群;二是药王墓建于庙院在全国独一无二;三是庙外广场上立有高达24米,每根重15吨重的铸铁旗杆,旗杆上铸有两知盘龙,三重刁斗,顶铸翔风,中部挂有一幅铸铁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这一造型在全国独一无二。这座古建筑,在战争年代和“文革”中曾惨遭破坏。1958年始,对药王庙进行了修复,庙貌焕然一新。药王庙建立后善男信女祈祀、香火甚盛,后逐渐发展成安国庙会。四方商客云集,百货交流,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药材市场,有安国药业起源于药王庙之说。药王庙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为纪念我国隋唐时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而建,位于陕西耀县城东的药王山上。
药王山,又称五台山,因与长安县南五台相对,亦称北五台。平均海拔高度约1000米。药王山是孙思邈的隐居之地,明代修建的药王大殿位于五台中的显化台上。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7岁读书,20岁通老庄及诸子百家之说。因早年多病,立志学医席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药王大殿是药王庙的中心。殿高22米,长57米,宽24米,坐北面南,川巨石砌其基,给人以稳如泰山之感、殿内中央供奉着孙思邈的彩色塑像,像高3米,身着昏黄袍服,头戴道巾,面方目朗,两腿跨坐,双手搭膝,姿态和蔼可亲。为明代所塑,至今色彩依然绚丽异常。
殿前东边有碑亭一座,明隆庆六年所刻的五通碑石就立于此亭内。其中习通石碑的两面刻写的是《千金宝要》,记载了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近千副重要药方。另一通刻写的是《海上仙方》,两面刻字,记载了药王搜集、整理的治疗各种病症的单方、验方。
碑亭东侧是孙恩邈医学著作陈列室,室内陈列着药王画像和各种版本的《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供人参观学习研究。
洗药池,位于药王庙西南200米处,为两个直径约2米,深 1.5米的石窝。传为孙思邈当年洗药用的池子。静应庙,现辟为道观,也是朝拜孙真人的胜地、现存古建筑为明、清修建或重建。
药王山现是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
|
位于贵阳市六洞桥侧,建成于清康熙六年 (1687) 供奉药王孙思邈。建筑保存至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看丹村位于丰台区南部,东临马场,西临榆树庄村,北靠西道口,南近杨村庄,看丹昔日曾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村落,明代《宛署杂记》中,称该地为“看滩”,同时记载:“卢沟河入宛平县境,出卢沟桥下,东南至看丹口,冲流散漫,分为二派……”由此可见,这里当年曾是河滩地。
看丹村的出名和村东口的药王庙有关,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曾来此行医治病,炼丹制药,人们故修庙以示纪念。据庙内的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及民国期间重修,当时因“殿宇不整,有甚忧心,”由京都各方人士集资进行重修。重修后的药王庙,规模并不大,“东西进深只有16丈,宽4丈6尺6寸”,“南北山门面阔10丈,后界南北进深仅8丈,南北宽7丈5尺”。
药王庙内设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的造像、三皇殿中供奉伏羲、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此外还有娘娘殿及配殿、普济殿三间,南北配殿、神库等。山门内有参天的古树,在药王殿山墙两处镶嵌着《重修药王庙碑文》和京都各界香客修庙捐款名单。
药王庙最为出名的当属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的庙会,相传这天为药王孙思邈的生日,看丹庙会在此开庙三天。庙会期间,大街两侧摊棚店铺鳞次栉比,四乡八村游人络绎不绝,人们除购买日常用品外,还可以尝到各种风味小吃,除此之外,庙会还有各种文娱活动。
此时的药王庙香烟缭绕,气氛庄严,不少人来看丹庙会不是为了赶集,而是要到药王殿神像前,上几炷香,祈求太平,还有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庙中当“跳墙和尚”以侍奉药王爷,另外,还有很多的妇女,到庙内娘娘殿祈求早生贵子。
看丹药王庙会历经沧桑,一直沿袭到解放初期,上世纪60年代初停办,庙宇遭到破坏。一停就是40多年,直到2001年,丰台区政府又初步修复了看丹药王庙,重修了药王殿、三皇殿及部分配殿,并于同年办了全新的看丹药王庙庙会。 |
|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40多公里处的新密市来集镇李堂村,也被叫作“药庙”村。每年农历九月十五到二十二日,是这里的庙会日。一提起“药庙会”,新密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外县乃至外省的生意人也来这里赶会做生意。况且,别地方古会都是一天,药庙古会却有八天,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边的故事,要追溯到隋末唐初年代。
“药庙”全称“药王庙”,“药王”叫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生于隋开皇辛丑(公元581)年,逝于唐永淳元(公元682)年,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孙思邈与“药庙”,在新密民间世代流传着脍炙人口的故事:说孙思邈在陕西行医期间,有段时间“医运”十分糟糕。凡是找他看病的人,必死无疑。倒不是说他医技不行,胡乱治病,而是说他看病看得太准了。一次,他小舅子在家里修房,因临时需要办一些别的事,就从架木板上跳了下来。正好孙思邈过来看见,立即大惊失色,说是他跳架木板时把肠子震断了,无药可治。果然,时间不长,小舅子就气绝身亡。从此,再没人敢找他看病了。无奈之下,孙思邈就离开陕西,来到河北省姥姥家,想换个环境改变一下“医运”。他舅舅也积极为他出主意想办法,特意找来一种名叫槐楝角的植物果实,熬成汤洗脸变容。本意是改变一下容貌,让外甥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人来看病。只要外甥说自己没啥大毛病,“医运”也许就转过来了。不料,舅舅刚洗罢脸,孙思邈就说:“您中了槐角毒,无药可治了,快准备后事吧。”当天晚上,舅舅就命赴黄泉。
安葬了舅舅,孙思邈更加沮丧,就弄了一辆独轮车,推着老婆往中原方向而来。路上也不敢给人家看病,基本上成了逃荒要饭的。半道上,碰上化装成卦仙的太白金星,便算了一卦。“卦仙”告诉他,什么时候他老婆的双脚长到八斤半,他的“医运”就转过来了。孙思邈听了,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瘫坐在地上。你想啊,古时候女人都是三寸金莲,况且脚也不是啥时候想长就啥时候长,哪能长到八斤半呢?这不就是说俺孙思邈永无出头之日了嘛,唉,那就继续逃荒要饭吧。
于是,孙思邈就推着老婆继续往南走。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枯霜专打无名草。过了黄河,到了新密,就下起了连阴雨,路上泥泞不堪,几乎是每走一步,鞋子就要被沾掉一下。孙思邈只好让老婆下车步行,在前边拉着车走。走到李堂一棵大荆树下时,老婆累得再也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糊满黄泥的双脚,气喘吁吁地说:“我这脚啊,都有八斤半了,我是走不动了。”
这时候,风也停了,雨也住了,二人就坐在树下歇息。正在这时,打西边过来一群抬着棺材出殡的人,棺材缝里还滴着鲜血。从面前过去后,孙思邈对老婆说:“你瞧,这里的人真怪。咱那边是埋死人,这里却是埋活人。”话音一落,抬棺材的人把棺材往地上一放,就把孙思邈给围住了。一个年轻人质问他是谁,干什么的,为什么幸灾乐祸说风凉话?孙思邈说:“俺是从河北过来的,是个郎中。死人的血不鲜,棺材里滴出的却是鲜血,说明人还没死,你们就抬出去埋了,不是埋活人是啥?”人群中有那见多识广者,意识到这个人非比寻常,就劝年轻人求他看看。年轻人说,棺材里是他妻子,生孩子生不下来死了。孙思邈轻轻“哦”了一声,很快明白了,这就叫“抱心生”。胎儿的小手抓住了母亲心脏,胎儿生不下来,母亲也会因此送命。必须让胎儿把手松开,才能保得母子平安。他从包里摸出一根银针,让人打开棺材,把银针扎在产妇心口处,赶紧让把产妇抬回家去。不一会,产妇就开始动弹,紧接着开始挣扎。又过了一会,一个白胖小子“呱、呱”坠地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银针扎住了胎儿小手,胎儿才松手出生。
一针下去救两命,岂不是神仙下了凡!立时之间,“李堂有个神医,能把死人救活”的传说,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四面八方。从此,孙思邈还真应了“卦仙”的话:老婆的双脚“长”到了八斤半,“医运”日渐好转。他也在李堂安下家来行医治病,他的精湛医技也一直传到了京城长安。
一日,唐王李世民正在理朝,忽然内侍来报,说他母亲患了急病。唐王闻听,马上让御医前去为母亲看病。可是,所有御医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有治好唐王母亲的病。唐王正为此事发愁,贴身太监向他禀报,说是有个叫孙思邈的郎中,医术很是了得,可否请他来为母后看看?唐王赶紧下旨,让孙思邈速速进宫为母亲看病。孙思邈来到长安,进到后宫,把了脉象,开了处方。第一服药下去,皇母就觉得病情减轻了许多。第二服药下去,病情基本好转。三服药下去,病体完全康复。唐王大喜,决定重重赏赐孙思邈。可是,孙思邈说什么也不要赏赐,说那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多了反成了累赘。唐王又封他当御医总管,他说自己天生不是当官的料,还是当个游方郎中快活。最后,唐王就赏了他一套龙袍。这东西倒不错,既能当衣服穿,又能当被子盖,就收下了。
秦琼、罗成、敬德、程咬金四人从边关回来,听说皇上把龙袍赏给了孙思邈,惊得差点跌坐在地上。要是孙思邈以此招兵买马,举旗谋反怎么办?不行,必须除掉此人,追回龙袍!于是,秦琼、罗成、敬德和程咬金翻身上马,追赶而去。四人追到李堂,见一老者在路上行走,就问他看没看见一个身穿龙袍的郎中。老者说没有看见,还问他们找这个郎中干安什么。敬德说:“这个郎中穿着龙袍企图谋反。”老者哈哈一阵大笑,说道:“告诉你们吧,你们就是看见了也不认得。”程咬金气得“哇、哇”大叫:“分明是小看我等,怎会认不得他!”还说,要是见了不认得,四兄弟就给他站班,跟随左右。话一出口,秦琼想拦也拦不住了。
老者问:“将军此话当真?”程咬金说:“当然当真。”老者说:“那好。我就是郎中,叫孙思邈,也有龙袍,但我绝没有谋反。”边说,边把衣服脱下又翻过来,正是一件龙袍。敬德、罗成和程咬金一见,就要杀他。秦琼赶紧伸手拦住,说道:“且慢。我看此人把龙袍翻过来穿,可见他确实没有谋反之心。不如放了他,让他好好行医看病吧。”敬德三人听秦琼说得在理,也就各自收回兵器,放了孙思邈。
这一来,孙思邈的名气传得更远了,也更神了,甚至连动物都知道了他的高明医术。一天,孙思邈出诊回来,看见大荆树下卧着一只大老虎,老虎不像要吃他的样子,倒显出一副可怜巴巴的表情,大嘴还一张一合的。孙思邈就想:老虎怎么了?莫非也是来找我瞧病的?就对老虎说:“你要是有病就点一下头。”老虎果真点了一下头。孙思邈又问老虎哪里有病,老虎就张开了大嘴。孙思邈往老虎嘴里一看,有一根骨刺卡在喉咙里。怎么把骨刺拔出来呢?如果伸手进去拔刺,老虎一合口,还不把手给咬掉了?!他扭头看见大荆树,马上有了主意。他先折来几根荆树枝,编成一个荆环,叫“撑虎圈”,再让老虎张开嘴,用“撑虎圈”撑住,把骨刺给拔了出来。老虎为感谢救命之恩,就当了孙思邈的坐骑。
可是,孙思邈骑着老虎行医治病,力倒是省了不少,生意却没了。原因很简单,身边跟着个大老虎,谁还敢找他看病。孙思邈就对老虎说:“我不能再让你跟着了。这样,你以后想见我的话,就到大荆树旁边那个背静处、比较高、又有药渣子味的地方等。一来你吓不着人,二来我去倒药渣子时咱们就能见面。”从此,人们真的不再见孙思邈骑老虎了。
孙思邈一根银针救两条人命、为皇家治病不接受赏封、为老虎治病又不让老虎吓人的精湛医技和高尚医德,深受人们称赞,都称他是“药王爷”。还说,随便一棵什么草,只要拿给药王爷一看,就会变成一味好药材。如果不经药王爷过目,本来好好的一味中药材,反会变成一棵普通野草。
孙思邈去世之后,李堂的人们特意集资盖了一座“药王庙”,塑造了药王金身,塑像手擎“撑虎圈”,旁边卧一老虎。并有秦琼、敬德、罗成、程咬金伴随左右。在庙宇二道门内镌刻一副楹联:“银针逢山开经路,良药斩草除病根。”横批是:“济世活人。”庙宇落成时,正好是种麦之后的农闲时节,气候不冷不热,十分宜人,就决定在农历九月十五日正式揭牌,并请来大戏,一直唱到九月二十二日,以后每年如此。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古会,甚至把李堂说成了“药庙”。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省的药材商,以及其他商人,也纷纷来这里进行贸易。 |
|
峰山药王庙(俗称风窝庙),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始建于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距今1300余年。历史上曾屡次重修,1997年再次翻修,整体建筑规模恢弘精美,楼阁殿宇错落有序,布局协调浑然一体,古朴幽静。
庙宇主要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后殿及钟楼和鼓楼等几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堪称天津独具规模和特色的古建筑群。庙内主要展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圣祖、先贤和佛教圣像以及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医药圣贤。
峰山药王庙虽历经沧桑,祭祀活动却从未中断,每逢庙会期间(农历四月二十至二十八)华北地区及东南亚侨胞常来祭拜。目前是天津地区最大的寺院式建筑群。现已改建为“中华医圣苑”,演化成为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融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旅游场所。 |
|
合肥药王庙,原名“六谷祠”始建于元代,中国纪念道家药王----铁拐李最大庙宇,明带时拓址新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纪念道家药王----铁拐李的庙宇建筑群。
庙内所祀之神,药王——-铁拐李,他生时精于药理,普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被封“药王”,建庙以祀,当今合肥还流传他的传说.
1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儿因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李铁拐。
2. 西王母感动他的孝心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
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
药王庙(六谷祠)位于合肥市南七,这座古建筑,在战争年代曾惨遭破坏。 |
|
药王庙,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南关大街105号。据清道光重修药王庙碑记载,此庙始建于明嘉庆年间,于清道光二十五年、民国二十八年重修。1949年后庙废。1978年原涿县政府将此地卖与中铁十八局,庙内建筑始遭破坏,仅存一座后殿“大放光明”殿。1983年,此地复归属地方,涿州市文物保管所进驻。
大放光明殿,高台式建筑,台高3.35米,宽37.8米,进深27.5米。台上建五开间殿宇,砖木结构,硬山单檐布瓦顶。装修走马板上彩绘故事,其内容有“云龙”、“乾隆出巡”、“请佛遇仙”、“择地建庙”“古城街景”、“罗汉”等图案。
涿州药王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药王庙位于新兴市郁南县建城镇东门外德胜街,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纪念历史上称为神医的鹊面建。该庙在民国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该庙建筑为硬山顶,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有前殿、后殿、回廊、配殿及天井。天井前后四条方形檐柱阴刻两副楹联:“妙道精微不事人间频采药,神功广大能教天上早回春”;“讽寒暑度阴阳黎庶咸登寿域,致中和赞化育苍生恒坐春台”,笔力遒劲。墙壁上刻画各种人物、花鸟及山水画,头门两旁木雕,饰以形态各异的龙、凤、人物花鸟等物,技艺精湛。
该庙为研究我国医药史,民俗史有一定价值,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
药王庙位于山东省庆云县城东13公里,前王村北。相传明代所建,庙宇宏大壮观,周围方圆80余米。供奉药王神像,四大使臣、镇殿大将军及十大名医。两跨院为僧人禅堂,殿前有钟鼓二楼,东南角有奎星阁。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有庙会。1940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4年日寇撤走,庙被毁。 |
|
药王庙村 药王庙社区 药王庙镇 |
|
药王庙镇 | 后药王庙 | 药王庙村 | 北药王庙 | 药王庙弄 | 药王庙路 | 口镇药王庙 | 药王庙小学 | 峰山药王庙 | 陕西药王庙 | 后药王庙村 | 药王庙社区 | 安国药王庙 | 药王庙前街 | 药王庙传奇 | 涿州药王庙 | 前药王庙村 | 西药王庙村 | 东药王庙村 | 药王庙中心小学 | 金耀州窑青釉药王庙供像 | 北京丰台区看丹村药王庙 | 朝阳区六里屯街道药王庙社区卫生服务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