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人: 郑愁予 Zheng Chouyu
落过一次红叶,小园里的秋色是软软的
那原生的草履虫,同其漂荡著,是日影和蓝天
闲下来,我数著那些淡青的鞭毛
欲捡拾一枚,让它划著
划进你的 Album
这是一枚红叶,一只载霞的小舟
是我的渡,是草履虫的多桨
是我的最初 |
|
原生动物,寡膜纲,草履虫科。单细胞动物。前端钝圆,后端[fk)]1纤毛2口沟3食物泡4肛门点5刺丝泡6辐射管7小核8大核9伸缩泡大草履虫尖,形似倒置的草鞋底,故名。全身长满纤毛,用以行动。摄取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作为食料。 |
|
草履虫 paramecium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纤毛纲(ciliata)全毛目(holotricha)的一属,是单细胞动物。常用作遗传学、生理学、细胞学的研究材料和教学实验材料。已知的有10种以上,但常用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袋状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三种。具有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有性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
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简单一点就是:
口沟:取食
外膜: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生殖作用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运动
1.纤毛密生在表膜上。草履虫运动时,纤毛不断地摆动,使虫体沿自身的长轴旋转,呈螺旋形的路线前进。口沟向里是前庭和口腔,口腔的后端是胞口和胞咽,口腔内有颤动着的纤毛。纤毛的摆动把食物送入体内。
2.前、后端伸缩泡和收集管的收缩是交替进行的,这有利于水的收集和排出。
3.食物泡在草履虫身体里顺着一定的路线移动,先向后端,再向前端,然后又转向后端。开始形成的食物泡呈红色,移到中后部,逐渐变成淡黄色或黄色,这是因为中性红是一种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由此可见虫体开始分泌的消化酶是酸性的,以后分泌的消化酶呈碱性。食物被消化后,食物泡在移动过程中就逐渐变小。
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一个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一个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草履虫通常都发生无性的分裂生殖。起初两个细胞核伸长,慢慢地在身体的中央部分向里凹进去,逐渐变成像蜂腰的样子。最后在蜂腰的地方断开,变成了两个新的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最大的草履虫只有芝麻的1/10大。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因此,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草履虫的养殖方法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舀回一桶水,去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去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
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约0.5小时后分裂。
草履虫是双核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的生活环境
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动物亚门寡膜纲膜囗目草履虫科的1属。
草履虫因体形如倒置的草鞋而得名。体伸长呈圆筒形,前端较圆,后端变尖,全身披有均匀的体纤毛。
在腹面有一发达的、微扭曲的、由表膜内凹的囗沟,自前端一直延伸到身体中部,微膨大为囗前庭,然后伸入细胞质内,并扩大为漏斗状的囗腔。囗沟内的纤毛较体纤毛长。囗腔内的左壁上有两片由纤毛融合成的腹咽膜和背咽膜;背壁土有四分膜;在与前庭交界处的右侧边缘上有一片囗侧膜;共同组成囗腔纤毛系统。由於囗沟内的长纤毛和口腔纤毛系统各片膜的摆动,食物随水流而进入细胞体内,形成食物泡。草履虫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对不同种类的细菌有选食性。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而在泡内逐步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通过表膜上开囗的胞肛排出体外。
草履虫主要生长在淡水中,为免於细胞被水大量渗入,其调控渗透压的能力相当重要。渗透压是靠前后两个伸缩泡交替伸缩、排出多余水分而调节的。在表膜下面整齐地埋藏许多刺丝泡。当草履虫受到强烈刺激(如化学药物、震、机械等)或敌害时,在2至3微秒内即可射出刺丝泡,变成一根长约40微米的细丝,前端有矛状小针,作为防御之用。草履虫靠体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身体按纵轴的反时针方向旋转前进。遇障碍物或微弱刺激时,纤毛会朝相反方向击打,於是虫体改变游动路线以避开不利境地。身体中部有大、小核。无性生殖是简单的横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全世界已发现有20多种形态上不同的草履虫,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 80至300微米;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蚕噬式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草履虫的喂养
1.草履虫的简易纯化与培养
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恒温加热器,温度范围16~32℃),加水、通电、调温至25℃;同时安放50ml、1000ml烧杯各一只,内盛自来水2/3左右。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取上层含有草履虫的澄清液数滴移入50ml小烧杯内培养。一周后,小烧杯内水面与杯壁相接处,就会有较多的草履虫,用细滴管沿杯壁取数滴移入1000ml烧杯中培养。经过2~3次转移培养,就能获得较纯的草履虫,即使有少量其他原生动物,也会被迅速繁殖起来的草履虫种群所抑制。若大量需用草履虫,可在塑料桶内安装暖棒调温至25℃,从上述培养液中取数滴于桶中培养,2周后即能繁殖出大量草履虫。
2.培养草履虫的管理要点
1.将鸡蛋煮熟,剥出蛋黄,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2.取适量蛋黄,用双层纱布包好,在培养液中轻轻振荡,使蛋黄颗粒析出,喂养草履虫,每天一次。
3.每隔1~2天,添加少量水以保持原来的深度(可在水浴锅中置1000ml烧杯,内盛自来水备用)。 |
|
动物界
原生动物门
纤毛纲
膜口目
草履虫科
单细胞生物 |
|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核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有性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
|
草履虫细胞器的功能分工如下:
口沟:取食 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外膜: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生殖作用
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
|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
|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
|
养殖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舀回一桶水,取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取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约0.5小时后分裂。
纯化
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恒温加热器,温度范围16~32℃),加水、通电、调温至25℃;同时安放50ml、1000ml烧杯各一只,内盛自来水2/3左右。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取上层含有草履虫的澄清液数滴移入50mL小烧杯内培养。一周后,小烧杯内水面与杯壁相接处,就会有较多的草履虫,用细滴管沿杯壁取数滴移入1000ml烧杯中培养。经过1~5次转移培养,就能获得较纯的草履虫,即使有少量其他原生动物,也会被迅速繁殖起来的草履虫种群所抑制。若大量需用草履虫,可在塑料桶内安装暖棒调温至25℃,从上述培养液中取数滴于桶中培养,2周后即能繁殖出大量草履虫。
草履虫观察的注意事项
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好在载玻片上放适量的棉花纤维,这样可以避免草履虫乱动 |
|
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吞噬式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
图:细胞分裂(单细胞生物分裂为个体分裂) |
|
- n.: paramecium
|
|
原生动物 | 热带鱼 | 纤毛纲 | 观赏鱼 | 卡巴粒 | 放毒型草履虫 | 基因K | 敏感型草履虫 | 纸飞机 | 南航 | 生物 | |
|
|
草履虫素 | 大草履虫 | 草履虫属 | 草履虫蛋白 | 草履虫分裂 | 多小核草履虫 | 双小核草履虫 | 放毒型草履虫 | 敏感型草履虫 | 草履虫融膜蛋白 | 草履虫的接合生殖 | 指具卡巴粒的草履虫 | |
|